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23、實驗
陸戩穀坐在奔馳的列車上,身體雖有些顛簸,思維卻逐漸凝聚。
說實話,年前和謝凌峰的合作,他本身的意願度並不強。一個邊陲小縣城,不管怎麼吹牛,想做幾十個養殖場都不太現實,他更看好平城、松城、查干和春城。那裡平原遼闊、土地肥沃,豐富的原料、方便的交通,以及平整的土地,都更適合做養殖行業。就像大洋彼岸的那種農場,走現代化、規模化、集約化的道路。
至於御八珍也不過是萍水相逢,一個私營小企業而已,產品雖然不錯,但想肩負一個縣的產出,還是太異想天開了。所以後來的操作,不過是給領導一點面子,也給自己的助理一個機會。可想不到,年後御八珍的開店如此迅速,用雨後春筍形容絕不為過。仿佛一夜之間就開滿了春城,人們的話題里多少都會有一點它的內容。尤其什麼會員打折、免費品嘗、抵用券、營養報等一系列的操作,讓他這個留過洋、見過大世面的教授都為之驚嘆。就連春城晚報都發了幾篇新聞,也都是讚譽的聲音。
他也特意問過李玉蘭,據說是開了快三十家,日銷售將近十萬。這個數字就很可觀了,春城這裡就有將近三千萬的銷售。就算山城那面只有兩千萬,那也有五千萬了。何況還要在平城、奉天、冰城這些地方開店,說是年底開到一百家,那就不是五千萬的事了。那得需要多少頭豬,多少只雞,多少個養殖場!
「陸教授,喝點水吧!」劉洋把沖好的茶水遞給沉思的教授,嘴裡埋怨道:「這車上的水溫度不夠,我特意找乘務員去餐車燒的,那餐車服務太差,拉拉個驢臉,還摔摔打打的。」
「鐵老大嗎,就這樣!要不是咱們有農大的工作證,還有陸教授壓陣,你還想要熱水!」同行的張家棟搖搖頭。
「算了,畢竟車上人多,餐車也沒有那個義務,能給燒點水,也算是給咱們知識分子特殊待遇了。」陸戩穀倒是看得開。
「這山城縣行動可夠快的啊!一個多月就弄了十個養殖場了。按照以往的經驗,瀝瀝拉拉的咋也得半年時間,才能有個模樣。誰知道這山城縣跟吃了化肥似的,追得育種小組連滾帶爬的。」劉洋誇張的嗤笑,也算是興奮的另類表達。
「可不是,我還以為就那麼一說。這樣的基層幹部咱們也見得多了,誰不想向上要政策,然後向咱們要人員。全憑一張嘴,到處去化緣,磨磨唧唧的捅咕半年。那個小孩要整飼料廠,我還覺得是不知道天高地厚,誰知道啊!」張家棟搖搖頭,嘆道:「真是有志不在年高!這一晃就有五六個大型養殖場的訂單,天上掉餡餅一樣啊!」
「人家這叫前瞻性,好不!」想起那個多智近妖的孩子,陸教授糾正道:「你們到了地方可別小看人家,光是那個2號配方就了不得啊。兩組對比試驗,2號飼料少用了15%,抗病能力增強了20%以上,不算發酵投入,成本還低了25%左右。算上發酵的時間成本和設備折舊成本,我估計還有15%以上的降幅。」
「這麼厲害啊!」劉洋第一次聽到這個數據,她以前負責的是內部協調工作,為陸教授掃平科研以外的障礙,相當於大管家,所以沒有見過第一手資料。
「剛開始我也不信,還打電話和實驗小組確認過。要不也不至於放下手頭那幾個重要課題跑過來!」陸戩穀用手揉揉後頸,繼續道:「這個飼料真要是能量產,你們知道意味著社麼嗎?」
「成本更低!」「應用範圍更廣!」劉洋、張家棟各自回答。
