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四十章 新雷 (一)一壺生蟲奶粉
(一)一壺生蟲奶粉
在場部中學上了高二後的蕭夢迪,每學期回家的次數,更少了。高二是畢業班,不但學校免除了高二學生每學期的義務勞動,而且,高二的家長們也卯足了勁兒,加倍對自己將要參加考大學的兒子、女兒們好。蕭夢迪的爸媽,也不例外,當然,落實到行動上的,主要還是靠劉竹影。
蕭夢迪大冬天的一天往返九公里多,從四年級跑三中上學,冬天落下的左右兩個手背的凍瘡,每年十一月手背上的五六處凍瘡印痕,就開始發癢,十二月、一月就開始裂口流膿,一直要到次年四月初,才漸漸好轉,每年如此,周而復始。到了場部中學後,路程比去三中遠了一倍多,蕭夢迪手上的凍瘡,也就更嚴重了,兩個手背上哈馬斯是流膿,甚至滲出血絲的創口。連隊醫務室里,也沒有治凍瘡的藥。
除了凍瘡,她每天寒風裡騎車往返九公里,就得起早貪黑,睡不好,休息不好。
劉竹影心疼大女兒,下定決心,讓蕭長元去場部汽車排當年一個悶罐子火車來疆的好朋友洪湖老鄉鍾富國家裡跑了一趟,把想讓大女兒借住鍾家說一下,而且,決不白住,蕭夢迪的糧油,每個月將準時送到鍾家。
沒想到,鍾富國、張翠微兩口子一口答應。他們兩口子都是湖北人,鍾富國是洪湖沔陽人,他老婆是則大冶縣人。不像蕭長元兩口子,蕭長元在家裡,基本上做不了主。鍾富國兩口子脾氣都比較好,鍾富國在家裡基本上能做主。鍾富國長得高大魁梧排場,和電影《神秘的旅伴》里王曉棠扮演的小黎英的情郎朱林生,簡直像兄弟倆。張翠微,大個子,而且皮膚雪白、五官標緻,眉眼、臉盤和電影《苦菜花》里的娟子有點像。
人家兩口子還說,現在家家都糧食寬裕了,蕭夢迪一個丫頭能吃多少?頂多,每頓飯,多添個碗,多添雙筷子而已,用不著拿啥糧油的。
劉竹影說,人家那是客氣話!家裡多個人,到底麻煩些,所以,每個月的一號,她都是早早讓蕭長元扛了二十五公斤大米,或是二十五公斤白面,拎著一公斤的清油,送到鍾家。
如今的連隊,口糧哈馬斯是細糧了。而且,口糧定量以外的大米白面,每公斤只比定量內的價錢貴一毛多錢。只是,清油還有定量,而且,還不能隨便稱,只是,由此前的每個月三百克,變成了五百克。
蕭夢迪就算是個大肚羅漢,一個月,也吃不下50斤乾乾的糧食啊!因蕭夢迪而送到鍾家的清油,相當於兩個人一個月的定量。
劉竹影不讓鍾家吃虧,蕭夢迪又懂事乖巧嘴巴甜,一放學,回到鍾家,她總是搶著幫鍾叔叔或者張阿姨摘菜葉、洗菜、燒火、刮洋芋皮,或者掃地、掃門口,飯後收拾桌子、洗碗之類的。
而且,她一進鍾家,就叔叔阿姨不離口,特別是對張阿姨,更是處處謹小慎微,不敢稍有得罪。她發現,張阿姨表面上比自己媽媽脾氣好,但,其實骨子裡更厲害。飯桌上,包括鍾家四個娃娃在內,吃飯時,除了咀嚼聲,其他鴉雀不聞。自己家裡,不管好吃不好吃,弟弟妹妹們常常是邊吃邊說笑,儘管,時不時被爸媽提醒,吃飯時不要說話。
鍾家兩口子,自然對她還不錯。兩口子在飯桌上,常勸她多吃點飯,多夾點菜。
蕭夢迪呢,不管米飯麵條,只吃一碗,饅頭只吃一個。再好吃的菜,包括肉呀魚啊之類的好菜,她也強忍著,只吃一點。
上回塔里接她回家吃魚,吃大魚那次,其實,場部的汽車排早連隊一天就發大魚了。而且,聽鍾叔叔、張阿姨說,這是他們到三棵樹後,單位第一次發魚,沒想到,一發就發了這麼大的一條魚!一米多長的一條又大又胖的青黑色魚!
