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四十章 準備參加同學會
杜遲在原租住地住了幾個晚上,老時出現失眠狀態,嚴重影響第二天工作,後來乾脆又搬到網點去住了。
真就是起怪了,杜遲只要睡在網點那窄小的鋼絲床上,倒下就打呼嚕,連隔壁中轉場那幾個大嗓門收派員也絲毫不影響他進入夢香。
這天晚上,剛衝過涼,手機響了,是一個陌生的家鄉手機號碼,杜遲忙接通。
「是杜大老闆嗎?我是你老同學李敏呀?還記得我嗎?」
李敏?杜遲馬上想起來了,李敏原是他們班班長,還沒有到女人成熟的年紀,已長著一副高挑曼妙的身材,濃眉大眼,經常穿著當時流行的牛仔褲,走路生風,是全班地地道道的「女神」,一枝不折不扣的「班花」。
後來杜遲聽說她到鄉里做婦聯主任了,專管農村計劃生育這一塊。
「美女班長,我聽出來你的聲音啦。」杜遲這時很激動但在說違心話。其實他上學時,根本就沒有和李敏在一起聊過天,這麼多年過去了,如何能聽得出她的聲音來?
美女班長當然不願揭杜遲善意的慌言。
「老同學呀!我聽你弟弟杜快說,你在一家大公司做高管了呀!真厲害。」
雖然都很年輕,但卻以「老同學」來互稱,算是符合「學界」規矩。
杜遲嚇得手機差一點落地。高管?他距離如來急快遞公司高管層面還不知道差多少個階梯呢!
「誰說的,這個…」杜遲結巴起來。
那李敏上學時就已是鐵嘴李班長。「老同學之間就不要不好意思,更不要耍謙虛啦。我們都替你高興呢!」
杜遲正要辨解,李敏接著又道:「馬上春節要到了,胡喚春要從美國回來,我們想搞一個同學聚會,你這位大高管一定要在百忙之中回來一趟呀。還有你的大老闆弟弟杜快,到時你們倆一道回來參加聚會呢。」
胡喚春,杜遲當然是認識的,曾是班上學習成績最好的那一位,各門功課成績都在班上名列前茅。李波龍只是物理成績非常突出,曾被物理老師稱為「廬江的愛因斯坦」,而胡喚春是全面型人才,是很多家長口中的「別人家的孩子」。
高一時,胡喚春就成功考入中科大少年班,沒到幾年,又到美國留學升造,據說他的導師與大科學家錢學森還是同學。今年是他留學美國第一次回家鄉。
人人都是這樣,上學時,看著那麼多同學並不覺得有什麼可貴之處,甚而有些煩,等真的離開校園了,偶遇或說起當初的同學,無論這位同學是曾要好的,還是普通的,或從沒有互相溝通交流過的,或是曾打過架吵過嘴的,都興奮不已,杜遲當然也不例外。
「好的,好!我一定回來。」…
等李敏掛斷電話後,杜遲突然想起杜快來,原來情況是這樣的。杜快孩子出生後,他來到鄉婦聯為孩子辦出生證件,偶遇到李敏,李敏問他雙胞胎兄弟現在在做什麼,杜快為了讓這位女同學班長能為自已做點事,於是隨口就回答她,兄弟倆現在都在深圳工作,哥哥杜快是一家大公司的高管,他自已現在開了一家「小」公司。
「我真服了你了,老弟。你看你把這事整的,李敏邀請我們倆回學校參加同學聚會,你看是回去呢還是不回去?」杜遲了解到情況後,心裡有點後悔了。
杜快當然也接到李敏的電話,他的想法和杜遲完全不一樣。現在這個社會,無論和你是什麼關係,見你混得差了,誰還吊你呢?世界雖大,但圈子很小!再說啦,在杜快眼裡,只有試卷上的考分才是真的,其他的什麼大老闆、總經理,董事長,等等都是為嚇唬人而自已為自已加的噱頭。
「當然回去啦!你沒聽說過現在流行的總裁班嗎?同學會是絕對有用的交際場所。一定要回去參加!」
聽到杜快還在說著正確的胡話,杜遲更加有一些不高興了。這位同胞弟弟,什麼時候才能完全長大,一說話就海闊天空,還總裁班,那可是大富豪門聚集的場所,與我們這些小老百姓沒有一絲一毫的關係!
