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百六十章 清查廣東軍田
第261章 清查廣東軍田
襄陽府。
「閣老,剛剛收到信息,叛軍在十天前,攻克了重慶府。
正好和魏逆魔下叛軍之前的異動對上了。敵人這是想要全力奪取蜀地對湖廣地區進行了戰略收縮。
收復武昌府的機會來了!」
侯懷昌神色激動的說道。
丁憂起復之後,徐文岳的聲望下降了很多。哪怕有朱總督背鍋,他這個前任平叛總督,還是受到了影響。
尤其是在後續的平叛戰爭中,他的表現也非常一般。雖然守住了襄陽,
江南局勢卻迅速糜爛。
如果不是閃的足夠快,主動拆分了戰區,現在的處境還會更加糟糕。
單純表現不佳,也不算什麼大事。白蓮教叛軍難纏,這是人盡皆知的事。
偏偏一起上任總督的舞陽侯,在這期間卻是表現亮眼,魔下部隊不光收復了多座州府,還幹掉了偽帝。
兩相對比之下,徐文岳的知兵人設,一下子就穿了幫。
外界對他的普遍評價,徐閣老熟讀兵書、懂兵法,但缺乏實戰指揮能力。
儘管評價已經非常委婉,但表達出來的意思,依舊在嘲諷他「紙上談兵加上湖廣淪陷,讓當地士紳損失慘重,許多楚黨大員被迫丁憂守孝,導致身後派系的力量大幅度被削弱,徐文岳最近的日子著實不好過。
老大的日子都難熬,依附徐文岳的侯懷昌,處境自然不可能好。
收復武昌的計劃,在襄陽之圍解除後,就制定了出來。
出於對魏逆魔下叛軍的忌憚,徐文岳遲遲不敢行動。一直拖到現在,事情才出現了轉機。
雖然此時慶祝,無良了一點兒。可在官場上混,就不是講道德的地方。
重慶府淪陷,魏逆所部全力爭奪蜀地,對朝廷來說是一場災難。可是對他們個人來說,卻是一次機遇。
魏逆叛軍主力入蜀,那麼前面他們在湖廣地區控制的州府,一下子變得空虛起來。
此時出兵收復武昌,那就是天賜良機。
一旦奪回了武昌,那麼他們在湖廣這盤大棋上,一下子就活了過來。
「好!好!好!」
一連說出三個「好」字,徐文岳臉上立直接掛滿了的笑容。
一旦奪回了武昌,他就可以聯合南邊各省的軍隊,收復湖廣其他淪陷的州府。
收復了所有失地之後,他這個湖廣總督,才會變得名副其實。
前面丟失的聲望,也能找補回來,
「傳令各部,立即做好出征準備,三天之後發起武昌之戰!」
揚州府。
「路俊良、李永良通通都是廢物!
蜀地易守難攻,乃是天下獨一無二的險地,居然還能被叛軍奪了重慶府他們愧對朝廷,愧對天下蒼生!
裴雲軒碟噗不休的怒罵道。
重慶府的失守,意味著朝廷必須分出一部分資源,投入到蜀地保衛戰中。
此消彼長之下,江南地區能夠分到的資源,那就少了。
只逮著巡撫、布政使罵,不是因為責任都在兩人頭上,純粹是他只認識這兩個。
蜀地的其他官員,還不值得裴雲軒關注。
「總督大人,息怒!」
「事情既然已經發生了,就算將路、李二人斬首示眾,也解決不了任何問題。
受重慶府淪陷的影響,叛軍的聲勢勢必大漲。
現在這種時候,我們必須採取行動,對應天府的守軍提供支援!」
古有文上前勸說道。
江淮一體,叛軍既然進攻南京,就不可能放過揚州。
倘若應天府有失,揚州地區必然不保。
這是歷史留下的血之教訓。
更糟糕的是南京城仿佛受到了詛咒一般,明明城牆非常堅固,但是屢屢被人攻破。
『採取行動,本督自然知道,可是現在無兵可用啊!