鍾叔叔如何殺魚、炸魚,她沒看見。那天晚上,她們文科班放學後補了半個小時的語文課。她和鍾叔叔的老大,鍾玉萍,一個第四次衝刺高考、比她大四歲多的丫頭,每晚在外屋隔出的一間四五平米小屋裡,合用一個紫紅色的寫字檯。當然,玉萍坐在寫字檯正面的高腳椅子裡,而夢迪則坐在寫字檯靠床的一側,逼仄的床沿就是她的凳子。她倆還合睡一張床,一人一頭,打對腳睡。
那晚,她倆回到家時,屋裡瀰漫著炸魚塊濃烈的香味,飯桌中央赫然坐著一個裝滿金黃色饞人炸魚塊的白色搪瓷洗臉盆!
在鍾叔叔、張阿姨的熱情催促中,夢迪就近夾了一塊黃松香酥的炸魚,跟她的小半個巴掌差不多大。她慢慢吃著,那魚,的確是香到嗓子眼裡了。吃完魚,她就只夾素炒白菜,埋頭吃飯了。
鍾叔叔家的兩男兩女,四個孩子真能吃啊!大男孩比夢桑大一歲,小男孩和塔里一年,小女孩比塔里小一年。不到半個小時,滿滿一盆炸魚塊,就剩小半盆了。
鍾叔叔熱情地讓她再吃點魚,她只是笑笑,說,魚吃得夠多了,又埋頭吃白菜米飯了。
她有時瞄一眼熱氣騰騰的飯桌上,就看見叔叔阿姨不停地往兩個小男孩小女孩碗裡夾著魚塊,兩個小傢伙的碗裡,堆著魚塊,米飯都看不見了。
她左邊大男孩的碗邊,堆著四個魚骨刺,正埋頭吃著碗裡的魚。她右邊的玉萍碗前,也有三個魚骨刺了,而且,又正欠身在盆里挑著一塊魚。
第二天以後,那剩下的小半盆炸魚塊,到哪裡去了?反正,那一大盆炸魚塊,她只吃了一塊。
不只是她覺得自己在別人家縮手縮腳,就是媽媽,一向在連里、在家裡那麼厲害的媽媽,到了鍾叔叔家時,也好像換了一個人,脾氣立馬變得好了,媽媽不但和顏悅色,而且,一說話就臉帶笑容。
媽媽一般很少來鍾家。因為,媽媽不會騎自行車,扛著25公斤的大米白面、一公斤的油,得走將近五公里路。媽媽個頭不到一米五,只到她的鼻尖,這麼重的東西,這麼遠的路,對媽媽來說,是個難事。每個月,送糧油的事,主要由爸爸完成。
那次,離每個月送糧油的時間,晚了一個禮拜,而且,難得的是,是媽媽送糧油到鍾家。
高二畢業班,禮拜天也要上半天課。那天中午放學,還在屋外,蕭夢迪就聽見了媽媽熟悉的聲音和笑聲。進了屋,就見媽媽和高出一個頭的張阿姨在飯桌邊的椅子裡坐著說話。
媽媽白底小藍點的罩衫肩頭、兩條藍布褲子的腿上,黑色的舊棉鞋面上、幫上,都有白麵粉的痕跡。甚至,媽媽的鬢邊、顴骨、鼻尖,都蹭上了白粉。一袋麵粉直挺挺地靠牆,站在飯桌前,地上是一圈白粉印子。
飯桌中央,站著一個用塑料紙緊緊蒙住缸口、缸身綠漆剝落的墨綠色大搪瓷缸子。這缸子,蕭夢迪一眼認出,就是她七歲後每天早上小心翼翼捧著它去馬號等著打牛奶的那個大缸子。高一下學期後,每個月的一公斤清油,裝在它的肚子裡,送到鍾家。
不曉得媽媽是怎樣一路扛著、抱著、拖拽著這袋沉甸甸的麵粉,還有,這一大缸子清油,捱了近五公里到這裡的?!
