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百九十一章 同床異夢,弱幽謀冀

投票推薦 加入書籤 小說報錯

  第259章 同床異夢,弱幽謀冀

  「公達,河北之事,不知君有何見解?」

  張虞將書信放下,看向坐在側席上的荀攸,問道。

  在張虞書信徵召,及與鐘的書信勸說下,荀攸從袁術帳下離開,從武關道入長安,於八月投靠張虞。而張虞則拜荀攸為武都太守,兼車騎將軍府參軍。

  荀攸抬頭與賈翊對視了眼,思慮說道:「公孫瓚襲取幽州,恐是袁紹從中作崇!」

  「袁紹從中作崇?」

  張虞步思量,問道:「公達何出此言?」

  荀攸整理腦海中思緒,說道:「據張燕上報,公孫瓚分取幽州諸郡,而袁紹卻視若無睹,唯遣義擊常山。且公孫瓚自據青州,而從今春以來未聞青州兵事,故其中若無瓜葛,則恐難以令人信服!」

  郭圖眉頭微皺,說道:「公孫瓚與袁紹互相攻伐多次,二人之間積怨已深。

  今河北之事若與袁紹有瓜葛,不知袁紹以何物為條件,竟能化解與公孫瓚恩怨!」

  「天下熙熙;皆為利來,天下攘攘;皆為利往!」

  荀攸意味深長,說道:「今天下形勢如同七國分裂,趙、魏恩怨多年,魏尚能因趙勢急而出手。天下人或有恩仇,但諸侯之間卻無不可解之仇怨。」

  說著,荀攸拱手說道:「君侯平衡河北之策雖妙,但公孫瓚、袁紹二者非愚人。公孫瓚如無大志,當會甘心聽命於劉虞。然攸觀公孫瓚非志短之人,今內限於劉虞,外困於袁紹。故在形勢艱難之下,若袁紹遣人說服,公孫瓚難免心動。」

  郭圖仿佛想到什麼,說道:「二人如以利益聯合,以今形勢觀之,恐是袁紹以幽州之土而許公孫瓚,而袁氏則別取青州六郡國。

  「青州之土歸袁氏,幽州之地而許公孫,此策倒是巧妙。今劉公身亡於公孫瓚之手,君侯則將難以聯幽制冀。」賈翊點評道。

  張虞微嘆了口氣,說道:「劉公限給兵糧時,我恐公孫瓚因勢窮而生變。故我常書信勸劉公與公孫瓚和睦,今公孫瓚勢窮,果反噬劉公。」

  頓了頓,張虞感慨說道:「我倒是小瞧天下英雄,袁紹、公孫瓚二人有遠志,豈會甘心為我棋子。」

  出兵關中前,張虞最得意之事,便是強行維持河北局勢的平衡。利用幽州制衡冀州,用公孫瓚限制袁紹。然今事實證明,天下聰明人不止他。袁紹利用公孫瓚與劉虞的矛盾,成功化解了自己與公孫瓚的積怨。並反過來利用公孫瓚消滅劉虞,破壞他的聯幽制冀方略。

  郭圖安慰說道:「昔并州凋,君侯兵馬不及袁氏與公孫,故以幽而制冀。

  今據有河內、河東及關中三輔,兵馬勢力強勁,已無需聯幽制冀。」

  張虞微微頜首,感慨說道:「劉公於我并州有恩,昔上黨蝗災時,無劉公撥糧三十萬石於我,則無你我今下之盛。」

  頓了頓,張虞看向堂中諸人,問道:「我今欲為劉公復仇,不知諸君以為如何?」

  「李催尚在安定,馬騰、韓遂據隴西。今恐君侯發兵幽州,而涼州諸將捲土重來。」郭圖擔憂說道:「況樊稠因畏君侯征剿,率兵出走隴右,投靠金城韓遂。」

  自劉協東遷陽之後,張虞便著手整治關中諸將。

  如張遼以王承率兵遲到為由,將王承砍了,之後又討滅了不應軍命的張橫。

  梁興在畏懼之下,出逃至安定,投靠李催;屯兵在陳倉的樊稠,率殘部走隴山,

  投靠友人韓遂。

  除了或走或亡的諸將,另有聽命的段煨。段煨之前屯兵於上,因商於之地被袁術所取,故在賈謝的書信相召下,段煨率部入關中。

  張虞見段煨無遠志,且行為做事與涼州武人不同,每在一地駐紮都會推廣農事,召集離散之民。故張虞乾脆表段煨為北地太守,令段煨率部至與北地交界的漆縣駐邊,防備黃土高原上的羌胡。

  張虞沉吟片刻,看向荀攸、賈翊二人,問道:「不知二君有何高見?」

  賈翊評估關西形勢,說道:「關西形勢複雜,韓遂、馬騰、宋建各據隴上郡縣,群寇無遠智,而唯有近謀。袁氏據二州,公孫瓚吞幽州,皆為君侯之強敵。

  君侯若取河北,二人合力御之,則是難圖也!」

  「今公孫殘害劉公,不能被幽州士民所容,故君侯不如借劉公之餘恩,先安幽州諸郡,而後借地利徐圖袁紹。今若不伐幽州,待公孫穩坐幽州,或是袁紹趁機伐取幽州,則為君侯之大害。」


  張虞停下腳步,說道:「我若發兵伐公孫,袁紹起兵相助之,當如何是好?