「都對也都不完整!」陸教授笑道:「按我們現在的1號飼料成本,一噸大概在八百多元,複合成本將會下降30%左右,也就變成一噸五、六百塊錢。五頭豬出欄大概要吃一噸飼料,那這個成本是多少?」
「那吃肉可就便宜了!老百姓也能多吃幾斤肉了。」劉洋感慨。
「不止啊!養殖成本下降,養殖風險降低,老百姓的意願就更強烈,咱們吉省的養殖業就會一騎絕塵,成為養殖大省指日可待。不僅解決了老百姓的菜籃子,也讓咱們農大名利雙收。而且這麼大的降價空間,足以撬動整個養殖行業。」
「那我們解決副教授的職稱就簡單多了!」張家棟嘴都笑咧開了,牙齒都在閃閃反光。
「民以農為本,國以農為基!」陸教授嘆道:「這個2號飼料要是普及了,一頭豬最少能賺一百塊,一家養個五六頭,一年兩茬就能增收一千多,都快趕上一個工人的收入了。再養點雞鴨鵝牛羊啥的,那就是小康啊!這往小里說是名利雙收,往大里說就是利國利民。」
「不至於吧!」張家棟有些不解,一個飼料而已,這高度給的有點嚇人。
「當然這是理想化的模型推演!在實際運用上,還要考慮政策、普及率、市場競爭等一系列的變量。」陸教授補充,現實市場的變化不會像建模這麼簡單。
「那對我們農大的菜籃子工程承接,還是足夠用了。」劉洋美滋滋的,這對她來說才是天上掉餡餅。
「關鍵還是量產的問題。」張家棟提醒道:「現在還是試驗階段,不知道有哪些難題要攻關,也不知道什麼時間能普及。」
「還有一個難題!」陸教授看著兩個年輕的助手,眼神凝重道:「人家憑什麼給我們配方和數據!」
「呃!都是在為人民服務。」劉洋小聲嘟囔,她也知道這是口號。
「人家是企業,而且是私企。」陸教授強調。
「咱們代表農大,也算是國家機關了,讓他們發揚一下風格唄!咱們的榮譽和功勞也有他們的一份。」這階段還講奉獻,張家棟也是這麼理解的。
「在國外這是科技成果轉化的市場行為,也是智慧財產權和專利保護的範疇。人家不懂還好,要是懂的話,咱們就屬於巧取豪奪了。況且......」陸戩穀想起李玉蘭丈夫的調任,轉口道:「他們和山城縣的謝縣長綁定了,政府也不會讓咱們輕易摘了桃子。」
「那咋辦?」張家棟撓撓頭,他的經歷還不足以處理這麼複雜的事情。
「談談看吧!」陸教授也是沒有對策,但不管怎樣這個成果都和農大有關,也算共同的財富,分多分少也都是肉爛在自家的大鍋里。而且他也不想把成果直接拿來交到院校,然後被很多兄弟單位無償使用,再被一些老爺近乎無償的交給列強,美其名曰科技無國界。這幾年這類的事情他見過很多,那些大腹便便的老爺們,對這些科研工作者的成果,是崽賣爺田不心疼,打著改開的旗號卻是崇洋媚外的噁心樣子。
「一會去餐車吃點飯吧,您胃不好,咱們吃點熱乎的。」已近中午,劉洋作為大管家,陸教授是她的第一服務目標。
「餐車太貴了,味道還不好。」陸教授經常出差,知道除了進京的列車,其他路線上的廚師都是一個德行。
「我帶了三鮮伊面,一會用飯盒泡著吃,老香了。」窮家富路,張家棟媳婦特意讓他帶著,萬一飯菜不可口的時候可以墊墊肚子。
「嗬!還是你媳婦疼你啊。我再去要點熱水!」劉洋站起來,又去了餐車。
「你去看看那些實習的學生,讓帶隊的老師弄點東西墊吧一口,等到了山城再吃。」
「好嘞,陸教授。」張家棟站起身拿出包裡帶的方便麵,笑著道:「一會劉洋回來,就用我的飯盒泡著吃吧,你們先吃,我還不太餓。」
