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章 5
七十年代的中國,製造業水平遠遠比不上現在。在計劃經濟體制下,生產、消費和資源分配都是由國家按照經濟、社會建設與發展的統一計劃來管理的。國家通過制定計劃,對生產什麼、怎樣生產和為誰生產等問題做出了詳細規定。這種經濟體制在計劃管理上實行多種計劃類型,比較注重宏觀調控與綜合平衡。所以當時計劃經濟體制下的經濟活動受到國家的嚴格管控。商品的價格由政府決定,而非買賣雙方議價決定;商品數量有限,常常供給不足,無法滿足社會大眾需求;消費者在購買商品時也無法挑選產品的質量。然而,在特定的歷史時期,計劃經濟體制也發揮了一定的積極作用。新中國成立初期,工農業不發達、科學技術水平低、工業基礎差的情況下,計劃經濟體制有效動員了國家有限的財力、物力和人力,為國民經濟的迅速恢復和快速發展發揮了極其重要的作用。總的來說,七八十年代的中國計劃經濟體制是一種高度集中、嚴格管控的經濟體制。雖然它在一定程度上促進了國民經濟的恢復和發展,但也存在諸多局限性。那個年代,買什麼都需要票證。糧票、肉票、布票、油票、電視機票、縫紉機票、自行車票,但凡所見,除了人民幣之外,票證是最基礎的購買資格和購買數量的憑證。城鎮居民家家戶戶都有副食品證,規定了白糖、食鹽等等日常的必需品的每月可以購買的數量。幸運的是,我生活在部隊大院,我的父母沒有讓我感受到物質生活的匱乏。這當然是源自於父母從小生活在農村,勤儉節約的傳統美德刻骨銘心。他們自身的簡樸,成就了我和弟弟童年生活的衣食無憂。
我實在想不起來那是哪一年,家裡有了第一台電視機,一個九寸的黑白電視機。小小的四四方方的黑盒子,承載了我們在孩提時代的多少夢想和快樂!從那之後,鐵臂阿童木、黑貓警長、米老鼠唐老鴨紛紛走進我的童年,儘管那只是個黑白電視機。
我學自行車是用父親的那輛功勳卓著的永久牌大二八自行車,當時個子小,根本不能騎上座,就掏襠騎。父親則抓著後車架扶著車一路跟著跑,圍著大操場的跑道一圈圈的轉!我騎車沒怎麼累,倒把父親跑出一身汗。但的確在很小的時候我就已經學會了騎自行車,以後騎車很溜,比如雙手撒把騎車等等都成了我在那個年代非常引以為豪的事情。
對了,這裡一定要說說那件我在上小學的時候辦的特別傻的事兒。要說母親還是比較有遠見的!她從很年輕的時候就集郵。這應該是她畢生的一大愛好,也確實堅持了很多年。然而,在我小學的時候,我的無知之舉卻把她這個歷時十幾年的愛好徹底葬送了。那時她有好幾大本集郵冊,我看不懂那些花花綠綠的小方塊有什麼好?三角形的、長方形的、方塊兒的、我能認出列寧同志、還有很多很多。當時我的同學裡有個叫浩的小孩兒,現在看那時候的人家可比我聰明多了,至少人家懂得郵票的價值。浩聽說我家裡有許多郵票,這當然是我作為一個孩子為了一種炫耀,不知道在什麼場合嚷嚷出來的。他提出用大白兔奶糖跟我換郵票,我覺得這是個不錯的想法,雖然我並不缺糖吃,但是求母親去買糖,一般也都是用酸三色水果糖糊弄我,大白兔奶糖只有逢年過節的時候母親才會買一點。於是,我把母親收藏多年的集郵冊一次次偷出來,裡面的「全國山河一片紅」、民國票、俄國票甚至還有一張「宮門倒印票」統統換成了大白兔。等母親發現的時候,集郵冊幾乎已經空空如也,零星散落著幾張當時剛發行的紀念郵票。母親拉著我找到浩的家,想要回那些郵票。很可惜,人家的家長根本就置之不理,說那些郵票都扔了,因為會影響孩子學習。