「大哥!你太落後時代了。難道你不看手機新聞嗎?廣州有一位大老闆,是搞房地產的,好像是河南人,曾也和我們一樣來廣東打工的,他就是靠香港的一位大老闆朋友發的家。所以,現在我們要多多地加入一些圈子,什麼同學圈,老鄉圈,同事圈,親戚圈…」
杜快說到這裡,嘆了口氣,「不過我們老杜家圈子沒有啥好進的,見面除掉喝酒醉生夢死外,其他的什麼都幫不上忙。」
說到杜家村,那裡的大部分農民生下來是不念書的。據了解,在清朝中期,杜家村出過一位進士,從那以後一直到新中國成立,幾乎無人讀書,能上一兩年私塾已是高級知識分子水平了。
後來實行九年制義務教育,家長不讓孩子們上學是違法的,因此,杜家村的孩子才開始陸陸續續地上學,但能好好用功讀書的人還是很少。改革開放後,孩子們基本能走進校門,但直至九十年代中期杜家村才考出一位正規大學生,不過,是沾著祖國高校擴招的光。
杜家村的農家人結婚得早,像杜遲、杜快他們這一輩子小夥伴們,生出的孩子能打醬油的已比比皆是。
「在杜家村,我抱孫子最晚。」杜母的這句話都讓杜遲耳朵根子起好幾層老繭了。
說到同學圈,杜遲確實也沾過同學光,他曾拿過的快遞包裝創新特等獎一大半功勞歸屬於同學李波龍,因此,杜遲對李敏張羅的同學會從內心還是舉手贊成的。
「你春節能走得掉嗎?」
杜快現在負責玫瑰小區收派件,上次杜遲側面打聽了一下,袁寶成還表揚了杜快,說他腦子活,腿也勤,嘴也甜,能處理好與客戶的關係,所以,杜快的提成比例算高的。杜遲聽了當然高興。袁寶成在玫瑰小區租的那間門面,還是杜遲找的保安班長。當時保安班長還嘆息杜緒成,一位很老實的農民大哥,也是一位忠誠的保安員,現在身體落下了殘疾,甚是可惜得很。
「我現在下面已有三名收派員,老張一家人都在深圳,他春節不想回河南,我就叫他值班就可以了。」
上個春節,杜遲和杜快都沒有回老家過年。杜遲是走不掉,杜快名義上是走不掉,實際他是不想回老家。孩子一晃都能走路了,也不知道小侄男見過她自已父母幾回。
「那你回去,小玲回去嗎?」
「回去,回去。她們公司快要放假了,當然回去。」
說到小玲,近年也是進步不少,以前總是靠杜快那時有時無的工資吃飯,現在自已能掙錢了。由於她的身材出眾,現在除掉做車模外,晚上還到某些夜場走穴,忙得不亦樂乎。
既然杜快夫婦都回老家過春節,這更堅定了杜遲也想請假回老家過年的決心。
今年網點收派員在春節期間是能安排得過來的。社會發展就是快,改革開放初期,打工人千里奔波回家鄉,為的是能和家人在一起吃口團圓飯,現在人們回鄉過春節的情結已淡漠了很多。在外面混得好的,不想回老家過年,說是已不習慣家鄉的生活和習性了;混得不好的也不想回家,覺得回家意義不大。
有一位快遞大佬曾在電視上說過,他在低谷時,回家過春節就躲在房間裡不出門,哪家親屬都不想走動。這位快遞大佬說的就是農村很現實的風土人情。
「我們仨坐飛機回去吧!」
杜遲一聽又火了。坐飛機?春節的飛機票都不打折,三個人回一趟家那要多少路費錢?
