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7章 卸甲卸甲
及至傍晚時分,上庸城中這段短暫卻驚心動魄的風雲變動,自然也吸引了駐守在城外的李嚴和孟達的注意。他們二人聽聞城中變故後,一時都有些怔愣。
李嚴眉頭緊鎖,神色凝重,在帳中來回踱了幾步後,鄭重對孟達說:
「子度,你也看到了,劉封此番行事,手段之凌厲,謀劃之精深,有如雷霆萬鈞,足以震駭人心。如今主公帳下荊州一派勢力如日中天,風頭正盛。而我們這些東州人,若想往後能更好地站穩腳跟,還得有自知之明吶。」
「我知道子度你向來侍才自傲,但切不可妄自尊大,去盲目挑釁劉封這樣的人物,一旦觸怒於他,後果不堪設想。」李嚴微微頓首,眼中滿是憂慮,接著道:
「我思量著,你不如早早回到房陵,把房陵牢牢地掌控在自己手中。房陵地勢險要,是個安身立命的好地方。屆時你立身在外,我周旋於內,咱們互引為援,不愁在主公帳下沒有一席之地,子度,你以為呢?」
孟達沉思片刻,長嘆一聲,只能無奈地點頭同意。
片刻後,李嚴和孟達兩人就來到上庸府衙,向劉封辭行。
李嚴上前一步,恭敬地抱拳道:「公子,我此次奉命前來協助公子攻取上庸,幸不辱命。如今上庸已降,任務也算圓滿完成,是時候回漢中向主公復命了。」
孟達緊跟其後,臉上掛著恰到好處的笑容,說道:「公子我也是,原本帶兵過來,也是為了援助公子。如今任務既已完成,我也打算返回房陵駐紮。那房陵乃軍事要地,曹軍虎視眈眈,我需回去鎮守,以防曹軍進犯。」
「不過此次攻取房陵,我等將士也確實拼盡全力,傷亡慘重,還望公子在捷報中替我等多多美言幾句。」孟達臨了補充道。
劉封微微點頭,臉上神色不辨喜怒,目光在兩人身上來回掃了一圈,緩緩開口:「二位將軍一路辛苦,此番功績,封自然會如實向主公稟報的。
李嚴和孟達又客套了幾句,便告辭離去。待兩人背影消失在府衙外,劉封臉上的笑容才漸漸褪去,他暗自思忖,之前申氏兄弟被自己控制住了,眼下李嚴和孟達又離開了,這就意味著自己在上庸西城兩地再也無人掣肘了,那自己就可以一展宏圖了。
夜色下,劉封與申耽同榻而坐。
燭光搖曳,映照著申耽那張滿是憤懣的臉,他對自己被脅迫,兄弟以及宗族被送往成都一事,心中的怒火仍未平息。
劉封見狀,緩緩舉起酒杯,語氣誠懇地說道:「申將軍,我深知你心中有怨,事起倉促之間,換做是我,也會難免氣憤的。」
「也請將軍體諒我的苦心,我自幼收養於左將軍膝下,從小便立下了輔佐主公匡扶漢室的宏願,為此我必須真正掌控上庸、西城。而這兩地,長久以來承蒙申家多年的經營,要想治理好,我實在離不開將軍你的力量啊。」
申耽冷哼一聲,低下頭去:「公子,你說得好聽,可我弟弟申儀不過是行事張揚了些,你卻如此大動干戈,將我申家置於何地?」
劉封輕嘆一口氣,神色真摯:「申將軍,申儀行事肆意妄為,公然違抗軍令,若我不嚴加懲處,如何服眾?軍中無戲言,我也是不得已而為之。還望將軍能體諒我的苦衷,這一切都是為了大局著想。」
說罷,劉封站起身來,對著申耽鄭重地行了一禮,而後繼續道:「在此,我向將軍立誓,一定會保證申氏一族的周全。待主公的任命一下達,我即刻送將軍去鄖關赴任,此地與曹操的南鄉郡接壤,我若是食言,將軍盡可自行投魏,我絕不追究。」