她見了媽媽,輕聲問了句:「媽,你咋來了?」
媽媽笑嘻嘻站起身,拍著掛在自己脖子裡的一個補著四塊補丁的舊軍黃色書包,她一眼認出,那是她小學四年級到初三的書包。看來,媽媽一定是把大缸子放到書包里了。
媽媽笑著說:「我也剛到你張阿姨家,本來想放下麵粉和清油就走。你鍾叔叔張阿姨非勸我留下來吃飯不可!還說,你一會兒就放學,也能看你一眼,我盛情難卻,只好留下來了。你爸爸這段時間,關節炎嚴重了,兩個膝蓋腫得透亮,糧油本來就送晚了點。所以,禮拜天一大早,吃過早飯,我就從連隊出發了,五公里的路,走走歇歇,硬是快中午了,才到!」
蕭夢迪還在門口聽見媽媽的聲音時,心裡就有點不安,特別是看出媽媽要留下來吃午飯,心裡就更有點打鼓,生怕欠著鍾家似的。
媽媽說著,從舊書包里掏出牛皮紙包成一個大碗模樣的東西,去了牛皮紙,原來是一個細白瓷茶壺,茶壺身上畫著幾枝鮮綠的毛拉草。媽媽揭開茶壺蓋,讓她看,滿滿一茶壺的乳白色奶粉!
媽媽說:「你爸爸和我都認為你現在學習太緊張太累,要加強營養。老病號詹老闆他們都說喝奶粉最好!營養好,還方便,用開水一衝就行。於是,我就從連隊的商店裡買了一袋奶粉,一袋阿克蘇產的綠洲牌全脂奶粉。」
這,是蕭家多年來買的第一袋奶粉。孩子們小時候,喝的哈馬斯是連隊奶牛產的鮮奶,大了能吃飯了,就不愛喝奶了。這幾年,連隊的黑白花奶牛陸續賣完了。好在,蕭家的孩子們早就長大,過了喝奶的年齡了。
她皺著眉,輕聲道:「媽,你忘了?我自從八歲那年在醫院住了四十多天,天天都要喝半公斤牛奶,早喝頂了。出院後,我聞著牛奶就要反胃。這麼多年來,我再也沒喝過牛奶。媽,奶粉,你還是帶回去吧。」
媽媽說:「你的身體要緊,這麼多年沒喝牛奶,說不定你又能喝了?試一試吧,你實在喝不了,再說。」
張阿姨也在旁邊幫腔:「夢迪,你媽辛辛苦苦這麼遠拿來的,你就喝吧。」
她只好極不情願地,從媽媽手裡接過沉甸甸的茶壺,一頭扎進了小屋。
中午吃的是白菜葉蛋花湯麵,媽媽只吃了中等碗一碗,就放下筷子,堅決不肯添飯了。別看媽媽個子小,雖然不愛吃包穀饃饃、白面饃之類的乾糧,但喜歡喝稀湯,包穀糊糊、大米稀飯哈馬斯能吃一大碗。特別是愛吃的湯麵條,連菜帶湯的面,在家時,媽媽能吸溜一大碗。
飯桌上,她照例,也吃了一中碗的面,埋頭吃麵,沒說一句話。
天麻麻黑時,媽媽揮手和她在鍾家門前的紅柳涼棚邊告別,看著媽媽瘦小的個子消失在涼棚拐彎處,想想媽媽獨自一人穿過工程連那片茫茫的葦海時,恐怕天就要黑透了。
想著媽媽矮小的身影,在寒風呼嘯的星夜下孤獨地移動,她的眼睛就濕潤了,後悔自己這次對媽媽的到來,有點冷淡。
