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章 另眼相看

投票推薦 加入書籤 小說報錯

  寇延、鄧炯身為武人,心思單純,他們看見的只是劉封將被委以重任,以為今後的前途自然不可限量。

  加之二人都是長沙故人,他們是天生的「擁劉封派」,自然而然地巴望著劉封能夠被劉備明確為繼承人,那句沒說完的「甚至」就是要說劉封「甚至能夠得嗣大位」。

  有著前世歷史記憶的加持,劉封自然知道所謂的「得嗣大位」乃是虛妄,前世的劉封最後不過落得個拔劍自裁、人死燈滅的下場,所以他才制止寇延,讓他不要說這種不著邊際的混帳話。

  寇延的表現完全在劉封的意料之中,反倒是袁秋的表現讓劉封覺得有點意外。

  原以為,這個不起眼的窮酸老頭只是一個庸庸碌碌、平平無奇的尋常路人,對著自己的上司只會曲意迎合,可沒想到這個小老頭竟然很有主見,沒有因為怕得罪人就畏畏縮縮,而是敢於直接點出了問題所在,雖然說話很是委婉,但也算是有心了。這不由得讓劉封對袁秋要高看一眼了。

  袁秋沒有直白地點出出兵上庸與立嗣爭位的關係,只是用年紀的問題對劉封進行旁敲側擊、暗中點撥。

  憑藉著前世的記憶,劉封也算能「聞弦歌而知雅意」了。要是以歷史上劉封那粗淺的情商智商,是絕對不會領會得到袁秋話里的深意的。

  袁秋的意思其實很簡單,就是此次出兵上庸,固然是獨當一面、獨當大任的難得機遇,但這僅僅是從下位者的角度出發來思考問題的。

  可從上位者的視角,或者從劉備的視角來看,把一個年近三十的兒子授以外任,究竟是重用呢還是被邊緣化呢?尤其是到上庸這樣的深溝大山、窮鄉僻壤。

  或許,上位的意思就是,以後的劉封可作為宗室之親,充任外藩,拱衛王室,以成「封建親戚,以藩屏周」之義。

  但這也就意味著劉封徹底與大位無緣了。

  袁秋說話委婉含蓄、點到為止,而且這只是一些私下的猜測,並沒有什麼實證能說明劉備已然定下了立劉禪為嗣的決心。

  所以袁秋話留三分,既幫劉封點出了問題所在,又不至於語言突兀傷了劉封的尊嚴,更是不把話說死以防後期再生變故。

  畢竟是士人出身,袁秋這套萬花叢中過、片葉不沾身的本事簡直是信手拈來。

  但也看得出來,相比於寇延、鄧炯,袁秋與劉封之間沒有那麼親密,還是有一段距離的,還沒到那種無話不說的地步。

  「袁主簿,那我當何以應之啊?」此時的劉封倒真心想跟袁秋求教,聽聽他的意見了。

  「夫君子處世,守順逆,知進退……」

  「別別別,袁夫子你打住吧,別之乎者也的了。」袁秋一開口就準備掉書袋了,被一旁性急的寇延連忙制止了。

  「那簡單,就八個字,為臣以忠、為子以孝,如是而已。」

  「哎呀,又是這些忠啊、孝啊什麼的,這不就是些空話套話麼,有什麼用。」寇延插話。

  「有用有用,大為有用,公授啊,這八個字雖非錦囊妙計,但對你可是大有益處啊。」袁秋忙搶著辯駁。

  劉封問:「益處在哪裡?」

  「雷霆雨露、俱是天恩,恩威均出自主上,公授,你既是主公的臣屬,也是主公的兒子,凡事以忠孝之道處之,主公自然會體察公授你的苦心的,此為保全之策,亦是根本也。」

  「袁夫子這話說的,公子不一直就是個忠孝之人麼,入川的時候,公子衝鋒陷陣,漢中的時候,公子挑戰曹操,為的是什麼啊,不就是為的主公麼?」寇延在一旁憤憤然。

  「永年此言差矣,恪盡職守、勤於王事那是本分,現在公授要做的,是想主公之所想,急主公之所急,這可就大有文章了,公授你可要細細體會啊。」

  「封愚鈍,還請袁公為我細細明言。」劉封誠心發問,都開始稱呼袁秋為袁公了。

  「眼下即有一事,主公漢皇苗裔、天潢貴胄,以興復漢室、還於舊都為己任,此前更是在漢中斬殺夏侯、擊敗曹操,威名遠播。昔年高祖為漢王,以漢中、巴蜀為基,還定三秦,擊破項羽,乃至成就帝業,由此觀之,漢中真乃漢家之福地也。追古溯今,公子難道就沒有想法麼?」

  「漢中福地,哼哼,這老小子,說來說去不就是想讓我勸進劉備做漢中王麼,非要這麼雲山霧罩、東拉西扯兜一大圈,整一個不粘鍋。」劉封聽了袁秋的一通話,心中暗道。

  「不過,勸進倒是個非常好的辦法。」畢竟,按照史實,劉備差不多就要準備自稱漢中王了,此時勸進已然時機成熟,不會顯得那麼冒失。

  劉封大體上了解了袁秋的思路,就是讓其從臣子、兒子的角度出發,多替劉備分擔解憂,甚至可以是主動一點,諂媚一點,畢竟是兒子嘛,兒子想著法子孝敬老子總不是什麼錯吧。

  「瞭然瞭然,袁公的想法我已知曉,多謝袁公賜教。永年、正炎,我們出發吧。」劉封吩咐道。隨後一躍而上,翻身上馬,雙腿一夾,策馬向沔陽城奔去,寇延、鄧炯兩人緊隨其後。

  「是時候作出自己的抉擇了,好不容易穿越一趟,我可不想白白地送了性命」。劉封心中暗道。

  劉封的軍營離沔陽城不算遠,十里的路程乘馬的話不過半刻鐘的時間。

  那場精彩紛呈、影響深遠的漢中之戰剛剛結束,戰爭對於漢中之地的摧毀隨處可見。

  空曠的原野,豐茂的雜草,人煙稀少,行人更是幾乎斷絕,偶爾有一兩處建築也是殘垣斷壁,大多已被焚毀殆盡。

  一場漢中之戰,戰火直接的摧殘尚在淺處,更為慘烈的是曹操已然遷出了大量的漢中人口,這才是最為緊要的。

  按照史書「百姓自樂出徙洛、鄴者,八萬餘口」「令既之武都,徙氐五萬餘落出居扶風、天水界」「前後徙民、氐,使居京兆、扶風、天水界者萬餘戶」的記錄,曹操在漢中地區前前後後搞了幾輪的移民工程,當年張魯治下「漢川之民,戶出十萬」的盛況,現在恐怕只「十存一二」了,所以才有劉備「得其地而不得其民」的說法。

章節目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