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24、震驚
來山城站接站的是姬子強和江秘書。作為山城縣重點工程的指導方,謝凌峰派出自己的座駕和一輛小巴來接站,子強是姬家派出來的陪同人員。甲乙雙方的兩個年輕人,這一段時間總在一起。養殖場項目雖然是福達的甲方爸爸,但又得依靠御八珍來兜底,也就沒啥博弈的戲碼。
「五哥,咱們後面四家養殖廠,大概啥時候完工?」小江比子強小了兩歲,也按姬家的排行來稱呼。
「前三家估計得二十號,最後一家得二十五號了。」子強現在也很忙,五個養殖場,三個熟食加工廠,一個飼料廠以及部分門店的改造,他又招了一次工,總人數突破了五十人。但養殖場依然不夠用,主要是土建時間有點長。
「第三批,名額要放出來了,一旦下周確定後,你又得忙活起來,現在人員夠用不?」
「下月就好了。」子強嘆口氣,道:「這個月能提前,就是化凍的原因。五月份都要開始種地了,土建工作就好整,陽光大棚都是預製的,土建不窩工就會越來越快。」
「老許又來磨我了!這傢伙屬粘豆包的,沾上就甩不掉。」江秘書直搖頭,許鎮長作為他曾經的老上級,先天就有優勢,更何況人家真是十八般武藝樣樣皆通,整的他壓力山大。
「那老傢伙是碰上好吃的不撂筷兒啊!都兩個養殖場了,還想整幾個?」
「五個!」江秘書伸出一隻手,一副生無可戀的樣子。
「這老許!」子強搖搖頭,不知說啥好。看看表道:「行了,咱倆趕緊進站吧,火車馬上到。」
「一會直接到飯店,謝縣長等著呢。吃完飯就休息,明天先去大安那幾個鄉鎮轉轉,然後去御八珍。後天到縣裡考察,下午座談。」江秘書說了一下大致行程,明天需要姬家的配合。
「行,我讓大爺他們準備好,大概多少人?」倆人邊走邊聊。
「光鄉長、鎮長就有二十個,再加上分管單位,估計要四五十人。」
「你們這是吃大戶來了!」子強齜牙笑道。
「這是免費給你們做宣傳啊!尤其你那個廠子,收拾的咋樣了,別掉鏈子。」
「對付事兒吧!這哪有時間弄啊,光有個大模樣,反正重點也不是福達。」
「你還挺有自知之明的,這次的養殖場和御八珍才是重點,飼料廠都不會看的。」江秘書設計的行程,把福達列為簡單參觀的單位,算是給子強一個優待。
列車緩緩進站,子強在站內人員的帶領下,來到臥鋪車廂。這是冰城開過來的列車,有十八節車廂,陸教授的臥鋪在第四節。
「陸博士,咋就你和劉姐倆人呢。」子強在農大混了好幾天,和陸教授的團隊都很熟,見到陸教授和劉洋還很納悶。
「小張去硬座帶研究生和實習生,一會過來匯合。」陸教授和子強、江秘書握握手又道:「老管盯著育種實驗室,要滿足你們山城縣的需求,現在走不開。」
「陸教授一路辛苦,這都四點了,咱們一會先去酒店吃飯,謝縣長在那裡親自安排呢。」江秘書做了一個請的動作,引導著幾人走向特殊通道。
晚上的招待是縣政府主導,明天要參觀的主要領導都到齊了。鄉鎮的頭頭都沒來,他們安排的是工作餐。
一夜無話。
4月11號十一點,四台轎車一輛大巴行駛進三江村,姬家人都站在大門口歡迎參觀團。這也是御八珍成立至今,第一次大規模的接待活動。
老大姬子棟還在奉天開拓,姬子勝臨危受命做參觀引導。
四月份的銷售已經回歸正常,每天有十萬的出貨量,不止要滿足四十家門店的銷售,還要負責奉天鐵路局,以及零售網點批發的出貨。春城的御八珍還不成熟,勉強能供應本地二十多家門店,怎麼也要五月份才能轉移一部分產能過去。姬家的想法是把零售網點批發的那部分先挪過去,至於奉天局的留在仲道,三個月後轉移到奉天的新廠。
山城縣的領導在謝凌峰的帶領下轉了一圈。說實話,除了忙碌的工人,其他都乏善可陳。照比很多國營工廠也顯得侷促的很,稍微能讓人眼前一亮的,就是子玉設計滷煮車間,以及潔淨的生產環境。
「咱們這個工廠目前有九十八名生產工人,按滷煮車間分布成兩條生產線,基本能滿足山城、渾城兩地的需求。今年的產值預計三千萬。」姬子勝不再緊張,站在大院裡給參觀的人員講解,口吃的毛病也聽不出來了。
「我們御八珍兩市共有四十一家門店,目前營業額在兩百萬,共解決了一百六十五名員工的就業。」
「目前工廠每日加工豬下水四百套,宰殺生雞三千隻。本月推出新產品紅腸和粉腸,每日又新增生豬二十頭。」
院中央子勝侃侃而談,周遭眾人不時的哇聲一片。這個不起眼的小廠,給他們的震撼太大了。那些有養殖場的鄉長、鎮長則內心竊喜,御八珍的銷售越好,他們就越沒有後顧之憂,那一座座的養殖場就是他們走向輝煌的踏腳石啊!
