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7章 校場點兵
當然,劉封也知道,僅憑一兩句話是收服不了人心的,尤其是面對王平這樣的人傑,須當待之以國士,推食食之,解衣衣之。
這方面劉備是一個榜樣,不管是對關羽張飛的「寢則同床,恩若兄弟」,還是在冀州平原時候的「士之下者,必與同席而坐,同簋而食,無所簡擇」。
劉備的禮賢下士確實是做到了極致,所以才讓很多人對他竭忠盡力、不離不棄。
好在此時的王平已然劃歸自己麾下,假以時日,劉封自信能贏得王平徹底的忠誠。
突然間,劉封發覺,自己和王平都有一段相似的人生經歷,那就是放棄本家姓氏,成為了別人家的養子,只不過王平已經回歸本家,重新恢復本姓了。
當劉封把這事說與王平聽後,王平連連擺手:「末將怎麼能跟公子相比呢。公子是漢室之甥,身份尊貴,加之主公器重,才收為的養子。」
「而我則是父母早亡,幼年寄養在外公家中而已,寄人籬下罷了,故而才從的軍,成就了一番功名,因此才萌生的回歸本家的念頭。」
聽著王平漫不經心的解釋,劉封卻心中有所觸動。聽起來,自己穿越來的逆天改命之舉似乎就在其中。
「公子,今日軍中校閱兵士,點驗人頭,你要不要一起去看看?」劉封正與王平寒暄的時候,寇福進帳向劉封報告。
按照計劃,今日就是要校場點兵的。劉封隨即吩咐王平道:「子均一同去吧,正好熟悉一下軍中情況。」
說是帶王平一起去熟悉情況,其實是劉封也想借這個機會好好近距離地看看自己帶的究竟是支什麼樣的隊伍。
目前的他只認識校尉、諸曹等少數人,他可不想犯「將不知兵,兵不識將」這帶兵的大忌。
上午時分,陽光透過稀疏的雲層,斑駁地灑在軍營的校場上。校場四周,高大的營寨壁壘森嚴,旗幟在風中獵獵作響。
隨著一聲悠長而響亮的號角聲,軍營內迅速行動起來。
由於只是點驗人數,因此士兵們都沒有拿甲冑武器,只是穿著統一發放的絳色衣裳,從各自的營帳中魚貫而出,步伐整齊劃一,猶如潮水般湧向校場。
各營的校尉穿梭於隊伍之間,高聲呼喊,指揮著士兵們調整位置,確保每一行、每一列都筆直如線。
在杜亥、寇延、樊猛三個校尉的帶領下,三個整齊的方陣漸漸呈現出來。
除此三個方陣外,校場中還有兩支人數稀少的隊伍。
一支隊伍是由一群精壯的漢子組成,他們個個身材魁梧,肌肉虬結,洋溢著蓬勃的力量與活力。
另一支隊伍緩緩前行,他們中有些人頭髮花白,有些人身纏繃帶。看來這些就是之前說的,不能同去上庸的老弱病殘了。
校場的中央,劉封和王平一起站立在高台之上,默默注視著軍陣的集結。
而台下,功曹廖光帶著幾名書佐正手持毛筆簡牘,準備記錄今日的清點情況。
劉封,作為這支軍隊的統帥,他身著錦袍,手按配劍,目光如炬地掃視著校場上的每一個角落。
「兩千人的隊伍是如此的龐大啊。」劉封暗嘆,心想上次見到這兩千人的陣仗,還是學生時代早上做操的時候吧。
而現在,這兩千人的隊伍完全歸屬自己指揮調配,劉封心中莫名產生了一股豪情壯志。
在台上,劉封先是大聲宣布了劉備關於王平擔任自己軍中副將的命令。
然後隨著一聲「清點人數」的命令,功曹廖光帶著幾名書佐迅速行動起來。
在各部都尉的帶領下,廖光他們穿行在隊伍間,逐一核對士兵的籍貫姓名,被問到的士兵則大聲應答,一時間,校場之上洪亮的聲音此起彼伏。
廖光等人一邊核對人數,一邊認真記錄,確保每一個細節都不出差錯。
等清點完畢後,廖光來到台下,朗聲向劉封匯報。
