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百六十二章 艱難的局勢

投票推薦 加入書籤 小說報錯

  第263章 艱難的局勢

  京師。

  看著從各地匯聚過來的戰報,永寧帝的眉頭緊鎖。

  自從廣西軍沉寂之後,官軍再次開啟了敗多勝少的模式。

  今天這裡淪陷,明天那兒丟失,噩耗是連綿不絕。

  反擊計劃,下面隔三差五的上報,就是在執行過程中出現了偏差。

  軍餉無法按時發放,大大挫傷了軍心士氣。

  糧草供應不上,更是影響平叛的核心因素。

  相較於之前的圍剿大軍,現在參戰的主力多是過去幫忙的客軍,自主性要高的多。

  想要大家賣命,錢糧給足再談作戰的問題。

  糧餉不濟,大家就在戰場上划水。

  當然,這些是永寧帝看到的。

  各方故意拖後腿之事,雖然被人捅了出來,但前線將領堅決否認。

  一致把責任推到後勤上,錢糧無法保障,影響了大軍的戰鬥力。

  耳根子軟的永寧帝,根本不知道該信誰的。

  唯一可以確認的是每次發放糧之後,都會取得一波戰績,緊接著又回歸划水狀態。

  「廣西鎮恢復的怎麼樣?

  什麼時候,能夠出兵支援應天府?」

  永寧帝關心的問道。

  重慶府淪陷他忍了,江南地區大片土地丟失,他也選擇了接受。

  可應天府是底線,一旦丟了南京城,那就是捅破天的亂子。

  這口鍋太大,誰都背不動。

  到時候他就要帶著群臣,一起進入太廟,向祖宗們請罪。

  「罪己詔」,也是必不可少的。

  不光影響皇帝權威,還會刺激天下反虞勢力。

  「陛下,按照舞陽侯的計劃,要在廣西鎮的基礎上,再組建一個廣東鎮按照我朝慣例,每鎮下轄兩營兵馬,每營滿編五千六百多人。

  加上親兵衛隊,兩鎮總兵力大約在兩萬五千多人。

  目前已經完成人員招募,正在進行緊張的訓練。

  預計在10月份左右,出兵江南解南京之圍。』

  兵部尚書萬宇軒上前匯報導。

  坦率的說,這樣的出兵進度,並不能讓兵部滿意。

  可是沒有辦法,人家的理由非常充分,軍費嚴重乏影響了成軍進度。

  附帶還有一份厚厚的費用清單,從徵兵入伍到訓練完成出征所需的費用,全部羅列了出來。

  戶部試圖削減開銷,都被了回來。

  按照舞陽侯的原話,期間少了任何一個環節,都會影響大軍的戰鬥力。

  誰提出砍預算,誰就要為大軍的戰鬥力負責。

  這種要命的事情,誰也不敢打包票。

  本來戰場上就充滿意外,萬一吃了敗仗,豈不是把自己搭了進去。

  何況兩廣的鎮軍費錢,可是同遼東的騎兵相比,依舊是小巫見大巫。

  朝廷撥款不足,人家還在自籌軍費,再找事情那就太不懂事了。

  訓練耗錢,武器裝備同樣是一筆巨額開銷,

  前面拆分廣西鎮的時候,可是連武器裝備一併帶走的。

  現在要重組兩鎮,朝廷還要想辦法,給他們補足裝備。

  作為精銳自然有一定特權,武器基本上都是任選,只要是朝廷有的都儘量滿足。

  為此戶部、兵部、工部,又聚在了一起大吵一架。

  「究竟是怎麼回事!