「行,你去安排吧。車上的東西貴,咱們這些孩子沒啥錢,你看啥合適,就幫著買一下,回農大我再給你報銷。」陸教授留學時也實習過,知道學生的不易。這個時代的大學生,雖然有國家給的補助和獎學金,但普遍的貧困讓這些天之驕子也需節衣縮食,列車要七個多小時,硬挺著也不是事兒。
「陸教授你看。」餐車離他們的臥鋪很近,幾句話的功夫劉洋就跑了回來,手裡還拿著一個塑膠袋。
「這啥啊!」張家棟接過來,準備遞給陸教授,順道看了一眼,便訝然道:「溝幫子燒雞!御八珍的!」
「這燒雞多少錢?你問沒問一天能賣多少?」
「一隻十塊,一趟車能賣出去三十隻。」看到這個包裝,劉洋也很興奮,抓著售貨員問個不停。
「這也就對付吧,一趟車三十隻,一個月才九百隻。十趟車九千,才是一個養殖場的規模。」
「不止啊,陸教授。」劉洋又解釋道:「他們這趟車的配額就是這些,沒有貨啊。我剛才問售貨員,他說這個熏雞味道好,大家都喜歡吃,要是放開賣,增加一倍是沒有問題的。只不過供應有限,他們這個月才定的每天三十隻,上個月才二十隻,說是五月份還能再增加一些份額。」
「哦,長得快的小公雞咋也得六月份出欄,五月份增加的也不會太多。」陸教授分析。
「他們奉天局一共有五十七個客運車次,一周就得吃空一個養殖場,一個月就是四五家。要是放開的話就是十家的月需求,三個月就要吃掉三十家,那就是山城縣一半的份額。」
「那可不是一半的份額啊!小公雞三個月出欄,產蛋雞呢?那得九個多月才能淘汰。」張家棟咋舌道:「按謝縣長的計劃,剛夠奉天局消化的。」
「一葉障目、一葉障目啊!」陸戩穀感嘆:「咱們只盯著豬了,誰能想到這雞的需求量這麼高,看來咱們的方向也要調整一下了。」
「不是啊,陸教授。」劉洋躊躇道:「剛才我在小貨車裡還看到好幾種御八珍的豬貨,有肘花、豬蹄兒、肚絲兒、醬頭肉,銷量也挺好。銷售員說下月還有紅腸和粉腸兩個品種。」
「嘶......」陸教授吸氣,感慨道:「我本以為已經調整了對御八珍的預期,沒想到還是小看人家了。」
說實話,年前和謝凌峰的合作,他本身的意願度並不強。一個邊陲小縣城,不管怎麼吹牛,想做幾十個養殖場都不太現實,他更看好平城、松城、查干和春城。那裡平原遼闊、土地肥沃,豐富的原料、方便的交通,以及平整的土地,都更適合做養殖行業。就像大洋彼岸的那種農場,走現代化、規模化、集約化的道路。
至於御八珍也不過是萍水相逢,一個私營小企業而已,產品雖然不錯,但想肩負一個縣的產出,還是太異想天開了。所以後來的操作,不過是給領導一點面子,也給自己的助理一個機會。可想不到,年後御八珍的開店如此迅速,用雨後春筍形容絕不為過。仿佛一夜之間就開滿了春城,人們的話題里多少都會有一點它的內容。尤其什麼會員打折、免費品嘗、抵用券、營養報等一系列的操作,讓他這個留過洋、見過大世面的教授都為之驚嘆。就連春城晚報都發了幾篇新聞,也都是讚譽的聲音。
他也特意問過李玉蘭,據說是開了快三十家,日銷售將近十萬。這個數字就很可觀了,春城這裡就有將近三千萬的銷售。就算山城那面只有兩千萬,那也有五千萬了。何況還要在平城、奉天、冰城這些地方開店,說是年底開到一百家,那就不是五千萬的事了。那得需要多少頭豬,多少只雞,多少個養殖場!
