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65章 :伯樂相馬遇貴人
顧青在春風學堂了解過崇正學院。
雖然江浦縣是一個小縣城,但是因為其地理位置的原因,和應天府也只是一江之隔。
所以對於應天府這邊的一些情況,掌握的要更多一些。
崇正書院建立於嘉靖四十一年,距離現在也沒有多少年,卻也算得上是如今應天府境內最好的書院之一。
後來還有四大書院,比如應天書院,也叫做範文正書院,還有白鹿洞書院、嶽麓書院、嵩陽書院,並稱之為四大書院。
若是能夠進入崇正書院讀書,等到下一次的院試,上榜的機會更大。
汪宗伊點了點頭。
「你且放心,在崇正書院的吃穿用度,本公會負責。」
「你只需要好生地讀書便是。」
這一開口。
李贄等人都看向了汪宗伊。
對於他這般決定,還是稍感意外。
顧青的答卷,他們都看過了,寫的確實是很好,特別是那策論,不太像是一位讀了一年的書,就能夠寫出來的。
但是他們後面也打聽了顧青在這應天府做了一些什麼。
甚至是不用打聽,就能聽到一些消息。
畢竟,顧青帶著吳顯等人從城南到城北,從城東到城西,問過販夫走卒,也問過一些過往商賈。
不少人還是第一次遇到,有學子和他們搭話呢。
一開始,還有一些拘謹。
等到顧青直接表明,自己想要了解應天府,想要了解民生,好在考試的時候,能夠建言獻策。
為的便是想要聽取民意、了解眾生之所求。
若是能夠上達天聽,也算是能把他們的需求,直接告訴給陛下。
這個餅畫出來,不少人還是挺心動的。
然後,就開了口。
只要是對方開了這個口,顧青就能夠讓對方暢所欲言,說出他們內心之中最真實的想法。
而顧青帶著吳顯等人採訪販夫走卒的行為,自然也是傳開了。
有人還直接找到了他們訴苦呢。
汪宗伊、李贄等人也聽說過,覺得顧青這位學生,和其他的學生確實是有一些不同。
讀萬卷書、行萬里路。
顧青就是那種讀了萬卷書,正在行萬里路的人。
汪宗伊是越聽越滿意啊。
故此,他剛剛只是稍微地試了一下,就立馬下定了決心,要成為顧青讀書路上的護道者。
顧青也沒有想到自己這一番還有這麼大的收穫。
「學生顧青,伏以汪大人,德高望重,仁心宅厚,施恩於寒門學子,慷慨解囊,資助余赴崇正學院深造。此情此景,銘感五內。」
「願天地神明,鑑察余心,佑我汪大人,福壽安康。」
以顧家那百畝地,想要供他在崇正學院讀書,恐怕有一些困難,到時候,必定是入不敷出。
若是有了汪宗伊的支持,那就不一樣了。
汪宗伊笑著道:「本公也是聽聞你府試之前,帶著同窗好友走遍府城,咨事於販夫走卒,以了解民生。」
「正所謂讀萬卷書、行萬里路。」
「少有學子能夠如你這般,能主動詢問那些販夫走卒們的需求,以及對官府政務之看法和感受。」
「故此,你寫出來的策論,才能讓人耳目一新。」
「這般心性,便是宏甫所言的赤子之心了。」
「本公也沒什麼好送你的,便送你去崇正書院讀書吧,希望你將來能夠為民請命、治理一方。」
顧青感激道:「學生定當銘記先生之教誨,努力讀書、考取功名,為官一任、治理一方。」
汪宗伊點了點頭。
「嗯。」
「你此番前來月余,如今考取案首而歸,倒也算是富貴還鄉。」
「我會安排幾人送你回去。」
「你可以把此事告知家中父母長輩,請他們定論,若有何想法,皆可書信與本公。」
他又不是顧青的父母。
所以,不可能說讓顧青離開家,前來崇正書院讀書,就能直接把這事兒定下來。
在大明王朝,孝道永遠是第一位。
張居正奪情,可是被很多人彈劾呢。
顧青退了下去,到了外面。
顧老三等人連忙出來。
見到顧青手中無物,還以為他沒有得到賞賜呢。
當即也沒說什麼。
出了府衙。
汪宗伊安排的人上前,施禮道:「小相公,在下汪植,受汪知府所託,送你們回江浦縣。」