「很多同志不理解我們為啥建這麼養殖場,害怕投資多,害怕發生豬瘟、雞瘟,害怕養大了賣不出去。」姬子勝介紹完畢後,謝凌峰走到中央,繼續說道:「今天我把各位帶到這裡來,就是要告訴你們,這幾個養殖場遠遠不夠。有御八珍源源不斷的訂單,我今年還要再建五十個養殖場。爭取年產生豬六萬頭,年產生雞兩百萬隻。」
謝凌峰頓了一頓,看著下面眾人的不同反應,笑道:「你們算一下,這個工廠一年就會加工豬下水十五萬套,生雞一百萬隻,好像不能滿足我們縣的需求。可是你們不知道的是,這個工廠是御八珍三個工廠里最小的一個。」
「啥?」「還有工廠?」「牛逼啊!」眾人訝然。
「春城的工廠已經投入生產,由於貨源不足,還不夠本地二十多家門店的銷售。現在的加工量就已經追平這個廠,下個月奉天的工廠就要興建,六月份投入生產,加工量也不會少於這個廠。所以你們還怕啥?」
「縣長,咱可不怕,我今天就敢領軍令狀,大安鎮可以興建十個養殖場。」許鎮長善於抓住一切機會。
「老許,你太不地道了。縣長今年才興建五十家,你一個人就占了五分之一!你咋那麼大的臉。」光華的鎮長不幹了,他是一步慢,步步慢,這次可不能再落後了。
「縣長,他們怕,我們東萊不怕,我們的養殖場已經建好,種豬、種雞長得可好了。今天我也立軍令狀,整五個,整不好您就擼了我!」
「縣長!」「縣長!」大家都扯著脖子喊,沒有一擁而上。
「靜一靜!」江秘書見縣長做出下壓的動作,急忙大喊。
「老許這個滑頭,你都建了倆了,那你說說你都投入了多少資金。」謝縣長問道。
「有縣長幫俺們貸款,俺們就投了一萬塊,還解決了八十個人的就業。」老許本來打著悶聲大發財的想法,但縣長點名,肯定是要聽有利於團結的事,他必須上啊。
「投資我幫你們解決,訂單有御八珍兜底。那麼還差養殖技術,我請來農大的陸博士團隊,你們還怕啥!」謝凌峰意氣風發,伸手邀請了一下陸教授。
老陸也是見慣了場面的人,站在縣長的旁邊大聲道:「謝縣長勤政愛民,為基層,為農民兄弟解決了投資、就業和收入三個大問題。也間接解決了,兩市老百姓菜籃子的豐富性問題。那麼我們農業大學就立足本職工作,解決養殖場的技術問題。讓咱們的種豬、種雞不生病、多長肉、多賣錢。讓老百姓的錢袋子儘快鼓起來,也讓咱們大家的餐桌日益豐盛起來。」
掌聲過後,一行人繼續參觀行程,不過卻分成了幾伙。謝凌峰帶政府部門去新廠房看看建設速度,江秘書帶鄉長、鎮長參觀福達金屬,而陸教授則帶著農大一行人,來到最不起眼的飼料廠。
「子秀,你給介紹一下吧。」劉洋挽著子秀的手,讓她做導遊。
「這飼料廠也沒啥說的。」子秀不好意思的說:「現在一號飼料做的比較多,一天能生產兩三噸,基本能滿足六個養殖場的需求。最大產能是二十噸,我估計年底才能達到,這條生產線你們比我都熟。」