塔里木的冬天,屋外很冷,可屋裡有火牆,還是很暖和的。從前燒紅柳疙瘩劈柴,這兩年,各連之間天然分水嶺的沙包越來越小,柴禾也越來越少了。生產連隊還好些,雖然不讓掏挖紅柳疙瘩了,還能去沙包里撿拾一些紅柳干枝。像場部,及場部周邊這些場部機關、場部中學、醫院、汽車排、園藝隊、獸醫所之類的非生產連隊,基本上只能燒煤了。
鍾家的火牆,也燒得很熱。自從那茶壺放在小屋的窗台上後,蕭夢迪從來沒揭開過蓋子,更沒喝過一次奶粉。
直到快到年底了,過了元旦,就是1984年了,元旦過後半個月,基本上就該放寒假了。班主任說了,高二畢業班也放寒假,不過,初六就要開學。其他年級,要到三月初才開學。
想著還有一個禮拜就要回家過元旦了,蕭夢迪把要帶回家的書本提前整理一下,才瞥見窗台上落滿灰塵的茶壺,她一下子跳起來,兩個多月沒碰過奶粉了!
一揭開茶壺蓋,她就傻眼了:奶粉發黃了,而且,還有針眼大小的幾個黑色小蟲子,黑芝麻粒一般,在奶粉里爬來爬去!
奶粉面上都如此,誰知裡面怎麼樣?!她不敢想了。
她後悔死了,太浪費了!一粒米飯,一粒包穀饃屑,一小節麵條掉到桌上,她哈馬斯會毫不猶豫地,撿起來送嘴裡。
蠻好在兩個月前就該捏著鼻子,屏住呼吸,喝了這些奶粉!
倒掉?打死她,也做不到。
為著這一茶壺生蟲的奶粉,蕭夢迪決定回一次家。看看這生蟲的奶粉,能不能拌在雞飼料里?或者,干別的什麼用場。
在場部中學上了高二後的蕭夢迪,每學期回家的次數,更少了。高二是畢業班,不但學校免除了高二學生每學期的義務勞動,而且,高二的家長們也卯足了勁兒,加倍對自己將要參加考大學的兒子、女兒們好。蕭夢迪的爸媽,也不例外,當然,落實到行動上的,主要還是靠劉竹影。
蕭夢迪大冬天的一天往返九公里多,從四年級跑三中上學,冬天落下的左右兩個手背的凍瘡,每年十一月手背上的五六處凍瘡印痕,就開始發癢,十二月、一月就開始裂口流膿,一直要到次年四月初,才漸漸好轉,每年如此,周而復始。到了場部中學後,路程比去三中遠了一倍多,蕭夢迪手上的凍瘡,也就更嚴重了,兩個手背上哈馬斯是流膿,甚至滲出血絲的創口。連隊醫務室里,也沒有治凍瘡的藥。
除了凍瘡,她每天寒風裡騎車往返九公里,就得起早貪黑,睡不好,休息不好。
劉竹影心疼大女兒,下定決心,讓蕭長元去場部汽車排當年一個悶罐子火車來疆的好朋友洪湖老鄉鍾富國家裡跑了一趟,把想讓大女兒借住鍾家說一下,而且,決不白住,蕭夢迪的糧油,每個月將準時送到鍾家。
