第四十二章 杜母仙逝
杜家村張會計家一共生了四個兒子,曾被村民們稱為杜家村的「超生游擊隊」。
「千好萬好,不如人多好」,這是張會計家祖訓,在八十年代,別人家能生兩胎已經被鄉有門部關約談,張會計卻不管那麼多,帶著老婆東躲XZ,終於一口氣生出四個兒子。「四個仔要了我半條命,不知道當時要這麼多幹嘛。」這是張會計妻子現在經常嘮叨的話。
男孩子小時候討人喜歡,但長到要成人沒成人之期,真是連狗都不願待見。張會計二兒子張革平和杜遲兄弟倆是同班同學,從小學一年級到初三,張革平幾乎每次考試都沒有及格過,同學們都叫他「考試困難戶」。但要是上山抓鳥、掏鳥窩、網野兔之類的事,張革平遠勝其他同學。有一年冬天,天降大雪,整個杜家山被厚雪封得嚴嚴實實。早晨上學,張革平對杜遲兄弟等同路的小朋友說,他能上山抓野兔,挑起了在場的所有小朋友的興趣。「杜家山有兩條深溝,我們把麥田間的驅鳥網拖過去,將那兩條深溝封住,然後,上山尋兔,兔子一急,必向深溝里跑…」小朋友們聽到張革平的點子,哪一個不是心痒痒的,將上學的事早已忘到久霄雲外了…
今天杜遲看到張會計,腦子裡想起張革平那些糗事來,於是隨口問了張革平現在在做什麼。
說到自已家兒子,張會計的聲音明顯放低。在杜遲進一步追問下,張會計將張革平的近境簡要的說了說。
張革平初中畢業後,理所當然地回杜家村種田。剛開始那幾年,他還能跟著父親下地幹活,但時間長了,張革平越來越對種田沒有興趣,他想到外面打工,苦於找不到帶路人,後來不知道想了什麼法子,到泥河街道開了一家小紅頭食品廠。
杜遲一聽,忙道:「小紅頭是好食品呀,以前我最喜歡吃這個玩藝了!又甜又嫩又香。」
張會計嘆口氣又道,現在農村的人少了,街道集市不像以前那樣人來人往的,因此,小紅頭食品平日裡是很難賣得動的。
「可以將小紅頭食品銷到外地呀。」杜快輕描淡寫地插話。
張會計搖了搖頭,銷外地不是那麼容易事,不是每個人都能做得到的,外面人怎麼知道泥壩街還有小紅頭,又怎麼讓外地陌生人相信這玩意兒好吃著呢?
杜快抓了抓頭,覺得張會計說的有道理。
杜遲想叫張革平來家裡吃殺豬飯,張會計又搖了搖頭。原來像張革平他們,食品廠產品銷不動,欠農民的原料錢就不能還,到了年底,只得離家躲債,根本就找不到他們人。
杜遲想了想,反正初二要開同學會,到時見到張革平再聊也不晚,因此,也就沒有向張會計要他二兒子的手機號碼。
三十晚上農家菜是豐盛的,今年更是如此。杜母灶前屋後忙個不停,嘴裡還在嘟噥,兒媳婦和孫女沒有回家吃年夜飯。
小玲比杜快早兩天回來的,由於他們的孩子小時候是跟著外婆呆在一起的時間多,所以,現在總是粘著外婆而不願回家,沒辦法,小玲只得陪著孩子在娘家吃年夜飯。
「孩子小時候不和你親,長大了就對你不親。」杜母有點生氣地對杜快敲警鐘。杜快邊喝酒邊笑,「媽媽,算你小時打我最多,您看,現在是不是我最愛你呢?」說得全家人都笑起來。
杜家村始終保持著古代過年的風俗。三十年飯是團圓飯,很正式的,有一整套儀式後才可用餐,先向已故祖輩行禮,然後放開餐鞭炮,接著一家大小分輩份就坐,開始用餐。
杜母平時是不喝酒的,今晚不一樣,是大年三十,又是兩個兒子從大老遠的地方回來,心裡甭提有多高興了,竟拿起酒杯要喝酒。
杜快來回走動,替父母親酌酒。今晚喝的酒是當地最好的神麯酒。據杜父說,這神麯酒是八十年代他上縣城二婊姑家,特地在縣糖業酒公司買的,是一等一的酒,因此,一直捨不得喝,今年三十晚上將它拿出來喝。
杜快聽到父親講這瓶酒的歷史,搖了搖頭,「老爸,我們是坐飛機回來的,飛機上不給帶酒,不然我帶兩瓶茅台回來,不知道比這神麯酒要高檔多少倍呢。」
說到酒,杜父來勁了,直搖頭,說上次到深圳,杜遲給他喝的是什麼南方酒,價格貴得很,入口一股澡水味,還不到家鄉的古井玉液呢。
杜母端坐在餐桌子上方,聽著老頭子和兒子們說話,杜遲向她敬酒,她喝了;杜快邊撒嬌邊敬酒,她也喝了,不知不覺之中,杜母喝了好幾杯白酒!