杜快不是這樣看,他認為錢是人掙的,就是人花。他還有一套歪理邪說,說什麼錢是越花越有,人是越算越窮。
「大哥,我聽李敏說,春節期間她安排校車在火車站、飛機場接外地回家過年的同學。到時別的同學都是坐飛機回去的,我們倆還是買一張火車站票到家,這不是丟老家同學的臉面嘛。」
杜遲想了想又覺得杜快說的也是。春節最難買的就是廣東至全國各地的火車票。記得剛來深圳的那幾年春節,杜遲為了能買到一張回家的火車站票,凌晨四點就來到火車站排隊。有一年春節前,深圳天氣特別的寒冷,凌晨更是奇冷無比,一位母親帶著兩個孩子在排隊買票,結果直接昏到在地,不省人事。
那時有一些門路的人就找「黃牛」購票,雖然票價高了不少,但畢竟是不用辛苦地排隊,且排隊買票也不是有十足把握的。
「黃牛」是八九十年代很火的職業。這幫「黃牛」在火車站裡有門路,甚至與火車站裡有權勢的人同流合污,將火車票倒賣出來,然後再高價賣給旅客。「黃牛」這樣做的嚴重後果是,使得出行高峰時的票源更加緊張。據媒體報導,那些大的黃牛,淡季時就躺平在家,等節假日出來販票,去賺老百姓那破口袋裡的銀子。一年要掙上百萬元,正印證了一段話:
賺富人錢只能維持生計,不會發財,因為富人少。賺窮人錢才能暴富,因為窮人多,滴水則成河。
「大學教授不如一條黃牛掙得多」成為那個時代不願讀書孩子反駁父母的有力證據。
「大哥!不要再猶猶豫豫了。我的門面后街就是航空旅遊點,我晚上就過去預訂兩張到合肥的票。機票這東西你越早訂越便宜。」
杜遲當然懂得杜快說的話,只是這飛機票太貴了。杜遲又想到剛才杜快說的,多年不見的老同學要派車在機場和火車站接他們,杜遲知道,老家人是很講究面子的,里子怎麼樣反正別人也看不見。
就這樣的,杜遲還是在左右徘徊中下了決心,和杜快坐上了飛向合肥的飛機。
真就是起怪了,杜遲只要睡在網點那窄小的鋼絲床上,倒下就打呼嚕,連隔壁中轉場那幾個大嗓門收派員也絲毫不影響他進入夢香。
這天晚上,剛衝過涼,手機響了,是一個陌生的家鄉手機號碼,杜遲忙接通。
「是杜大老闆嗎?我是你老同學李敏呀?還記得我嗎?」
李敏?杜遲馬上想起來了,李敏原是他們班班長,還沒有到女人成熟的年紀,已長著一副高挑曼妙的身材,濃眉大眼,經常穿著當時流行的牛仔褲,走路生風,是全班地地道道的「女神」,一枝不折不扣的「班花」。
後來杜遲聽說她到鄉里做婦聯主任了,專管農村計劃生育這一塊。
「美女班長,我聽出來你的聲音啦。」杜遲這時很激動但在說違心話。其實他上學時,根本就沒有和李敏在一起聊過天,這麼多年過去了,如何能聽得出她的聲音來?
美女班長當然不願揭杜遲善意的慌言。
「老同學呀!我聽你弟弟杜快說,你在一家大公司做高管了呀!真厲害。」
雖然都很年輕,但卻以「老同學」來互稱,算是符合「學界」規矩。
杜遲嚇得手機差一點落地。高管?他距離如來急快遞公司高管層面還不知道差多少個階梯呢!