「這幾位乃是跟著你們一道,前往江浦縣送喜的差爺。」
顧青考取府案首。
乃是這一次府試的第一名。
雖然比不上科舉四大考試,也就是院試、鄉試、會試、殿試,卻也是一大考。
前十名,都有喜報。
若是狀元,還會有匾額呢。
顧老三自然是喜不自勝,覺得倍兒有面子。
顧青則是微微施了一禮。
然後就坐上了牛車。
吳顯等人也上了牛車,擠坐在了車輿裡面。
守城的鎮撫司士兵見到這牛車之後,就不用盤查,直接放行。
到了江北碼頭。
牛車才停了下來。
汪宗伊讓人安排的船,直接停在了碼頭上。
此時,已經考完的學子們也都開始陸陸續續地離開應天府,各回各家、各找各媽。
畢竟,多一天,就要多花不少銅板。
有一些學生,已經是餓了一兩天,要了好幾次飯,這才熬到了放榜日。
見到榜上無名,只能灰溜溜地離開。
顧青等人登上了船,船上其實也有不少過江的學生,還有一些商賈。
這一艘乃是寶船。
「顧青,汪知府大人可有說些什麼?」
等到上了船,找了個位置之後。
徐傑終於是忍不住,摸到了顧青的身邊,輕聲地問道。
顧青則是回道:「回去再說。」
這時候,一時半會兒,其實也說不太清楚。
等到過了江。
靠了碼頭。
江浦縣這邊的浦子口碼頭,已經是不少人,都是等著顧青這些學子們府試歸來。
蕭元岡蕭知縣站在了最前面,在他身邊還有主簿、教諭等人,以及丁夫子等人。
「又回來了好幾人!」
「可見到了那位府案首?」
「聽聞,今年的府案首乃是顧家村顧青,當真是了不得啊!」
放榜之後,就有江浦縣的學生直接離開應天府,趕上最早的船,回到了江浦縣。
也把顧青考取第一名,成為了今年的府案首的好消息,帶回來了。
蕭元岡等人是激動不已啊。
專門就在這碼頭等著顧青一行人呢。
「顧青!」
「是顧青他們回來了!」
有學生認出來顧青,連忙伸手指著從船上下來的一位少年郎,叫道。
雖然江浦縣是一個小縣城,但是因為其地理位置的原因,和應天府也只是一江之隔。
所以對於應天府這邊的一些情況,掌握的要更多一些。
崇正書院建立於嘉靖四十一年,距離現在也沒有多少年,卻也算得上是如今應天府境內最好的書院之一。
後來還有四大書院,比如應天書院,也叫做範文正書院,還有白鹿洞書院、嶽麓書院、嵩陽書院,並稱之為四大書院。
若是能夠進入崇正書院讀書,等到下一次的院試,上榜的機會更大。
汪宗伊點了點頭。
「你且放心,在崇正書院的吃穿用度,本公會負責。」
「你只需要好生地讀書便是。」
這一開口。
李贄等人都看向了汪宗伊。
對於他這般決定,還是稍感意外。
顧青的答卷,他們都看過了,寫的確實是很好,特別是那策論,不太像是一位讀了一年的書,就能夠寫出來的。
但是他們後面也打聽了顧青在這應天府做了一些什麼。
甚至是不用打聽,就能聽到一些消息。
畢竟,顧青帶著吳顯等人從城南到城北,從城東到城西,問過販夫走卒,也問過一些過往商賈。
不少人還是第一次遇到,有學子和他們搭話呢。
一開始,還有一些拘謹。
等到顧青直接表明,自己想要了解應天府,想要了解民生,好在考試的時候,能夠建言獻策。
為的便是想要聽取民意、了解眾生之所求。
若是能夠上達天聽,也算是能把他們的需求,直接告訴給陛下。
這個餅畫出來,不少人還是挺心動的。
然後,就開了口。
只要是對方開了這個口,顧青就能夠讓對方暢所欲言,說出他們內心之中最真實的想法。
而顧青帶著吳顯等人採訪販夫走卒的行為,自然也是傳開了。
有人還直接找到了他們訴苦呢。
汪宗伊、李贄等人也聽說過,覺得顧青這位學生,和其他的學生確實是有一些不同。
讀萬卷書、行萬里路。
顧青就是那種讀了萬卷書,正在行萬里路的人。
汪宗伊是越聽越滿意啊。