「我們小時候家裡來客人,老媽不喜歡上桌子吃飯,總是一個人躲在廚房裡吃,搞得我們兄弟倆也不敢上桌子吃飯。」杜快想起小時候的事。
杜父喝了一口酒,「你媽媽不是不喜歡上桌子吃飯呀,那時家裡經濟困難,家裡來了客人先要緊客人們吃,所以你媽媽才不願坐桌子邊來吃飯。」
杜父的一席話說得杜母要掉眼淚。杜遲忙笑道:「今天是大年三十,是團圓的日子,我們家不憶苦思甜了。媽媽!我再敬你一杯酒。」杜遲說完,先將一杯酒喝完。
杜快靠近杜母坐下來,依偎在母親身邊,舉起酒杯,「感謝母親大人把我們養大成人。萬事可忘記,母恩不可忘!」
杜母撫摸著杜快那烏黑的頭髮,嘆了口氣道:「你是成家了,現在也做父親了,但我最擔心的還是你…」杜母說到這裡,看著杜遲,「你是老大,雖然離了婚,出門在外,要照顧好你的弟弟。」
杜快立馬站起來,拍著胸脯,保證以後好好做一位好兒子,一位好父親,一位好丈夫,一個聽說的好弟弟!
新春除夕晚會早已開始了,杜母喜歡看電視上演唱歌跳舞,今晚更不能例外。杜父知道妻子好這一口,於是,也沒有多說話,吃過年夜飯就陪著妻子看電視。
「我頭暈,心也跳得厲害。我要睡覺去。等年歲一到,我要帶小遲小快去龍王廟燒頭香…」杜母說著就向床邊走。杜父還以為杜母酒喝多了一點,因此,也就沒有特別在意,而是繼續在看電視。
杜母是虔誠的佛教徒,每年三十晚上12點剛過,她會準時到不遠處的龍王廟燒香拜佛,「進廟必要一點三供一燒九磕。」杜遲小時候陪媽媽進廟時,媽媽經常叮囑的話。但杜母並沒有說上述話的具體意思,後來去廟裡趟數多了,杜遲總結母親說的是進廟拜佛流程。「三供」是供花、供燈、供水果。「一燒」就是燒香,「一點」就是點蠟燭,「九磕」就是跪磕九個頭。
「龍王廟是顯靈的。但龍王廟裡從不設功德箱,僧人不碰錢不化緣。」杜母曾說過,她聽過杜遲奶奶說,以前經常看到朝拜龍王廟的人,一步一磕頭,遇到水溝都不願意停下來,「可見龍王廟是多麼神聖!」
杜遲和杜快在屋外面點燃鞭炮和天地響。說到天地響,那可是杜遲小時候的最愛。要說杜遲和杜快打過架,在杜遲的印象里,只有一次春節為搶著放天地響,倆人打得不可開交。從那以後,每逢過年,杜母總是要買兩箱天地響,給他們倆一人一箱,以免再次發生搶天地響的事。
「老媽說父親今年買了好多天地響,我們今晚不睡覺,盡情地放個夠!」杜快童心未泯,還是像小時候一樣。
杜遲玩著玩著,想起母親,母親今晚雖然很是高興,但眼睛裡總有一絲憂鬱,他想和母親嘮嘮。
走進父母房間,見父親邊抽菸邊聚精會神地看著電視,知道母親睡覺去了。
杜母床上掛著蚊帳,這是從杜遲記事起,母親就已養成的習慣。有一次杜快嫌棄冬天蚊帳礙事,竟自作主張地將母親床上的蚊帳給拆下來,吃了母親幾巴掌。後來杜遲才知道,母親床上冬天掛蚊帳是因為以前家裡的房間小,陌生人進門就能看到床,故床上掛著蚊帳可避免一些不必要的尷尬。
「媽媽!你睡著啦?」杜遲將蚊帳輕輕掀開,坐在床邊,小聲地對著母親說。
杜母閉著雙眼,由於屋內燈光暈暗,杜遲看不清母親的臉色,但當叫了兩聲媽媽後,母親還沒有醒來,這讓杜遲頓時想起曾在9號旅館,他叫喊鍾黛父母的情景。