申耽抬起頭,目光緊緊盯著劉封,眼中滿是審視與懷疑。許久,他緩緩舉起酒杯,一飲而盡,沒有好氣地說:「眼下我受制於你,聽憑公子發落即可。」
聽到申耽沒有那麼牴觸,劉封趁熱打鐵向申耽表示:
「申將軍,眼下我軍北伐在即,以圖攻伐曹操,復興漢室!因此我想混編申家部曲士卒。請將軍傳令於親信故舊,主動配合於我,以後共同操練,增強實力。待時機成熟,便揮師北上,與曹操決一死戰!」
申耽聽聞,臉色瞬間變得陰沉,他緊握著酒杯,掙扎片刻後,苦笑著搖頭,「哼,如今已是人為刀俎,我為魚肉,我還能如何?悉聽尊便罷了。」那語氣中滿是無奈與不甘,又透著幾分無力的妥協。
劉封見申耽應允,心中雖有一絲愧疚,但更多的是對整軍計劃推進的期待。他拍了拍申耽的肩膀,和聲說道:「申將軍深明大義,此番整軍是為了提升我軍戰力,抵禦曹軍,亦是為了守護這上庸、西城百姓,待日後大業有成,申氏之功,封必銘記於心。」
第二天,在上庸城中的軍營校場上,劉封與申耽一起召集原先的上庸五千降兵開始混編。這五千人良莠不齊,有很多老弱病殘,是當初申氏兄弟讓很多不合格者濫竽充數,將精壯的年輕士兵調換出去,用以隱藏實力的。
劉封站在高台上,目光冷峻地掃視著台下參差不齊的隊伍,眉頭微微皺起。他轉頭看向申耽,眼神中閃過一絲不滿,但很快又恢復了平靜,沉聲道:「申將軍,想不到上庸之軍如此羸弱啊。」
申耽的臉色有些難看,低下頭,避開劉封的目光,沒有接話。
劉封不再多言,轉身面向士兵,高聲喊道:「眾將士聽令!為保境安民,守護上庸,更為掃滅曹賊,復興漢室,今日我等在此,便要混編操練,整軍備武!」
劉封的話並沒有引發場下的積極響應,倒是讓申氏部曲們議論紛紛。
有士兵私下抱怨:「這劉封一來,便要打散我們,往後還不知會怎樣。」
也有人神色忐忑,「上頭的命令,我們哪敢違抗,只希望別被這外鄉人欺負了去。」
幾個申耽申儀的部曲舊將,按捺不住心中的憤懣,撥開人群,硬是擠到了高台下,他們仰頭望著站在台上的申耽。
其中一人滿臉漲紅,大聲質問道:「將軍,咱們就這樣聽他們的麼?任由他們這般擺弄我們,打散我們的部曲麼?」
這聲音不大,卻如一顆石子投入平靜湖面,引得周圍不少申氏舊部紛紛投來關注的目光,大家心中都憋著一口氣,就等著申耽的回應。
申耽聽到這話,身形猛地一僵,他的目光下意識地掃向周圍,看到那些充滿期待又帶著不甘的眼神,心中五味雜陳。
剎那間,往昔的畫面如走馬燈般在他腦海中浮現:曾經,申氏兄弟在這上庸,足以稱霸一方,號令一出,部曲們無不遵從;而如今,卻落得這般任人擺布的境地。
申耽不是沒有想過反抗,就在剛剛劉封宣布整軍計劃的時候,他的心中就燃起了一股怒火,甚至有那麼一瞬間,他都想在校場振臂一呼,集結起自己的舊部,與劉封拼個魚死網破。
可當這個念頭剛一升起,他的眼前就浮現出正在去往成都作為人質的家人。他深知,一旦自己反抗,以劉封背後劉備的勢力,自己的家人必定會遭殃。
想到這裡,申耽的眼神黯淡了下去,最終理智還是戰勝了衝動。他深吸一口氣,沒好氣地回道:「你說呢?」說完,他別過頭去,不願再看那些舊將失望的眼神。