那天在回家的路上,母親一直不理我,默默地流淚,雖然一句難聽的話也沒說我,但是回到家母親就把那幾本集郵冊扔到垃圾桶里,此之後她再也沒有集郵。很多年以後我長大了,母親才跟我提及此事,說當年的那些郵票要是留到現在,可以給我買房子娶媳婦兒了!我第一次意識到那些郵票很值錢的時候,也確實懊悔了好一陣子。我還曾經仔細打聽過小學的浩後來去了哪裡?聽說小學畢業之後他就跟隨從部隊轉業回湖南老家的父母一起轉學去了外地。以後的很多年,我用自己工作掙的錢給母親買全年郵政局發行的那種整本的紀念郵票冊。但是,母親只是看了看,隨手就放起來,再也沒有當年那種仔仔細細用熱蒸汽烘濕、用鑷子剝離、用塑料膜封套,一枚枚郵票被細心珍藏的意境了。雖然她不說,但我知道這件事對母親是一次嚴重的傷害。這應該算是我在小學生涯中乾的可能是最令人懊悔的傻事了,不僅僅是終止了母親多年的一個愛好,也一定是葬送了一個可以發點小財的大好機會。
我不知道現在是不是還能買到那種五磅的暖瓶膽?銀白色亮晶晶的,應該是一種很脆的玻璃製品,屁股上有一個細尖的小揪揪,那是可以保證暖瓶膽保溫的關鍵。外面或套著竹編的殼,或是鏤空雕花的鐵皮殼,也或者是全鋁製的酒紅色帶牡丹花的外殼。那個時候都管這個東西叫暖瓶。小賣部里有賣瓶膽的,也有賣暖瓶的,一般會放在貨架高處,和紅白色的臉盆、痰盂之類的在一起。部隊大院裡各家各戶一般是不在家裡燒開水的,一是因為換煤氣很麻煩,一個煤氣罐扛上樓或搬下樓都比較費勁,再說煤氣也比較貴。樓房裡又不讓燒爐子,所以部隊統一會設置一個開水房,各家各戶都會有開水票,一個五磅的暖瓶用一張開水票,憑票去開水房打開水。幾乎都是半大的孩子去打開水,這是部隊大院的一道特有的風景。我每次都是在傍晚時父母下班之後去打開水,他們要做飯的。那時我家住四層,打開水這件事當時讓我又興奮,又有一點害怕。興奮是因為我能幫大人做事情,這是件很值得炫耀的事情,也會成為別人誇讚和表揚的對象:「你瞧老凌家的孩子,這么小都可以幫爸媽打水了。」害怕是因為開水房的水龍頭很高,我個子小,每次接水時都會擔心扶不住暖瓶,那可是沸騰的開水啊!但越怕啥真是越來啥,有一天我照例幫母親去打水,拎著兩個五磅的暖瓶,打完開水回來的路上我還得意,剛才接水的時候沒被燙著。暖瓶雖然很沉,但是最危險的時候已經過去了。可就在我步履蹣跚的爬了四層樓,在最後一個台階上,我的後腳被台階絆了一下,緊接著就是兩聲巨大的「砰、砰」聲,不僅是我滾落樓梯,兩個暖瓶也碎落在地,滿滿兩壺開水瞬間都灑在我的兩條腿上,樓道里響徹了我悽慘的哭喊聲。
可惜我當時疼的只顧在哭,顧不上看媽媽的表情了。我想她當時一定嚇壞了。後來我這兩條腿連同雙腳,在院裡的門診部經歷了長達一個多星期的痛苦治療,繼而是癢!那種癢很像無數隻螞蟻在腿上爬,鑽心的難受!母親為了不讓我去抓,就緊緊握著我的手不放,一握就是好幾個小時。療傷的整個過程還是極其痛苦的,我到現在還記得每次換藥都是很漫長很難熬的過程,醫生要特別小心的去掉那些壞死的皮、膿血,然後清洗燙傷創面,最後再敷上燙傷藥。我兩條小腿和雙腳的皮幾乎是體無完膚,在那次燙傷中徹底換了一次皮。每次去換藥都是母親背著我去,母親一米五幾的個子,稍有一點胖!而我那個時候應該也有幾十斤吧。她佝僂著背,儘量讓我不往下滑,讓我雙手緊緊摟著她的脖子,她把自己彎成近乎九十度,雙手緊緊抓著我的胳膊,一點點的往門診部走。間隙還會跟我說兩句話,分散我的注意力。有一次我記得我跟母親說:「媽,你背著我累不累啊?我啥時候能下地走路啊?」母親許久都沒有說話,但我感受到母親肩膀的抽動,她一定是哭了。後來母親跟我說:「小剛啊,對不起,以後媽媽不讓你去打開水了。媽媽再忙也不讓你去了!是媽媽不好,害你受這麼大罪。」可是我當時除了換藥很疼,後來長新皮的時候很癢之外,我並沒有感到受多大的罪。相反,那段日子我不用去上學,過著衣來伸手、飯來張口,眾星捧月一般的皇子生活。