「媽媽…」杜遲又叫了一聲,這一聲比前兩聲分貝要高。杜父將眼光從電視屏幕轉向床邊。不對呀,孩子他媽睡覺是最不沉的,一有響動她就醒來。
杜父站起身,大步來到床邊,用手摸了一下妻子的前額,突然將手向後一縮,老婆前額怎麼這麼涼,像是沒有溫度一般。杜父馬上將剛才摸妻子那隻手摸了一下自已的前額,「老婆子!」
杜母仍沒有醒來。
「你母親生病了!快送到醫院!」杜父是杜家村「村醫」,此刻他當然知道妻子身體情況非常不好。
杜快也衝進來了。「我去找吳成鮑家,看他家車子在不在家…」杜父說到這裡,有一種極其不祥的預感湧進他的大腦,突然扔掉自已手上的香菸,他想抱起妻子。
「快將樓上的涼床拿下來,抬你媽進醫院!」
隨著杜父的大叫,杜快已將涼床搬下來。
杜母已被兩個雙胞胎兒子抬上涼床。杜父還在叫著找車,兩個雙胞胎兒子已將母親抬出門外,瘋了般向鎮醫院跑去。
鎮醫院距離杜家村有近五公里路程,現在在杜氏兄弟救母的腳下已不是什麼距離了。
杜母一生幾乎不生病,有傷風感冒的,不用打針吃藥,堅持幾天就自然好。因此,到鎮醫院這條路,今晚是杜母第一次走。
鎮醫院裡很冷清,急診室里坐著一位年紀很大的醫生。「醫生,救救我媽媽!」
那老醫生用聽診器聽了聽杜母的心胸,又把了把杜母的手脈,面無表情地說出診斷結果:人已經死了!
「千好萬好,不如人多好」,這是張會計家祖訓,在八十年代,別人家能生兩胎已經被鄉有門部關約談,張會計卻不管那麼多,帶著老婆東躲XZ,終於一口氣生出四個兒子。「四個仔要了我半條命,不知道當時要這麼多幹嘛。」這是張會計妻子現在經常嘮叨的話。
男孩子小時候討人喜歡,但長到要成人沒成人之期,真是連狗都不願待見。張會計二兒子張革平和杜遲兄弟倆是同班同學,從小學一年級到初三,張革平幾乎每次考試都沒有及格過,同學們都叫他「考試困難戶」。但要是上山抓鳥、掏鳥窩、網野兔之類的事,張革平遠勝其他同學。有一年冬天,天降大雪,整個杜家山被厚雪封得嚴嚴實實。早晨上學,張革平對杜遲兄弟等同路的小朋友說,他能上山抓野兔,挑起了在場的所有小朋友的興趣。「杜家山有兩條深溝,我們把麥田間的驅鳥網拖過去,將那兩條深溝封住,然後,上山尋兔,兔子一急,必向深溝里跑…」小朋友們聽到張革平的點子,哪一個不是心痒痒的,將上學的事早已忘到久霄雲外了…
今天杜遲看到張會計,腦子裡想起張革平那些糗事來,於是隨口問了張革平現在在做什麼。
說到自已家兒子,張會計的聲音明顯放低。在杜遲進一步追問下,張會計將張革平的近境簡要的說了說。
張革平初中畢業後,理所當然地回杜家村種田。剛開始那幾年,他還能跟著父親下地幹活,但時間長了,張革平越來越對種田沒有興趣,他想到外面打工,苦於找不到帶路人,後來不知道想了什麼法子,到泥河街道開了一家小紅頭食品廠。
杜遲一聽,忙道:「小紅頭是好食品呀,以前我最喜歡吃這個玩藝了!又甜又嫩又香。」
張會計嘆口氣又道,現在農村的人少了,街道集市不像以前那樣人來人往的,因此,小紅頭食品平日裡是很難賣得動的。
「可以將小紅頭食品銷到外地呀。」杜快輕描淡寫地插話。
張會計搖了搖頭,銷外地不是那麼容易事,不是每個人都能做得到的,外面人怎麼知道泥壩街還有小紅頭,又怎麼讓外地陌生人相信這玩意兒好吃著呢?