「那另一條呢?」劉洋知道教授想了解啥,順著話往下問。
「這條也不算啥生產線。」子秀根本不清楚這條線的意義和價值,頗有些不好意思的道:「外面那兩個大坑是發酵池,旁邊的倉庫是原料庫,收上來的稻草、苞米杆兒都堆在那裡。後面是發酵後脫水用的,味兒太大就蓋上了。脫完水的原料在這個大箱子裡攪拌,再用那個機器壓成顆粒,然後就是裝袋存放。」
說完又指著角落裡木拍子上編織袋道:「這些成品是昨天生產的,留足五天的量。然後就等下次需要,基本都是提前一天生產。」
「連續生產不行嗎?是不是發酵時間太長?」陸教授問。
「不是啊。」子秀的大眼睛都是疑惑,遂又解釋:「只有俺家的養殖場才餵這個,其他那些還是更相信一號飼料。不過大安的許鎮長也開始用二號料了,說是幫俺們消化一下庫存。人還怪好的!」
陸教授聞言暗嘆一口氣,心裡叨咕:這姑娘看著挺精明的,這眼睛是啥時候瞎的呢!同是一奶同胞,那小傢伙要是這麼單純就好了。
「那要是天天生產能做多少?」劉洋繼續問。
「沒試過啊!這玩意最開始就是實驗室給對照組用,貓一天狗一天的,也沒個準兒。後來我弟弟讓家裡養的這些,換上了這個料。一次生產五、六噸,兩個大坑輪著用,平均一天能做兩、三噸貨吧。」
「那還沒有一號料的產量大啊!」劉洋有些懊惱。
「那還不簡單,再挖幾個大坑就行了。」子秀眨著大眼睛,笑著道:「一個大坑能產五六噸,這個溫度要五天一個循環,二十噸也就是三到四個大坑,再乘以五天,不到二十個大坑就成了。」
「五哥,咱們後面四家養殖廠,大概啥時候完工?」小江比子強小了兩歲,也按姬家的排行來稱呼。
「前三家估計得二十號,最後一家得二十五號了。」子強現在也很忙,五個養殖場,三個熟食加工廠,一個飼料廠以及部分門店的改造,他又招了一次工,總人數突破了五十人。但養殖場依然不夠用,主要是土建時間有點長。
「第三批,名額要放出來了,一旦下周確定後,你又得忙活起來,現在人員夠用不?」
「下月就好了。」子強嘆口氣,道:「這個月能提前,就是化凍的原因。五月份都要開始種地了,土建工作就好整,陽光大棚都是預製的,土建不窩工就會越來越快。」
「老許又來磨我了!這傢伙屬粘豆包的,沾上就甩不掉。」江秘書直搖頭,許鎮長作為他曾經的老上級,先天就有優勢,更何況人家真是十八般武藝樣樣皆通,整的他壓力山大。
「那老傢伙是碰上好吃的不撂筷兒啊!都兩個養殖場了,還想整幾個?」
「五個!」江秘書伸出一隻手,一副生無可戀的樣子。
「這老許!」子強搖搖頭,不知說啥好。看看表道:「行了,咱倆趕緊進站吧,火車馬上到。」
「一會直接到飯店,謝縣長等著呢。吃完飯就休息,明天先去大安那幾個鄉鎮轉轉,然後去御八珍。後天到縣裡考察,下午座談。」江秘書說了一下大致行程,明天需要姬家的配合。
