踏上未知的旅程
一個暑假很快又結束了,這個假期里依然幫助家裡幹著力所能及的農活,不同的是返校之前沒有問家裡拿生活費。後來才發現那次之後,就很少有機會幫著家裡干農活了。研二開始了,等一切準備就緒之後,我購買了從BJ市前往WH市的火車。
那個時候已經出現了高鐵,但並不普及,加之票價相對較高,對於學生和出門打工的人來說,綠皮火車顯然更划算一些。相隔上千公里的地方,基本都有夕發朝至的火車,也蠻方便。由於油田能給報銷車票,所以這次我買的硬臥,就不用坐在車廂里硬挺一晚上了。我乘坐的那趟火車晚上九點左右從西站發車,經過一整個晚上顛簸,上午大概十點左右進入了WH市地界。
隨著火車一路南下,對於第一次來南方城市的我來說,最直觀的感受就是這裡不像北方那麼乾燥,從車窗里向外望去,一個個方方正正的魚塘隨處可見,看著規整一點的池塘,估計是專門飼養魚蝦的,也能看見有些池塘岸邊稀稀拉拉坐著一些釣魚的人,還有些池塘裡面生長著不少荷花。
當車上廣播進入武漢時,首先映入眼帘是波光粼粼的水面,一片片大小不一的湖泊像散落在大地上的藍色珍珠,又好像有一條金色的絲線串聯著,金色的陽光灑滿湖面,伴著岸邊綠蔭蔥蔥樹木的倒影,歡快的跳躍起舞。
WH市一共有三個火車站,外地人可能會摸不著頭腦。我在買車票的時候就留意到了,起初覺得可能是由於地理原因,江河隔絕的緣故。後來經與當地人了解,這是有歷史原因的,WH市本就是武昌、漢口和漢陽三個城市合併而成的,彼此都有自己的火車站,後來隨著城市的發展變化,形成了目前漢口站、武昌站和武漢站「三足鼎立」的現狀。其實,這樣也很符合WH這座城市的特點,長江橫穿而過,使得城市沒有實際意義的市中心,這樣的車站分布更加方便各區居民出行。
油田地處潛江市,距離WH市大概還有一百多公里路程,所以我很早就收到會有車來接站的消息。車站裡人頭攢動,到處可以看到旅客急匆匆的身影,與司機師傅電話聯繫上之後,很快就在站外廣場碰頭了。在車站一刻也沒耽擱,麻利的將行李物品裝上四驅越野車就出發了,在心裡默默喊了一句「江漢我來了」。
車子沿著城市的大街小巷穿行,時不時傳來一聲汽笛聲。熱鬧的街市,穿梭的車輛,熙熙攘攘的人群,還有不拘一格的建築,從不同方面展示著這個城市悠久的歷史和深厚的文化。
上了高速之後,車輛開始飛馳。我上車之後很容易睡覺,這個小時候養成的習慣。一覺醒來之後,已經下了高速,車輛已經行駛在油田的地界了,不遠處偶爾能看到一些的「磕頭機」,有的靜止不動,有的一上一下在空中有規律的畫出美妙的軌跡。
磕頭機是一種俗稱,實際上它是一種能夠把井下的原油抽出井筒的機械設備,學名是抽油機,由於工作的時候地面的驢頭和游梁等設備會帶動抽油杆在井筒里做上下運動,看著好像「磕頭」一樣,所以人們就給它起了這麼個通俗易懂的名字。滿地遍野的抽油機是油田特有的一道靚麗風景線,單調又有節奏的運動,就能把埋藏在地下幾千米的油氣采上來,然後供人們的生產生活使用。
油田地廣人稀,交通狀況特別好,沒有堵車現象,建築相對老舊,沒有時髦的大廈,視野也曠闊了很多。不一會兒車輛開進了江漢油田勘探開發研究院,簡單樸實的大門,和我上大學時候的一樣,這裡就是我這次來學習的目的地。印象里,研究院裡幾乎都是老樓,沒有嶄新的建築物,院裡一棵棵高大的的桂花樹,散發著歲月的沉香。
首先去拜訪了人事科翁部長,他很熱情,很隨和,沒有領導的架子,只不過說話的腔調我還得適應一段時間。隨後他幫忙安排人員帶我辦了相關手續,在工會領取了被褥等生活用品,安排了住宿。
單身職工宿舍在研究院裡,是一座三層小樓,位置比較靠後面,樓體呈長方形格局,每一層大概有十幾間房,房裡有獨立衛生間,一樓前面是一個五六米寬的空曠小廣場,北面有鐵欄杆圍著,外面緊挨就是一個幾十米長寬的大池塘。
我住在一樓從里往外數第二間房,裡面放置了兩張單人床,鐵框架上面放著床板,我把被褥都放在上面,開始整理歸置。另外一張空著的床就是那位同學的,由於不是一個學院的,之前在學校也並不認識,有點好奇,沒過幾天他也來報導了,是個瘦弱的男生。
在學校的時候就知道來江漢油田的人最少,一共有兩個同學報名來江漢企業工作站,而報名去大慶、長慶、勝利等大油田的同學最多,還有一部分同學參加了去俄羅斯的學習培養計劃。