杜快抓了抓頭,覺得張會計說的有道理。
杜遲想叫張革平來家裡吃殺豬飯,張會計又搖了搖頭。原來像張革平他們,食品廠產品銷不動,欠農民的原料錢就不能還,到了年底,只得離家躲債,根本就找不到他們人。
杜遲想了想,反正初二要開同學會,到時見到張革平再聊也不晚,因此,也就沒有向張會計要他二兒子的手機號碼。
三十晚上農家菜是豐盛的,今年更是如此。杜母灶前屋後忙個不停,嘴裡還在嘟噥,兒媳婦和孫女沒有回家吃年夜飯。
小玲比杜快早兩天回來的,由於他們的孩子小時候是跟著外婆呆在一起的時間多,所以,現在總是粘著外婆而不願回家,沒辦法,小玲只得陪著孩子在娘家吃年夜飯。
「孩子小時候不和你親,長大了就對你不親。」杜母有點生氣地對杜快敲警鐘。杜快邊喝酒邊笑,「媽媽,算你小時打我最多,您看,現在是不是我最愛你呢?」說得全家人都笑起來。
杜家村始終保持著古代過年的風俗。三十年飯是團圓飯,很正式的,有一整套儀式後才可用餐,先向已故祖輩行禮,然後放開餐鞭炮,接著一家大小分輩份就坐,開始用餐。
杜母平時是不喝酒的,今晚不一樣,是大年三十,又是兩個兒子從大老遠的地方回來,心裡甭提有多高興了,竟拿起酒杯要喝酒。
杜快來回走動,替父母親酌酒。今晚喝的酒是當地最好的神麯酒。據杜父說,這神麯酒是八十年代他上縣城二婊姑家,特地在縣糖業酒公司買的,是一等一的酒,因此,一直捨不得喝,今年三十晚上將它拿出來喝。
杜快聽到父親講這瓶酒的歷史,搖了搖頭,「老爸,我們是坐飛機回來的,飛機上不給帶酒,不然我帶兩瓶茅台回來,不知道比這神麯酒要高檔多少倍呢。」
說到酒,杜父來勁了,直搖頭,說上次到深圳,杜遲給他喝的是什麼南方酒,價格貴得很,入口一股澡水味,還不到家鄉的古井玉液呢。
杜母端坐在餐桌子上方,聽著老頭子和兒子們說話,杜遲向她敬酒,她喝了;杜快邊撒嬌邊敬酒,她也喝了,不知不覺之中,杜母喝了好幾杯白酒!
「我們小時候家裡來客人,老媽不喜歡上桌子吃飯,總是一個人躲在廚房裡吃,搞得我們兄弟倆也不敢上桌子吃飯。」杜快想起小時候的事。
杜父喝了一口酒,「你媽媽不是不喜歡上桌子吃飯呀,那時家裡經濟困難,家裡來了客人先要緊客人們吃,所以你媽媽才不願坐桌子邊來吃飯。」
杜父的一席話說得杜母要掉眼淚。杜遲忙笑道:「今天是大年三十,是團圓的日子,我們家不憶苦思甜了。媽媽!我再敬你一杯酒。」杜遲說完,先將一杯酒喝完。
杜快靠近杜母坐下來,依偎在母親身邊,舉起酒杯,「感謝母親大人把我們養大成人。萬事可忘記,母恩不可忘!」
杜母撫摸著杜快那烏黑的頭髮,嘆了口氣道:「你是成家了,現在也做父親了,但我最擔心的還是你…」杜母說到這裡,看著杜遲,「你是老大,雖然離了婚,出門在外,要照顧好你的弟弟。」
杜快立馬站起來,拍著胸脯,保證以後好好做一位好兒子,一位好父親,一位好丈夫,一個聽說的好弟弟!