「陸教授,喝點水吧!」劉洋把沖好的茶水遞給沉思的教授,嘴裡埋怨道:「這車上的水溫度不夠,我特意找乘務員去餐車燒的,那餐車服務太差,拉拉個驢臉,還摔摔打打的。」
「鐵老大嗎,就這樣!要不是咱們有農大的工作證,還有陸教授壓陣,你還想要熱水!」同行的張家棟搖搖頭。
「算了,畢竟車上人多,餐車也沒有那個義務,能給燒點水,也算是給咱們知識分子特殊待遇了。」陸戩穀倒是看得開。
「這山城縣行動可夠快的啊!一個多月就弄了十個養殖場了。按照以往的經驗,瀝瀝拉拉的咋也得半年時間,才能有個模樣。誰知道這山城縣跟吃了化肥似的,追得育種小組連滾帶爬的。」劉洋誇張的嗤笑,也算是興奮的另類表達。
「可不是,我還以為就那麼一說。這樣的基層幹部咱們也見得多了,誰不想向上要政策,然後向咱們要人員。全憑一張嘴,到處去化緣,磨磨唧唧的捅咕半年。那個小孩要整飼料廠,我還覺得是不知道天高地厚,誰知道啊!」張家棟搖搖頭,嘆道:「真是有志不在年高!這一晃就有五六個大型養殖場的訂單,天上掉餡餅一樣啊!」
「人家這叫前瞻性,好不!」想起那個多智近妖的孩子,陸教授糾正道:「你們到了地方可別小看人家,光是那個2號配方就了不得啊。兩組對比試驗,2號飼料少用了15%,抗病能力增強了20%以上,不算發酵投入,成本還低了25%左右。算上發酵的時間成本和設備折舊成本,我估計還有15%以上的降幅。」
「這麼厲害啊!」劉洋第一次聽到這個數據,她以前負責的是內部協調工作,為陸教授掃平科研以外的障礙,相當於大管家,所以沒有見過第一手資料。
「剛開始我也不信,還打電話和實驗小組確認過。要不也不至於放下手頭那幾個重要課題跑過來!」陸戩穀用手揉揉後頸,繼續道:「這個飼料真要是能量產,你們知道意味著社麼嗎?」
「成本更低!」「應用範圍更廣!」劉洋、張家棟各自回答。
「都對也都不完整!」陸教授笑道:「按我們現在的1號飼料成本,一噸大概在八百多元,複合成本將會下降30%左右,也就變成一噸五、六百塊錢。五頭豬出欄大概要吃一噸飼料,那這個成本是多少?」
「那吃肉可就便宜了!老百姓也能多吃幾斤肉了。」劉洋感慨。
「不止啊!養殖成本下降,養殖風險降低,老百姓的意願就更強烈,咱們吉省的養殖業就會一騎絕塵,成為養殖大省指日可待。不僅解決了老百姓的菜籃子,也讓咱們農大名利雙收。而且這麼大的降價空間,足以撬動整個養殖行業。」
「那我們解決副教授的職稱就簡單多了!」張家棟嘴都笑咧開了,牙齒都在閃閃反光。
「民以農為本,國以農為基!」陸教授嘆道:「這個2號飼料要是普及了,一頭豬最少能賺一百塊,一家養個五六頭,一年兩茬就能增收一千多,都快趕上一個工人的收入了。再養點雞鴨鵝牛羊啥的,那就是小康啊!這往小里說是名利雙收,往大里說就是利國利民。」
「不至於吧!」張家棟有些不解,一個飼料而已,這高度給的有點嚇人。
「當然這是理想化的模型推演!在實際運用上,還要考慮政策、普及率、市場競爭等一系列的變量。」陸教授補充,現實市場的變化不會像建模這麼簡單。
「那對我們農大的菜籃子工程承接,還是足夠用了。」劉洋美滋滋的,這對她來說才是天上掉餡餅。
「關鍵還是量產的問題。」張家棟提醒道:「現在還是試驗階段,不知道有哪些難題要攻關,也不知道什麼時間能普及。」
「還有一個難題!」陸教授看著兩個年輕的助手,眼神凝重道:「人家憑什麼給我們配方和數據!」
「呃!都是在為人民服務。」劉洋小聲嘟囔,她也知道這是口號。
「人家是企業,而且是私企。」陸教授強調。
「咱們代表農大,也算是國家機關了,讓他們發揚一下風格唄!咱們的榮譽和功勞也有他們的一份。」這階段還講奉獻,張家棟也是這麼理解的。