「經點驗,杜亥、寇延、樊猛三部各有作戰士卒五百人,輜重長夫四十人,共計一千六百二十人。」
「另有公子的親兵護衛二百二十一人,巡邏值守及差遣辦差者四十二人,諸曹文吏九人,以及老弱病殘者四十七人。」
「全軍合計共一千九百三十九人。」
之前一直說劉封之軍為兩千之眾,但今日核實下來發現數量還是有所縮水的。而且當中真正的作戰士兵也就一千七百人左右,劉封的心中有點小小的失落。
不過也能理解,一是確實事起倉促,劉備沒來得及滿打滿算地給他補充兵員;二是古代行軍打仗,都是把後勤補給人員算作大軍的一部分的,甚至有些誇張的能把徵發的民夫也算進去,搞得出征大軍的數量甚是浮誇。
聽完廖光的報數,劉封帶著王平一同走下高台,緩緩行進於排列整齊的隊列之間,只有身在其中的時候,劉封才看清了一張張外表各異的臉龐。
他們中有些人臉頰還帶著稚嫩,皮膚在陽光下泛著健康的光澤,肌肉緊實,步伐矯健,眼神中閃爍著好奇與憧憬,這些是初出茅廬、滿腔熱血的少年人。
另外一些則是歷經風霜、面容滄桑的老兵。他們的臉上刻滿了歲月的痕跡,眼角的皺紋如同戰場的溝壑,講述著無數次生死較量的故事。
來到一位老兵的面前,劉封詢問他的姓名、年齡、籍貫等。
「老漢我叫鄭黑,武陵郡孱陵縣人氏,今年已經五十有二了。」
「什麼時候當的兵?」
「赤壁大戰後,主公在孱陵徵兵招的我,然後就歸到公子帳下了,想來已經有九年了。」
算起來,他是在四十三歲的時候被劉備徵發當兵的。
漢代的兵役制度極為殘酷繁複,彼時就有樂府詩云:「十五從軍征,八十始得歸」。
想來劉備縱然是仁義無雙,但面臨三國時代的動盪不安,大爭之世,他也不能免俗,也得依靠壓榨民力來實現自己爭霸天下的野望。
看著眼前的這位老兵,看見眼前還有許許多多跟他相似的人,看到這群人歷經滄桑後的平靜與堅韌,劉封不由得輕輕地拍了拍鄭黑的肩膀,內心有些動容。
這方面劉備是一個榜樣,不管是對關羽張飛的「寢則同床,恩若兄弟」,還是在冀州平原時候的「士之下者,必與同席而坐,同簋而食,無所簡擇」。
劉備的禮賢下士確實是做到了極致,所以才讓很多人對他竭忠盡力、不離不棄。
好在此時的王平已然劃歸自己麾下,假以時日,劉封自信能贏得王平徹底的忠誠。
突然間,劉封發覺,自己和王平都有一段相似的人生經歷,那就是放棄本家姓氏,成為了別人家的養子,只不過王平已經回歸本家,重新恢復本姓了。
當劉封把這事說與王平聽後,王平連連擺手:「末將怎麼能跟公子相比呢。公子是漢室之甥,身份尊貴,加之主公器重,才收為的養子。」
「而我則是父母早亡,幼年寄養在外公家中而已,寄人籬下罷了,故而才從的軍,成就了一番功名,因此才萌生的回歸本家的念頭。」
聽著王平漫不經心的解釋,劉封卻心中有所觸動。聽起來,自己穿越來的逆天改命之舉似乎就在其中。
「公子,今日軍中校閱兵士,點驗人頭,你要不要一起去看看?」劉封正與王平寒暄的時候,寇福進帳向劉封報告。
按照計劃,今日就是要校場點兵的。劉封隨即吩咐王平道:「子均一同去吧,正好熟悉一下軍中情況。」
說是帶王平一起去熟悉情況,其實是劉封也想借這個機會好好近距離地看看自己帶的究竟是支什麼樣的隊伍。
目前的他只認識校尉、諸曹等少數人,他可不想犯「將不知兵,兵不識將」這帶兵的大忌。
上午時分,陽光透過稀疏的雲層,斑駁地灑在軍營的校場上。校場四周,高大的營寨壁壘森嚴,旗幟在風中獵獵作響。
隨著一聲悠長而響亮的號角聲,軍營內迅速行動起來。
由於只是點驗人數,因此士兵們都沒有拿甲冑武器,只是穿著統一發放的絳色衣裳,從各自的營帳中魚貫而出,步伐整齊劃一,猶如潮水般湧向校場。
