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 新手保護期

投票推薦 加入書籤 小說報錯

  和大多數人一樣,S的人生開始於一家醫院。伴隨著見到這個世界的第一聲啼哭,命運的時鐘也在這一刻被撥動,此時是半夜三點鐘。

  S的降生,無疑是其家庭的一件喜事,這個孩子不久後就會經歷一生中最重要的三場宴席之一,只可惜和所有人一樣他不會對其留有任何印象。直到某一天他有了被大人們稱為「記事」的能力,並跟隨他們參加另一個孩子(或者是成年人)的宴席,才會對那場有關自己的誕辰的故事有所勾勒。 S的家族,可以這麼說,雖不是名門望族那也是人丁關旺。而他自己則是作為第三代兒孫里最小的一個,與他年紀最近的一個姐姐,是去年降生的。對於自已的身份,很多年S才注意到這一點,在他前,有著與他同輩的4個姐姐2個哥哥,從哪點上看這孩子都該有一個幸福的童年。不錯,在出生後的前幾年,實在找不有何區別於其它孩子的地方。

  兒童的記事能力究竟從何開始,我們不得而知,或許因人而異。S只記得,記憶中最久遠的碎塊是一片樂土,家中的地板,門口的沙灘,爺爺家的園子,還有母親經常抱著自己逛的一條通往大路的小路,以及姑姑家的店鋪……S所記得的最快樂的兩件事一是在父親的雜物堆里「尋寶」,二是去姑姑家「偷零食「。

  那時候S還不理解什麼叫作「財富」,但任何東西都可以是他的財富。一碟報紙,幾顆玻璃珠,光滑的啤酒瓶蓋……所有能從抽屜、箱子,柜子和酒瓶堆里翻出來的玩意,都可以是他的寶物。儘管它們絕大部分都會被丟棄。在S擁有過的寶物中把玩時間較長的是一塊蓋章,郡是父親工作時用過的,一塊精緻的木質方塊,底部刻著的三個字是父親的姓名,年幼的S顯然不清楚它的用途,只是從它即別致的造型和在一張紅色的紙上按一下就能印出幾個看不懂的符號的能力實在獨特於其他寶物,或許這個小玩意兒帶給他的興奮感可以和幾百年前某個帝王得到傳國玉璽時的激動相媲美,誰又能說不是呢?

  S的幾個本家住的都很近,不過在他出生後幾年,他們大都奔赴城市謀生,也或許是在那之前,他也說不準。總之,只有在一些被母親稱作節日的時間裡,他才會看見一群人從遠方回來,聚集到一起。他們中有兒子的叔叔伯伯哥哥姐姐,當然也有父親。姑姑則離開家鄉比較晚,所以姑姑的家的店鋪便成為了母親經常帶領他遊玩的去處。那個年紀,零食對孩子的誘惑可謂不言而喻。每當大人們坐在門前聊天,S便偷偷的鑽進店裡,尋找著那令人味蕾著迷的各種吃食,心中可謂無比快活,雖擔驚受怕但樂此不疲,偶爾被抓個正著,最多也就挨一頓責備。當然那個時候他也肯定不理解什麼是責備,對於他來說,那不過是自己暢遊樂園中的一個小小插曲……

  S曾對一種零食情有獨鍾,那是一種有好幾層塗有奶油的長方體餅乾,後來他知道這個東西叫威化餅,不過那個時候的S可不管他叫什麼名,往嘴裡炫就完事了,他也不了解這種零食的價格,不過從被姑姑逮到時的表情來看,那總不該和其他零食有相同的地位,於是S學聰明了一點,他會偷偷藏上幾包,然後帶到家裡,放到一個自以為很隱蔽的盒子裡,像一隻儲存堅果的松鼠。不同的是,松鼠常會因遺忘自己儲藏的地點而丟失食物,而S則是卻因為管不住自己的饞嘴而無法長時間保存。那塊餅乾對他來說像個寶貝,既想收藏起來,又想放進嘴裡,最終還是後者更勝一籌。最常見的吃相是像剝洋蔥那樣一層層分開,然後一點點的塞進嘴裡,吃完當然不能忘記舔乾淨手指。

  父親或是一眾親戚回來的日子是S最快活的時光,那時不光饞嘴和肚子得以滿足,更是有大把陪著他玩樂的哥哥姐姐們。當一個孩童學會站立,學會走路,學會奔跑之後,就再也沒有什麼東西能夠束縛他探索這個世界了,S只覺得世界很大,仿佛自己不停息的奔跑,也到達不了邊際,但其實其所活動的範圍,不過彈丸之地,一個成年人僅需片刻就能窺知其全貌,但S並不知道,他當然不會知道。