  朕記得廣西鎮巔峰時期有六萬大軍,剿滅偽帝之後也有三萬五六,現在連兩萬五千人都湊不齊?」

  永寧帝一臉不爽的質問道。

  拆分廣西鎮他是知道的,甚至心中還暗自竊喜,下面的人懂事。

  可拆分歸拆分,這拆的也太狠了。

  一下子抽走了這麼多人,相當於把這支寄予厚望的部隊干廢了,那就越了線。

  壓制藩鎮崛起,也不是這麼個壓製法,純粹就是自毀長城。


  「陛下,廣西鎮當初的六萬大軍,裡面充斥著大量的輔兵。

  真正的戰兵數量,實際上不到三分之二。

  戰場上交戰的是戰兵,損失的主要也是戰兵。

  圍剿偽帝所部之後,廣西鎮的戰兵數量,就已經不足兩萬。

  隨著諸將的升遷,又帶走了不少人,最後剩下的戰兵僅有萬餘人。

  現在編練的兩鎮,就是以這一萬人為基礎,擴編出來的。

  不同於其他軍隊,廣東鎮和廣西鎮全部都是由戰兵組成,原來輔兵的任務將交給衛所軍隊完成。

  如果要解南京之圍,兩廣實際出動的總兵力,還是會超過五萬。」

  景國良開口解釋道。

  永寧帝不是正統的皇位繼承人,接受的是忠君愛國的藩王教育。

  從小熟讀的兵書,都是外面廣為流傳的刪減版,儘是一些假大空的東西。

  這些是限制藩王的手段之一,原本無可厚非。

  隨著藩王變皇帝,一下子就尷尬起來。

  曾經用來制約藩王的手段,直接反噬到了帝國身上。

  皇帝接受的很多教育,本身就是跑偏的,認知難免受到影響。

  在做決策的時候,也是用跑偏的知識,作為判斷標準。

  「哦!」

  漲了知識,永寧帝的心情並沒有好轉。

  對一名皇帝來說,什麼事情都可以接受,唯獨不能接受自己無知。

  不是自己的責任,也不能問候自家祖宗,那就是老師的問題。

  內心深處,永寧帝再次把尹左二人罵了一個狗血淋頭。

  都是這兩個包藏禍心的傢伙,故意對他藏著掖著,才會讓他鬧笑話的。

  知道了廣西鎮的情況,永寧帝對他們的期待,直接下降了一個檔次。

  新兵訓練,沒有那麼快結束。

  縱使能夠成了軍,戰鬥力也趕不上巔峰時期。

  能不能解應天府之圍,誰也說不清楚。

  「傳旨給江南總督,讓他抓緊時間發起反攻。

  收復安慶的作戰計劃,都籌備了好幾個月,朕想要儘快看到成果!」

  武昌府。

  喊殺聲再次響徹雲霄,所有人都知道,官軍殺了回來。

  心向朝廷的人,自然是歡欣鼓舞。

  可是投奔白蓮教的士人,此刻心情就不美妙了。

  局勢變化的太快,他們這些身在局中的人,根本就看不清。

  幾個月前白蓮教,還有席捲天下之資,轉眼的功夫白蓮聖皇就被朝廷幹掉了。

  群龍無首的白蓮聖國,在實質上一分為三。

  為了戰略物資分配,三方鬧的是不可開交。

  如果不是朝廷施加的壓力太強,內部就先打了起來。

  迫不得已,大家只能各自劃分地盤,然後自己玩兒自己的。

  相較於下屬們的心慌,守將元老五卻是相當的淡定。

  該吃吃,該喝喝,睡覺都格外香甜。

  「將軍,偽朝大軍兵臨城下,城中人心惶惶。

  如果不儘快採取措施,恐生變故啊!」

  郭毅神色凝重的勸說道。

  造反這種事,只要參與進去,那就只能一條道走到黑。

  白蓮教鬧的太大,得罪了天下士紳,

  縱使僥倖招安,未來也免不了受清算。

  『郭先生,你這是魔證了。

  偽朝大軍圍城,那就讓他們圍著好了。

  沒有細作配合,武昌府可不是好攻破的。

  王爺曾經教過我,越是這種時候,越不能慌亂。

  在現在這種時候,做的越多,就錯的越多。」

  元老五一臉淡定的說道。

  作為一個大老粗,能夠混到現在的位置上,靠的就是神經大條。

  管眼前的局勢多麼危險,他總能風輕雲淡的面對,給人一種胸有成竹的感覺。


  到了戰場上,也從不東想西想,只知道奮勇殺敵。

  落入上司眼中,這就是可堪大用的表現,稀里糊塗的一路普升到了武昌鎮守使的位置。

  主將的淡定,讓郭毅很是尷尬。

  如果不是知道元老五,不喜歡玩兒套路,他都懷疑這是在敲打自己。

  上一次武昌淪陷,就是他帶人打開的城門。

  成功保全了家小,也讓他在士紳圈子裡臭名昭著。

  在推崇忠義的時代,作為大虞朝的舉人,他可是享受過皇恩浩蕩的。

  「將軍,偽朝大軍越聚越多,我們趕緊派人通知王爺派出援兵啊!」

  郭毅急忙催促道。

  具體怎麼守城,他懂的還沒有元老五多,沒什麼好說的。

  遇到強敵向上面求援,他還是知道的。

  「別做夢了!