京營的部隊,正在長江沿線布防,還搗鼓著收復安慶。
一時半會兒,騰不出手來。
山東的援軍,全程看京營的臉色,根本沒有過來的意思。
就算他們肯聽令行事,現在沒有水師護送,也不能游過長江去!」
裴雲軒沒好氣的說道。
京營和魯軍並非不聽命令,只是人家選擇性執行軍令。
稍微有點兒難度,一個個就開始叫苦。
很多時候,嘴上答應好好的,具體執行的時候又去划水了。
收復安慶,原本是他上任後,策劃的「圍魏救趙」
下面的人非常給面子,紛紛參與到了收復安慶之戰中,就是到了前線不見開打。
派人去催促,就是昨天缺炮,今天缺彈藥,明天缺·
總之,藉口千千萬,歸根結底就是不想打。
面對一群消極怠工的客軍武將,裴雲軒真拿他們沒辦法。
向朝廷告狀都沒用,他們的藉口太多了,細究的話責任還會牽連到他這個總督身上。
渡江確實是一個難度,但並非無解。
江南水師沒了,大虞朝還有其他水師。
就算不熟悉長江航道,也可以走海路,從蘇州府登陸馳援應天。
不知是他這個總督忘了,還是周圍人都傻了,硬是沒有一個人站出來提醒。
「總督大人,我們這邊沒兵,那就讓有兵的上。
廣西軍已經休整了兩個月,初步恢復了戰鬥力,
如果能把他們要過來,定能對叛軍形成震鑷!」
古有文再次提議道。
內心深處,他都要罵娘了。
到底誰是總督啊!
平叛問題,居然要他這位揚州知府來推動。
論起做人來說,裴雲軒真的很不錯。
體恤下屬,為人寬厚。
這樣的官員,和平年代,那是最受歡迎的上司。
可現在是戰爭時期,任你怎麼會做人,「菜」就是原罪。
沒有鐵血手腕震,想要壓住下面的驕兵悍將,可不是一件容易的事。
廣州府。
剛剛過來赴任,李牧趕上了重慶淪陷的噩耗傳來。
相比其他兩位總督,舞陽侯的表現,要淡定的多。
重慶距離廣州實在是太遠了,再亂也波及不到這邊,
兩廣穩定了下來,福建境內更是沒有遭遇兵禍,唯一需要操心的只有浙江。
不過在這上面,舞陽侯也沒有太上心。
任命了一幫武將後,沒有急著催促他們去上任,反而要求大家補充滿編制,再回去收復失地。
美其名曰,不給敵人可趁之機。
要知道浙江還有不少州府,依舊在官軍手中,根本不需要收復。
身份決定立場。
既然加入了勛貴陣營,自然要和團體保持一致。
在打壓江南士紳的問題上,勛貴內部立場空前的一致。
恰好一眾武將,又是勛貴出身。
即便是上面下令過去救援,大家也會找出藉口拖延。
「侯爺,末將過來報導了!」
李牧躬身行了一禮說道。
「你小子來的正好,浙江地區的官員,三天兩頭的求援。
本督現在也很犯愁,不知道該怎麼救!」
嘴上說著犯愁,臉上的笑容,卻暴露了他內心的真實想法。
作為閩浙總督,肯定不能看著浙江淪陷。
不過作為勛貴中的頂樑柱,他又必須出手打壓江南士紳。
事關在朝堂上的話語權,這場沒有硝煙的戰爭,早就已經開始了。
為了扭轉局面,江南士紳們多次想把勛貴一系的官員拉到江南任職,逼迫他們出力保衛江南。
可惜計劃不錯,具體執行的時候出了問題。
勛貴出身的多是武將,少數從文的在朝堂上,也是邊緣性崗位。
以往打壓勛貴的時候,不覺得有問題,
等到現在需要用人的時候,一下子發現了不對勁。
舞陽侯確實被閩浙總督駕了起來,可惜他的血條厚,丟幾座城池根本不算什麼大事。
出於長遠考慮,哪怕有能力全部解決,也要留下一些問題給皇帝看。
畢竟,舞陽侯的權勢,竄的著實有些快。
從廣西軍出來的那幫將領,不光是李牧的舊部,同樣也是舞陽侯的舊部。