「行,我讓大爺他們準備好,大概多少人?」倆人邊走邊聊。
「光鄉長、鎮長就有二十個,再加上分管單位,估計要四五十人。」
「你們這是吃大戶來了!」子強齜牙笑道。
「這是免費給你們做宣傳啊!尤其你那個廠子,收拾的咋樣了,別掉鏈子。」
「對付事兒吧!這哪有時間弄啊,光有個大模樣,反正重點也不是福達。」
「你還挺有自知之明的,這次的養殖場和御八珍才是重點,飼料廠都不會看的。」江秘書設計的行程,把福達列為簡單參觀的單位,算是給子強一個優待。
列車緩緩進站,子強在站內人員的帶領下,來到臥鋪車廂。這是冰城開過來的列車,有十八節車廂,陸教授的臥鋪在第四節。
「陸博士,咋就你和劉姐倆人呢。」子強在農大混了好幾天,和陸教授的團隊都很熟,見到陸教授和劉洋還很納悶。
「小張去硬座帶研究生和實習生,一會過來匯合。」陸教授和子強、江秘書握握手又道:「老管盯著育種實驗室,要滿足你們山城縣的需求,現在走不開。」
「陸教授一路辛苦,這都四點了,咱們一會先去酒店吃飯,謝縣長在那裡親自安排呢。」江秘書做了一個請的動作,引導著幾人走向特殊通道。
晚上的招待是縣政府主導,明天要參觀的主要領導都到齊了。鄉鎮的頭頭都沒來,他們安排的是工作餐。
一夜無話。
4月11號十一點,四台轎車一輛大巴行駛進三江村,姬家人都站在大門口歡迎參觀團。這也是御八珍成立至今,第一次大規模的接待活動。
老大姬子棟還在奉天開拓,姬子勝臨危受命做參觀引導。
四月份的銷售已經回歸正常,每天有十萬的出貨量,不止要滿足四十家門店的銷售,還要負責奉天鐵路局,以及零售網點批發的出貨。春城的御八珍還不成熟,勉強能供應本地二十多家門店,怎麼也要五月份才能轉移一部分產能過去。姬家的想法是把零售網點批發的那部分先挪過去,至於奉天局的留在仲道,三個月後轉移到奉天的新廠。
山城縣的領導在謝凌峰的帶領下轉了一圈。說實話,除了忙碌的工人,其他都乏善可陳。照比很多國營工廠也顯得侷促的很,稍微能讓人眼前一亮的,就是子玉設計滷煮車間,以及潔淨的生產環境。
「咱們這個工廠目前有九十八名生產工人,按滷煮車間分布成兩條生產線,基本能滿足山城、渾城兩地的需求。今年的產值預計三千萬。」姬子勝不再緊張,站在大院裡給參觀的人員講解,口吃的毛病也聽不出來了。
「我們御八珍兩市共有四十一家門店,目前營業額在兩百萬,共解決了一百六十五名員工的就業。」
「目前工廠每日加工豬下水四百套,宰殺生雞三千隻。本月推出新產品紅腸和粉腸,每日又新增生豬二十頭。」
院中央子勝侃侃而談,周遭眾人不時的哇聲一片。這個不起眼的小廠,給他們的震撼太大了。那些有養殖場的鄉長、鎮長則內心竊喜,御八珍的銷售越好,他們就越沒有後顧之憂,那一座座的養殖場就是他們走向輝煌的踏腳石啊!