「卸甲卸甲」,劉封的耳旁似乎想起了這四個字,讓他掃視台下的眼神都變得寒冷刺骨。
李嚴眉頭緊鎖,神色凝重,在帳中來回踱了幾步後,鄭重對孟達說:
「子度,你也看到了,劉封此番行事,手段之凌厲,謀劃之精深,有如雷霆萬鈞,足以震駭人心。如今主公帳下荊州一派勢力如日中天,風頭正盛。而我們這些東州人,若想往後能更好地站穩腳跟,還得有自知之明吶。」
「我知道子度你向來侍才自傲,但切不可妄自尊大,去盲目挑釁劉封這樣的人物,一旦觸怒於他,後果不堪設想。」李嚴微微頓首,眼中滿是憂慮,接著道:
「我思量著,你不如早早回到房陵,把房陵牢牢地掌控在自己手中。房陵地勢險要,是個安身立命的好地方。屆時你立身在外,我周旋於內,咱們互引為援,不愁在主公帳下沒有一席之地,子度,你以為呢?」
孟達沉思片刻,長嘆一聲,只能無奈地點頭同意。
片刻後,李嚴和孟達兩人就來到上庸府衙,向劉封辭行。
李嚴上前一步,恭敬地抱拳道:「公子,我此次奉命前來協助公子攻取上庸,幸不辱命。如今上庸已降,任務也算圓滿完成,是時候回漢中向主公復命了。」
孟達緊跟其後,臉上掛著恰到好處的笑容,說道:「公子我也是,原本帶兵過來,也是為了援助公子。如今任務既已完成,我也打算返回房陵駐紮。那房陵乃軍事要地,曹軍虎視眈眈,我需回去鎮守,以防曹軍進犯。」
「不過此次攻取房陵,我等將士也確實拼盡全力,傷亡慘重,還望公子在捷報中替我等多多美言幾句。」孟達臨了補充道。
劉封微微點頭,臉上神色不辨喜怒,目光在兩人身上來回掃了一圈,緩緩開口:「二位將軍一路辛苦,此番功績,封自然會如實向主公稟報的。
李嚴和孟達又客套了幾句,便告辭離去。待兩人背影消失在府衙外,劉封臉上的笑容才漸漸褪去,他暗自思忖,之前申氏兄弟被自己控制住了,眼下李嚴和孟達又離開了,這就意味著自己在上庸西城兩地再也無人掣肘了,那自己就可以一展宏圖了。
夜色下,劉封與申耽同榻而坐。
燭光搖曳,映照著申耽那張滿是憤懣的臉,他對自己被脅迫,兄弟以及宗族被送往成都一事,心中的怒火仍未平息。
劉封見狀,緩緩舉起酒杯,語氣誠懇地說道:「申將軍,我深知你心中有怨,事起倉促之間,換做是我,也會難免氣憤的。」
「也請將軍體諒我的苦心,我自幼收養於左將軍膝下,從小便立下了輔佐主公匡扶漢室的宏願,為此我必須真正掌控上庸、西城。而這兩地,長久以來承蒙申家多年的經營,要想治理好,我實在離不開將軍你的力量啊。」
申耽冷哼一聲,低下頭去:「公子,你說得好聽,可我弟弟申儀不過是行事張揚了些,你卻如此大動干戈,將我申家置於何地?」
劉封輕嘆一口氣,神色真摯:「申將軍,申儀行事肆意妄為,公然違抗軍令,若我不嚴加懲處,如何服眾?軍中無戲言,我也是不得已而為之。還望將軍能體諒我的苦衷,這一切都是為了大局著想。」
說罷,劉封站起身來,對著申耽鄭重地行了一禮,而後繼續道:「在此,我向將軍立誓,一定會保證申氏一族的周全。待主公的任命一下達,我即刻送將軍去鄖關赴任,此地與曹操的南鄉郡接壤,我若是食言,將軍盡可自行投魏,我絕不追究。」
申耽抬起頭,目光緊緊盯著劉封,眼中滿是審視與懷疑。許久,他緩緩舉起酒杯,一飲而盡,沒有好氣地說:「眼下我受制於你,聽憑公子發落即可。」