站在朝堂上看,現在兩廣、閩浙、湖廣、江西,到處都是舞陽侯的小弟在大虞朝一眾封疆大吏中,舞陽侯絕對是權勢最重的。
只需一聲令下,整個南中國都要抖三抖。
哪怕徐文岳擔任五省總督時期,都沒有這麼大的影響力。
「侯爺,您不是早就有了計較。
浙江局勢複雜,全面防禦不現實,不如暫時收縮戰線暗示一下浙江巡撫,把各府官員軍隊集中起來,力保杭州不失即可。
想來浙江的官員,都會感激您的!」
李牧面不改色的出了一個損招,
官員守土有責,丟城失地要掉腦袋,可是有一種情況另外。
上面下令進行戰略收縮,他們就可以合法撤退。
只是這麼一來,壓力就全到了上司身上。
叛軍殺了過來,利益受損的地方士紳,可不會輕易罷休。
朝廷問責下來,很有可能被問罪。
沒有舞陽侯支持,浙江巡撫絕對不敢下這種命令。
「胡鬧!」
『浙江十一府,皆是我朝不可或缺的財稅重地,豈能輕言放棄。
傳令浙江巡撫,不惜一切代價,務必要守住杭州府。
告訴浙江巡撫,只要堅守一個月,本督的援軍就會抵達浙江收復失地。
在過年之前,定能收復浙江全境!」
舞陽侯大義凜然的說道。
命令他下達了,浙江巡撫能否領會他的意思,那就沒法保證了。
如果計劃順利的話,那麼一個月之後,他的援軍就會殺入浙江,
倘若浙江的官員不配合,那麼就只能磨磨蹭蹭的行動了。
除了擔任兩廣、閩浙總督外,舞陽侯還是欽差大臣。
朝廷給予的授權是剿滅白蓮教叛軍,收復朝廷丟失的土地,並沒有範圍限制。
優先湖廣戰場,也是合情合理的。
畢竟,現在糧價高漲,朝廷需要湖廣這個糧倉。
一旦揮師湖廣,還可以得到楚黨的支持。
人性是複雜的。
理論上來說,叛軍把兩廣、湖廣的士紳們禍害了一遍,他們應該恨得咬牙切齒,不惜一切代價剿滅叛黨。
恨意確實有,但在剿滅叛軍的問題上,他們並不積極。
不患寡而患不均,現在這些地區利益受損的士紳,最希望的就是江南地區的士紳一起跟著倒霉。
包括江南地區淪陷州府的官員,現在也躺平起來,看起了熱鬧。
自家損失慘重,如果鄰居沒有損失,那麼戰後必然遭到窺視。
任何僥倖心理,都會讓家族傳承毀於一旦。
想要維繫平衡,最好的選擇是大家一起倒霉。
如果自家損失小,鄰居的損失大,那就更好了。
沒準戰爭結束後,利益重新分配時,還能夠多拿一份收益。
叛軍能一路高歌猛進,一些心懷鬼胎的士紳,也在其中扮演了重要角色想想就覺得可笑,看起來聲勢浩大的白蓮教叛亂,居然成了統治集團的大亂鬥。
「侯爺,接下來圍剿叛軍,勢必出動大量的軍隊。
全部編練募兵成本太高,充當主力即可,輔兵衛所兵也能一用。
末將決定重整衛所,恢復荒廢的編制。
廣東各衛的軍田,長期被不法之人占據。
以往朝廷多次想要清查,都敗在了阻力之下。
現在地方秩序被打亂,正是收回軍由的最佳時機。
見舞陽侯心情不錯,李牧直接拋出了自己的計劃。
事實上,關於廣東衛所軍田的問題,景逸風調任之後就採取了行動。
可惜政治經驗不足,把事情交給下面的小吏辦,被地方士紳給坑了。
本該是收回軍田,結果不小心把藩王的封地,一併圈了進去。
雖然朝廷冊封在廣東的幾位藩王,全部葬送於叛軍之手,可宗室中還有活人。
要不要從旁支中,選人繼承王位,永寧帝尚未做出決定。
這種時候,敢動藩王封地,那即是在捅馬蜂窩。
好在景家面子夠大,事發後把捅簍子的小吏丟了出來,事情就被壓了下來。
那些在幕後下黑手的士紳,也沒有從中討到好,沒過多久就被叛軍餘孽滅了門。
朝廷震怒,責令廣東巡撫衙門嚴查,然後就沒有然後了。
