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 雙向來往到移居

投票推薦 加入書籤 小說報錯

  此後有一段時間,男人在某天來到S.的家,並且住了下來,母親叫過來S,告訴他,以後你就管他叫爸爸。

  現在看來,S.在聽到母親的話後的感情是難以形容的,父親剛去世不久,儘管他仍不完全理解死亡,但他多少明白了,父親不可能再回來的事實,現在要管一個僅見過幾次面,一點都不熟悉的人喊爸爸,這其中摻雜的感情有不理解,有難為情,有緊張忐忑,或許還有惶恐,總之一開始s.是不接受的,換作是任何一個孩子,恐怕都難以接受。

  然而,不得不承認的是,s小時候是個十分聽話的孩子,架不住母親每天的規勸,在某天下午s.還是對男人說話了「爸,你在幹什麼?」男人似乎對s.喊他的稱謂沒有十分吃驚,只是略帶遲疑的回答s沒有目的性的,隨意提問的幾個問題。s心中仍覺得不自在,不過這也算完成了一項母親交代的任務。

  倘若是理想狀態下的重組家庭,這聲稱謂的轉變怎麼說也算是個好兆頭,甚至可以作為這個家庭的良好開端。很不幸,理想的光芒沒有照到這個家庭的身上,它甚至都不願一閃而過。

  一天下午,男人接到來自家中的電話,讓他趕快回去。天色已近黃昏,步行的路程可能將近一個小時。儘管如此,他還是收拾了下東西回去了。他的父親,一個70多歲的老爺子的生命即將走到盡頭,等到他再次回到S的家。衣領上多了塊白布。

  不久後到了該入學的年齡,母親便把s.領入幼兒園。當地人稱「育紅班」,這只是一種方言的音譯,s以及那裡的人是絕對不知道這三個字的其他含義。s的第一任老師,曾經也是母親的老師,已經臨近退休年齡,僅僅帶了那群孩子半年就退了,而學校由於沒有人能出任幼兒園教師,撤銷了「育紅班」(有關s校內故事理應單獨劃分,而不能摻雜在對其家庭狀況的敘述當中)

  s被迫轉學,緣由不僅僅是因為學校的變化,新的學校—臨近繼父的村子。而且進入新學校後,他的居住情況也發生了變化,開始s和母親處在一種「雙向來往」的狀態,即周一到周五住在繼父家,早晚接送s,周五下午回老家過周末,這種狀態持續了大概兩年。到了後期,周末也不再等回家,而是每隔兩三個星期——sx從高中回來的日子,s選擇性的跟隨姐姐回家,或者繼續留在繼父家中。

  (為方便敘述下文中s的繼父簡稱為G)

  逢年過節,s的堂親們仍會回來,他們有時會問到s的近況,姑姑在家的時間長,s去的也多,那時s便發現親戚們對於繼父的稱呼,有時是「那個人」或者「那個男人」「那個誰」,這其中有面對孩子時的迴避,畢竟大家還不怎麼了解男人對待s娘倆是好是壞,即便詢問s他也不會有太深的體會,或許也有著反感和否定的情感在裡面,這點在爺爺的身上可能格外突出矛盾,終於有一天還是爆發了。

  當天s並不在場,他只能從事後母親和其他人的敘述中了解事情的冰山一角,兩方貌似因娘倆的去留問題產生了爭吵,G的老母與s的爺爺多半是這場激烈鬥爭的核心,村支書後來也進來調解,最後這場鬧劇的結果是G家給了爺爺兩萬塊錢,s和母親算是徹底移居G所在的村子Y村,但是戶籍沒有動,此後的十多年仍在原村。

  關於這個事件的發生以及最終結果,有著有著各種複雜的因素,但是沒有人向s提起過,況且年幼的s也無從理解,在他長大到一定年齡時,也只能從被掩蓋的事件中窺知一二。

  總之s以後的生活將在Y村度過,將在被稱為是新家的地方度過,這裡將成為他生命中意義非凡的處所,他還不知道未來自己要面對什麼,他怎麼會知道呢?

章節目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