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47.無鹽君鍾離春

投票推薦 加入書籤 小說報錯

  公元前341年。

  「馬陵之戰」齊國大勝,魏國主將龐涓自殺,太子申被俘後自殺。

  齊宣王將龐涓的首級,懸示國門,以張國威,派使者去向各個諸侯國告捷。諸侯無不聳懼,韓、趙兩國君主尤其感激齊國的援救之德,親自來到齊國朝賀。

  齊宣王想要聯合韓、趙一起合兵攻打魏國,魏惠王非常害怕,也派來使者請求和好,要向齊國朝拜。

  於是齊宣王約會三晉的君主,在博望城召開盟會,韓、趙、魏三國誰都不敢違抗,三位君主同時前來朝見,全天下都為齊國感到榮耀(天下榮之)。

  註:【博望城:今山東聊城市北】

  齊宣王依仗自己勢力強盛,認為天下無敵了,所以就耽於酒色,在城內修築了一座雪宮,以備飲宴時享樂。

  在郊外占地四十里修建了苑囿,以備狩獵時使用。

  又聽信文學遊說之士的話,在稷門設立左右講室,匯聚了各國說客數千人(聚遊客數千人),裡面比較有名的有:騶衍、田駢、接輿、環淵等七十六人,都賜給他們府第,享受上大夫的待遇,每天辯論不休,不幹什麼實際政事(皆賜列第,為上大夫,日事議論,不修實政)。

  註:1.【雪宮:戰國時齊宣王的離宮,位於淄博市東北。今為臨淄區街道名,雪宮街道。

  《孟子·梁惠王下》:「齊宣王見孟子於雪宮。「趙岐注:「雪宮,離宮之名也。宮中有苑囿台池之飾,禽獸之饒。「】

  2.【苑囿:指劃定一定範圍的(如牆垣等),具有生產、游賞等功能的皇家專屬領地。】

  3.【文學遊說之士:指的是在古代中國,特別是春秋戰國時期,那些擅長通過文學作品和演講來說服他人、影響政策的人。這些人通常具有較高的文化素養和辯論技巧,他們在不同的國家之間遊走,為各國君主提供政治建議和策略。這一群體的出現與當時的社會變革密切相關,尤其是在井田制崩潰、封建經濟形成、分封制瓦解、新興封建階級形成的大背景下,各種思想流派應運而生,如道家、儒家、墨家和法家等】

  4.【稷門:古代齊城門名。在今山東省臨淄市北古齊城西邊南首﹐以在稷山之下得名】

  5.【鄒衍:(約公元前324年~公元前250年),戰國末期齊國人。陰陽家代表人物、五行創始人。

  鄒衍是稷下學宮著名學者,因他「盡言天事」,當時人們稱他「談天衍」,又稱鄒子。他活動的時代後於孟子,與公孫龍、魯仲連是同時代人。著有《鄒子》一書,《永樂大典》等將其列入道家部。

  鄒衍最大的成就是提出了五行、五德終始說和大九州理論。所謂的「五德」是指五行金、木、水、火、土所代表的五種德性。「終始」指「五德」的周而復始循環運轉。鄒衍常常以這個學說來為歷史變遷、王朝興衰作解釋,其中具有十分精妙的含義。鄒衍的「大九州說」是一種地理學說,是對世界格局的推測、想像。他認為在中國赤縣神州這個小九州以外,還有另外八個和九州相同的州,而地球也只是宇宙的一部分,以此類推,這就是大九州。】

  6.【田駢:(約公元前370—前291年),又名田廣,一名陳駢,人稱「天口駢」。齊國(今山東臨淄)人。戰國時代的思想家、哲學家,先秦天下十豪之一。又稱陳駢,與田齊宗室出於同姓。是稷下學宮中最具有影響的學者之一。他本學黃老,與慎到齊名。曾講學稷下,雄於辯才。曾從彭蒙之師學到「貴齊」要領,主張「齊萬物以為首」,要求擺脫各自的是非利害,回到「明分」、「立公」的自然之理,從「不齊」中實現「齊」。《漢書·藝文志》著錄《田子》二十五篇,列入道家,己佚。】

