冬天的秘密
二零二四年特別忙碌,幾乎從年頭忙到年尾,很直觀的感受就是熬過了華北大地的兩茬莊稼,眼瞅著冬小麥慢慢成長為飽滿的麥穗,緊接著又播下一顆顆金黃的玉米粒兒,最後收穫無數個堅實的玉米棒,直到大雪節氣過了依然還在油田上奉獻所剩無幾的青春。
天氣預報明天有小雪,工作也終於告一段落,可以計劃返程了,趁著雪花還沒飄下來,在禾子的鼓勵下,決定奮筆疾書記錄這一周多發生的故事,上次更新還是九個月以前。
禾子是這次因為工作結識的一位新朋友,第一次見面是在她們單位三樓會議室,當時她正站在投影前準備著會前相關資料,個頭不高,身材有點瘦小,戴著眼鏡,長髮披肩,看著有些凌亂,上身穿著一件簡潔的深藍色工作服,雖不像大城市職場女性那麼時髦,但在油田上卻很正統,更能襯托出她那股幹練勁兒。
經過簡單的寒暄,大家落座進入會議正題,各持己見,經過激烈的討論,最終我這個陌生人提出的方案被「暫時」接受,一切都在朝著積極的方向發展,最終雖沒預期那麼完美,但也算做到了各方滿意。
工作是繁複的,總有做不完的新工作,但是在已過而立之年的年紀,能交到新朋友,還能在短暫的時間裡互相信任,談笑風生,只能用緣分來形容。此時此刻,回憶這一切,如夢一般。她是個話比較多的人,從一開始我們便無話無說,除了工作方面的交流,還談到了孩子、教育、婚姻、三觀等,也說出了好多冬天的秘密。
她的大學比我的相對完美,大四結束前兩個月的時候,談了個不清不楚的戀愛,算是彌補了大學最後一塊拼圖,也是這個承諾支撐著她,在畢業之後的四年裡,面對父母和親朋好友的催婚,內心始終堅定的沉浸在愛情的長河裡。很難想像那時的她,是怎樣度過了無數個孤獨的夜晚,想必是那遠方的思念伴她入夢,迎接一個個美好的黎明,直到四年後等來畢業的他。
假如愛情是種子,只有在生活這片土地上才能發芽、成長和收穫。四年後他倆再次相遇,愛情走進現實,還不習慣生活的風吹日曬,摩擦和矛盾在一點點的滋生萌芽。她不喜歡他說「到了你們這裡,感覺像是到了加拿大」,她不喜歡這種帶有嘲諷氣息的語言,這裡雖然地廣人稀,甚至都沒有幾棵像樣的大樹,但這是她成長的地方,能看出來她喜歡自己的家鄉,願意守護它。
七月份他畢業來到天津報到,在這短暫而漫長的三個月里,10月份兩個人就爆發了嚴重的「衝突」,甚至鬧到了一拍兩散的境地。我問她是遇到什麼樣的事情,才會走到這一步。她沉思片刻,也沒有想起究竟是什麼樣的事情,經鬧得如此不可開交。
四年裡遠方的呼喚,更像是柏拉圖式的愛情,大家都沉浸在對方的憧憬里,呈現出對彼此的熱切期盼,所有的關於對方的畫像都是美好的。然而,生活里更多的是各種各樣的小事,現實的環境不再給彼此預留緩衝的空間,面對面的較量最終磨掉了一點對方的稜角,在冷靜之後,兩家人開始籌備婚事,幸福終來敲門。
我很羨慕這種校園愛情走入婚姻殿堂的故事,自己大學同學也有好幾對最終都喜結連理。不過有一位同學已經在這條路上掉隊,讓人不免非常惋惜,曾經那束朦朧的光,讓我在心裡責備過自己。事情的起因是這樣的,與祝濤和優力有個三人的微信小群,其實群里平時也很安靜,大家工作之後都比較忙,經常出差,偶爾會在群里分享一些信息。有一天,突然祝濤發消息說工作業務中遇到一個女孩,很談的來,當時我也沒當回事,他隨便說說我們就隨便聽聽。
過了一段時間,祝濤再次在群里說起那個女孩,直到那會兒我才意識到事情已經不是那麼簡單。人來人往,潮來潮去,很容易理解。所以,我當時明確說了自己關於這件事情的看法,喜歡誰都沒錯,如果真是做出了選擇,那麼請早點告訴那個你曾經追求的她。如果只是玩玩,當斷則斷,拖的越久陷得越深。從那刻起,我內心裡多了一個秘密,因為祝濤的對象小蕊也是我的朋友,當時我選擇沒有告訴她這件事,是不知道該怎麼告訴她,因為我們一年到頭幾乎不發信息。
紙包不住火,事情終有暴露的一天。突然有一天小蕊給我發消息,質問我是不是知道這件事,我能感受到她的指責和失望,我也知道這天遲早會到來,我也和她說了曾經勸解祝濤的話,不過什麼解釋都不會得到原諒,在失望中結束了對話。曲終人散,此後,再沒有聽祝濤在群里談起過那個外面的女孩,最後得知事情暴露之後,他們的孽緣也結束了。而祝濤並未在這件事情中成長,他們的婚姻也走向了終點,小蕊選擇從婚姻中解脫出來,最近更換了微信頭像。
和禾子說完這些事情,我心裡也好像解脫了一樣,後來得知,在那段黑暗的日子裡,小蕊被傷的遍體鱗傷,甚至曾經想過結束自己的生命,這讓我想起來她的微信頭像很長一段時間都是一個走向遠方的縹緲人影,這是多麼失望才會生出這樣的想法呢。禾子是個很好的傾聽者,她看出來了我的自責,還不停的寬慰我。撥開雲霧見青天,這件事終究過去,每天都是美好的,每個生命都是值得的,想想那個球場上曾經青春活潑的摸樣,相信你的明天會越來越好。小蕊加油!