新春除夕晚會早已開始了,杜母喜歡看電視上演唱歌跳舞,今晚更不能例外。杜父知道妻子好這一口,於是,也沒有多說話,吃過年夜飯就陪著妻子看電視。
「我頭暈,心也跳得厲害。我要睡覺去。等年歲一到,我要帶小遲小快去龍王廟燒頭香…」杜母說著就向床邊走。杜父還以為杜母酒喝多了一點,因此,也就沒有特別在意,而是繼續在看電視。
杜母是虔誠的佛教徒,每年三十晚上12點剛過,她會準時到不遠處的龍王廟燒香拜佛,「進廟必要一點三供一燒九磕。」杜遲小時候陪媽媽進廟時,媽媽經常叮囑的話。但杜母並沒有說上述話的具體意思,後來去廟裡趟數多了,杜遲總結母親說的是進廟拜佛流程。「三供」是供花、供燈、供水果。「一燒」就是燒香,「一點」就是點蠟燭,「九磕」就是跪磕九個頭。
「龍王廟是顯靈的。但龍王廟裡從不設功德箱,僧人不碰錢不化緣。」杜母曾說過,她聽過杜遲奶奶說,以前經常看到朝拜龍王廟的人,一步一磕頭,遇到水溝都不願意停下來,「可見龍王廟是多麼神聖!」
杜遲和杜快在屋外面點燃鞭炮和天地響。說到天地響,那可是杜遲小時候的最愛。要說杜遲和杜快打過架,在杜遲的印象里,只有一次春節為搶著放天地響,倆人打得不可開交。從那以後,每逢過年,杜母總是要買兩箱天地響,給他們倆一人一箱,以免再次發生搶天地響的事。
「老媽說父親今年買了好多天地響,我們今晚不睡覺,盡情地放個夠!」杜快童心未泯,還是像小時候一樣。
杜遲玩著玩著,想起母親,母親今晚雖然很是高興,但眼睛裡總有一絲憂鬱,他想和母親嘮嘮。
走進父母房間,見父親邊抽菸邊聚精會神地看著電視,知道母親睡覺去了。
杜母床上掛著蚊帳,這是從杜遲記事起,母親就已養成的習慣。有一次杜快嫌棄冬天蚊帳礙事,竟自作主張地將母親床上的蚊帳給拆下來,吃了母親幾巴掌。後來杜遲才知道,母親床上冬天掛蚊帳是因為以前家裡的房間小,陌生人進門就能看到床,故床上掛著蚊帳可避免一些不必要的尷尬。
「媽媽!你睡著啦?」杜遲將蚊帳輕輕掀開,坐在床邊,小聲地對著母親說。
杜母閉著雙眼,由於屋內燈光暈暗,杜遲看不清母親的臉色,但當叫了兩聲媽媽後,母親還沒有醒來,這讓杜遲頓時想起曾在9號旅館,他叫喊鍾黛父母的情景。
「媽媽…」杜遲又叫了一聲,這一聲比前兩聲分貝要高。杜父將眼光從電視屏幕轉向床邊。不對呀,孩子他媽睡覺是最不沉的,一有響動她就醒來。
杜父站起身,大步來到床邊,用手摸了一下妻子的前額,突然將手向後一縮,老婆前額怎麼這麼涼,像是沒有溫度一般。杜父馬上將剛才摸妻子那隻手摸了一下自已的前額,「老婆子!」
杜母仍沒有醒來。
「你母親生病了!快送到醫院!」杜父是杜家村「村醫」,此刻他當然知道妻子身體情況非常不好。
杜快也衝進來了。「我去找吳成鮑家,看他家車子在不在家…」杜父說到這裡,有一種極其不祥的預感湧進他的大腦,突然扔掉自已手上的香菸,他想抱起妻子。
「快將樓上的涼床拿下來,抬你媽進醫院!」
隨著杜父的大叫,杜快已將涼床搬下來。
杜母已被兩個雙胞胎兒子抬上涼床。杜父還在叫著找車,兩個雙胞胎兒子已將母親抬出門外,瘋了般向鎮醫院跑去。
鎮醫院距離杜家村有近五公里路程,現在在杜氏兄弟救母的腳下已不是什麼距離了。
杜母一生幾乎不生病,有傷風感冒的,不用打針吃藥,堅持幾天就自然好。因此,到鎮醫院這條路,今晚是杜母第一次走。
鎮醫院裡很冷清,急診室里坐著一位年紀很大的醫生。「醫生,救救我媽媽!」
那老醫生用聽診器聽了聽杜母的心胸,又把了把杜母的手脈,面無表情地說出診斷結果:人已經死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