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2章 入城受降
清晨,劉封的船艙在堵水河上隨著水流悠悠蕩蕩。
船艙內,燈火微微搖曳,昏黃的光線在艙壁上投下斑駁的光影。
劉封端坐在榻上,神色凝重,審視著跪伏在自己面前的上庸信使—申慶。
「劉將軍,申耽、申儀兄弟決定舉城投降了。」申慶的額頭緊貼著甲板,誠惶誠恐道。
此言一出,船艙內頓時一陣騷動。眾人先是一愣,隨即爆發出一陣驚喜的低語。樊猛更是忍不住握緊了拳頭,大叫了起來,臉上洋溢著難以抑制的喜悅。
「果如公子之前斷言的那樣,上庸果真投降了。」鄧炯由衷地感嘆,此前劉封對局勢有過預判,如今得到了驗證,這怎能不讓眾人對他愈發欽佩。
劉封心中雖如翻江倒海般激動,但他深知此時必須保持冷靜。他微微抬手,示意眾人安靜,沉聲道:「稍安勿躁。」
隨即劉封命令申慶抬起頭來,目光如炬地盯著他:「上庸地勢險要,加之眼下兵力懸殊,申耽、申儀會主動歸降?申校尉,此間不會是有詐吧?」
申慶趕忙解釋道:「劉將軍,二位將軍確是真心歸降。為表忠心,他們已將族人家眷交予小人,一同帶來,作為人質。如今,家眷就在船外等候。」
劉封微微點頭,心中的疑慮稍稍減輕了幾分,但仍未完全打消。他在船艙內緩緩踱步,思索著其中的利弊。
過了片刻,他停下腳步,再次看向申慶,問道:「申耽、申儀在城中勢力龐大,如若我等進城受降,城中將士突然發難怎麼辦?」
申慶連忙回應:「將軍放心,二位將軍已在城中曉諭將士,說明歸降之意。眾人皆願追隨二位將軍,順應大勢。且眾將士也多是拖家帶口的,無意再大動干戈,都想過上安穩日子。此次歸降,實乃民心所向。」
「公子,機不可失,拖則有變啊。」袁秋也不失時機地幫忙勸著。
劉封沉思片刻,回復申慶道:「眼下還是卯時,未到辰時。申慶,你可回去轉告申耽、申儀兩位將軍,按照之前的約定,他們確實是在一天期限內主動歸降。因此我會奏報主公,對他們按主動投誠論功。」
「入城受降事關重大,事不宜遲。」劉封隨即有條不紊地部署起來:「樊猛,你帶領眾水手船夫,看管好船隊,如有風吹草動,即刻前來接應。」
「杜亥,你帶領本部先行入城,即刻接管城中的輜重糧草、府庫器械等,要仔細清點,嚴加看管,防止有人趁機破壞。」
「袁主簿,李嚴李府君前幾日舟車勞頓,身體抱恙,一直靜養於船上。你去李府君的船上問問,看看他能否與我等同行。」
「其他眾人,即刻準備,與我一同入城受降。」隨著劉封的一聲聲軍令部署下去,眾人紛紛領命而去。
儘管申氏兄弟表示歸降,劉封卻絲毫不敢懈怠。他深知亂世之中,人心難測。
為確保安全,他挑選出五百名精悍士卒,皆身著輕甲,手持利刃,他自己身騎白馬,親自率領李嚴、王平等人,來到上庸城北的陸路通道,緩緩向城門進發。
臨近城門,劉封遠遠望去,只見城門大開,申耽、申儀兄弟率領一眾官員,身著素服,在城門前恭迎。
劉封勒住韁繩,仔細觀察城中動靜,見城牆上並無異常,百姓安靜地站在道路兩旁,神情中既有緊張,又有期待。
然而,劉封並未放鬆警惕,他命先頭部隊分成兩隊,一隊在前開路,一隊在兩側警戒,緩緩向城中推進。
當劉封來到申耽、申儀面前時,申耽趕忙上前,躬身行禮道:「久聞公子威名,如雷貫耳。今日我兄弟二人率上庸軍民歸降,還望公子接納。」隨即遞上了曹操授予兄弟二人的印信。
此前曹操征張魯的時候,申耽、申儀兄弟派遣使者前去覲見曹操。曹操很是高興,因此賜予兄弟二人將軍之號,申耽甚至還被封為上庸都尉,近乎太守。
劉封下馬,扶起申耽,微笑著說道:「二位將軍深明大義,實乃上庸百姓之福。日後我等共侍左將軍,同興漢室,必不相負。」
劉封表面與申氏兄弟寒暄,目光卻在四周不停掃視。在他的示意下,王平、寇延等人緊貼著劉封與申氏兄弟靠了上來,將幾人牢牢護在中間,以便在護衛劉封的同時,也好以防萬一,就近挾制申氏兄弟二人。
「忘了問二位了,兩位決定歸降,是否是因為昨晚看見城東密林中有人舉火,以為是房陵的孟達帶兵來援了啊?」眼見局面得到控制,劉封略帶笑意問向申氏兄弟。