或許是都有孩子的緣故,話題繞來繞去,我們總會聊到孩子。她覺得我脾氣好,對孩子輕聲細語,不像她那樣粗獷暴躁,實際上大家都是第一次為人父母,方式方法雖有不同,但是歸根結底都在用自己的方式表達對孩子們同樣的真愛。性格受很多因素影響,我從小就能動能靜,玩的時候可以瘋一樣,靜的時候也可以如平靜的湖面。
禾子對我的誇獎實際上是謬讚了,我知道自己也有很多不足,但我有個自認為的優點,就是經常會在反省中不斷自驅改進。我們都是第一次做父母,孩子也是第一次當我們的孩子,彼此都需要熟悉和磨合,但大人們顯然發揮著更重要的作用。禾子說她經常吼孩子,對孩子不夠耐心。但是工作中的她努力上進,各項事務處理起來遊刃有餘,所以我覺得她可以變得更好,鼓勵她慢慢改變。
我與她分享了兩點體會,那就是在與孩子的日常溝通中嘗試「遇事不爭」和「主動示弱」。你仔細回想一下,在生活中是不是有這麼一個有趣的現象,就是孩子與媽媽在一起的時候,遇到事情媽媽首先會和孩子「掰扯」,爭個是非對錯,爭著爭著開始走向「爭吵」的邊緣。我理解的「不爭」不代表孩子是對的,也不代表我們是錯的,要用心了解孩子的訴求,再通過引導解決面對的問題。「示弱」是一種策略,不是向孩子認錯,也不是否定自己的力量,而是為了喚醒孩子的愛心,讓孩子能試著換個角度理解和體諒父母,從而激發出他們的內動力去完成一些事情,減少父母和孩子之間正面的「實力較量」。
你一言我一語,時間過的飛快,在本就不大的廠區里,不知溜達了幾圈,短暫相遇,實屬不易,依依不捨,終有一別。啊,朋友再見,再見吧,再見吧。
天氣預報明天有小雪,工作也終於告一段落,可以計劃返程了,趁著雪花還沒飄下來,在禾子的鼓勵下,決定奮筆疾書記錄這一周多發生的故事,上次更新還是九個月以前。
禾子是這次因為工作結識的一位新朋友,第一次見面是在她們單位三樓會議室,當時她正站在投影前準備著會前相關資料,個頭不高,身材有點瘦小,戴著眼鏡,長髮披肩,看著有些凌亂,上身穿著一件簡潔的深藍色工作服,雖不像大城市職場女性那麼時髦,但在油田上卻很正統,更能襯托出她那股幹練勁兒。
經過簡單的寒暄,大家落座進入會議正題,各持己見,經過激烈的討論,最終我這個陌生人提出的方案被「暫時」接受,一切都在朝著積極的方向發展,最終雖沒預期那麼完美,但也算做到了各方滿意。
工作是繁複的,總有做不完的新工作,但是在已過而立之年的年紀,能交到新朋友,還能在短暫的時間裡互相信任,談笑風生,只能用緣分來形容。此時此刻,回憶這一切,如夢一般。她是個話比較多的人,從一開始我們便無話無說,除了工作方面的交流,還談到了孩子、教育、婚姻、三觀等,也說出了好多冬天的秘密。
她的大學比我的相對完美,大四結束前兩個月的時候,談了個不清不楚的戀愛,算是彌補了大學最後一塊拼圖,也是這個承諾支撐著她,在畢業之後的四年裡,面對父母和親朋好友的催婚,內心始終堅定的沉浸在愛情的長河裡。很難想像那時的她,是怎樣度過了無數個孤獨的夜晚,想必是那遠方的思念伴她入夢,迎接一個個美好的黎明,直到四年後等來畢業的他。
假如愛情是種子,只有在生活這片土地上才能發芽、成長和收穫。四年後他倆再次相遇,愛情走進現實,還不習慣生活的風吹日曬,摩擦和矛盾在一點點的滋生萌芽。她不喜歡他說「到了你們這裡,感覺像是到了加拿大」,她不喜歡這種帶有嘲諷氣息的語言,這裡雖然地廣人稀,甚至都沒有幾棵像樣的大樹,但這是她成長的地方,能看出來她喜歡自己的家鄉,願意守護它。
七月份他畢業來到天津報到,在這短暫而漫長的三個月里,10月份兩個人就爆發了嚴重的「衝突」,甚至鬧到了一拍兩散的境地。我問她是遇到什麼樣的事情,才會走到這一步。她沉思片刻,也沒有想起究竟是什麼樣的事情,經鬧得如此不可開交。