故此,他剛剛只是稍微地試了一下,就立馬下定了決心,要成為顧青讀書路上的護道者。
顧青也沒有想到自己這一番還有這麼大的收穫。
「學生顧青,伏以汪大人,德高望重,仁心宅厚,施恩於寒門學子,慷慨解囊,資助余赴崇正學院深造。此情此景,銘感五內。」
「願天地神明,鑑察余心,佑我汪大人,福壽安康。」
以顧家那百畝地,想要供他在崇正學院讀書,恐怕有一些困難,到時候,必定是入不敷出。
若是有了汪宗伊的支持,那就不一樣了。
汪宗伊笑著道:「本公也是聽聞你府試之前,帶著同窗好友走遍府城,咨事於販夫走卒,以了解民生。」
「正所謂讀萬卷書、行萬里路。」
「少有學子能夠如你這般,能主動詢問那些販夫走卒們的需求,以及對官府政務之看法和感受。」
「故此,你寫出來的策論,才能讓人耳目一新。」
「這般心性,便是宏甫所言的赤子之心了。」
「本公也沒什麼好送你的,便送你去崇正書院讀書吧,希望你將來能夠為民請命、治理一方。」
顧青感激道:「學生定當銘記先生之教誨,努力讀書、考取功名,為官一任、治理一方。」
汪宗伊點了點頭。
「嗯。」
「你此番前來月余,如今考取案首而歸,倒也算是富貴還鄉。」
「我會安排幾人送你回去。」
「你可以把此事告知家中父母長輩,請他們定論,若有何想法,皆可書信與本公。」
他又不是顧青的父母。
所以,不可能說讓顧青離開家,前來崇正書院讀書,就能直接把這事兒定下來。
在大明王朝,孝道永遠是第一位。
張居正奪情,可是被很多人彈劾呢。
顧青退了下去,到了外面。
顧老三等人連忙出來。
見到顧青手中無物,還以為他沒有得到賞賜呢。
當即也沒說什麼。
出了府衙。
汪宗伊安排的人上前,施禮道:「小相公,在下汪植,受汪知府所託,送你們回江浦縣。」
「這幾位乃是跟著你們一道,前往江浦縣送喜的差爺。」
顧青考取府案首。
乃是這一次府試的第一名。
雖然比不上科舉四大考試,也就是院試、鄉試、會試、殿試,卻也是一大考。
前十名,都有喜報。
若是狀元,還會有匾額呢。
顧老三自然是喜不自勝,覺得倍兒有面子。
顧青則是微微施了一禮。
然後就坐上了牛車。
吳顯等人也上了牛車,擠坐在了車輿裡面。
守城的鎮撫司士兵見到這牛車之後,就不用盤查,直接放行。
到了江北碼頭。
牛車才停了下來。
汪宗伊讓人安排的船,直接停在了碼頭上。
此時,已經考完的學子們也都開始陸陸續續地離開應天府,各回各家、各找各媽。
畢竟,多一天,就要多花不少銅板。
有一些學生,已經是餓了一兩天,要了好幾次飯,這才熬到了放榜日。
見到榜上無名,只能灰溜溜地離開。
顧青等人登上了船,船上其實也有不少過江的學生,還有一些商賈。
這一艘乃是寶船。
「顧青,汪知府大人可有說些什麼?」
等到上了船,找了個位置之後。
徐傑終於是忍不住,摸到了顧青的身邊,輕聲地問道。
顧青則是回道:「回去再說。」
這時候,一時半會兒,其實也說不太清楚。
等到過了江。
靠了碼頭。
江浦縣這邊的浦子口碼頭,已經是不少人,都是等著顧青這些學子們府試歸來。
蕭元岡蕭知縣站在了最前面,在他身邊還有主簿、教諭等人,以及丁夫子等人。
「又回來了好幾人!」
「可見到了那位府案首?」
「聽聞,今年的府案首乃是顧家村顧青,當真是了不得啊!」
放榜之後,就有江浦縣的學生直接離開應天府,趕上最早的船,回到了江浦縣。
也把顧青考取第一名,成為了今年的府案首的好消息,帶回來了。
蕭元岡等人是激動不已啊。
專門就在這碼頭等著顧青一行人呢。
「顧青!」
「是顧青他們回來了!」
有學生認出來顧青,連忙伸手指著從船上下來的一位少年郎,叫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