「難道?難道不是麼?」申儀瞬間靈光一閃,似乎秒懂。
到這時,劉封才如實相告。原來昨晚和清晨所見的所謂孟達的部隊,皆是劉封精心策劃的假象。
劉封事先安排了數百名士兵,兩手分別手持火把,在上庸城東的深山密林中走動,製造出房陵援軍行進的假象。又在清晨,讓士兵們在城外山林中豎起許多旌旗,並時不時地發出喊殺聲,進一步迷惑申氏兄弟。
「將軍之智,我等佩服。」申耽嘆服道。
「哪裡哪裡?不過是促成將軍早做選擇罷了。如此,那就請申將軍帶我們入城吧。」劉封與申耽把臂言歡,隨後拉起他的手,簇擁著一起進城。
入城後,眾人發現杜亥已經安排士卒迅速占據了城中要害之地,如糧倉、軍械庫等,局勢盡在自己掌控之中。
城中的街道上,也有一隊人馬在巡邏警戒,維持秩序,確保上庸城中秩序井然。看來申耽、申儀兄弟確實是真心實意地投降了。
申耽最終將劉封帶到了上庸府衙,在府衙廳堂中,劉封、李嚴、申氏兄弟等紛紛落座。
劉封深知申耽、申儀兄弟在當地的影響力,為穩定人心,他當眾宣布:「申耽、申儀兩位將軍棄曹歸劉、撥亂反正,功莫大焉。加之兩位在上庸經營多年,多有人望。」
「因此,我會奏報主公,為兩位請功的。另外在跟兩位透露個消息,眼下漢中諸君正在勸主公進位漢中王,如此一來,兩位的爵祿賞賜肯定是不會少的,甚至會更進一步的。」申耽、申儀兄弟感激涕零,連忙跪地謝恩。
其實劉封曾盤算過,想按照真實歷史的記載,許諾申耽為上庸太守、申儀為西城太守的,但想來想去最終還是放棄了。
因為考慮到自己以後可能要長期經營東三郡,劉封還是想找幾個忠誠可靠的人來治理地方,不想讓上庸、西城太守之位都落入申氏一門。
隨後,申氏兄弟又獻上了上庸、西城兩地的戶籍地圖,以及軍中部曲名錄等。
劉封接過這些檔案,心中大喜,他深知這些檔案對於自己日後治理和指揮上庸、西城至關重要。「有了這些,我便能對兩地的人口、兵力等情況了如指掌,治理與防禦也更有把握。」劉封暗自思忖。
船艙內,燈火微微搖曳,昏黃的光線在艙壁上投下斑駁的光影。
劉封端坐在榻上,神色凝重,審視著跪伏在自己面前的上庸信使—申慶。
「劉將軍,申耽、申儀兄弟決定舉城投降了。」申慶的額頭緊貼著甲板,誠惶誠恐道。
此言一出,船艙內頓時一陣騷動。眾人先是一愣,隨即爆發出一陣驚喜的低語。樊猛更是忍不住握緊了拳頭,大叫了起來,臉上洋溢著難以抑制的喜悅。
「果如公子之前斷言的那樣,上庸果真投降了。」鄧炯由衷地感嘆,此前劉封對局勢有過預判,如今得到了驗證,這怎能不讓眾人對他愈發欽佩。
劉封心中雖如翻江倒海般激動,但他深知此時必須保持冷靜。他微微抬手,示意眾人安靜,沉聲道:「稍安勿躁。」
隨即劉封命令申慶抬起頭來,目光如炬地盯著他:「上庸地勢險要,加之眼下兵力懸殊,申耽、申儀會主動歸降?申校尉,此間不會是有詐吧?」
申慶趕忙解釋道:「劉將軍,二位將軍確是真心歸降。為表忠心,他們已將族人家眷交予小人,一同帶來,作為人質。如今,家眷就在船外等候。」
劉封微微點頭,心中的疑慮稍稍減輕了幾分,但仍未完全打消。他在船艙內緩緩踱步,思索著其中的利弊。
過了片刻,他停下腳步,再次看向申慶,問道:「申耽、申儀在城中勢力龐大,如若我等進城受降,城中將士突然發難怎麼辦?」
申慶連忙回應:「將軍放心,二位將軍已在城中曉諭將士,說明歸降之意。眾人皆願追隨二位將軍,順應大勢。且眾將士也多是拖家帶口的,無意再大動干戈,都想過上安穩日子。此次歸降,實乃民心所向。」
「公子,機不可失,拖則有變啊。」袁秋也不失時機地幫忙勸著。
劉封沉思片刻,回復申慶道:「眼下還是卯時,未到辰時。申慶,你可回去轉告申耽、申儀兩位將軍,按照之前的約定,他們確實是在一天期限內主動歸降。因此我會奏報主公,對他們按主動投誠論功。」
「入城受降事關重大,事不宜遲。」劉封隨即有條不紊地部署起來:「樊猛,你帶領眾水手船夫,看管好船隊,如有風吹草動,即刻前來接應。」