四年裡遠方的呼喚,更像是柏拉圖式的愛情,大家都沉浸在對方的憧憬里,呈現出對彼此的熱切期盼,所有的關於對方的畫像都是美好的。然而,生活里更多的是各種各樣的小事,現實的環境不再給彼此預留緩衝的空間,面對面的較量最終磨掉了一點對方的稜角,在冷靜之後,兩家人開始籌備婚事,幸福終來敲門。
我很羨慕這種校園愛情走入婚姻殿堂的故事,自己大學同學也有好幾對最終都喜結連理。不過有一位同學已經在這條路上掉隊,讓人不免非常惋惜,曾經那束朦朧的光,讓我在心裡責備過自己。事情的起因是這樣的,與祝濤和優力有個三人的微信小群,其實群里平時也很安靜,大家工作之後都比較忙,經常出差,偶爾會在群里分享一些信息。有一天,突然祝濤發消息說工作業務中遇到一個女孩,很談的來,當時我也沒當回事,他隨便說說我們就隨便聽聽。
過了一段時間,祝濤再次在群里說起那個女孩,直到那會兒我才意識到事情已經不是那麼簡單。人來人往,潮來潮去,很容易理解。所以,我當時明確說了自己關於這件事情的看法,喜歡誰都沒錯,如果真是做出了選擇,那麼請早點告訴那個你曾經追求的她。如果只是玩玩,當斷則斷,拖的越久陷得越深。從那刻起,我內心裡多了一個秘密,因為祝濤的對象小蕊也是我的朋友,當時我選擇沒有告訴她這件事,是不知道該怎麼告訴她,因為我們一年到頭幾乎不發信息。
紙包不住火,事情終有暴露的一天。突然有一天小蕊給我發消息,質問我是不是知道這件事,我能感受到她的指責和失望,我也知道這天遲早會到來,我也和她說了曾經勸解祝濤的話,不過什麼解釋都不會得到原諒,在失望中結束了對話。曲終人散,此後,再沒有聽祝濤在群里談起過那個外面的女孩,最後得知事情暴露之後,他們的孽緣也結束了。而祝濤並未在這件事情中成長,他們的婚姻也走向了終點,小蕊選擇從婚姻中解脫出來,最近更換了微信頭像。
和禾子說完這些事情,我心裡也好像解脫了一樣,後來得知,在那段黑暗的日子裡,小蕊被傷的遍體鱗傷,甚至曾經想過結束自己的生命,這讓我想起來她的微信頭像很長一段時間都是一個走向遠方的縹緲人影,這是多麼失望才會生出這樣的想法呢。禾子是個很好的傾聽者,她看出來了我的自責,還不停的寬慰我。撥開雲霧見青天,這件事終究過去,每天都是美好的,每個生命都是值得的,想想那個球場上曾經青春活潑的摸樣,相信你的明天會越來越好。小蕊加油!
或許是都有孩子的緣故,話題繞來繞去,我們總會聊到孩子。她覺得我脾氣好,對孩子輕聲細語,不像她那樣粗獷暴躁,實際上大家都是第一次為人父母,方式方法雖有不同,但是歸根結底都在用自己的方式表達對孩子們同樣的真愛。性格受很多因素影響,我從小就能動能靜,玩的時候可以瘋一樣,靜的時候也可以如平靜的湖面。
禾子對我的誇獎實際上是謬讚了,我知道自己也有很多不足,但我有個自認為的優點,就是經常會在反省中不斷自驅改進。我們都是第一次做父母,孩子也是第一次當我們的孩子,彼此都需要熟悉和磨合,但大人們顯然發揮著更重要的作用。禾子說她經常吼孩子,對孩子不夠耐心。但是工作中的她努力上進,各項事務處理起來遊刃有餘,所以我覺得她可以變得更好,鼓勵她慢慢改變。
我與她分享了兩點體會,那就是在與孩子的日常溝通中嘗試「遇事不爭」和「主動示弱」。你仔細回想一下,在生活中是不是有這麼一個有趣的現象,就是孩子與媽媽在一起的時候,遇到事情媽媽首先會和孩子「掰扯」,爭個是非對錯,爭著爭著開始走向「爭吵」的邊緣。我理解的「不爭」不代表孩子是對的,也不代表我們是錯的,要用心了解孩子的訴求,再通過引導解決面對的問題。「示弱」是一種策略,不是向孩子認錯,也不是否定自己的力量,而是為了喚醒孩子的愛心,讓孩子能試著換個角度理解和體諒父母,從而激發出他們的內動力去完成一些事情,減少父母和孩子之間正面的「實力較量」。
你一言我一語,時間過的飛快,在本就不大的廠區里,不知溜達了幾圈,短暫相遇,實屬不易,依依不捨,終有一別。啊,朋友再見,再見吧,再見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