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 始料未及
父親和一眾親戚們工作的地方,很遠,S.只知道這些。此時他還不知道距離是個什麼樣的概念,也不曾料到自己第一次去到那裡會是什麼樣的年齡。
S平生記憶最深的一次遠行是在半夜三點多啟程的,母親慌忙叫他起來,為他穿完衣服,緊接著就領他坐上了親戚家哥哥的車,連同他的姑姑一路向北開去。「咱去哪?」「去找爸爸,「為什麼去找爸爸?」「有事」「有什麼事?」「小孩子家別問這麼多「。沒有再問。夜色依舊很深,行程的前半部分,除了車燈照出的路況,周圍一片漆黑,紅綠燈得到臨近城區才會出現。S還是熬不住,即便他從小就喜歡坐車,不久也在車上睡著了。
醒來時已是清晨,車窗外的場景由樹木變轉變為城市樓閣,這並不是s第一次見到城市,但他仍會指著路過的某個建築,咿咿呀呀一番。到達目的地時s看見一棟棟高大的白色建築,其中一個掛有一排大字「##骨科醫院」,S.認得它們,他常在電視機的GG中聽到見到這幾個字,他仍然不知道為什麼要來這。在S.的印象中,他並沒有在那天見到爸爸。
臨近黃昏,S見到了母親,母親對他說,讓他和姑姑先上車回家,自己晚點就走,S.可能信了,大概是吧,回去的路上他不停向後眺望,期望著一輛載著母親的車,追上自己。大人們總喜歡自我欺騙,亦或是叫自我安慰,S那時候大概還不具備這種能力,但他顯然感覺到了什麼,他覺得母親不會出現在後方的車輛里了,但他還是相信母親對自己說過的話。
傍晚s到家了,不過是去了姑姑家,母親沒有回來,姑姑說母親明天就回來了。
明天母親仍舊沒有回來,此後的好多天,明天母親都沒有回來。
S.不記得在姑姑家住了多久,印象中很長,但他還不會算日期,事實上也就20幾天,即便這個日期也是取自印象,總之那是第一次和母親分別那麼長時間,還好他已經過了哭鬧的年紀,而以調皮玩樂取代。開始的幾天裡,暢遊在無數小孩子夢想中的零食天堂—所有能表達開心愉悅的詞語都可以放在這。
姑父在家時,兒子最願意和姑父一起睡,姑父是一個和藹可親且脾氣很好的人,很會與小孩子打交道,時不時開開玩笑,S.在晚上睡覺前總要在躺在床上給姑父講故事,顯然那是姑父引導他那麼做的。事實上,所謂故事不過是其看過的動畫片,那些會被以後的「大孩子」們稱作童年回憶的經典故事,常常是有頭無尾—S.講到一半就入眠了。
時間繼續推移,小孩子的戀母情結還是暴露出來了,過慣了幾天舒適的日子,S又重新提起了那個問題。「姑姑,俺媽什麼時候回來?」通常得到的答覆仍舊很單一,「明天」。
又是好多個「明天」過去,母親仍舊沒有回來。
入學幾年的孩子上還存在戀母情結,S這時候最多五歲,他多少感覺到姑姑在一些方面沒有母親那般慈祥,也沒有那樣縱容。S.最喜歡吃的那種餅乾。在他不停的吃了好多天後,也是膩了,於是就開始糟蹋。姑姑還是發現了,並且嚴厲的訓斥了他,訓斥一個犯了錯的小毛孩。可能是因為母親不在身邊,這次的s沒有再像往常被抓到時那樣不以為意,直到十多年後,他仍舊記得姑姑說這種點心20塊錢一斤時的場景。從那以後S便老實了許多。
姑姑家的堂哥有時也會回來,帶著S四處逛,S.也向他提起過那句經常掛在嘴邊的話,哥哥給出的回答通常也只有一句,「你從一數到一萬,你媽媽就回來了」,S.於是開始數,但每次大概也就數到幾百就停下了,不知是知識儲備覺得不足,還是不想再數下去,又或者他以為即使數到最後也會得到和「明天」一樣的結果。