  7.【接輿:陸通,字接輿,春秋時期楚國人。據清代乾隆五年《枝江縣誌》記載,位於枝江江口東北肖家山東的陸通港曾是陸通故居。

  陸通,從小喜歡讀書,潛心研究各家學說。他反對輕視勞動人民的思想,親自耕種,自食其力。楚昭王時,楚國政局不穩定。陸通不願意去做官,就假裝瘋癲。當時人們都稱他為楚狂。

  楚狂接輿是春秋時楚國的隱士。平時「躬耕以食」,佯狂不仕,所以也被人們稱為「楚狂接輿」。在《論語·微子》記載他以《鳳兮歌》諷刺孔子,謂:「往者不可諫,來者猶可追」,並拒絕和孔子交談。在《莊子·人間世》亦有類似記載。唐李白有「我本楚狂人,鳳歌笑孔丘」之句。】

  8.【環淵:一作娟環、便娟,尊稱娟子、涓子。楚國人。與詹何齊名。是中國戰國時期的學者,曾講學稷下。稷下學宮的創始學者之一。《史記·孟子荀卿列傳》中提到的環淵所著「上下篇「。《漢書·藝文志》著錄《蜎子》十三篇,早佚。】


  齊宣王的寵臣王驩(huan)等人專權用事,田忌多次勸諫齊宣王,不聽,田忌非常鬱悶,不久就死了。

  有一天,齊宣王在雪宮飲宴,召來大量的女子歌舞演員助興(盛陳女樂),忽然有一個婦人,寬額頭,深眼窩,高鼻樑,還有喉結,脖子很粗,駝背,長手大腳,像秋天枯草一樣亂糟糟的頭髮,皮膚黝黑髮亮,身穿破舊的衣服,從外面進來,大聲喊道:「我要見齊王。」(廣額深目,高鼻結喉,駝背肥項,長指大足,發若秋草,皮膚如漆,身穿破衣,自外而入,聲言:「願見齊王。」)

  武士阻擋住她,呵斥道:「你這駝背的醜女人,還敢見大王(醜婦佝人,敢見大王)?」

  醜婦說:「我是齊國無鹽人,複姓鍾離,名春,年紀四十多歲了,還沒有嫁人,聽說大王在離宮遊玩飲宴,特來求見,我願意進入後宮,嫁給大王(吾乃齊之無鹽人也,覆姓鍾離名春,年四十餘,擇嫁不得,聞大王游宴離宮,特來求見,願入後宮,以備灑掃)。」

  左右都捂著嘴笑話她(皆掩口而笑曰):「這是天下臉皮最後的女人啊(此天下強顏之女也)!」

  就奏報齊宣王。

  註:1.【無鹽:今山東東平縣】

  2.【鍾離:今安徽省鳳陽縣臨淮關鎮東,由於其始祖曾食採在這個的地方,所以後代「以邑為氏」,以「鍾離」或「鍾」為姓。

  源流有兩個:一,源於嬴姓,出自周王朝時期伯益後人的封地,屬於以國名為氏。二,源於子姓,出自春秋時期宋桓公之曾孫公子州犁的封地。】

  3.【鍾離春:也叫鍾無艷、無鹽。戰國時人,中國歷史四大醜女之一。】

  4.【強顏:厚顏,不知羞恥】

  齊宣王召她進來,侍宴的群臣,看見她這麼醜陋,也都忍不住發笑。

  齊宣王問:「我後宮中妃子侍女都齊備了,我看你長得醜,是不是鄉里容不下你了?你想要以平民的身份嫁給千乘大國的君主,難道有什麼特別的本事嗎(今婦人貌丑,不容於鄉里,以布衣欲干千乘之君,得無有奇能乎)?」

