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十四章 進軍中華山

投票推薦 加入書籤 小說報錯

  1.

  族長韓梅香的深宅大院,是應山本地農村的房屋樣式,都是土牆梁木瓦片結構。三開間三層,每層每間廂房開間寬六尺六,或者七尺二不等。房屋分前後兩排,釘上木條,蓋上私窯陶土燒制而成的青、紅瓦片,前排一丈八,後排二丈、二丈二,房屋坐北朝南,房後面靠山,俗稱「靠椅」寓意「有靠山」;大門口一丈八尺處挖掘有一口水塘,只養魚蝦,不種蓮藕,寓意「九龍口」和「聚寶盆」,水塘邊栽有修竹、桃樹、李樹、臘梅老樁、針葉松。寄託「壽比不老松、福入長流水、喜鵲登梅、五子登科、桃李滿天下」美好願望。房屋底層養豬、雞、牛、羊,經常用皂角煮水澆濕拖地,臭味很小。中間蓋上木板住人,上層兩旁用竹子或小木長條板蓋著,放些捆綁干辣椒、玉米棒,缸豆、四季豆、南瓜、黃豆等農作物。

  在院後牆外村頭柳樹下挖建簡易的茅廁——先挖個長方形小坑,將周圍壘起石頭,但不蓋頂,在茅廁周圍釘上木樁,綁上樹枝,然後再密密麻麻綁上幾層紅鱗蕨。

  族長韓梅香和小老婆翠翠同住一間房,大老婆、二老婆、三老婆,各住一間小單房。每個房屋過道連接,房門白天夜晚都不插閂、上鎖,方便族長韓梅香隨時走動往來於妻妾睡房,雨露均沾。

  族長雖然一共娶了三個妻室,一位小妾,但是可能因為風水不好,人丁不怎麼興旺,所以他的第一、第二個老婆沒有生育後代第三個老婆生了兩個兒子、三個千金小姐,小妾=小老婆翠翠懷孕幾次都流產了。族長韓梅香的小老婆翠翠說話很尖細,令人感覺刺耳,但翠翠是勤勞的小蜜蜂,一天到晚手腳忙個不停。翠翠從田裡收來的豆類、蘿蔔、被堆在家裡院裡,像座座山包。總之,忙完家務活便做起針線活兒。翠翠心靈手巧,她裁剪縫補出來的褂子、襖子、長、短褲和布筒襪子,大人、孩子穿在身上,就是鄉村最養眼的行頭——最美、最風光的裝扮。

  駱愛魚白天幫韓家做些家務、干點農活,夜晚大多時候都是和翠翠睡在一起的,她和翠翠相處融洽,情同姐妹。翠翠教駱愛魚縫衣服、做鞋子。駱愛魚學著翠翠樣子,開始拆舊衣服、破床單,將邊邊角角,磨得不耐實的都剪掉,幫忙給翠翠搭把手,從鞋底所需的東西開始準備。翠翠拆掉不需要剪的地方的線頭,然後把相對結實的布塊洗淨、晾乾、整平,摞起來高高的一大摞。做鞋子前期工作是裱、袼、褙,最後底料要乾燥點的,山鄉秋夜多露水,故而選擇天晴的白天進行。翠翠和駱愛魚合力把兩扇大門拆下來,放在飯桌上,翠翠做示範:刷麵粉和糯米粉熬成的「漿糊」,刷第一層漿糊,然後開始貼布塊,刷一層貼一層,最多時候貼五六層之多。翠翠總會用力的上下左右抹過來、抹過去,直到整塊光亮平整。抹好的袼褙拿到外面放在長板凳上曬太陽,直到曬乾透為止,晚上收回了,白天拿拿出去,反覆風吹日曬兩三天,曬乾的袼褙做鞋底,納起來不費力。

  鄉村主流的鞋底一般都是比城市人們穿的鞋底要厚幾層,俗稱「千層底」。納鞋底是苦類差事。納鞋底要用不易扯斷的麻線。麻線也需要翠翠親手製作完成。翠翠叫這工序「打麻線」。打麻線步驟:先把縷細的黃麻絲在麻錘子上通過旋轉上勁,之後由單股合為雙股,麻線納鞋底結實抗磨耐穿。在打麻線時,翠翠手下和腿上的鬆散麻絲就像一個個有生命的小精靈一樣,翻滾著,轉動著,在駱愛魚好奇神情中神奇地變成了一條條很有力道的麻絲線。駱愛魚伸長脖子看,只見翠翠先用環錐扎三排小窟窿,上下錯落有致,穿針的時候看上去很用力,針針都會發出聲響來,翠翠時不時拿針在自己頭髮里劃拉劃拉幾下,翠翠說針尖鈍了。翠翠偶爾,也會把麻繩在唇間抿一抿,把口水當潤滑劑。每一針落下,翠翠都會把麻繩繞在手掌,使勁兒拉,手上出現深深的勒痕。因為幹了一天農活和家務事的翠翠,在夜晚極易犯困,稍不留神,針就會紮上翠翠的手,輕則疼痛的只咧嘴,嚴重時流血,所以韓家老幼穿的鞋上,經常有翠翠的血跡斑點。

  「我幫你!」駱愛魚見翠翠有時候穿針引線不利索,在一旁看著著急。翠翠很是感激看了駱愛魚一眼,微笑著點了點頭。「那就要你費心費力勞神了」

  鞋底納好後,就做鞋幫,鞋幫製作相當省事,只需依照鞋樣裁出一層布殼加一層條絨布,兩層對齊縫合,鞋底和鞋幫連接的那一圈用白布條包邊縫上一周,鞋口處再縫上鬆緊帶,使鞋面更加貼腳……鞋子都是按照家裡每個人腳的大小來手工製作而成的,籠統的說,雙雙合腳。

  2.

