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百零一章 張虞在打一種很新穎的仗

投票推薦 加入書籤 小說報錯

  第269章 張虞在打一種很新穎的仗

  興平元年,三月。

  曹操生父曹嵩途經泰山,陶謙趁泰山太守應率兵未至之時,遣部下張間率騎劫殺曹嵩老小。

  曹嵩被殺之後,張間因擔心被問責,於是裹挾曹嵩所攜錢財,向南投奔袁術而去;泰山太守應動因擔心曹操會責怪他,遂率軍向北投靠袁紹,以尋求袁紹避難。

  而曹操得知曹高身亡的消息,遂勃然大怒,使荀或、程昱守郵城,自己發充州兵馬征討徐州。陶謙惶恐不已,遣曹豹率兵抵禦,且派人向呂布、袁術求援,希望能協助徐州。

  河南烽火四起之時,河北早已暗流涌動。

  張虞、劉和合兵約六萬屯於沮陽,欲破居庸入關;公孫瓚遣廣陽太守單經守居庸,漁陽太守鄒丹為援,以據張虞;袁紹遣義、淳于瓊、張邰、文丑等將屯於魏、常山、博陵三郡國,欲觀幽州勝敗而用兵。

  三月十五日,酈嵩、齊周二人率部南下,向幽州故意釋放出從蒲陰陘入燕南的用兵消息。而張虞讓鮮于輔為嚮導,率兵探查至古北道的小道。

  涿郡,涿縣。

  府堂內,關靖面露憂色,說道:「張虞降白波,敗李催,為天下之名將。明公留鄒丹、單經二人率兵屯御,恐非張虞之敵。」

  公孫瓚信心滿滿,說道:「居庸關險,我屯兵萬人於居庸,便足以御張虞,另漁陽太守鄒丹手中萬人步騎。二人合兵兩萬之眾,有燕山險關在手,

  張虞豈能破關入燕?」

  說著,公孫瓚說道:,「況如依君之計策,張虞從蒲陰道入逐郡,我若不率兵馬親屯於此,豈不將涿郡空讓於張虞。另袁紹遣義、文丑屯兵於博陵,我不能不憂!」

  當時干劉虞多爽,今公孫便有多難受。張虞屯兵於燕北,袁紹調兵於趙、燕之間,公孫瓚必須選擇一頭用兵,另一半讓大將出鎮。

  公孫瓚深思熟慮之下,決意讓單經、鄒丹堵燕山,而他守遂郡,以便阻擊從蒲陰陘入寇的張虞,及難知心思的袁紹。

  「報!」

  +

  在公孫瓚與關靖商議之時,侍從快步入帳,說道:「袁紹遣人送信於明公!」

  公孫瓚拿過信件一看,見袁紹在信上所寫內容,頓時冷笑一番。

  「袁本初欲欺我無謀乎?」

  公孫瓚謂關靖,譏諷說道:「袁紹言,二家之盟,他不敢相忘。今讓我勿憂趙、燕之事,讓我放心北上與張虞交手。我恐大軍北上之時,便是袁紹出兵擊我之際!」

  關靖腦子漸不夠使,他知道河北三家局勢複雜,但他卻總感覺自己遺漏了什麼,很難針對現狀想出三家局勢在這場戰役中的走向。尤其是袁紹是敵人,還是盟友,他很難明確判斷。

  考慮半響,關靖說道:「渤海之前雖有民眾百萬,但經多年戰事,渤海戶籍流失近半,多北投幽州。」

  「故將軍若憂慮袁紹反覆,不如以渤海為條件,遣人暫割渤海於袁紹。

  以讓袁紹盡心助我,如讓袁紹出兵上黨、河內,逼張虞回師三晉。」

  冀州時C上公口口人公之0興21一一P

  地區逃亡。劉虞在世時,幽州不僅無兵禍,糧價更是穩定,恍如太平盛世。

  而逃亡幽州的人口多是渤海、河間二地籍貫百姓,人數多達數十萬之多,或高達近百萬之眾。

  聞言,公孫瓚大怒,說道:「君以為我不如張虞爾?」

  「張虞、劉和起兵犯我,我必能大破。今若割土於袁紹,當報薪救火,

  袁紹愈強,則我愈衰。況我若真敗於張虞,再用渤海誘袁紹出兵,亦是不遲!」

  對張虞兵馬的戰鬥力,公孫瓚心中自信多於志忘。

  在他看來,之前敗於袁紹,純粹是他步卒不及袁紹精銳,以及袁紹用強弩對付他。而張虞與他一樣都是邊郡武人出身,帳下兵馬不都善騎射嗎?

  他深譜將騎之道者,他豈會在騎兵使用上不如張虞?當初他可是用騎兵半渡而擊青州黃巾,斬首數萬,遂以此而揚名天下!

  相比公孫瓚的自信滿滿,關靖面露尷尬,今下割地給袁紹似乎真不是好的選擇。可是張虞如果取勝,再割地給袁紹,公孫瓚豈不虧得更多?

  嗯?

  他為什麼總以張虞會贏的角度去考慮?