  鍾離春回答說:「我沒有特別的本事,只是有隱語之術(妾無奇能,特有隱語之術)。」

  註:【隱語:指不直述本意而借它詞暗示的話。與《東周列國志》第86回之「微言」意思相同。】

  齊宣王說:「那你就試試說個隱語,讓我猜猜,如果說的沒有什麼用,就該斬首(汝試發隱術,為孤度之,若言不中用,即當斬首)。」

  鍾離春就抬眼向上看,呲牙露出牙齒,抬起手揮舞四次,手拍膝蓋喊了兩聲:「危險了,危險了」(揚目炫齒,舉手再四,拊(fu)膝而呼曰:「殆哉,殆哉!」)

  齊宣王不理解是什麼意思,就詢問群臣,群臣也都不知道。

  齊宣王說:「鍾離春,你走上前來,給我解釋一下是什麼意思(春來前,為寡人明言之)。」

  鍾離春磕頭,說:「大王如果赦免了我的死罪,我才敢說。」

  齊宣王說:「赦你無罪。」

  鍾離春說:「我抬眼向上看,是替大王看看有沒有烽火狼煙的變故;呲牙露出牙齒,是替大王懲治拒絕勸諫的人;揮手,替大王趕走讒佞之臣;拍膝蓋,是替大王拆除遊樂宴會的台子。(妾揚目者,代王視烽火之變;炫齒者,代王懲拒諫之口;舉手者,代王揮讒佞之臣;拊膝者,代王拆游宴之台)。」

  齊宣王大怒,道:「我哪有這四處過錯?你這村婦就是胡說(寡人焉有四失?村婦妄言)!」

  喝令斬首。

  鍾離春說:「我請求把大王的四處過失講明白,然後受死。我聽說秦國重用商鞅,國富民強,不久就要兵出函谷關,前來與齊國爭霸,齊國最先受到秦國的侵擾。大王現在內無良將,邊境防守漸漸鬆弛,這就是我為大王抬眼看看有沒有發生戰爭。我聽說:『君有諍臣,不亡其國;父有諍子,不亡其家』。大王內耽於女色,外疏忽國政,忠臣諫言,拒不採納,這就是我呲牙露出牙齒為大王接受諫言呢。況且王驩等阿諛奉承之人獻媚取寵,摒棄賢臣,竊取高位;騶衍等人迂談闊論,虛而無實。大王信用這幫人,我擔心會耽誤了國家社稷,所以為大王揮手趕走他們。大王修築宮殿獵場,勞民傷財,白白地浪費國庫的錢糧,所以拍膝蓋為大王拆除它。大王的這四個過錯,就像把雞蛋壘起來一樣,可能瞬間就會崩塌,情況非常危險。而大王只顧眼前偷安,不顧日後的危險。我冒死進言,如果大王能聽進去並採納了,雖死無恨!」


  (乞申明大王之四失,然後就刑。妾聞秦用商鞅,國以富強,不日出兵函關,與齊爭勝,必首受其患。大王內無良將,邊備漸弛,此妾為王揚目而視之。妾聞:『君有諍臣,不亡其國;父有諍子,不亡其家。』大王內耽女色,外荒國政,忠諫之士,拒而不納,妾所以炫齒為王受諫也。且王驩等阿諛取容,蔽賢竊位;騶衍等迂談闊論,虛而無實。大王信用此輩,妾恐其有誤社稷,所以舉手為王揮之。王築宮築囿,台榭陂池,殫竭民力,虛耗國賦,所以拊膝為王拆之。大王四失,危如累卵,而偷目前之安,不顧異日之患。妾冒死上言,倘蒙采聽,雖死何恨)!」