  族長韓梅香也是名副其實的多才多藝,會下棋、會玩牌、寫得一手漂亮的毛筆字——小楷、中楷、大楷字。每年春節前夕,十里八村的鄉鄰們都準備好紙墨,請族長韓梅香寫春聯。族長韓梅香還是韓信後裔,深得「韓信跳跳」內家拳法嫡傳。八卦掌、武當劍、太極劍、少林棍棒、點穴解穴技法……長拳、南拳、八極拳、武當拳、少林拳套路也是樣樣精通。族長韓梅香只傳授駱愛魚劍術和其他門派拳法,韓信跳跳拳,那是絕對不肯外傳他人的,就是與韓姓氏族有著千絲萬縷的裙帶關係的外人,也不能收入門下做徒弟的。駱愛魚在韓家學會了太極拳、少林拳、武當劍的入門招式。族長韓梅香一家人招待駱愛魚真比親人還要親。開水送到駱愛魚手裡,換下的衣服被子被翠翠搶去洗淨曬乾,吃飯的時候,總要張羅五、六個菜。


  這天中午,族長韓梅香把鍋架好,放入野兔肉和淌井水、竹筍尖,然後燒然柴火燉起。

  「族長,八,九月天……哪來的竹筍?變戲法得來的不成?」駱愛魚不解的問。「我長這麼大,只聽說過春天才有筍子扯。」

  「我們應山這個地方,山高水長,森林茂密,山中的溫度比外面至少低3-5攝氏度,最熱的陽曆(公曆)八九月都一樣,就是在金秋十月,照樣有新鮮竹筍挖來做菜煮湯。」族長韓梅香跑回廂房拿出幾斤小竹筍,駱愛魚驚詫不已。只見族長韓梅香麻利的剝掉筍殼,沒用水洗,就放進鍋里,和先前燉的肉一起煮。大約過了二十幾分鐘,族長韓梅香掀開鍋蓋,一股鮮香撲面而來,熏出了駱愛魚的口水。

  「立馬開飯!」,木劈柴火煮鐵鍋飯,很香,駱愛魚一口氣吃了五、六小木碗。翠翠見駱愛魚狼吞虎咽的吃相,笑著說:「女人家吃飯要細嚼慢吞……你這麼吃,莫嚇得村里城內小伙子們,嫁不出去的……」

  駱愛魚聽著翠翠的話,臉紅了又紅,尋思著怎麼搭話。慌忙間,從嘴裡蹦出一句:「我聽說村裡的淌井,出鯰魚拐,而且是鯰魚咬著尾巴的出法,要是給我吃到這樣的鯰魚,就是你們給我介紹一個七、八十歲的老大爺做丈夫我也願意……」

  「你,你這這個饞貓……如此熟悉我們村的情況,看來是花了不少心思……」族長韓梅香和翠翠、還有其他韓家人一聽,燒酒、飯粒、湯水一下子從嘴裡噴了出來。族長韓梅香說:「你這女伢子,胃口還不小,為吃到鯰魚咬尾,竟然作踐你自己了……不過,能知道本村淌井裡鯰魚咬尾的故事,證明你對我們村有所了解。同時也說明你這個人心思縝密,非等閒之輩,沒白住我家……」族長韓梅香放下手中筷子用衣袖揩去嘴角邊上的油漬,接著為駱愛魚解惑敘述說。「這是真事!村裡有一個山溝里尋穿山甲,河岔中插鱉孫龜兒的老師傅,一次,從山腳的淌井裡一竿釣出了十幾籮筐鯰魚,那架勢嚇人。老師傅往上扯竿時,感覺很吃力,扯出一身汗,才看到一條兩三斤重的鯰魚拐。當他揉揉眼睛後,看見另一條魚咬著前面那條魚的尾巴時,老師傅的手開始發抖。於是,不停的往井台邊沿上扯,越扯越多。他趕緊叫身邊的徒弟回村拿來籮筐,隨隨便便就裝滿一籮筐。拿著那個籮筐的徒弟來來回回跑了十幾趟,拿來十幾個籮筐。老師傅把大部分魚重新放回淌井裡,只留下中間那幾框魚,請村子上所有人喝了一頓鯰魚湯。吃喝前,先到岩門口燒了三炷香。這事以後,老師傅就一病不起,生命終結在八十三歲這道坎上了……」

  「我們村里這口淌井連著山中的八仙岩,岩內有條暗河,那次出那麼多的魚,不是神仙在測試凡人貪慾……老師傅之死,並非犯天譴,而是因為他斃命於生老病死輪迴里,屬正常現象……」

  「族長,能不能帶我進八仙岩洞穴內看看?」駱愛魚聽完族長韓梅香的介紹,迫切的問:「我們幾時出發?需要帶什麼照明工具和防身武器?」

  「備足松油火把,加上一身膽量就好!」族長韓梅香不想掃了駱愛魚的興致,爽快答應。「吃飯飯,喝罷湯後就出發……」

  3.