各營的校尉穿梭於隊伍之間,高聲呼喊,指揮著士兵們調整位置,確保每一行、每一列都筆直如線。
在杜亥、寇延、樊猛三個校尉的帶領下,三個整齊的方陣漸漸呈現出來。
除此三個方陣外,校場中還有兩支人數稀少的隊伍。
一支隊伍是由一群精壯的漢子組成,他們個個身材魁梧,肌肉虬結,洋溢著蓬勃的力量與活力。
另一支隊伍緩緩前行,他們中有些人頭髮花白,有些人身纏繃帶。看來這些就是之前說的,不能同去上庸的老弱病殘了。
校場的中央,劉封和王平一起站立在高台之上,默默注視著軍陣的集結。
而台下,功曹廖光帶著幾名書佐正手持毛筆簡牘,準備記錄今日的清點情況。
劉封,作為這支軍隊的統帥,他身著錦袍,手按配劍,目光如炬地掃視著校場上的每一個角落。
「兩千人的隊伍是如此的龐大啊。」劉封暗嘆,心想上次見到這兩千人的陣仗,還是學生時代早上做操的時候吧。
而現在,這兩千人的隊伍完全歸屬自己指揮調配,劉封心中莫名產生了一股豪情壯志。
在台上,劉封先是大聲宣布了劉備關於王平擔任自己軍中副將的命令。
然後隨著一聲「清點人數」的命令,功曹廖光帶著幾名書佐迅速行動起來。
在各部都尉的帶領下,廖光他們穿行在隊伍間,逐一核對士兵的籍貫姓名,被問到的士兵則大聲應答,一時間,校場之上洪亮的聲音此起彼伏。
廖光等人一邊核對人數,一邊認真記錄,確保每一個細節都不出差錯。
等清點完畢後,廖光來到台下,朗聲向劉封匯報。
「經點驗,杜亥、寇延、樊猛三部各有作戰士卒五百人,輜重長夫四十人,共計一千六百二十人。」
「另有公子的親兵護衛二百二十一人,巡邏值守及差遣辦差者四十二人,諸曹文吏九人,以及老弱病殘者四十七人。」
「全軍合計共一千九百三十九人。」
之前一直說劉封之軍為兩千之眾,但今日核實下來發現數量還是有所縮水的。而且當中真正的作戰士兵也就一千七百人左右,劉封的心中有點小小的失落。
不過也能理解,一是確實事起倉促,劉備沒來得及滿打滿算地給他補充兵員;二是古代行軍打仗,都是把後勤補給人員算作大軍的一部分的,甚至有些誇張的能把徵發的民夫也算進去,搞得出征大軍的數量甚是浮誇。
聽完廖光的報數,劉封帶著王平一同走下高台,緩緩行進於排列整齊的隊列之間,只有身在其中的時候,劉封才看清了一張張外表各異的臉龐。
他們中有些人臉頰還帶著稚嫩,皮膚在陽光下泛著健康的光澤,肌肉緊實,步伐矯健,眼神中閃爍著好奇與憧憬,這些是初出茅廬、滿腔熱血的少年人。
另外一些則是歷經風霜、面容滄桑的老兵。他們的臉上刻滿了歲月的痕跡,眼角的皺紋如同戰場的溝壑,講述著無數次生死較量的故事。
來到一位老兵的面前,劉封詢問他的姓名、年齡、籍貫等。
「老漢我叫鄭黑,武陵郡孱陵縣人氏,今年已經五十有二了。」
「什麼時候當的兵?」
「赤壁大戰後,主公在孱陵徵兵招的我,然後就歸到公子帳下了,想來已經有九年了。」
算起來,他是在四十三歲的時候被劉備徵發當兵的。
漢代的兵役制度極為殘酷繁複,彼時就有樂府詩云:「十五從軍征,八十始得歸」。
想來劉備縱然是仁義無雙,但面臨三國時代的動盪不安,大爭之世,他也不能免俗,也得依靠壓榨民力來實現自己爭霸天下的野望。
看著眼前的這位老兵,看見眼前還有許許多多跟他相似的人,看到這群人歷經滄桑後的平靜與堅韌,劉封不由得輕輕地拍了拍鄭黑的肩膀,內心有些動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