既來之,則安之。我人生的一段新旅程已緩緩拉開帷幕,迎接我的有很多未知,不過我堅信只要努力終將不負自己。
那個時候已經出現了高鐵,但並不普及,加之票價相對較高,對於學生和出門打工的人來說,綠皮火車顯然更划算一些。相隔上千公里的地方,基本都有夕發朝至的火車,也蠻方便。由於油田能給報銷車票,所以這次我買的硬臥,就不用坐在車廂里硬挺一晚上了。我乘坐的那趟火車晚上九點左右從西站發車,經過一整個晚上顛簸,上午大概十點左右進入了WH市地界。
隨著火車一路南下,對於第一次來南方城市的我來說,最直觀的感受就是這裡不像北方那麼乾燥,從車窗里向外望去,一個個方方正正的魚塘隨處可見,看著規整一點的池塘,估計是專門飼養魚蝦的,也能看見有些池塘岸邊稀稀拉拉坐著一些釣魚的人,還有些池塘裡面生長著不少荷花。
當車上廣播進入武漢時,首先映入眼帘是波光粼粼的水面,一片片大小不一的湖泊像散落在大地上的藍色珍珠,又好像有一條金色的絲線串聯著,金色的陽光灑滿湖面,伴著岸邊綠蔭蔥蔥樹木的倒影,歡快的跳躍起舞。
WH市一共有三個火車站,外地人可能會摸不著頭腦。我在買車票的時候就留意到了,起初覺得可能是由於地理原因,江河隔絕的緣故。後來經與當地人了解,這是有歷史原因的,WH市本就是武昌、漢口和漢陽三個城市合併而成的,彼此都有自己的火車站,後來隨著城市的發展變化,形成了目前漢口站、武昌站和武漢站「三足鼎立」的現狀。其實,這樣也很符合WH這座城市的特點,長江橫穿而過,使得城市沒有實際意義的市中心,這樣的車站分布更加方便各區居民出行。
油田地處潛江市,距離WH市大概還有一百多公里路程,所以我很早就收到會有車來接站的消息。車站裡人頭攢動,到處可以看到旅客急匆匆的身影,與司機師傅電話聯繫上之後,很快就在站外廣場碰頭了。在車站一刻也沒耽擱,麻利的將行李物品裝上四驅越野車就出發了,在心裡默默喊了一句「江漢我來了」。
車子沿著城市的大街小巷穿行,時不時傳來一聲汽笛聲。熱鬧的街市,穿梭的車輛,熙熙攘攘的人群,還有不拘一格的建築,從不同方面展示著這個城市悠久的歷史和深厚的文化。
上了高速之後,車輛開始飛馳。我上車之後很容易睡覺,這個小時候養成的習慣。一覺醒來之後,已經下了高速,車輛已經行駛在油田的地界了,不遠處偶爾能看到一些的「磕頭機」,有的靜止不動,有的一上一下在空中有規律的畫出美妙的軌跡。
磕頭機是一種俗稱,實際上它是一種能夠把井下的原油抽出井筒的機械設備,學名是抽油機,由於工作的時候地面的驢頭和游梁等設備會帶動抽油杆在井筒里做上下運動,看著好像「磕頭」一樣,所以人們就給它起了這麼個通俗易懂的名字。滿地遍野的抽油機是油田特有的一道靚麗風景線,單調又有節奏的運動,就能把埋藏在地下幾千米的油氣采上來,然後供人們的生產生活使用。
油田地廣人稀,交通狀況特別好,沒有堵車現象,建築相對老舊,沒有時髦的大廈,視野也曠闊了很多。不一會兒車輛開進了江漢油田勘探開發研究院,簡單樸實的大門,和我上大學時候的一樣,這裡就是我這次來學習的目的地。印象里,研究院裡幾乎都是老樓,沒有嶄新的建築物,院裡一棵棵高大的的桂花樹,散發著歲月的沉香。
首先去拜訪了人事科翁部長,他很熱情,很隨和,沒有領導的架子,只不過說話的腔調我還得適應一段時間。隨後他幫忙安排人員帶我辦了相關手續,在工會領取了被褥等生活用品,安排了住宿。
單身職工宿舍在研究院裡,是一座三層小樓,位置比較靠後面,樓體呈長方形格局,每一層大概有十幾間房,房裡有獨立衛生間,一樓前面是一個五六米寬的空曠小廣場,北面有鐵欄杆圍著,外面緊挨就是一個幾十米長寬的大池塘。
我住在一樓從里往外數第二間房,裡面放置了兩張單人床,鐵框架上面放著床板,我把被褥都放在上面,開始整理歸置。另外一張空著的床就是那位同學的,由於不是一個學院的,之前在學校也並不認識,有點好奇,沒過幾天他也來報導了,是個瘦弱的男生。
在學校的時候就知道來江漢油田的人最少,一共有兩個同學報名來江漢企業工作站,而報名去大慶、長慶、勝利等大油田的同學最多,還有一部分同學參加了去俄羅斯的學習培養計劃。
既來之,則安之。我人生的一段新旅程已緩緩拉開帷幕,迎接我的有很多未知,不過我堅信只要努力終將不負自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