  王爺剛剛揮師入蜀,此刻正和偽朝大軍戰,哪裡有援兵支援我們,

  武昌城池堅固,城中存糧也有不少,堅持兩三年不成問題。

  等王爺解決了蜀地的官軍,揮師出川時,自然會第一時間過來救援我們。」

  元老五毫不客氣的拒絕道。

  遠水解不了近渴。

  想要守住武昌,只能靠他們自己。

  相比一般人,元老五心裡想的開。

  能夠活到現在,享受著舒適的貴族生活,每一天都是賺到的。

  如果不造反的話,他早就餓死了。

  面對如此淡定的主帥,郭毅一肚子的話,都咽了回去。

  武昌大營,徐文岳拿著望遠鏡,眺望著遠方的城池。

  眉宇之間,隱約露出了一絲懊惱。

  武昌府的城牆,還是他組織人手加固的。

  原本是為了阻擋叛軍進攻,可惜遇上了朱總督那敗家子,提前葬送了平叛大軍。

  武昌保衛戰沒怎麼打,就被敵人輕鬆攻破,城防工事近乎完美的保存了下來。

  現在輪到自己攻城了,當日修築的城池有多堅固,此時就有多頭疼。

  「總督大人,陝西總兵留下一封書信,直接帶著部隊跑了!」

  收到這個消息,徐文岳直接氣炸了。

  武昌之戰才剛剛開始,就少了一支主力,這對他來說簡直就是晴天霹靂一把從衛兵手中奪過書信,打開一看之後,他的臉色越發難看起來。

  陝西總兵帶人跑路的理由是:叛軍攻入蜀地,威脅到了關中安全,他們要回去增援老家。

  從情理上來說,這完全是合理的。

  大虞朝的陝西都司管轄看整個西北地區,包括後世的甘肅、寧夏等地。

  光靠陝西的錢糧,肯定支撐不起上述地區的防務。

  四川和湖廣每年都要為陝西都司,提供大量的錢糧作為協。

  這一點看大虞財政組成就知道,川蜀大地對中央政府財稅貢獻度,才兩個多點。

  湖廣的稅糧占比,同樣不高。

  兩地直接向中央政府繳納的賦稅加起來,都沒有陝西貢獻的多。

  同兩地的經濟體量,完全不匹配。

  出現這種局面,最主要原因就是朝廷為了減少損耗,採取的措施是錢糧就近運輸措施。

  相較於陝西,蜀地距離京師明顯更遠。

  朝廷從蜀地徵收的稅糧,直接劃撥給了周邊的邊軍,而陝西的稅糧則送到了京師。

  河南、山西、陝西、河北和山東的稅糧,超過了全國稅糧的五成,就是在這一政策下出現的。

  湖廣的糧倉已經出現問題,倘若四川這個糧倉也出現問題,那麼西北地區的邊軍明年就要餓肚子了。

  沒有兩省的錢糧支援,就算陝西方面截留全部的稅糧,也堵不上這個窟窿。

  涉及到肚皮問題,陝西方面肯定是優先增援四川,不能讓戰火燒到成都平原。

  「混帳東西!」

  「居然為了一己之私,就視軍令為無物。」


  「他們眼中還有沒有朝廷?」

  「還有沒有皇上!」

  徐文岳忍不住破口大罵道。

  情理上他可以理解,可現實中不允許他理解。

  陝西兵突然撤離,直接影響到了他收復武昌的計劃。

  少了這支邊軍後,大營中唯一的主力,就剩下了京營。

  這支部隊看起來不錯,武器裝備比普通軍隊高出不止一籌,後勤也是優先保障。

  士兵都是挑選的青壯小伙,氣勢上遠超一般部隊。

  唯一的缺點在於京營長期待在京師,實戰的機會不多,真實戰鬥力未知。

  事實上,京營能有眼前這水準,還是得益於先帝朝的大整頓。

  從九邊之地抽調精銳士卒加入,淘汰了大量的老弱,才有了今天的京營。

  「閣老息怒!」

  「陝西兵去意已決,強行留下也只能留住人,留不下他們的心。

  不如給陝西方面一個面子,放他們離開算了。

  侯懷昌委婉的勸說道。

  今時不同往日,派系力量大損的徐閣老,在朝中的話語權遠不如之前。

  擱在兩年前的時候,就算局勢再危險,沒有徐文岳點頭陝西兵也不敢擅自跑路。

  此時派人去強留陝西軍,把人留下了還好,如果沒留住,那就丟大人了。

  一支兩方多人的部隊要走,強行留人是很難完成的。

  倘若不小心發生火拼,落入皇帝眼中,就是主帥無能的表現。

章節目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