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6章 智控申耽

投票推薦 加入書籤 小說報錯

  不用說,收買申慶的黃金自然就是劉封的黃金了。或者更準確的說,是劉封從漢中出發時,劉備委託魏延送給劉封的黃金。

  有道是,自古財帛動人心。劉封心裡清楚,要促成同為申姓的申慶變節,非得下血本不可。

  申慶,雖然此前也算是一方校尉,但這只不過是申氏兄弟私相授受的而已,不值錢。而且上庸、西城等地皆是窮鄉僻壤,他每日所見不過是山間的薄霧、簡陋的屋舍和貧瘠的土地罷了。

  所以,當整整五十斤金子堆放在申慶面前時,那黃澄澄的金子,每一塊都似乎在散發著誘人的魔力,勾動著他內心深處對財富的渴望。

  在這強烈的誘惑面前,申慶的意志瞬間崩塌,他被砸暈了,淪陷了,直接毫不猶豫地答應了劉封的所有要求。

  對申慶,劉封是「拉」;對申儀,劉封則用的是「打」。

  即,劉封主動曝光申儀中飽私囊、私藏甲冑等證據,然後以雷霆手段將申儀當眾問責,給予嚴厲處罰。

  這樣一來,既有過硬的證據讓申耽或者其他申氏族人無話可說,又能讓他們感受到劉封的態度,不敢輕易造次。

  至於為什麼單單針對申儀,主要是劉封有兩個考慮:

  一是劉封對申儀和申耽兩人的性格特點和歷史表現有個大概的了解。

  劉封知道,歷史上的申儀是一個反覆無常、背信棄義的小人。

  他不僅曾經背叛過劉封,還曾背叛過孟達,甚至在司馬懿的眼皮子底下也屢次陽奉陰違,表面上順從,暗地裡卻處處使絆子。這種人兩面三刀,毫無信義可言,是典型的牆頭草。

  相比之下,申耽雖然也不是那種忠心耿耿、死心塌地的人,但至少他在歷史上曾與劉封並肩作戰,抵抗過夏侯尚和孟達的進攻。孟達甚至曾發出過「劉封、申耽據金城千里而不能守,豈丈夫也」的嘲諷。

  因此,劉封認為,申耽雖然不可完全信任,但也不至於像申儀那樣毫無底線,完全不可控,還是可以爭取和拉攏的。

  第二點則是,劉封深知矛盾不可無端擴大。

  當下並非是要對申氏一族趕盡殺絕,而是意在敲山震虎,讓申氏一族能夠更加積極主動地配合自己的部署。

  所以,他將主要的注意力聚焦在申儀身上。對申耽網開一面,則是他精心布局的一步棋。

  他明白,在拔除申儀這根阻礙自己的毒刺之時,不能過度刺激申耽。要給申耽一個體面的台階下,就是釋放出一個合作的信號,讓申耽權衡利弊之後,能夠心甘情願地選擇與自己攜手合作。

  當然,劉封心裡清楚,申耽是看到申儀以及自己宗族親人被挾制到成都做人質才選擇配合自己的,而且在申家中威望極高,若放他自由,極有可能趁機作亂。

  於是,他話鋒一轉,說道:「申將軍,這幾日我初到上庸,對這裡的風土人情很是好奇,還望將軍能與我出則同車,入則同席,為我好好介紹介紹,將軍莫要推辭啊。」

  申耽心中明白,這是劉封在變相軟禁自己,但此刻自己投鼠忌器,弟弟在對方手中,他也只能強壓怒火,勉強擠出一絲笑容:「既然如此,公子有此雅興,我自當奉陪。」

  「當然,我也不會讓將軍白白陪我走的。」劉封當即招來鄧炯,命令他迅速拿出一百斤黃金,一路敲鑼打鼓給申家送過去。

  申耽聽聞劉封的話,連呼不可。他明白劉封此舉的「殺人誅心」之意,忙道:

  「公子萬萬不可,些許小事,何足掛齒,再說,給我如此多的金錢,太多了,太多了。」

  「哪裡哪裡,申將軍的功勞哪裡是百斤黃金能比擬的呢?」

  「可……可眼下我無功受祿,我兄弟卻要送往成都,如此厚此薄彼的話,這叫我以後如何向父老交代,如何在申家立足啊?」申耽終於還是點破了劉封的心思。

  「哪裡哪裡,成都米貴,居之不易,百金之資聊以充作家用爾,申將軍就不要推辭啦。」

  其實,關于贈送申耽、申慶黃金的事,主簿袁秋、倉曹掾鄧炯不是沒反對過,意思是黃金太過貴重,賜予這樣的豪強草莽簡直是浪費。

  但劉封不這麼看,在他眼裡,黃白之物終究還是身外之物,關鍵是要發揮其價值。

  如果能以這些黃金撬動當地豪強轉向自己,甚至能騰出太守、將軍這樣的名號留給自己人,那簡直是大賺特賺。

  這不僅僅是因為能給別人爭取封官加爵,博得市恩買義名聲的機會,更重要的是,能用自己人真正的掌控地方,其所能提供的人口、土地、糧食等比黃金珍貴多了。


  上庸城中的百姓紛紛被鄧炯敲鑼打鼓的陣仗吸引,一時間,街頭巷尾都在議論紛紛。申家的人看到這一幕,先是驚愕,而後便是一陣竊竊私語。

  「公子有令,今公子與申耽將軍立盟誓之信,修通好之禮,申氏一族願遣宗族子弟入侍成都,為表敬意,公子奉上黃金一百斤贈與申家,以表其誠。」

  「另外,申儀將軍因有小過,公子略施薄懲,也將隨諸位一同去成都。」臨了,鄧炯似乎漫不經心地加了一句。

  鄧炯的話剛一落地,申氏宗族內部瞬間就像被投入了一顆重磅炸彈,徹底炸開了鍋。

  只見一位老者,眼睛瞪得溜圓,臉上滿是抑制不住的興奮,雙手不停地搓動著,嘴裡叫嚷道:「一百斤黃金吶!這可是天大的好事,多少輩子都難遇一次,去成都又何妨!」

  而一旁有女眷卻滿臉愁容,一邊跺腳一邊抱怨:「為啥非得去成都啊?那人生地不熟的,還要夫妻分別,不能日夜陪伴將軍左右了!」

  又有人提高音量質問道:「申儀犯了啥錯?為啥要跟我們一起去?他怎麼就不能留在上庸了?」

  眾人你一言我一語,場面混亂不堪,人心極度不齊,整個宗族大院裡充斥著嘈雜的議論聲。

  城中的一些有心之人開始猜測,有人說:「這申家兄弟莫不是有矛盾?不然怎麼會一個被送去成都,一個卻得了這麼多賞賜。」

  也有人附和道:「說不定是申耽為了自保,告發了申儀。」這些流言在城中迅速傳開,以至於申耽、申儀的部曲也開始人心惶惶。

章節目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