弟弟上幼兒園的時候,我好像已經十歲了,算是個大孩子了!我承擔了每天上學送弟弟去幼兒園,放學再接他一起回家的光榮任務。弟弟很白淨,有一點胖胖的,但是眼睛很大,這是我們哥倆繼承了母親的良好基因。所以弟弟在幼兒園得到很多阿姨的喜歡。每次接他回家都要從很多個阿姨的懷裡近乎是搶奪一樣把弟弟拽出人群。這小子也總是在幼兒園裡顯得特別懂事和聽話,一邊牽著我的手,一邊回過頭和阿姨們說再見。可一出幼兒園的大門,他就不走了,委屈吧啦地看著我說:「哥,我累,我要背背。」父母一直教育我要照顧弟弟,說我比他大七歲,要讓著他才是男子漢該有的樣子,於是每次我都要背著弟弟回家!我們回家的時間常常趕上大人們從機要區下班,所以,在大人們綠色的回家人流中常常看見一個穿便衣的小孩背著另一個小孩兒吃力地走著。我很吃力,弟弟則在我背上吃著阿姨給他的水果糖。這件事我直到現在還經常拿出來跟我弟弟訴苦,他總是一臉坦然,看都不看我地說:「那我還管你叫哥呢!」很多年了,我已經年過五十,而弟弟也已經是中年人,但是他一直管我叫:「哥」,這個稱謂,從未改變。
我的童年生涯,就是在這個BJ西郊的部隊大院裡度過的。正是由於父母都忙於工作,為了祖國的國防現代化建設貢獻著自己的青春熱血,而且他們除了休息日,上下班的時間非常規律,有時有點兒。因為部隊大院裡起床會有起床號,上班會有上班號,下班還會有下班號。滿院兒電線桿子上的大喇叭響起的軍號聲,會及時提醒我們爸爸媽媽上下班了,是不是該回家了?!這跟雞毛信一樣准。所以我能準確把握父母的動向,也因此我的童年生活充滿了自由和快樂。當時孩子們的玩具都很原始,甚至有許多是家長自製的。比如木質的玩具手槍、還有鐵絲製成的可以打紙子彈的彈弓、也有能打麻雀的木製橡皮筋彈弓、煙紙疊成的方寶,拍畫兒、玻璃彈球、拔根兒、甚至是瓷片,都是我們每天豐富多彩的童年生活的一部分。我相信我同齡的很多人都有過把老樹葉葉根兒塞在鞋裡,用腳汗浸濕增加它的韌性,以便在拔根兒中獲勝的經歷。那個年代這種簡單樸素的快樂在後來成為了我們永恆的懷念。
我實在想不起來那是哪一年,家裡有了第一台電視機,一個九寸的黑白電視機。小小的四四方方的黑盒子,承載了我們在孩提時代的多少夢想和快樂!從那之後,鐵臂阿童木、黑貓警長、米老鼠唐老鴨紛紛走進我的童年,儘管那只是個黑白電視機。
我學自行車是用父親的那輛功勳卓著的永久牌大二八自行車,當時個子小,根本不能騎上座,就掏襠騎。父親則抓著後車架扶著車一路跟著跑,圍著大操場的跑道一圈圈的轉!我騎車沒怎麼累,倒把父親跑出一身汗。但的確在很小的時候我就已經學會了騎自行車,以後騎車很溜,比如雙手撒把騎車等等都成了我在那個年代非常引以為豪的事情。
