特別的培養模式

投票推薦 加入書籤 小說報錯

  人生充滿著選擇,有些選擇是自己做出的,有些是參考家人、朋友的建議做出的,也有些是完全迎著家人的想法做出的。我是幸運的,在每一次選擇面前,基本上都按照自己的想法做出的,家人完全支持。對於自己的選擇,現在看來也不是完全滿意,但是無論最終做出什麼選擇都需要認真對待。

  大學畢業那個暑假一點也沒閒著,和父親一個月都在泡在果園裡,摘蘋果、賣蘋果,最終所得八千多塊錢作為我的學費和生活費,學費是一次性交清三年的,比本科學費便宜多了,這也是最後一次從家裡拿生活費。

  讀研的學校在BJ市郊縣,學校位置確實偏僻了一點,但交通還算方便,相對市里要安靜不少。學校也屬於能源行業,與本科所學是相關的,在知識體系方面具有一定的相關性和繼承性。

  說來也巧,石大最早也在學院路,而且屬於八大院校之一,據我推測應是後來由外地搬回BJ市時,由於原校址被有關單位占用,因此在郊縣建立了新校區。由於校區面積不大,所以也聽到過一個傳說,說是當時學校要搬過來時,區里領導非常支持建校,而且答應要多大地方就劃多大地方,但是同學們認為格局最終還是有點小了,可能大家都希望自己的校園可以更大吧。

  研究生第一年和其他同學一樣,是在學校度過的,那一年我把所有的學分都修完了。學習之餘,在校圖書館勤工儉學,主要是幫助圖書館的老師收錄新送來的書籍,還有製作相應的圖書信息卡片。工作並不累,而且很容易上手,一起在圖書館勤工助學的還有我們系的兩個同學。勤工助學的收入加上交完學費剩下的錢,足夠我研究生一年級的日常花銷了。

  為了早點學以致用,第二年我嚮導師申請之後,做出了一個大膽的選擇,就是進入校企聯合培養工作站,這樣不但可以早點了解油田的真實情況,關鍵是生活費也有了著落,終於可以不用花家裡的錢了。

  校企聯合工作站是一種嶄新的研究生培養模式,出於自願申報的原則,最終選擇一部分學生進站。顯而易見,這種模式的出發點就是讓學生們可以早點接觸、了解油田的實際情況,將自身所學在實踐中得以應用,實現理論聯繫實際。同時,有助於學校根據企業發展過程中遇到的難點、痛點等問題,有的放矢,通過發揮多專業學科的優勢幫助企業培養高精尖人才。

  具體來說,就是研二的時候學生離開校園,提前進入選擇的企業,完成剩下的兩年學業,由企業指定的導師和學校導師一起對學生進行聯合指導培養。大部分的實現方式是參與導師在企業的合作研究項目,作為常駐人員參與項目的日常研究和協調等工作,由企業負責按照約定每月支付固定的生活補助。

  我選擇了一個歷史悠久的老油田,顯然在目前的發展中遇到了一些難題,各方面實力在同行里也相對較弱,但是不能掩蓋曾經輝煌的石油大會戰歷史。

  我特別願意用自己所學,以這種新的方式參與到新時期的油田大開發進程中,發揮自己的價值和作用,感受老一代石油人那種精氣神,與他們為伍,堅定的走在保障祖國油氣資源安全的道路上。

章節目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