沒想到,鍾富國、張翠微兩口子一口答應。他們兩口子都是湖北人,鍾富國是洪湖沔陽人,他老婆是則大冶縣人。不像蕭長元兩口子,蕭長元在家裡,基本上做不了主。鍾富國兩口子脾氣都比較好,鍾富國在家裡基本上能做主。鍾富國長得高大魁梧排場,和電影《神秘的旅伴》里王曉棠扮演的小黎英的情郎朱林生,簡直像兄弟倆。張翠微,大個子,而且皮膚雪白、五官標緻,眉眼、臉盤和電影《苦菜花》里的娟子有點像。
人家兩口子還說,現在家家都糧食寬裕了,蕭夢迪一個丫頭能吃多少?頂多,每頓飯,多添個碗,多添雙筷子而已,用不著拿啥糧油的。
劉竹影說,人家那是客氣話!家裡多個人,到底麻煩些,所以,每個月的一號,她都是早早讓蕭長元扛了二十五公斤大米,或是二十五公斤白面,拎著一公斤的清油,送到鍾家。
如今的連隊,口糧哈馬斯是細糧了。而且,口糧定量以外的大米白面,每公斤只比定量內的價錢貴一毛多錢。只是,清油還有定量,而且,還不能隨便稱,只是,由此前的每個月三百克,變成了五百克。
蕭夢迪就算是個大肚羅漢,一個月,也吃不下50斤乾乾的糧食啊!因蕭夢迪而送到鍾家的清油,相當於兩個人一個月的定量。
劉竹影不讓鍾家吃虧,蕭夢迪又懂事乖巧嘴巴甜,一放學,回到鍾家,她總是搶著幫鍾叔叔或者張阿姨摘菜葉、洗菜、燒火、刮洋芋皮,或者掃地、掃門口,飯後收拾桌子、洗碗之類的。
而且,她一進鍾家,就叔叔阿姨不離口,特別是對張阿姨,更是處處謹小慎微,不敢稍有得罪。她發現,張阿姨表面上比自己媽媽脾氣好,但,其實骨子裡更厲害。飯桌上,包括鍾家四個娃娃在內,吃飯時,除了咀嚼聲,其他鴉雀不聞。自己家裡,不管好吃不好吃,弟弟妹妹們常常是邊吃邊說笑,儘管,時不時被爸媽提醒,吃飯時不要說話。
鍾家兩口子,自然對她還不錯。兩口子在飯桌上,常勸她多吃點飯,多夾點菜。
蕭夢迪呢,不管米飯麵條,只吃一碗,饅頭只吃一個。再好吃的菜,包括肉呀魚啊之類的好菜,她也強忍著,只吃一點。
上回塔里接她回家吃魚,吃大魚那次,其實,場部的汽車排早連隊一天就發大魚了。而且,聽鍾叔叔、張阿姨說,這是他們到三棵樹後,單位第一次發魚,沒想到,一發就發了這麼大的一條魚!一米多長的一條又大又胖的青黑色魚!
鍾叔叔如何殺魚、炸魚,她沒看見。那天晚上,她們文科班放學後補了半個小時的語文課。她和鍾叔叔的老大,鍾玉萍,一個第四次衝刺高考、比她大四歲多的丫頭,每晚在外屋隔出的一間四五平米小屋裡,合用一個紫紅色的寫字檯。當然,玉萍坐在寫字檯正面的高腳椅子裡,而夢迪則坐在寫字檯靠床的一側,逼仄的床沿就是她的凳子。她倆還合睡一張床,一人一頭,打對腳睡。
那晚,她倆回到家時,屋裡瀰漫著炸魚塊濃烈的香味,飯桌中央赫然坐著一個裝滿金黃色饞人炸魚塊的白色搪瓷洗臉盆!