「誰說的,這個…」杜遲結巴起來。
那李敏上學時就已是鐵嘴李班長。「老同學之間就不要不好意思,更不要耍謙虛啦。我們都替你高興呢!」
杜遲正要辨解,李敏接著又道:「馬上春節要到了,胡喚春要從美國回來,我們想搞一個同學聚會,你這位大高管一定要在百忙之中回來一趟呀。還有你的大老闆弟弟杜快,到時你們倆一道回來參加聚會呢。」
胡喚春,杜遲當然是認識的,曾是班上學習成績最好的那一位,各門功課成績都在班上名列前茅。李波龍只是物理成績非常突出,曾被物理老師稱為「廬江的愛因斯坦」,而胡喚春是全面型人才,是很多家長口中的「別人家的孩子」。
高一時,胡喚春就成功考入中科大少年班,沒到幾年,又到美國留學升造,據說他的導師與大科學家錢學森還是同學。今年是他留學美國第一次回家鄉。
人人都是這樣,上學時,看著那麼多同學並不覺得有什麼可貴之處,甚而有些煩,等真的離開校園了,偶遇或說起當初的同學,無論這位同學是曾要好的,還是普通的,或從沒有互相溝通交流過的,或是曾打過架吵過嘴的,都興奮不已,杜遲當然也不例外。
「好的,好!我一定回來。」…
等李敏掛斷電話後,杜遲突然想起杜快來,原來情況是這樣的。杜快孩子出生後,他來到鄉婦聯為孩子辦出生證件,偶遇到李敏,李敏問他雙胞胎兄弟現在在做什麼,杜快為了讓這位女同學班長能為自已做點事,於是隨口就回答她,兄弟倆現在都在深圳工作,哥哥杜快是一家大公司的高管,他自已現在開了一家「小」公司。
「我真服了你了,老弟。你看你把這事整的,李敏邀請我們倆回學校參加同學聚會,你看是回去呢還是不回去?」杜遲了解到情況後,心裡有點後悔了。
杜快當然也接到李敏的電話,他的想法和杜遲完全不一樣。現在這個社會,無論和你是什麼關係,見你混得差了,誰還吊你呢?世界雖大,但圈子很小!再說啦,在杜快眼裡,只有試卷上的考分才是真的,其他的什麼大老闆、總經理,董事長,等等都是為嚇唬人而自已為自已加的噱頭。
「當然回去啦!你沒聽說過現在流行的總裁班嗎?同學會是絕對有用的交際場所。一定要回去參加!」
聽到杜快還在說著正確的胡話,杜遲更加有一些不高興了。這位同胞弟弟,什麼時候才能完全長大,一說話就海闊天空,還總裁班,那可是大富豪門聚集的場所,與我們這些小老百姓沒有一絲一毫的關係!
「大哥!你太落後時代了。難道你不看手機新聞嗎?廣州有一位大老闆,是搞房地產的,好像是河南人,曾也和我們一樣來廣東打工的,他就是靠香港的一位大老闆朋友發的家。所以,現在我們要多多地加入一些圈子,什麼同學圈,老鄉圈,同事圈,親戚圈…」
杜快說到這裡,嘆了口氣,「不過我們老杜家圈子沒有啥好進的,見面除掉喝酒醉生夢死外,其他的什麼都幫不上忙。」
說到杜家村,那裡的大部分農民生下來是不念書的。據了解,在清朝中期,杜家村出過一位進士,從那以後一直到新中國成立,幾乎無人讀書,能上一兩年私塾已是高級知識分子水平了。
後來實行九年制義務教育,家長不讓孩子們上學是違法的,因此,杜家村的孩子才開始陸陸續續地上學,但能好好用功讀書的人還是很少。改革開放後,孩子們基本能走進校門,但直至九十年代中期杜家村才考出一位正規大學生,不過,是沾著祖國高校擴招的光。
杜家村的農家人結婚得早,像杜遲、杜快他們這一輩子小夥伴們,生出的孩子能打醬油的已比比皆是。
「在杜家村,我抱孫子最晚。」杜母的這句話都讓杜遲耳朵根子起好幾層老繭了。
說到同學圈,杜遲確實也沾過同學光,他曾拿過的快遞包裝創新特等獎一大半功勞歸屬於同學李波龍,因此,杜遲對李敏張羅的同學會從內心還是舉手贊成的。
「你春節能走得掉嗎?」