  為了確保燕山防線的萬無一失,公孫瓚厲聲說道:》「遣人通知鄒丹、單經二人,若是燕山關隘失守,讓賊兵破關而入,我取二人性命!」

  「遵命!」侍從神情嚴肅,拱手應道。

  在公孫瓚感覺良好之際,經鮮于輔多日的探明,終於在燕山中找到軍都道與古北道之間的小路。

  得知小道探查的消息,張虞毫不猶豫,率各五千步騎的萬人兵馬出發,

  步卒以駱駝、馱馬為坐騎,騎卒以雙馬為坐騎。時大軍以徐晃、鮮于輔為先鋒,向東北而行。

  自沮陽到北古口的四、六百裡間,沿途雖多山谷溝壑,但因有鮮于輔的引路,大軍所行通道多為河谷地帶。

  先行兩百里至活水(今白河),活水雖說向東南而流,會貫穿漁陽郡但因流出燕山的末端河道難行,沿途皆為懸崖峭壁,故大軍不得不東行至鮑丘水。

  行百餘里至鮑丘水(今潮河),大軍終是走出了燕山地區最難走的路段,來到了較為平緩的山區。

  鮑丘水與沽水在燕山中的河道幾乎平行,僅是二者所流經的山區陡峭程度不同,故鮑丘水依舊是橫穿漁陽郡。

  沿鮑丘水走了數十里,大軍便已遙望古北口。

  西漢匈奴強盛時,漢於古北口築墩設防,但與居庸關不同,並未構築成關隘,而是依託地形修建了墩台。

  今墩台依舊有兵駐守,但人數並不多。而墩台的兵卒似乎沒料到張虞會從古北道入關,見到徐晃率兵來攻,眾人亂作一團。

  很快,在鮮于輔的指引下,古北口便輕易被徐晃攻克,繼而迎張虞入古北口。

  深澗中,大軍以兩人為列,步卒牽馬引駱,步卒下馬緩行,軍旗凜冽,

  無二公田

  朝關口而出道路兩側,荀攸騎在馬上,望著全員機動化的軍隊,不由暗暗驚奇。

  他自入張虞魔下,在軍中見識許多不一樣的東西,如外衣內甲的布面甲,騎卒標配的高馬鞍,以及軍中步騎皆會擁有的駱駝。

  其中尤其是駱駝,他僅在書中與圖畫中知道這牲畜,然今至并州才知道駱駝竟能用於軍中。駱駝的負載能力之強,幾乎是馬的數倍,腳程又與馬相仿。在閒暇之時,駱駝還能耕作,當真是千古奇事啊!

  而今張虞似乎正是依仗駱駝,他才敢大範圍的繞道。今從軍都道至古北口之間的距離不下五、六百里,而大軍不會缺糧,不就依仗駱駝強大的背負能力嗎?

  任憑守將怎麼想,怕都很想像竟有部隊敢遠距離繞道作戰,而不會陷入缺糧的狀態。

  甚至守將即便能知道,其實也不好防備。一支能遠距離繞道的部隊,他們所攻擊範圍之廣,及通行道路之多,豈不是處處設防,而處處設防與沒有防備有何兩樣!

  荀攸敢確定,張虞這種用兵很新穎,將遠距離突襲演變為常態,讓敵人猝不及防。

  今若不看張虞的好色,而思張虞的待下之道,荀攸心中暗:「張虞真英主也!」

  「自己當初竟想割據一方,然與張虞相比,實在差距不小。今不如好生輔佐張虞,以留名於史冊。」

  荀攸在為他投效而慶幸時,張虞望看高聳的山崖,今是豪氣頓升。

  張虞挽韁迴旋,揚鞭而指蒼天,笑謂眾謀士,說道:「公孫瓚竟以為憑區區燕山能阻我,然今我過北口,燕南無險阻,其將敗亡爾!」

  見張虞戰前開香檳,鮮于輔擔心張虞上頭,提醒說道:君侯,我軍偷渡古北,敵寇暫不知動向,今需搶占獷平城,之後擊破漁陽鄒丹。而仆鮮于氏於漁陽名望顯赫,鄒丹如若敗亡,仆勸說郡中諸吏,漁陽將能歸降。」

  「再者,君侯需趁公孫瓚調兵回援之時,再轉取居庸關,迎大軍入燕南。否則君侯深陷燕南,而不得大軍接應,則形勢危矣!」

  而如迎大軍入燕南

  今因出先6丘有業會紛紛歸順,公孫瓚大勢將去爾!」鮮于輔說道。

  「好!」

  偷渡古北口,雖讓張虞興奮,但卻不至於興奮上頭。

  今聽鮮于輔的建議,張虞微微點頭,讚許說道:「公佐之語,深得我心

  「子龍何在?」

  「末將在!」趙雲策馬上前,應道。

  「令你率千騎兼行,為大軍先破獷平,之後遣騎探查鄒丹動向!」

  「遵命!」

  趙雲受領軍命之後,立即前往本部騎隊。勒馬朝眾騎招呼幾下,騎卒挽韁上馬,先行在旗下集結。

  在趙雲離開之後,田疇望著碧藍的天空,眉說道:「就往昔而言,近日會下春雨,然今怎數日未有雨水?」

  「今無雨水為好事!」

  郭圖策馬而行,笑道:「若是下春雨,土地泥濘,則我軍將難行爾!」

  ps:晚上還有一章!

章節目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