聽到申耽沒有那麼牴觸,劉封趁熱打鐵向申耽表示:
「申將軍,眼下我軍北伐在即,以圖攻伐曹操,復興漢室!因此我想混編申家部曲士卒。請將軍傳令於親信故舊,主動配合於我,以後共同操練,增強實力。待時機成熟,便揮師北上,與曹操決一死戰!」
申耽聽聞,臉色瞬間變得陰沉,他緊握著酒杯,掙扎片刻後,苦笑著搖頭,「哼,如今已是人為刀俎,我為魚肉,我還能如何?悉聽尊便罷了。」那語氣中滿是無奈與不甘,又透著幾分無力的妥協。
劉封見申耽應允,心中雖有一絲愧疚,但更多的是對整軍計劃推進的期待。他拍了拍申耽的肩膀,和聲說道:「申將軍深明大義,此番整軍是為了提升我軍戰力,抵禦曹軍,亦是為了守護這上庸、西城百姓,待日後大業有成,申氏之功,封必銘記於心。」
第二天,在上庸城中的軍營校場上,劉封與申耽一起召集原先的上庸五千降兵開始混編。這五千人良莠不齊,有很多老弱病殘,是當初申氏兄弟讓很多不合格者濫竽充數,將精壯的年輕士兵調換出去,用以隱藏實力的。
劉封站在高台上,目光冷峻地掃視著台下參差不齊的隊伍,眉頭微微皺起。他轉頭看向申耽,眼神中閃過一絲不滿,但很快又恢復了平靜,沉聲道:「申將軍,想不到上庸之軍如此羸弱啊。」
申耽的臉色有些難看,低下頭,避開劉封的目光,沒有接話。
劉封不再多言,轉身面向士兵,高聲喊道:「眾將士聽令!為保境安民,守護上庸,更為掃滅曹賊,復興漢室,今日我等在此,便要混編操練,整軍備武!」
劉封的話並沒有引發場下的積極響應,倒是讓申氏部曲們議論紛紛。
有士兵私下抱怨:「這劉封一來,便要打散我們,往後還不知會怎樣。」
也有人神色忐忑,「上頭的命令,我們哪敢違抗,只希望別被這外鄉人欺負了去。」
幾個申耽申儀的部曲舊將,按捺不住心中的憤懣,撥開人群,硬是擠到了高台下,他們仰頭望著站在台上的申耽。
其中一人滿臉漲紅,大聲質問道:「將軍,咱們就這樣聽他們的麼?任由他們這般擺弄我們,打散我們的部曲麼?」
這聲音不大,卻如一顆石子投入平靜湖面,引得周圍不少申氏舊部紛紛投來關注的目光,大家心中都憋著一口氣,就等著申耽的回應。
申耽聽到這話,身形猛地一僵,他的目光下意識地掃向周圍,看到那些充滿期待又帶著不甘的眼神,心中五味雜陳。
剎那間,往昔的畫面如走馬燈般在他腦海中浮現:曾經,申氏兄弟在這上庸,足以稱霸一方,號令一出,部曲們無不遵從;而如今,卻落得這般任人擺布的境地。
申耽不是沒有想過反抗,就在剛剛劉封宣布整軍計劃的時候,他的心中就燃起了一股怒火,甚至有那麼一瞬間,他都想在校場振臂一呼,集結起自己的舊部,與劉封拼個魚死網破。
可當這個念頭剛一升起,他的眼前就浮現出正在去往成都作為人質的家人。他深知,一旦自己反抗,以劉封背後劉備的勢力,自己的家人必定會遭殃。
想到這裡,申耽的眼神黯淡了下去,最終理智還是戰勝了衝動。他深吸一口氣,沒好氣地回道:「你說呢?」說完,他別過頭去,不願再看那些舊將失望的眼神。
「卸甲卸甲」,劉封的耳旁似乎想起了這四個字,讓他掃視台下的眼神都變得寒冷刺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