受長輩意外故去的影響,在朝堂上的官員,也被迫回鄉丁憂守孝。
結果人剛出京師,就意外感染風寒暴斃,直接上演了一波族滅大戲。
兩敗俱傷的折騰一次,大家都恢復了理性。
土紳們見識到了頂層勛貴的實力,紛紛偃旗息鼓停止針對,景逸風也被折騰怕了。
清查廣東軍田之事,一下子擱置了下來。
等到李牧上任,再次把目光對準了軍田。
相比從其他地方虎口奪食,打著清查軍田的旗號,成功的概率明顯更高。
「李提督,廣東不比廣西,士紳力量要強的多。
哪怕遭到了削弱,依舊有不小的勢力。
軍田牽扯的人太多,你行事必須要慎重!」
舞陽侯委婉的提醒道。
李牧是他手下最重要的將領,絕不能在這種節骨眼上出問題。
雖然他不認為廣東士紳能搞出什麼大事,但凡事都有萬一。
尤其是涉及到利益後,更能讓人忘乎所以。
前面被滅門的幾家倒霉蛋,就是其中的典型。
抵制朝廷收回軍田也就罷了,居然敢設置陷阱,挑起宗室和勛貴之間的衝突。
殺雞猴,不等於就沒有了後來者。
被利益蒙蔽雙眼的蠢貨,實在是太多了。
「侯爺放心,末將有清查軍田的經驗與其清查軍田,不如直接清查田地的主人。
對衛所附近的土地,進行一次大規模篩查。
如果是無主之地,那麼有很大概率,就是被人圈占的軍田。」
李牧淡定的回答道。
襄陽府。
「閣老,剛剛收到信息,叛軍在十天前,攻克了重慶府。
正好和魏逆魔下叛軍之前的異動對上了。敵人這是想要全力奪取蜀地對湖廣地區進行了戰略收縮。
收復武昌府的機會來了!」
侯懷昌神色激動的說道。
丁憂起復之後,徐文岳的聲望下降了很多。哪怕有朱總督背鍋,他這個前任平叛總督,還是受到了影響。
尤其是在後續的平叛戰爭中,他的表現也非常一般。雖然守住了襄陽,
江南局勢卻迅速糜爛。
如果不是閃的足夠快,主動拆分了戰區,現在的處境還會更加糟糕。
單純表現不佳,也不算什麼大事。白蓮教叛軍難纏,這是人盡皆知的事。
偏偏一起上任總督的舞陽侯,在這期間卻是表現亮眼,魔下部隊不光收復了多座州府,還幹掉了偽帝。
兩相對比之下,徐文岳的知兵人設,一下子就穿了幫。
外界對他的普遍評價,徐閣老熟讀兵書、懂兵法,但缺乏實戰指揮能力。
儘管評價已經非常委婉,但表達出來的意思,依舊在嘲諷他「紙上談兵加上湖廣淪陷,讓當地士紳損失慘重,許多楚黨大員被迫丁憂守孝,導致身後派系的力量大幅度被削弱,徐文岳最近的日子著實不好過。
老大的日子都難熬,依附徐文岳的侯懷昌,處境自然不可能好。
收復武昌的計劃,在襄陽之圍解除後,就制定了出來。
出於對魏逆魔下叛軍的忌憚,徐文岳遲遲不敢行動。一直拖到現在,事情才出現了轉機。
雖然此時慶祝,無良了一點兒。可在官場上混,就不是講道德的地方。
重慶府淪陷,魏逆所部全力爭奪蜀地,對朝廷來說是一場災難。可是對他們個人來說,卻是一次機遇。
魏逆叛軍主力入蜀,那麼前面他們在湖廣地區控制的州府,一下子變得空虛起來。
此時出兵收復武昌,那就是天賜良機。
一旦奪回了武昌,那麼他們在湖廣這盤大棋上,一下子就活了過來。
「好!好!好!」
一連說出三個「好」字,徐文岳臉上立直接掛滿了的笑容。
一旦奪回了武昌,他就可以聯合南邊各省的軍隊,收復湖廣其他淪陷的州府。
收復了所有失地之後,他這個湖廣總督,才會變得名副其實。
前面丟失的聲望,也能找補回來,
「傳令各部,立即做好出征準備,三天之後發起武昌之戰!」
揚州府。
「路俊良、李永良通通都是廢物!