  齊宣王嘆道:「如果不是鍾離春的這番話,我都聽不到有人說我有過錯(使無鍾離氏之言,寡人不得聞其過也)!」

  立刻宣布散席,用車子載上鍾離春回宮,立為正宮王后。

  鍾離春推辭說:「大王不聽我的話,怎麼能用我的人?」

  於是齊宣王招賢下士,疏遠嬖佞,遣散稷下遊說之徒,以田嬰為相國,以鄒人孟軻為上賓,齊國大治。

  然後把無鹽這個地方封給鍾離春的家人,稱鍾離春為無鹽君。

  註:1.【嬖佞:bì nìng,意思是得寵的奸偽小人。】

  2.【孟軻:孟子(約前372年—前289年),姬姓,孟氏,名軻,字子輿,戰國時期鄒國(今山東濟寧鄒城)人。

  戰國時期著名哲學家、思想家、政治家、教育家,儒家學派的代表人物之一,地位僅次於孔子,與孔子並稱「孔孟」。宣揚「仁政」,最早提出「民貴君輕」的思想。

  韓愈《原道》將孟子列為先秦儒家繼承孔子「道統」的人物,元朝追封孟子為「亞聖公·樹宸」,尊稱為「亞聖」,《孟子》一書,屬語錄體散文集,是孟子的言論彙編,由孟子的弟子共同編寫完成,倡導「以仁為本」。

  代表作有《魚我所欲也》,《得道多助,失道寡助》。《生於憂患,死於安樂》,《富貴不能淫》。《魚我所欲也》和《寡人之於國也》被編入中學語文教科書中。】

  3.【函谷關,西據高原,東臨絕澗,南接秦嶺,北塞黃河,是中國歷史上建置最早的雄關要塞之一。函谷關歷史上有兩座,秦關位於河南省靈寶市北15公里處的王垛村,漢關位於距三門峽市約75公里位於洛陽新安縣,地處「兩京古道「,緊靠黃河岸邊,因關在谷中,深險如函,故稱函谷關。

  這裡曾是戰馬嘶鳴的古戰場,與「一夫當關,萬夫莫開「的劍門關都是重要關口。這裡又是我國古代思想家、哲學家老子著述五千言《道德經》的地方,千百年來,眾多海內外道家、道教人士都到這裡朝聖祭祖

  國家AAAA級旅遊景區函谷關古文化旅遊區,位於豫陜晉三省交界、河南省西大門靈寶市境內,轄區面積16.5平方公里,主要景點有太初宮、道聖宮、道家養生園、藏經樓、瞻紫樓、雞鳴台、碑林、蠟像館、博物館、關樓、函關古道等20餘處。

  函谷關是我國古代偉大的思想家、哲學家老子著述道家學派開山巨著《道德經》的靈谷聖地,道家文化的發祥地;是古代西去長安、東達洛陽的通衢咽喉,河南文化和秦晉文化的交匯地;是千百年烽煙際會、兵家必爭的戰略要塞,紫氣東來、雞鳴函關等歷史故事與傳說的發軔地。在漫漫歷史長河中,這裡以名人(老子)、名著(《道德經》)、名關(函谷關)留芳青史,聲播海內外。】

  附註:

  中國古代四大醜女:嫫母、鍾無艷、孟光、阮氏女。

  1.嫫母:遠古中華始祖黃帝之妻。古代最出名的醜女,當首推嫫母,形同夜叉,醜陋無比。但她為人賢德,黃帝娶她為妻。傳說中嫫母發明了養蠶繅絲的技術,改善了人們的穿著,並且在黃帝的後宮中發揮著重要作用,被後人尊稱為「先蠶姑娘」。

  2.鍾無艷:又名鍾離春、鍾無鹽,戰國時期齊宣王之妻。書上說她「四十未嫁」,「極丑無雙」,「凹頭深目,長肚大節,昂鼻結喉,肥頂少發」,並且「皮膚烤漆」。儘管相貌醜陋,但她具有遠大的志向和治國的抱負,成功進諫齊宣王,促使齊國政治和社會狀況得到改善,被封為王后。

  3.孟光:東漢時期的女性,以「舉案齊眉」的故事聞名,是賢士梁鴻的妻子。孟光長相不美,「粗陋無比」,「肥丑而黑」,但力氣極大,能「力舉石臼」。她與梁鴻之間的故事體現了夫妻間的相互尊重和深厚情感。

  4.阮氏女:三國時期曹魏名士許允之妻。阮氏女貌丑而見識非凡,在與許允的婚姻中展現了自己的智慧和能力,贏得了丈夫的尊重。她用過人的智慧幫助丈夫,也得以名醜女的稱讚。

章節目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