十二 未來展望
回到家,暑假已進入尾聲。
暑假期間,同學們儘管各有不同的規劃和安排,但在最後這幾天也都全部回來,等待開學。一群人臨別前,最後又聚在一起。
這群人中有S、T、J、W……他們中有s的小學同學,也有中學同學,甚至有幼兒園就認識的玩伴,幾個人實在閒來無事,一合計打算去登山,J家就在那座山的半山腰上,此行充當嚮導。
其實出去旅遊也好,登山也罷,抵達終點並不是全部目的,向終點進發的過程,和誰一道,是否開心愉悅,才是旅程的靈魂。「J崮」在當地比較有名,並不是因為它多麼險要,多麼秀麗,事實上,上山連條像樣的路都沒有。只是因為知道它的人多,在臨近的各個村莊看比較顯眼。山的頂部是一整塊巨石,高一二十米,寬四五十米,像一個巨大的暖瓶塞子,山腰處雜草叢生,因無人定居也未被開發,並未有哪條具體的路可以走,一行人走過的大多都是前人之路,邊走邊摸索,就像西遊記中「敢問路在何方,路在腳下」。
T的腳在前一天剛好崴了沒好,但以他的性子,凡是有出去耍的機會,是不可能不參與的。臨近山頂主路開始消失,坡一下子變陡,最後那段距離看不出一點路來,全憑個方向無規則的往上爬。眾人本建議T停下來休息休息,頂上不去就算了,然而T也是隨手摺下根樹枝當成拐,擺出一副誓要登頂的架勢,看他這副模樣,大家也不再說什麼。畢竟他總幹這樣的事——Flag立的比誰都多,實際做到的屈指可數。
回想起來,S一行人登頂的路線是一側山脊,山的陰坡是一排排樹木,陽坡卻是低矮的雜草灌叢,S在回憶中反覆翻閱,確信這並非是自己錯記,這就不太符合地理學上的植被分布規律。唔,他在那個時候就已經接觸過了非地帶性分異,可知道兩年後s才從記憶中發覺。他不禁有些詫異,高中選科時放在末尾考慮,卻最終進修的地理,竟早與自己有過淵源,
登頂大概用了一個半小時,山頂海拔算不上高,巨型岩石的邊緣是垂直的懸崖,沒有安全措施絕不可能攀上。人們所能到達的最高處海拔有630米,也算是摘掉丘陵的帽子,勉強進入山峰行列。一群人邊走邊聊,這才多花了時間。
山頂有一間廢棄的石頭房,房子只剩下了2.5面牆,在S他們哥姐姐上小學的時候,這還是座廟,現在雖破敗不堪,卻又成為一處絕佳的攝影地點。其中半面牆上有幾塊平整的石頭,形成一種可怖的平衡。站在上面會不停的抖動,但實際上它的主體十分牢固,一般壓力不能使其陷落。幾乎每個站在上面拍過照的人都是:直著腿上去,抖著腿擺POSE,軟著腿走下來。
阿Q說這是個對他而言頗具紀念意義的地方,他小的時候在相同的位置留下了第一張登上山頂的照片,故地重遊果然能勾起人的聯想。今天這群人也在此留下了印記,不知道若干年後還會不會有故地重遊的機會。
巨石腳下有一塊從頂部部脫落下的石頭,對人來說也挺大了,剛好落在一塊平整的地面上,這也是此程最佳的觀測地點,站在上面可以清楚的望見附近的村莊,「澗」「峪」在此時得到了具象化。其實這個高度已經隱隱約約能看得出地表的曲率,當然地表本身也算不得平原。
山頂的陰坡幾乎是完整的斜面,但卻長滿落葉闊葉樹種,以及圍繞山頂的一群荊棘,圍著瓶塞走在它東側,有一條繩子掛於懸壁,或許過去有人到達過絕對意義上的山頂,但卻只留下了這麼一點遺產。s看來想要攀上瓶塞,怎麼也得有專業工具。
就像是一個支線副本結束前的告別,一群原本朝夕相處,抬頭不見低頭見的孩子們,再過一天就要各奔東西,大家會有新的挑戰和機遇,會遇到新的同學和朋友,卻不再有相同的放假時間。這一天其實過的很平淡,說不出什麼亮點。除了夏末秋初的餘熱,就只剩難以捉摸的忐忑。山頂雖然算不上什麼有秀麗風景,但s還是觸景生情了。