杜快現在負責玫瑰小區收派件,上次杜遲側面打聽了一下,袁寶成還表揚了杜快,說他腦子活,腿也勤,嘴也甜,能處理好與客戶的關係,所以,杜快的提成比例算高的。杜遲聽了當然高興。袁寶成在玫瑰小區租的那間門面,還是杜遲找的保安班長。當時保安班長還嘆息杜緒成,一位很老實的農民大哥,也是一位忠誠的保安員,現在身體落下了殘疾,甚是可惜得很。
「我現在下面已有三名收派員,老張一家人都在深圳,他春節不想回河南,我就叫他值班就可以了。」
上個春節,杜遲和杜快都沒有回老家過年。杜遲是走不掉,杜快名義上是走不掉,實際他是不想回老家。孩子一晃都能走路了,也不知道小侄男見過她自已父母幾回。
「那你回去,小玲回去嗎?」
「回去,回去。她們公司快要放假了,當然回去。」
說到小玲,近年也是進步不少,以前總是靠杜快那時有時無的工資吃飯,現在自已能掙錢了。由於她的身材出眾,現在除掉做車模外,晚上還到某些夜場走穴,忙得不亦樂乎。
既然杜快夫婦都回老家過春節,這更堅定了杜遲也想請假回老家過年的決心。
今年網點收派員在春節期間是能安排得過來的。社會發展就是快,改革開放初期,打工人千里奔波回家鄉,為的是能和家人在一起吃口團圓飯,現在人們回鄉過春節的情結已淡漠了很多。在外面混得好的,不想回老家過年,說是已不習慣家鄉的生活和習性了;混得不好的也不想回家,覺得回家意義不大。
有一位快遞大佬曾在電視上說過,他在低谷時,回家過春節就躲在房間裡不出門,哪家親屬都不想走動。這位快遞大佬說的就是農村很現實的風土人情。
「我們仨坐飛機回去吧!」
杜遲一聽又火了。坐飛機?春節的飛機票都不打折,三個人回一趟家那要多少路費錢?
杜快不是這樣看,他認為錢是人掙的,就是人花。他還有一套歪理邪說,說什麼錢是越花越有,人是越算越窮。
「大哥,我聽李敏說,春節期間她安排校車在火車站、飛機場接外地回家過年的同學。到時別的同學都是坐飛機回去的,我們倆還是買一張火車站票到家,這不是丟老家同學的臉面嘛。」
杜遲想了想又覺得杜快說的也是。春節最難買的就是廣東至全國各地的火車票。記得剛來深圳的那幾年春節,杜遲為了能買到一張回家的火車站票,凌晨四點就來到火車站排隊。有一年春節前,深圳天氣特別的寒冷,凌晨更是奇冷無比,一位母親帶著兩個孩子在排隊買票,結果直接昏到在地,不省人事。
那時有一些門路的人就找「黃牛」購票,雖然票價高了不少,但畢竟是不用辛苦地排隊,且排隊買票也不是有十足把握的。
「黃牛」是八九十年代很火的職業。這幫「黃牛」在火車站裡有門路,甚至與火車站裡有權勢的人同流合污,將火車票倒賣出來,然後再高價賣給旅客。「黃牛」這樣做的嚴重後果是,使得出行高峰時的票源更加緊張。據媒體報導,那些大的黃牛,淡季時就躺平在家,等節假日出來販票,去賺老百姓那破口袋裡的銀子。一年要掙上百萬元,正印證了一段話:
賺富人錢只能維持生計,不會發財,因為富人少。賺窮人錢才能暴富,因為窮人多,滴水則成河。
「大學教授不如一條黃牛掙得多」成為那個時代不願讀書孩子反駁父母的有力證據。
「大哥!不要再猶猶豫豫了。我的門面后街就是航空旅遊點,我晚上就過去預訂兩張到合肥的票。機票這東西你越早訂越便宜。」
杜遲當然懂得杜快說的話,只是這飛機票太貴了。杜遲又想到剛才杜快說的,多年不見的老同學要派車在機場和火車站接他們,杜遲知道,老家人是很講究面子的,里子怎麼樣反正別人也看不見。
就這樣的,杜遲還是在左右徘徊中下了決心,和杜快坐上了飛向合肥的飛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