  4

  荀攸說道:「劉公為宗室之望,朝廷之依仗,今被公孫所害,天子必然震怒。故今急切為劉公復仇者,當是天子,而非君侯,君侯不如等候朝廷消息·——..」

  荀攸話沒說完,卻見侍從趨步入堂,匯報導。

  「稟君侯,義舉將軍劉備,從陽而來,求見君侯。」

  聞言,張虞不由發笑,說道:「今談朝廷,朝廷便遣人前來。料想劉備此行,必是為幽州之事。」

  「君侯不妨接見,看朝廷有何旨意!」郭圖說道。

  「准!」

  「諾!」

  少頃,便見老熟人劉備趨步入堂,向張虞行禮。

  「備拜見車騎將軍!」

  「玄德從陽而來,不知所為何事?」張虞問道。

  劉備面露苦澀,問道:「不知君侯可聞幽州之事?

  張虞示意劉備入座,說道:「已有耳聞,公孫瓚構陷劉公,以下犯上,不僅占據幽州,還殘害劉公,是謂罪大惡極!」

  說則,張虞憤滿說道:「昔上黨災年,劉公撥糧救助之恩,我至今不敢相忘。況劉公為宗室之望,忠奉朝事,你我征討涼州兵之時,皆賴劉公出幽州之糧供給。」

  見張虞態度如此,劉備順勢說道:「陛下得知公孫瓚之舉,已下詔降罪責罰,並令劉和繼任幽州牧,征討公孫瓚,以為劉公復仇。然京畿兵少,且離幽州遙遠,故今陛下欲讓君侯出征幽州,不知君侯願否?」

  劉備之前雖在公孫瓚帳下效力,且被表為平原相。但因劉虞之故,劉備已與公孫瓚決裂,不復與之往來。

  張虞模稜兩可道:「陛下令我出兵討伐幽州,我怎敢不從?僅是隴上叛軍未平,恐我離開雍州之後,涼州兵捲土重來。且我與袁紹有仇,我今出兵討幽州,

  恐袁紹會相助公孫瓚!」

  劉備沉吟少許,說道:「不瞞君侯,陛下已讓朱公出使關東,遊說冀州袁紹,令他出兵征討公孫瓚。今天子詔書在上,縱袁紹無意征討公孫瓚,但也不會出兵援助公孫。」

  張虞心存顧慮,說道:「袁紹狡詐多端,公孫襲幽州,謀害劉公。而他趁機攻打張燕,占據常山諸縣,恐他已與公孫瓚有暗謀。」

  接著,張虞將他與眾人之前的猜想說出,僅是隱晦了些。

  得聞猜想之事,劉備眉不語,他本以為公孫瓚襲殺劉虞,單純出自公孫瓚之手。但今聽張虞的猜想,竟可能有袁紹在中間的謀劃。

  「君侯所憂之事,備已知之!」

  劉備拱手問道:「若袁紹出兵征討幽州,或是袁紹按兵不動,君侯是否便願意出兵討賊?」

  張虞思慮片刻,說道:「願為朝廷出兵幽州,但具體情況需依形勢而定。」

  「好!」

  又聊了會,劉備摸准張虞的想法,便告辭離開。因時間緊急,劉備不敢歇息,直接返回陽。

  待劉備走後,張虞詢問左右道:「朝廷以劉和為幽州牧,而今袁紹在冀州,

  不知能伐否?」

  荀攸授須深思,說道:「以今形勢而言,劉和至幽州,必能得劉公故吏效力,故君侯出兵幽州,有人心之利。然袁紹不會坐視君侯侵占幽州,恐會與公孫瓚聯絡。」

  張虞深感棘手,今借征討公孫瓚之名,無疑是將他的勢力深入河北的最佳時機,但中間涉及袁紹,怕就沒那麼簡單了。

  因賈翊贊同打幽州,張虞遂看向賈翊,問道:「不知文和可有高見?」

  賈翊整理思緒,說道:「君侯,袁氏、公孫二人倘真互盟取利,但君侯討伐幽州,袁紹或會作壁上觀。」

  「嗯?」

  「文和細言!」

  「山不能容二虎,袁紹既憂君侯,如何不憂公孫瓚?」

  賈翊笑道:「故以翊之見,二人之和,當為同床而異夢。若君侯出兵,袁紹必樂見公孫瓚受挫。而欲讓袁紹出兵,唯有公孫瓚大敗,難為袁紹之大患。」

  說著,賈謝作揖而拜,說道:「昔秦、趙爭上黨,魏、楚諸國非不敢救趙,

  而是無意救趙。故邯鄲之圍時,諸國恐趙亡國,悉出兵馬救之,擊退秦軍,解趙亡國之危!」

  「謝不敢斷言形勢,但前人之故事,君侯不可不察。故君侯不妨先觀袁紹姿態,若袁紹受朝廷之令而無意出兵,君侯可率兵征討幽州,得利便可撤軍。而後觀河北形勢,或能出兵山東直取袁紹。」

  「文和深譜人心!」

  張虞深以為然,說道:「今可依諸君之言,先觀袁紹姿態,之後弱幽而謀冀!」

  ps:晚上還有一章

章節目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