過去時S時常抱怨命運如何如何不公,其實這有些矯情。這個世界上還有很多處境艱難的人們,他們有的衣不遮體,食不果腹,不同地區的發展,有的巨大的差異。自己相對於更多人來說,已經很幸運了。不過這是另外的問題,在這個世界上,我們不能因為黃金的珍稀而否認碧玉的名貴,不能只看到決堤的洪水而忽視坍塌的地岩。幸運之上有更大的幸運,不代表前者就不值一提;不幸之下有更深的不幸,不代表前者就是無病呻。不存在絕對,只存在相對。愛因斯坦默默點了個贊。
他仍然是幸運的,與同學們相比,他更大的自主性。放假了,想去哪玩去哪玩,而有的朋友想出門,還得跟家長「談判」;並且他還有更大的經濟實力。當然,是相較於一般同齡人。因為在特殊的家庭背景中,他有著獨屬自己的「經濟保留權」,無論是他自己賺的錢也好,親戚,sx給的也好,包括助學金一類,均不受父母所控,甚至所知,可以完全由自己支配。尤其是在初中畢業之後,S.手頭的零用錢始終綽綽有餘。除此之外,對於令無數學生頭疼或恐懼的「請家長」「學校處分」「成績分析」,「家長談話」等一切來自學校的壓力,對S來說都不值一提。「無所吊謂!」。
更重要的是,S沒有溺死在糟糕的原生家庭里。他遇到了T,遇到了一群可貴的朋友,不僅給他帶來幫助,支持與感動,也是構建其三觀的基礎。他最大的幸運是有他(她)們。
山頂風很大,未來就像遠方的雲彩般難以捉摸。
有的人常說「看不到未來」,但事實上,可能恰恰是因為看到了未來。
S想起了鐵生的話:「不知道命運是什麼,才知道什麼是命運」。
暑假期間,同學們儘管各有不同的規劃和安排,但在最後這幾天也都全部回來,等待開學。一群人臨別前,最後又聚在一起。
這群人中有S、T、J、W……他們中有s的小學同學,也有中學同學,甚至有幼兒園就認識的玩伴,幾個人實在閒來無事,一合計打算去登山,J家就在那座山的半山腰上,此行充當嚮導。
其實出去旅遊也好,登山也罷,抵達終點並不是全部目的,向終點進發的過程,和誰一道,是否開心愉悅,才是旅程的靈魂。「J崮」在當地比較有名,並不是因為它多麼險要,多麼秀麗,事實上,上山連條像樣的路都沒有。只是因為知道它的人多,在臨近的各個村莊看比較顯眼。山的頂部是一整塊巨石,高一二十米,寬四五十米,像一個巨大的暖瓶塞子,山腰處雜草叢生,因無人定居也未被開發,並未有哪條具體的路可以走,一行人走過的大多都是前人之路,邊走邊摸索,就像西遊記中「敢問路在何方,路在腳下」。
T的腳在前一天剛好崴了沒好,但以他的性子,凡是有出去耍的機會,是不可能不參與的。臨近山頂主路開始消失,坡一下子變陡,最後那段距離看不出一點路來,全憑個方向無規則的往上爬。眾人本建議T停下來休息休息,頂上不去就算了,然而T也是隨手摺下根樹枝當成拐,擺出一副誓要登頂的架勢,看他這副模樣,大家也不再說什麼。畢竟他總幹這樣的事——Flag立的比誰都多,實際做到的屈指可數。
回想起來,S一行人登頂的路線是一側山脊,山的陰坡是一排排樹木,陽坡卻是低矮的雜草灌叢,S在回憶中反覆翻閱,確信這並非是自己錯記,這就不太符合地理學上的植被分布規律。唔,他在那個時候就已經接觸過了非地帶性分異,可知道兩年後s才從記憶中發覺。他不禁有些詫異,高中選科時放在末尾考慮,卻最終進修的地理,竟早與自己有過淵源,