在鍾叔叔、張阿姨的熱情催促中,夢迪就近夾了一塊黃松香酥的炸魚,跟她的小半個巴掌差不多大。她慢慢吃著,那魚,的確是香到嗓子眼裡了。吃完魚,她就只夾素炒白菜,埋頭吃飯了。
鍾叔叔家的兩男兩女,四個孩子真能吃啊!大男孩比夢桑大一歲,小男孩和塔里一年,小女孩比塔里小一年。不到半個小時,滿滿一盆炸魚塊,就剩小半盆了。
鍾叔叔熱情地讓她再吃點魚,她只是笑笑,說,魚吃得夠多了,又埋頭吃白菜米飯了。
她有時瞄一眼熱氣騰騰的飯桌上,就看見叔叔阿姨不停地往兩個小男孩小女孩碗裡夾著魚塊,兩個小傢伙的碗裡,堆著魚塊,米飯都看不見了。
她左邊大男孩的碗邊,堆著四個魚骨刺,正埋頭吃著碗裡的魚。她右邊的玉萍碗前,也有三個魚骨刺了,而且,又正欠身在盆里挑著一塊魚。
第二天以後,那剩下的小半盆炸魚塊,到哪裡去了?反正,那一大盆炸魚塊,她只吃了一塊。
不只是她覺得自己在別人家縮手縮腳,就是媽媽,一向在連里、在家裡那麼厲害的媽媽,到了鍾叔叔家時,也好像換了一個人,脾氣立馬變得好了,媽媽不但和顏悅色,而且,一說話就臉帶笑容。
媽媽一般很少來鍾家。因為,媽媽不會騎自行車,扛著25公斤的大米白面、一公斤的油,得走將近五公里路。媽媽個頭不到一米五,只到她的鼻尖,這麼重的東西,這麼遠的路,對媽媽來說,是個難事。每個月,送糧油的事,主要由爸爸完成。
那次,離每個月送糧油的時間,晚了一個禮拜,而且,難得的是,是媽媽送糧油到鍾家。
高二畢業班,禮拜天也要上半天課。那天中午放學,還在屋外,蕭夢迪就聽見了媽媽熟悉的聲音和笑聲。進了屋,就見媽媽和高出一個頭的張阿姨在飯桌邊的椅子裡坐著說話。
媽媽白底小藍點的罩衫肩頭、兩條藍布褲子的腿上,黑色的舊棉鞋面上、幫上,都有白麵粉的痕跡。甚至,媽媽的鬢邊、顴骨、鼻尖,都蹭上了白粉。一袋麵粉直挺挺地靠牆,站在飯桌前,地上是一圈白粉印子。
飯桌中央,站著一個用塑料紙緊緊蒙住缸口、缸身綠漆剝落的墨綠色大搪瓷缸子。這缸子,蕭夢迪一眼認出,就是她七歲後每天早上小心翼翼捧著它去馬號等著打牛奶的那個大缸子。高一下學期後,每個月的一公斤清油,裝在它的肚子裡,送到鍾家。
不曉得媽媽是怎樣一路扛著、抱著、拖拽著這袋沉甸甸的麵粉,還有,這一大缸子清油,捱了近五公里到這裡的?!
她見了媽媽,輕聲問了句:「媽,你咋來了?」
媽媽笑嘻嘻站起身,拍著掛在自己脖子裡的一個補著四塊補丁的舊軍黃色書包,她一眼認出,那是她小學四年級到初三的書包。看來,媽媽一定是把大缸子放到書包里了。
媽媽笑著說:「我也剛到你張阿姨家,本來想放下麵粉和清油就走。你鍾叔叔張阿姨非勸我留下來吃飯不可!還說,你一會兒就放學,也能看你一眼,我盛情難卻,只好留下來了。你爸爸這段時間,關節炎嚴重了,兩個膝蓋腫得透亮,糧油本來就送晚了點。所以,禮拜天一大早,吃過早飯,我就從連隊出發了,五公里的路,走走歇歇,硬是快中午了,才到!」
蕭夢迪還在門口聽見媽媽的聲音時,心裡就有點不安,特別是看出媽媽要留下來吃午飯,心裡就更有點打鼓,生怕欠著鍾家似的。
媽媽說著,從舊書包里掏出牛皮紙包成一個大碗模樣的東西,去了牛皮紙,原來是一個細白瓷茶壺,茶壺身上畫著幾枝鮮綠的毛拉草。媽媽揭開茶壺蓋,讓她看,滿滿一茶壺的乳白色奶粉!