「杜亥,你帶領本部先行入城,即刻接管城中的輜重糧草、府庫器械等,要仔細清點,嚴加看管,防止有人趁機破壞。」
「袁主簿,李嚴李府君前幾日舟車勞頓,身體抱恙,一直靜養於船上。你去李府君的船上問問,看看他能否與我等同行。」
「其他眾人,即刻準備,與我一同入城受降。」隨著劉封的一聲聲軍令部署下去,眾人紛紛領命而去。
儘管申氏兄弟表示歸降,劉封卻絲毫不敢懈怠。他深知亂世之中,人心難測。
為確保安全,他挑選出五百名精悍士卒,皆身著輕甲,手持利刃,他自己身騎白馬,親自率領李嚴、王平等人,來到上庸城北的陸路通道,緩緩向城門進發。
臨近城門,劉封遠遠望去,只見城門大開,申耽、申儀兄弟率領一眾官員,身著素服,在城門前恭迎。
劉封勒住韁繩,仔細觀察城中動靜,見城牆上並無異常,百姓安靜地站在道路兩旁,神情中既有緊張,又有期待。
然而,劉封並未放鬆警惕,他命先頭部隊分成兩隊,一隊在前開路,一隊在兩側警戒,緩緩向城中推進。
當劉封來到申耽、申儀面前時,申耽趕忙上前,躬身行禮道:「久聞公子威名,如雷貫耳。今日我兄弟二人率上庸軍民歸降,還望公子接納。」隨即遞上了曹操授予兄弟二人的印信。
此前曹操征張魯的時候,申耽、申儀兄弟派遣使者前去覲見曹操。曹操很是高興,因此賜予兄弟二人將軍之號,申耽甚至還被封為上庸都尉,近乎太守。
劉封下馬,扶起申耽,微笑著說道:「二位將軍深明大義,實乃上庸百姓之福。日後我等共侍左將軍,同興漢室,必不相負。」
劉封表面與申氏兄弟寒暄,目光卻在四周不停掃視。在他的示意下,王平、寇延等人緊貼著劉封與申氏兄弟靠了上來,將幾人牢牢護在中間,以便在護衛劉封的同時,也好以防萬一,就近挾制申氏兄弟二人。
「忘了問二位了,兩位決定歸降,是否是因為昨晚看見城東密林中有人舉火,以為是房陵的孟達帶兵來援了啊?」眼見局面得到控制,劉封略帶笑意問向申氏兄弟。
「難道?難道不是麼?」申儀瞬間靈光一閃,似乎秒懂。
到這時,劉封才如實相告。原來昨晚和清晨所見的所謂孟達的部隊,皆是劉封精心策劃的假象。
劉封事先安排了數百名士兵,兩手分別手持火把,在上庸城東的深山密林中走動,製造出房陵援軍行進的假象。又在清晨,讓士兵們在城外山林中豎起許多旌旗,並時不時地發出喊殺聲,進一步迷惑申氏兄弟。
「將軍之智,我等佩服。」申耽嘆服道。
「哪裡哪裡?不過是促成將軍早做選擇罷了。如此,那就請申將軍帶我們入城吧。」劉封與申耽把臂言歡,隨後拉起他的手,簇擁著一起進城。
入城後,眾人發現杜亥已經安排士卒迅速占據了城中要害之地,如糧倉、軍械庫等,局勢盡在自己掌控之中。
城中的街道上,也有一隊人馬在巡邏警戒,維持秩序,確保上庸城中秩序井然。看來申耽、申儀兄弟確實是真心實意地投降了。
申耽最終將劉封帶到了上庸府衙,在府衙廳堂中,劉封、李嚴、申氏兄弟等紛紛落座。
劉封深知申耽、申儀兄弟在當地的影響力,為穩定人心,他當眾宣布:「申耽、申儀兩位將軍棄曹歸劉、撥亂反正,功莫大焉。加之兩位在上庸經營多年,多有人望。」
「因此,我會奏報主公,為兩位請功的。另外在跟兩位透露個消息,眼下漢中諸君正在勸主公進位漢中王,如此一來,兩位的爵祿賞賜肯定是不會少的,甚至會更進一步的。」申耽、申儀兄弟感激涕零,連忙跪地謝恩。
其實劉封曾盤算過,想按照真實歷史的記載,許諾申耽為上庸太守、申儀為西城太守的,但想來想去最終還是放棄了。
因為考慮到自己以後可能要長期經營東三郡,劉封還是想找幾個忠誠可靠的人來治理地方,不想讓上庸、西城太守之位都落入申氏一門。
隨後,申氏兄弟又獻上了上庸、西城兩地的戶籍地圖,以及軍中部曲名錄等。
劉封接過這些檔案,心中大喜,他深知這些檔案對於自己日後治理和指揮上庸、西城至關重要。「有了這些,我便能對兩地的人口、兵力等情況了如指掌,治理與防禦也更有把握。」劉封暗自思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