登頂大概用了一個半小時,山頂海拔算不上高,巨型岩石的邊緣是垂直的懸崖,沒有安全措施絕不可能攀上。人們所能到達的最高處海拔有630米,也算是摘掉丘陵的帽子,勉強進入山峰行列。一群人邊走邊聊,這才多花了時間。
山頂有一間廢棄的石頭房,房子只剩下了2.5面牆,在S他們哥姐姐上小學的時候,這還是座廟,現在雖破敗不堪,卻又成為一處絕佳的攝影地點。其中半面牆上有幾塊平整的石頭,形成一種可怖的平衡。站在上面會不停的抖動,但實際上它的主體十分牢固,一般壓力不能使其陷落。幾乎每個站在上面拍過照的人都是:直著腿上去,抖著腿擺POSE,軟著腿走下來。
阿Q說這是個對他而言頗具紀念意義的地方,他小的時候在相同的位置留下了第一張登上山頂的照片,故地重遊果然能勾起人的聯想。今天這群人也在此留下了印記,不知道若干年後還會不會有故地重遊的機會。
巨石腳下有一塊從頂部部脫落下的石頭,對人來說也挺大了,剛好落在一塊平整的地面上,這也是此程最佳的觀測地點,站在上面可以清楚的望見附近的村莊,「澗」「峪」在此時得到了具象化。其實這個高度已經隱隱約約能看得出地表的曲率,當然地表本身也算不得平原。
山頂的陰坡幾乎是完整的斜面,但卻長滿落葉闊葉樹種,以及圍繞山頂的一群荊棘,圍著瓶塞走在它東側,有一條繩子掛於懸壁,或許過去有人到達過絕對意義上的山頂,但卻只留下了這麼一點遺產。s看來想要攀上瓶塞,怎麼也得有專業工具。
就像是一個支線副本結束前的告別,一群原本朝夕相處,抬頭不見低頭見的孩子們,再過一天就要各奔東西,大家會有新的挑戰和機遇,會遇到新的同學和朋友,卻不再有相同的放假時間。這一天其實過的很平淡,說不出什麼亮點。除了夏末秋初的餘熱,就只剩難以捉摸的忐忑。山頂雖然算不上什麼有秀麗風景,但s還是觸景生情了。
過去時S時常抱怨命運如何如何不公,其實這有些矯情。這個世界上還有很多處境艱難的人們,他們有的衣不遮體,食不果腹,不同地區的發展,有的巨大的差異。自己相對於更多人來說,已經很幸運了。不過這是另外的問題,在這個世界上,我們不能因為黃金的珍稀而否認碧玉的名貴,不能只看到決堤的洪水而忽視坍塌的地岩。幸運之上有更大的幸運,不代表前者就不值一提;不幸之下有更深的不幸,不代表前者就是無病呻。不存在絕對,只存在相對。愛因斯坦默默點了個贊。
他仍然是幸運的,與同學們相比,他更大的自主性。放假了,想去哪玩去哪玩,而有的朋友想出門,還得跟家長「談判」;並且他還有更大的經濟實力。當然,是相較於一般同齡人。因為在特殊的家庭背景中,他有著獨屬自己的「經濟保留權」,無論是他自己賺的錢也好,親戚,sx給的也好,包括助學金一類,均不受父母所控,甚至所知,可以完全由自己支配。尤其是在初中畢業之後,S.手頭的零用錢始終綽綽有餘。除此之外,對於令無數學生頭疼或恐懼的「請家長」「學校處分」「成績分析」,「家長談話」等一切來自學校的壓力,對S來說都不值一提。「無所吊謂!」。
更重要的是,S沒有溺死在糟糕的原生家庭里。他遇到了T,遇到了一群可貴的朋友,不僅給他帶來幫助,支持與感動,也是構建其三觀的基礎。他最大的幸運是有他(她)們。
山頂風很大,未來就像遠方的雲彩般難以捉摸。
有的人常說「看不到未來」,但事實上,可能恰恰是因為看到了未來。
S想起了鐵生的話:「不知道命運是什麼,才知道什麼是命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