「很多同志不理解我們為啥建這麼養殖場,害怕投資多,害怕發生豬瘟、雞瘟,害怕養大了賣不出去。」姬子勝介紹完畢後,謝凌峰走到中央,繼續說道:「今天我把各位帶到這裡來,就是要告訴你們,這幾個養殖場遠遠不夠。有御八珍源源不斷的訂單,我今年還要再建五十個養殖場。爭取年產生豬六萬頭,年產生雞兩百萬隻。」
謝凌峰頓了一頓,看著下面眾人的不同反應,笑道:「你們算一下,這個工廠一年就會加工豬下水十五萬套,生雞一百萬隻,好像不能滿足我們縣的需求。可是你們不知道的是,這個工廠是御八珍三個工廠里最小的一個。」
「啥?」「還有工廠?」「牛逼啊!」眾人訝然。
「春城的工廠已經投入生產,由於貨源不足,還不夠本地二十多家門店的銷售。現在的加工量就已經追平這個廠,下個月奉天的工廠就要興建,六月份投入生產,加工量也不會少於這個廠。所以你們還怕啥?」
「縣長,咱可不怕,我今天就敢領軍令狀,大安鎮可以興建十個養殖場。」許鎮長善於抓住一切機會。
「老許,你太不地道了。縣長今年才興建五十家,你一個人就占了五分之一!你咋那麼大的臉。」光華的鎮長不幹了,他是一步慢,步步慢,這次可不能再落後了。
「縣長,他們怕,我們東萊不怕,我們的養殖場已經建好,種豬、種雞長得可好了。今天我也立軍令狀,整五個,整不好您就擼了我!」
「縣長!」「縣長!」大家都扯著脖子喊,沒有一擁而上。
「靜一靜!」江秘書見縣長做出下壓的動作,急忙大喊。
「老許這個滑頭,你都建了倆了,那你說說你都投入了多少資金。」謝縣長問道。
「有縣長幫俺們貸款,俺們就投了一萬塊,還解決了八十個人的就業。」老許本來打著悶聲大發財的想法,但縣長點名,肯定是要聽有利於團結的事,他必須上啊。
「投資我幫你們解決,訂單有御八珍兜底。那麼還差養殖技術,我請來農大的陸博士團隊,你們還怕啥!」謝凌峰意氣風發,伸手邀請了一下陸教授。
老陸也是見慣了場面的人,站在縣長的旁邊大聲道:「謝縣長勤政愛民,為基層,為農民兄弟解決了投資、就業和收入三個大問題。也間接解決了,兩市老百姓菜籃子的豐富性問題。那麼我們農業大學就立足本職工作,解決養殖場的技術問題。讓咱們的種豬、種雞不生病、多長肉、多賣錢。讓老百姓的錢袋子儘快鼓起來,也讓咱們大家的餐桌日益豐盛起來。」
掌聲過後,一行人繼續參觀行程,不過卻分成了幾伙。謝凌峰帶政府部門去新廠房看看建設速度,江秘書帶鄉長、鎮長參觀福達金屬,而陸教授則帶著農大一行人,來到最不起眼的飼料廠。
「子秀,你給介紹一下吧。」劉洋挽著子秀的手,讓她做導遊。
「這飼料廠也沒啥說的。」子秀不好意思的說:「現在一號飼料做的比較多,一天能生產兩三噸,基本能滿足六個養殖場的需求。最大產能是二十噸,我估計年底才能達到,這條生產線你們比我都熟。」
「那另一條呢?」劉洋知道教授想了解啥,順著話往下問。
「這條也不算啥生產線。」子秀根本不清楚這條線的意義和價值,頗有些不好意思的道:「外面那兩個大坑是發酵池,旁邊的倉庫是原料庫,收上來的稻草、苞米杆兒都堆在那裡。後面是發酵後脫水用的,味兒太大就蓋上了。脫完水的原料在這個大箱子裡攪拌,再用那個機器壓成顆粒,然後就是裝袋存放。」
說完又指著角落裡木拍子上編織袋道:「這些成品是昨天生產的,留足五天的量。然後就等下次需要,基本都是提前一天生產。」
「連續生產不行嗎?是不是發酵時間太長?」陸教授問。
「不是啊。」子秀的大眼睛都是疑惑,遂又解釋:「只有俺家的養殖場才餵這個,其他那些還是更相信一號飼料。不過大安的許鎮長也開始用二號料了,說是幫俺們消化一下庫存。人還怪好的!」
陸教授聞言暗嘆一口氣,心裡叨咕:這姑娘看著挺精明的,這眼睛是啥時候瞎的呢!同是一奶同胞,那小傢伙要是這麼單純就好了。
「那要是天天生產能做多少?」劉洋繼續問。
「沒試過啊!這玩意最開始就是實驗室給對照組用,貓一天狗一天的,也沒個準兒。後來我弟弟讓家裡養的這些,換上了這個料。一次生產五、六噸,兩個大坑輪著用,平均一天能做兩、三噸貨吧。」
「那還沒有一號料的產量大啊!」劉洋有些懊惱。
「那還不簡單,再挖幾個大坑就行了。」子秀眨著大眼睛,笑著道:「一個大坑能產五六噸,這個溫度要五天一個循環,二十噸也就是三到四個大坑,再乘以五天,不到二十個大坑就成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