「在國外這是科技成果轉化的市場行為,也是智慧財產權和專利保護的範疇。人家不懂還好,要是懂的話,咱們就屬於巧取豪奪了。況且......」陸戩穀想起李玉蘭丈夫的調任,轉口道:「他們和山城縣的謝縣長綁定了,政府也不會讓咱們輕易摘了桃子。」
「那咋辦?」張家棟撓撓頭,他的經歷還不足以處理這麼複雜的事情。
「談談看吧!」陸教授也是沒有對策,但不管怎樣這個成果都和農大有關,也算共同的財富,分多分少也都是肉爛在自家的大鍋里。而且他也不想把成果直接拿來交到院校,然後被很多兄弟單位無償使用,再被一些老爺近乎無償的交給列強,美其名曰科技無國界。這幾年這類的事情他見過很多,那些大腹便便的老爺們,對這些科研工作者的成果,是崽賣爺田不心疼,打著改開的旗號卻是崇洋媚外的噁心樣子。
「一會去餐車吃點飯吧,您胃不好,咱們吃點熱乎的。」已近中午,劉洋作為大管家,陸教授是她的第一服務目標。
「餐車太貴了,味道還不好。」陸教授經常出差,知道除了進京的列車,其他路線上的廚師都是一個德行。
「我帶了三鮮伊面,一會用飯盒泡著吃,老香了。」窮家富路,張家棟媳婦特意讓他帶著,萬一飯菜不可口的時候可以墊墊肚子。
「嗬!還是你媳婦疼你啊。我再去要點熱水!」劉洋站起來,又去了餐車。
「你去看看那些實習的學生,讓帶隊的老師弄點東西墊吧一口,等到了山城再吃。」
「好嘞,陸教授。」張家棟站起身拿出包裡帶的方便麵,笑著道:「一會劉洋回來,就用我的飯盒泡著吃吧,你們先吃,我還不太餓。」
「行,你去安排吧。車上的東西貴,咱們這些孩子沒啥錢,你看啥合適,就幫著買一下,回農大我再給你報銷。」陸教授留學時也實習過,知道學生的不易。這個時代的大學生,雖然有國家給的補助和獎學金,但普遍的貧困讓這些天之驕子也需節衣縮食,列車要七個多小時,硬挺著也不是事兒。
「陸教授你看。」餐車離他們的臥鋪很近,幾句話的功夫劉洋就跑了回來,手裡還拿著一個塑膠袋。
「這啥啊!」張家棟接過來,準備遞給陸教授,順道看了一眼,便訝然道:「溝幫子燒雞!御八珍的!」
「這燒雞多少錢?你問沒問一天能賣多少?」
「一隻十塊,一趟車能賣出去三十隻。」看到這個包裝,劉洋也很興奮,抓著售貨員問個不停。
「這也就對付吧,一趟車三十隻,一個月才九百隻。十趟車九千,才是一個養殖場的規模。」
「不止啊,陸教授。」劉洋又解釋道:「他們這趟車的配額就是這些,沒有貨啊。我剛才問售貨員,他說這個熏雞味道好,大家都喜歡吃,要是放開賣,增加一倍是沒有問題的。只不過供應有限,他們這個月才定的每天三十隻,上個月才二十隻,說是五月份還能再增加一些份額。」
「哦,長得快的小公雞咋也得六月份出欄,五月份增加的也不會太多。」陸教授分析。
「他們奉天局一共有五十七個客運車次,一周就得吃空一個養殖場,一個月就是四五家。要是放開的話就是十家的月需求,三個月就要吃掉三十家,那就是山城縣一半的份額。」
「那可不是一半的份額啊!小公雞三個月出欄,產蛋雞呢?那得九個多月才能淘汰。」張家棟咋舌道:「按謝縣長的計劃,剛夠奉天局消化的。」
「一葉障目、一葉障目啊!」陸戩穀感嘆:「咱們只盯著豬了,誰能想到這雞的需求量這麼高,看來咱們的方向也要調整一下了。」
「不是啊,陸教授。」劉洋躊躇道:「剛才我在小貨車裡還看到好幾種御八珍的豬貨,有肘花、豬蹄兒、肚絲兒、醬頭肉,銷量也挺好。銷售員說下月還有紅腸和粉腸兩個品種。」
「嘶......」陸教授吸氣,感慨道:「我本以為已經調整了對御八珍的預期,沒想到還是小看人家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