媽媽說:「你爸爸和我都認為你現在學習太緊張太累,要加強營養。老病號詹老闆他們都說喝奶粉最好!營養好,還方便,用開水一衝就行。於是,我就從連隊的商店裡買了一袋奶粉,一袋阿克蘇產的綠洲牌全脂奶粉。」
這,是蕭家多年來買的第一袋奶粉。孩子們小時候,喝的哈馬斯是連隊奶牛產的鮮奶,大了能吃飯了,就不愛喝奶了。這幾年,連隊的黑白花奶牛陸續賣完了。好在,蕭家的孩子們早就長大,過了喝奶的年齡了。
她皺著眉,輕聲道:「媽,你忘了?我自從八歲那年在醫院住了四十多天,天天都要喝半公斤牛奶,早喝頂了。出院後,我聞著牛奶就要反胃。這麼多年來,我再也沒喝過牛奶。媽,奶粉,你還是帶回去吧。」
媽媽說:「你的身體要緊,這麼多年沒喝牛奶,說不定你又能喝了?試一試吧,你實在喝不了,再說。」
張阿姨也在旁邊幫腔:「夢迪,你媽辛辛苦苦這麼遠拿來的,你就喝吧。」
她只好極不情願地,從媽媽手裡接過沉甸甸的茶壺,一頭扎進了小屋。
中午吃的是白菜葉蛋花湯麵,媽媽只吃了中等碗一碗,就放下筷子,堅決不肯添飯了。別看媽媽個子小,雖然不愛吃包穀饃饃、白面饃之類的乾糧,但喜歡喝稀湯,包穀糊糊、大米稀飯哈馬斯能吃一大碗。特別是愛吃的湯麵條,連菜帶湯的面,在家時,媽媽能吸溜一大碗。
飯桌上,她照例,也吃了一中碗的面,埋頭吃麵,沒說一句話。
天麻麻黑時,媽媽揮手和她在鍾家門前的紅柳涼棚邊告別,看著媽媽瘦小的個子消失在涼棚拐彎處,想想媽媽獨自一人穿過工程連那片茫茫的葦海時,恐怕天就要黑透了。
想著媽媽矮小的身影,在寒風呼嘯的星夜下孤獨地移動,她的眼睛就濕潤了,後悔自己這次對媽媽的到來,有點冷淡。
塔里木的冬天,屋外很冷,可屋裡有火牆,還是很暖和的。從前燒紅柳疙瘩劈柴,這兩年,各連之間天然分水嶺的沙包越來越小,柴禾也越來越少了。生產連隊還好些,雖然不讓掏挖紅柳疙瘩了,還能去沙包里撿拾一些紅柳干枝。像場部,及場部周邊這些場部機關、場部中學、醫院、汽車排、園藝隊、獸醫所之類的非生產連隊,基本上只能燒煤了。
鍾家的火牆,也燒得很熱。自從那茶壺放在小屋的窗台上後,蕭夢迪從來沒揭開過蓋子,更沒喝過一次奶粉。
直到快到年底了,過了元旦,就是1984年了,元旦過後半個月,基本上就該放寒假了。班主任說了,高二畢業班也放寒假,不過,初六就要開學。其他年級,要到三月初才開學。
想著還有一個禮拜就要回家過元旦了,蕭夢迪把要帶回家的書本提前整理一下,才瞥見窗台上落滿灰塵的茶壺,她一下子跳起來,兩個多月沒碰過奶粉了!
一揭開茶壺蓋,她就傻眼了:奶粉發黃了,而且,還有針眼大小的幾個黑色小蟲子,黑芝麻粒一般,在奶粉里爬來爬去!
奶粉面上都如此,誰知裡面怎麼樣?!她不敢想了。
她後悔死了,太浪費了!一粒米飯,一粒包穀饃屑,一小節麵條掉到桌上,她哈馬斯會毫不猶豫地,撿起來送嘴裡。
蠻好在兩個月前就該捏著鼻子,屏住呼吸,喝了這些奶粉!
倒掉?打死她,也做不到。
為著這一茶壺生蟲的奶粉,蕭夢迪決定回一次家。看看這生蟲的奶粉,能不能拌在雞飼料里?或者,干別的什麼用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