對了,這裡一定要說說那件我在上小學的時候辦的特別傻的事兒。要說母親還是比較有遠見的!她從很年輕的時候就集郵。這應該是她畢生的一大愛好,也確實堅持了很多年。然而,在我小學的時候,我的無知之舉卻把她這個歷時十幾年的愛好徹底葬送了。那時她有好幾大本集郵冊,我看不懂那些花花綠綠的小方塊有什麼好?三角形的、長方形的、方塊兒的、我能認出列寧同志、還有很多很多。當時我的同學裡有個叫浩的小孩兒,現在看那時候的人家可比我聰明多了,至少人家懂得郵票的價值。浩聽說我家裡有許多郵票,這當然是我作為一個孩子為了一種炫耀,不知道在什麼場合嚷嚷出來的。他提出用大白兔奶糖跟我換郵票,我覺得這是個不錯的想法,雖然我並不缺糖吃,但是求母親去買糖,一般也都是用酸三色水果糖糊弄我,大白兔奶糖只有逢年過節的時候母親才會買一點。於是,我把母親收藏多年的集郵冊一次次偷出來,裡面的「全國山河一片紅」、民國票、俄國票甚至還有一張「宮門倒印票」統統換成了大白兔。等母親發現的時候,集郵冊幾乎已經空空如也,零星散落著幾張當時剛發行的紀念郵票。母親拉著我找到浩的家,想要回那些郵票。很可惜,人家的家長根本就置之不理,說那些郵票都扔了,因為會影響孩子學習。那天在回家的路上,母親一直不理我,默默地流淚,雖然一句難聽的話也沒說我,但是回到家母親就把那幾本集郵冊扔到垃圾桶里,此之後她再也沒有集郵。很多年以後我長大了,母親才跟我提及此事,說當年的那些郵票要是留到現在,可以給我買房子娶媳婦兒了!我第一次意識到那些郵票很值錢的時候,也確實懊悔了好一陣子。我還曾經仔細打聽過小學的浩後來去了哪裡?聽說小學畢業之後他就跟隨從部隊轉業回湖南老家的父母一起轉學去了外地。以後的很多年,我用自己工作掙的錢給母親買全年郵政局發行的那種整本的紀念郵票冊。但是,母親只是看了看,隨手就放起來,再也沒有當年那種仔仔細細用熱蒸汽烘濕、用鑷子剝離、用塑料膜封套,一枚枚郵票被細心珍藏的意境了。雖然她不說,但我知道這件事對母親是一次嚴重的傷害。這應該算是我在小學生涯中乾的可能是最令人懊悔的傻事了,不僅僅是終止了母親多年的一個愛好,也一定是葬送了一個可以發點小財的大好機會。
我不知道現在是不是還能買到那種五磅的暖瓶膽?銀白色亮晶晶的,應該是一種很脆的玻璃製品,屁股上有一個細尖的小揪揪,那是可以保證暖瓶膽保溫的關鍵。外面或套著竹編的殼,或是鏤空雕花的鐵皮殼,也或者是全鋁製的酒紅色帶牡丹花的外殼。那個時候都管這個東西叫暖瓶。小賣部里有賣瓶膽的,也有賣暖瓶的,一般會放在貨架高處,和紅白色的臉盆、痰盂之類的在一起。部隊大院裡各家各戶一般是不在家裡燒開水的,一是因為換煤氣很麻煩,一個煤氣罐扛上樓或搬下樓都比較費勁,再說煤氣也比較貴。樓房裡又不讓燒爐子,所以部隊統一會設置一個開水房,各家各戶都會有開水票,一個五磅的暖瓶用一張開水票,憑票去開水房打開水。幾乎都是半大的孩子去打開水,這是部隊大院的一道特有的風景。我每次都是在傍晚時父母下班之後去打開水,他們要做飯的。那時我家住四層,打開水這件事當時讓我又興奮,又有一點害怕。興奮是因為我能幫大人做事情,這是件很值得炫耀的事情,也會成為別人誇讚和表揚的對象:「你瞧老凌家的孩子,這么小都可以幫爸媽打水了。」害怕是因為開水房的水龍頭很高,我個子小,每次接水時都會擔心扶不住暖瓶,那可是沸騰的開水啊!但越怕啥真是越來啥,有一天我照例幫母親去打水,拎著兩個五磅的暖瓶,打完開水回來的路上我還得意,剛才接水的時候沒被燙著。暖瓶雖然很沉,但是最危險的時候已經過去了。可就在我步履蹣跚的爬了四層樓,在最後一個台階上,我的後腳被台階絆了一下,緊接著就是兩聲巨大的「砰、砰」聲,不僅是我滾落樓梯,兩個暖瓶也碎落在地,滿滿兩壺開水瞬間都灑在我的兩條腿上,樓道里響徹了我悽慘的哭喊聲。