蜀地易守難攻,乃是天下獨一無二的險地,居然還能被叛軍奪了重慶府他們愧對朝廷,愧對天下蒼生!
裴雲軒碟噗不休的怒罵道。
重慶府的失守,意味著朝廷必須分出一部分資源,投入到蜀地保衛戰中。
此消彼長之下,江南地區能夠分到的資源,那就少了。
只逮著巡撫、布政使罵,不是因為責任都在兩人頭上,純粹是他只認識這兩個。
蜀地的其他官員,還不值得裴雲軒關注。
「總督大人,息怒!」
「事情既然已經發生了,就算將路、李二人斬首示眾,也解決不了任何問題。
受重慶府淪陷的影響,叛軍的聲勢勢必大漲。
現在這種時候,我們必須採取行動,對應天府的守軍提供支援!」
古有文上前勸說道。
江淮一體,叛軍既然進攻南京,就不可能放過揚州。
倘若應天府有失,揚州地區必然不保。
這是歷史留下的血之教訓。
更糟糕的是南京城仿佛受到了詛咒一般,明明城牆非常堅固,但是屢屢被人攻破。
『採取行動,本督自然知道,可是現在無兵可用啊!
京營的部隊,正在長江沿線布防,還搗鼓著收復安慶。
一時半會兒,騰不出手來。
山東的援軍,全程看京營的臉色,根本沒有過來的意思。
就算他們肯聽令行事,現在沒有水師護送,也不能游過長江去!」
裴雲軒沒好氣的說道。
京營和魯軍並非不聽命令,只是人家選擇性執行軍令。
稍微有點兒難度,一個個就開始叫苦。
很多時候,嘴上答應好好的,具體執行的時候又去划水了。
收復安慶,原本是他上任後,策劃的「圍魏救趙」
下面的人非常給面子,紛紛參與到了收復安慶之戰中,就是到了前線不見開打。
派人去催促,就是昨天缺炮,今天缺彈藥,明天缺·
總之,藉口千千萬,歸根結底就是不想打。
面對一群消極怠工的客軍武將,裴雲軒真拿他們沒辦法。
向朝廷告狀都沒用,他們的藉口太多了,細究的話責任還會牽連到他這個總督身上。
渡江確實是一個難度,但並非無解。
江南水師沒了,大虞朝還有其他水師。
就算不熟悉長江航道,也可以走海路,從蘇州府登陸馳援應天。
不知是他這個總督忘了,還是周圍人都傻了,硬是沒有一個人站出來提醒。
「總督大人,我們這邊沒兵,那就讓有兵的上。
廣西軍已經休整了兩個月,初步恢復了戰鬥力,
如果能把他們要過來,定能對叛軍形成震鑷!」
古有文再次提議道。
內心深處,他都要罵娘了。
到底誰是總督啊!