  父親的肩膀也是S常住的地方,對於年幼的他來說,那或許是其所能看到的最大視野範圍的地方,現在是,將來也會是。

  母親從未打罵過自己,這可能是因為每個孩子在幼年的時候都享有一道疼愛保護屏障,但仍不可否認母親的慈愛。那時家中年長的一輩,除了爺爺之外,還有母親的父親,也就是S的姥爺,至少在他三歲之前是這樣的,他不知道母親是否有顧及老人面子,才不打自己的成分,因為有時候他的行為調皮的不可理喻,或許是有的,一定是有的。

  對於姥爺的印象s為數不多的記著他那束長鬍鬚,花白而凌亂,那也曾是他的玩物之一。當母親白天下地務農的時候,陪伴S.在家的就是姥爺。母親後來對S.講過許多姥爺年輕時精明強幹的事跡,什麼犁地的技能,種地的經驗,對時令的把控……總之就是一個老農民大半輩子沉澱下來的精神財富,這在鄉土社會,他們的價值難以估量。但對S來說,它們只是一段故事,聽是印象不深,忘是煙消雲散。姥爺在時,S.的記憶能力大概剛顯現不久,但他還記得自己如何調皮惹姥爺生氣,比如拿他的拐杖敲打他的額頭,亦或是把那長長的煙筒里灌滿沙子和水。這時,姥爺便一改平日的和藹,開始以一種憤怒的語氣呵斥他的外孫,但那全然阻擋不了s搗蛋的步伐……母親家只有姊妹兩個,因此姥爺時而住在他自己家,時而住在s或者s的姨家。


  S對姥爺的印象總體上不多,在他三歲或是四歲的某天,母親有一天下午沒有回家,S.想母親準是去了姥爺那位於大山上的破舊房屋。

  過了幾天,母親回來了,姥爺沒有回來,此後,姥爺也沒有回來。

  除了父母之外,孩子最親的家人無疑是他的姐姐了,我們暫且稱她SX。

  姐弟倆相差十歲,S出生時sx大概讀四年級。兒子常聽母親說自己小的時候姐姐是怎樣照顧他,如何哄他睡覺,給他洗衣服。當然,這些S.不會有印象,等到他能記事時,印象中的姐姐是每隔幾天回家一次。當然,那比父親回家的間隔短的多。母親說,姐姐是去上學,並且等到自己再大一些,也要去上學。所有到達一定年齡的孩子都要去一個學校的地方學習好多年。姐姐回來的時間恰好夠S扳著手指頭數過來—5天。每個星期五下午,姐姐都會回來,於是s的日程計劃里就多了一項任務。

  出去家門,經一條小路上去一個斜坡,就是大公路了,那不過是小跑一兩分鐘的路程。每到星期五下午,當s看到牆上鐘錶上的某一根針快走到四的時候,就衝出家門奔向路邊,翹首盼望著一輛很大的車。在他眼中,那輛車平日裡走進的車子更高更寬,事實也的確如此。在那輛車上載著sx差不多大的哥哥姐姐們,他們當中也一定會有s未來同學的哥哥姐姐,s時常發現不止有他一個孩子會在馬路邊等待那輛車,他那時也不知道其中的一部分孩子會和自己有若干年的同窗之緣。

  Sx每次回來母親大都少不了一頓餃子,並且以韭菜餡居多,這幾乎成為一種習慣。s不理解大人們為什麼能經常吃一種東西,還不感到膩,也正是由於那時候吃餃子太頻繁,S.長大後對這種食物完全失去了興趣,即便是逢年過節亦或是除夕夜,再完滿的餡料也吊不起多大胃口,估計sx也是如此。但sx回來對他來說,最大的快樂是多了一個陪他玩的人,跟隨而來的零食,小孩的天性不就是那麼簡單嗎?

  S經常會被問到一個問題,有時來自sx,有時來自母親:「想姐姐嗎?」「想」,「你想的是姐姐的人,還是想好吃的?」「都想」@要是只能選一個呢?」「嗯……想姐姐」年幼的S.自認為回答的完美無缺,但其實他那點小心思早已在笑聲中袒露無遺。

  這個時候的S.擁有一個正常孩子該有的所有東西,如果上帝真實存在,那麼s此時正住在伊甸園,他當然不知道這些,等到他終於從記憶片段中發現自己曾生活在伊甸園,那得是很久之後了。

  正常來說,每個人從出生起到某個年齡,都會經歷一段安逸祥和的日子,就像某些遊戲中的新手保護期。我們假定存在一個造物主,就像一個遊戲角色開發者一樣,為世上的人們設置這段時期,沒有人知道標準是多長,S也不知道。

  他更不知道的是,對自己來說,這段時期太短了,又太長了。

章節目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