可惜我當時疼的只顧在哭,顧不上看媽媽的表情了。我想她當時一定嚇壞了。後來我這兩條腿連同雙腳,在院裡的門診部經歷了長達一個多星期的痛苦治療,繼而是癢!那種癢很像無數隻螞蟻在腿上爬,鑽心的難受!母親為了不讓我去抓,就緊緊握著我的手不放,一握就是好幾個小時。療傷的整個過程還是極其痛苦的,我到現在還記得每次換藥都是很漫長很難熬的過程,醫生要特別小心的去掉那些壞死的皮、膿血,然後清洗燙傷創面,最後再敷上燙傷藥。我兩條小腿和雙腳的皮幾乎是體無完膚,在那次燙傷中徹底換了一次皮。每次去換藥都是母親背著我去,母親一米五幾的個子,稍有一點胖!而我那個時候應該也有幾十斤吧。她佝僂著背,儘量讓我不往下滑,讓我雙手緊緊摟著她的脖子,她把自己彎成近乎九十度,雙手緊緊抓著我的胳膊,一點點的往門診部走。間隙還會跟我說兩句話,分散我的注意力。有一次我記得我跟母親說:「媽,你背著我累不累啊?我啥時候能下地走路啊?」母親許久都沒有說話,但我感受到母親肩膀的抽動,她一定是哭了。後來母親跟我說:「小剛啊,對不起,以後媽媽不讓你去打開水了。媽媽再忙也不讓你去了!是媽媽不好,害你受這麼大罪。」可是我當時除了換藥很疼,後來長新皮的時候很癢之外,我並沒有感到受多大的罪。相反,那段日子我不用去上學,過著衣來伸手、飯來張口,眾星捧月一般的皇子生活。
弟弟上幼兒園的時候,我好像已經十歲了,算是個大孩子了!我承擔了每天上學送弟弟去幼兒園,放學再接他一起回家的光榮任務。弟弟很白淨,有一點胖胖的,但是眼睛很大,這是我們哥倆繼承了母親的良好基因。所以弟弟在幼兒園得到很多阿姨的喜歡。每次接他回家都要從很多個阿姨的懷裡近乎是搶奪一樣把弟弟拽出人群。這小子也總是在幼兒園裡顯得特別懂事和聽話,一邊牽著我的手,一邊回過頭和阿姨們說再見。可一出幼兒園的大門,他就不走了,委屈吧啦地看著我說:「哥,我累,我要背背。」父母一直教育我要照顧弟弟,說我比他大七歲,要讓著他才是男子漢該有的樣子,於是每次我都要背著弟弟回家!我們回家的時間常常趕上大人們從機要區下班,所以,在大人們綠色的回家人流中常常看見一個穿便衣的小孩背著另一個小孩兒吃力地走著。我很吃力,弟弟則在我背上吃著阿姨給他的水果糖。這件事我直到現在還經常拿出來跟我弟弟訴苦,他總是一臉坦然,看都不看我地說:「那我還管你叫哥呢!」很多年了,我已經年過五十,而弟弟也已經是中年人,但是他一直管我叫:「哥」,這個稱謂,從未改變。
我的童年生涯,就是在這個BJ西郊的部隊大院裡度過的。正是由於父母都忙於工作,為了祖國的國防現代化建設貢獻著自己的青春熱血,而且他們除了休息日,上下班的時間非常規律,有時有點兒。因為部隊大院裡起床會有起床號,上班會有上班號,下班還會有下班號。滿院兒電線桿子上的大喇叭響起的軍號聲,會及時提醒我們爸爸媽媽上下班了,是不是該回家了?!這跟雞毛信一樣准。所以我能準確把握父母的動向,也因此我的童年生活充滿了自由和快樂。當時孩子們的玩具都很原始,甚至有許多是家長自製的。比如木質的玩具手槍、還有鐵絲製成的可以打紙子彈的彈弓、也有能打麻雀的木製橡皮筋彈弓、煙紙疊成的方寶,拍畫兒、玻璃彈球、拔根兒、甚至是瓷片,都是我們每天豐富多彩的童年生活的一部分。我相信我同齡的很多人都有過把老樹葉葉根兒塞在鞋裡,用腳汗浸濕增加它的韌性,以便在拔根兒中獲勝的經歷。那個年代這種簡單樸素的快樂在後來成為了我們永恆的懷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