平叛問題,居然要他這位揚州知府來推動。
論起做人來說,裴雲軒真的很不錯。
體恤下屬,為人寬厚。
這樣的官員,和平年代,那是最受歡迎的上司。
可現在是戰爭時期,任你怎麼會做人,「菜」就是原罪。
沒有鐵血手腕震,想要壓住下面的驕兵悍將,可不是一件容易的事。
廣州府。
剛剛過來赴任,李牧趕上了重慶淪陷的噩耗傳來。
相比其他兩位總督,舞陽侯的表現,要淡定的多。
重慶距離廣州實在是太遠了,再亂也波及不到這邊,
兩廣穩定了下來,福建境內更是沒有遭遇兵禍,唯一需要操心的只有浙江。
不過在這上面,舞陽侯也沒有太上心。
任命了一幫武將後,沒有急著催促他們去上任,反而要求大家補充滿編制,再回去收復失地。
美其名曰,不給敵人可趁之機。
要知道浙江還有不少州府,依舊在官軍手中,根本不需要收復。
身份決定立場。
既然加入了勛貴陣營,自然要和團體保持一致。
在打壓江南士紳的問題上,勛貴內部立場空前的一致。
恰好一眾武將,又是勛貴出身。
即便是上面下令過去救援,大家也會找出藉口拖延。
「侯爺,末將過來報導了!」
李牧躬身行了一禮說道。
「你小子來的正好,浙江地區的官員,三天兩頭的求援。
本督現在也很犯愁,不知道該怎麼救!」
嘴上說著犯愁,臉上的笑容,卻暴露了他內心的真實想法。
作為閩浙總督,肯定不能看著浙江淪陷。
不過作為勛貴中的頂樑柱,他又必須出手打壓江南士紳。
事關在朝堂上的話語權,這場沒有硝煙的戰爭,早就已經開始了。
為了扭轉局面,江南士紳們多次想把勛貴一系的官員拉到江南任職,逼迫他們出力保衛江南。
可惜計劃不錯,具體執行的時候出了問題。
勛貴出身的多是武將,少數從文的在朝堂上,也是邊緣性崗位。
以往打壓勛貴的時候,不覺得有問題,
等到現在需要用人的時候,一下子發現了不對勁。
舞陽侯確實被閩浙總督駕了起來,可惜他的血條厚,丟幾座城池根本不算什麼大事。
出於長遠考慮,哪怕有能力全部解決,也要留下一些問題給皇帝看。
畢竟,舞陽侯的權勢,竄的著實有些快。
從廣西軍出來的那幫將領,不光是李牧的舊部,同樣也是舞陽侯的舊部。
站在朝堂上看,現在兩廣、閩浙、湖廣、江西,到處都是舞陽侯的小弟在大虞朝一眾封疆大吏中,舞陽侯絕對是權勢最重的。
只需一聲令下,整個南中國都要抖三抖。
哪怕徐文岳擔任五省總督時期,都沒有這麼大的影響力。
「侯爺,您不是早就有了計較。
浙江局勢複雜,全面防禦不現實,不如暫時收縮戰線暗示一下浙江巡撫,把各府官員軍隊集中起來,力保杭州不失即可。
想來浙江的官員,都會感激您的!」
李牧面不改色的出了一個損招,
官員守土有責,丟城失地要掉腦袋,可是有一種情況另外。
上面下令進行戰略收縮,他們就可以合法撤退。
只是這麼一來,壓力就全到了上司身上。
叛軍殺了過來,利益受損的地方士紳,可不會輕易罷休。
朝廷問責下來,很有可能被問罪。
沒有舞陽侯支持,浙江巡撫絕對不敢下這種命令。
「胡鬧!」
『浙江十一府,皆是我朝不可或缺的財稅重地,豈能輕言放棄。
傳令浙江巡撫,不惜一切代價,務必要守住杭州府。
告訴浙江巡撫,只要堅守一個月,本督的援軍就會抵達浙江收復失地。
在過年之前,定能收復浙江全境!」
舞陽侯大義凜然的說道。
命令他下達了,浙江巡撫能否領會他的意思,那就沒法保證了。
如果計劃順利的話,那麼一個月之後,他的援軍就會殺入浙江,
倘若浙江的官員不配合,那麼就只能磨磨蹭蹭的行動了。
除了擔任兩廣、閩浙總督外,舞陽侯還是欽差大臣。