S平生記憶最深的一次遠行是在半夜三點多啟程的,母親慌忙叫他起來,為他穿完衣服,緊接著就領他坐上了親戚家哥哥的車,連同他的姑姑一路向北開去。「咱去哪?」「去找爸爸,「為什麼去找爸爸?」「有事」「有什麼事?」「小孩子家別問這麼多「。沒有再問。夜色依舊很深,行程的前半部分,除了車燈照出的路況,周圍一片漆黑,紅綠燈得到臨近城區才會出現。S還是熬不住,即便他從小就喜歡坐車,不久也在車上睡著了。
醒來時已是清晨,車窗外的場景由樹木變轉變為城市樓閣,這並不是s第一次見到城市,但他仍會指著路過的某個建築,咿咿呀呀一番。到達目的地時s看見一棟棟高大的白色建築,其中一個掛有一排大字「##骨科醫院」,S.認得它們,他常在電視機的GG中聽到見到這幾個字,他仍然不知道為什麼要來這。在S.的印象中,他並沒有在那天見到爸爸。
臨近黃昏,S見到了母親,母親對他說,讓他和姑姑先上車回家,自己晚點就走,S.可能信了,大概是吧,回去的路上他不停向後眺望,期望著一輛載著母親的車,追上自己。大人們總喜歡自我欺騙,亦或是叫自我安慰,S那時候大概還不具備這種能力,但他顯然感覺到了什麼,他覺得母親不會出現在後方的車輛里了,但他還是相信母親對自己說過的話。
傍晚s到家了,不過是去了姑姑家,母親沒有回來,姑姑說母親明天就回來了。
明天母親仍舊沒有回來,此後的好多天,明天母親都沒有回來。
S.不記得在姑姑家住了多久,印象中很長,但他還不會算日期,事實上也就20幾天,即便這個日期也是取自印象,總之那是第一次和母親分別那麼長時間,還好他已經過了哭鬧的年紀,而以調皮玩樂取代。開始的幾天裡,暢遊在無數小孩子夢想中的零食天堂—所有能表達開心愉悅的詞語都可以放在這。
姑父在家時,兒子最願意和姑父一起睡,姑父是一個和藹可親且脾氣很好的人,很會與小孩子打交道,時不時開開玩笑,S.在晚上睡覺前總要在躺在床上給姑父講故事,顯然那是姑父引導他那麼做的。事實上,所謂故事不過是其看過的動畫片,那些會被以後的「大孩子」們稱作童年回憶的經典故事,常常是有頭無尾—S.講到一半就入眠了。
時間繼續推移,小孩子的戀母情結還是暴露出來了,過慣了幾天舒適的日子,S又重新提起了那個問題。「姑姑,俺媽什麼時候回來?」通常得到的答覆仍舊很單一,「明天」。
又是好多個「明天」過去,母親仍舊沒有回來。
入學幾年的孩子上還存在戀母情結,S這時候最多五歲,他多少感覺到姑姑在一些方面沒有母親那般慈祥,也沒有那樣縱容。S.最喜歡吃的那種餅乾。在他不停的吃了好多天後,也是膩了,於是就開始糟蹋。姑姑還是發現了,並且嚴厲的訓斥了他,訓斥一個犯了錯的小毛孩。可能是因為母親不在身邊,這次的s沒有再像往常被抓到時那樣不以為意,直到十多年後,他仍舊記得姑姑說這種點心20塊錢一斤時的場景。從那以後S便老實了許多。
姑姑家的堂哥有時也會回來,帶著S四處逛,S.也向他提起過那句經常掛在嘴邊的話,哥哥給出的回答通常也只有一句,「你從一數到一萬,你媽媽就回來了」,S.於是開始數,但每次大概也就數到幾百就停下了,不知是知識儲備覺得不足,還是不想再數下去,又或者他以為即使數到最後也會得到和「明天」一樣的結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