朝廷給予的授權是剿滅白蓮教叛軍,收復朝廷丟失的土地,並沒有範圍限制。
優先湖廣戰場,也是合情合理的。
畢竟,現在糧價高漲,朝廷需要湖廣這個糧倉。
一旦揮師湖廣,還可以得到楚黨的支持。
人性是複雜的。
理論上來說,叛軍把兩廣、湖廣的士紳們禍害了一遍,他們應該恨得咬牙切齒,不惜一切代價剿滅叛黨。
恨意確實有,但在剿滅叛軍的問題上,他們並不積極。
不患寡而患不均,現在這些地區利益受損的士紳,最希望的就是江南地區的士紳一起跟著倒霉。
包括江南地區淪陷州府的官員,現在也躺平起來,看起了熱鬧。
自家損失慘重,如果鄰居沒有損失,那麼戰後必然遭到窺視。
任何僥倖心理,都會讓家族傳承毀於一旦。
想要維繫平衡,最好的選擇是大家一起倒霉。
如果自家損失小,鄰居的損失大,那就更好了。
沒準戰爭結束後,利益重新分配時,還能夠多拿一份收益。
叛軍能一路高歌猛進,一些心懷鬼胎的士紳,也在其中扮演了重要角色想想就覺得可笑,看起來聲勢浩大的白蓮教叛亂,居然成了統治集團的大亂鬥。
「侯爺,接下來圍剿叛軍,勢必出動大量的軍隊。
全部編練募兵成本太高,充當主力即可,輔兵衛所兵也能一用。
末將決定重整衛所,恢復荒廢的編制。
廣東各衛的軍田,長期被不法之人占據。
以往朝廷多次想要清查,都敗在了阻力之下。
現在地方秩序被打亂,正是收回軍由的最佳時機。
見舞陽侯心情不錯,李牧直接拋出了自己的計劃。
事實上,關於廣東衛所軍田的問題,景逸風調任之後就採取了行動。
可惜政治經驗不足,把事情交給下面的小吏辦,被地方士紳給坑了。
本該是收回軍田,結果不小心把藩王的封地,一併圈了進去。
雖然朝廷冊封在廣東的幾位藩王,全部葬送於叛軍之手,可宗室中還有活人。
要不要從旁支中,選人繼承王位,永寧帝尚未做出決定。
這種時候,敢動藩王封地,那即是在捅馬蜂窩。
好在景家面子夠大,事發後把捅簍子的小吏丟了出來,事情就被壓了下來。
那些在幕後下黑手的士紳,也沒有從中討到好,沒過多久就被叛軍餘孽滅了門。
朝廷震怒,責令廣東巡撫衙門嚴查,然後就沒有然後了。
受長輩意外故去的影響,在朝堂上的官員,也被迫回鄉丁憂守孝。
結果人剛出京師,就意外感染風寒暴斃,直接上演了一波族滅大戲。
兩敗俱傷的折騰一次,大家都恢復了理性。
土紳們見識到了頂層勛貴的實力,紛紛偃旗息鼓停止針對,景逸風也被折騰怕了。
清查廣東軍田之事,一下子擱置了下來。
等到李牧上任,再次把目光對準了軍田。
相比從其他地方虎口奪食,打著清查軍田的旗號,成功的概率明顯更高。
「李提督,廣東不比廣西,士紳力量要強的多。
哪怕遭到了削弱,依舊有不小的勢力。
軍田牽扯的人太多,你行事必須要慎重!」
舞陽侯委婉的提醒道。
李牧是他手下最重要的將領,絕不能在這種節骨眼上出問題。
雖然他不認為廣東士紳能搞出什麼大事,但凡事都有萬一。
尤其是涉及到利益後,更能讓人忘乎所以。
前面被滅門的幾家倒霉蛋,就是其中的典型。
抵制朝廷收回軍田也就罷了,居然敢設置陷阱,挑起宗室和勛貴之間的衝突。
殺雞猴,不等於就沒有了後來者。
被利益蒙蔽雙眼的蠢貨,實在是太多了。
「侯爺放心,末將有清查軍田的經驗與其清查軍田,不如直接清查田地的主人。
對衛所附近的土地,進行一次大規模篩查。
如果是無主之地,那麼有很大概率,就是被人圈占的軍田。」
李牧淡定的回答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