  族長韓梅香帶著小老婆翠翠、駱愛魚和兩個意氣風發、大口吃飯的少裝男子——族長韓梅香的兒子結伴同行五個人。順利的進入到八仙岩洞深處。駱愛魚舉起松油火把,湊上去仔細端詳,在洞府中觀覽鐘乳石之奇,鐘乳石千姿百態,象形人獸,栩栩如生,不知不覺間,一行五個人走到一汪碧潭前。此潭就是鯰魚咬尾故事源泉。

  「聖境寶地,不宜久留……你們看這些躲避塵世瑣事的精靈們被我們喧鬧打擾到了,別說魚群,連一條小魚都不願出口與我們見面……」族長韓梅香文思泉湧,即興發揮,拿出一塊白布,開啟墨汁瓶,手握狼毫毛筆,行雲流水般寫下一首格律詩詞:

  一剪梅.初探八仙岩洞

  ◎韓梅香

  夢憶山鄉霜葉紅。樓閣亭台,暮色朦朧。登高眺遠好凝眸。菊綻疏籬,霧掩秋桐。

  名利如今望已空。落葉歸根,返老回童。昔時計較算荒唐,勝敗誰誰,皆付西風!

  族長韓梅香故意壓低帽子,讓隨行其他四個人看不見他——韓梅香的眼睛。而滑行的魚可以看見族長韓梅香複雜表情和不舍眼神。因為魚在岸上無處棲居,只能返回水中。

  4.

  中華山的山腳的河水,清澈透明,碧波蕩漾,四季如畫。隨著季節的推移,中華山的河水如打扮各異的姑娘,魅力四射,青春無限。春天中華山河水,靈動多彩;,夏天中華山的河水,嫵媚奔放;秋天中華山的河水,溫婉秀麗;冬天中華山的河水,靜謐玉潔。

  現在季節進入金秋,深秋一到,中華山的柿子就紅滿山坡,像火紅的燈籠掛滿枝頭,格外扎眼。那些個頭大得就像掛滿色彩鎧甲的將軍,威風凜凜站在樹梢高處,看管守護著山坡上的萬物生靈。身形小得又像一位穿著紅色羅群女子,害羞似的佇立在枝頭,笑盈盈地迎接著族長韓梅香和駱愛魚、翠翠和韓家大少爺、二少爺五個人。

  「蕭瑟秋風吹得柿子樹葉片片飄落,而那碩大的柿子在枝頭搖來搖去,,那結實的柿子蒂緊緊抓住碩大的果實,不讓它輕易從枝頭跌落。」駱愛魚一聲尖叫,惹得族長韓梅香禁不住回過頭來,他情系家鄉一草一木,根總是深深扎進家鄉這片沃土。「快快趕路,進軍中華山……今天我就向你——天地會代表獻上一份大禮,作為我加入你們的組織,遞交一份投名狀。」

  中華山是鳥的天堂,森林為依託,占地面積6927公頃。中華山距應山城區3公里,距明清時代開闢的官道4-8公里,南距武漢三鎮之一的漢口130公里,北距信陽60公里,與河南風景名勝雞公山隔山相望。中華山有「九峰、七寨、五寺、一百零八嶺」之稱。中華山在「應山八景」中,獨占四景:1.天澗雲深——龍興寺;2.寶林擁翠——寶林寺(明太祖朱元璋當和尚的所在地);3.洞口生風——仙人洞;4.中華仙山——祖師殿。中華山珍稀名木10多類,野生動物20多種。

  上次在石鐘山和雷秀琴刀下逃生,拋棄主子張安定而不顧,獨自逃命的原天地會叛徒——「天王寨」寨主劉一刀就嘯聚山林,出沒中華山中。他們勾結清兵捕快、流竄作案響馬,幹了許多壞事。

  駭人聽聞的一件事就是去年六月份,天地會一個活躍在信(陽)應(山)分堂口派出四個特遣隊員在應山秦家莊、毛家鋪、天平鎮、廣水鎮、洪武廟一帶積極開展各方面工作。劉一刀仗著自己身份只有石鐘山和雷秀琴知曉,其他人一概不了解的便利,指使手下苟富貴帶領十幾個兵到天地會工作組假投降,將四個天地會人員全部綁走,押至應山縣縣衙,交給千總何言旺折磨致死。這還不算,還帶領「天王寨」匪徒們深夜包圍祝家莊和徐家壪,這兩個地方,都是天地會的堡壘戶,是天地會和太平軍活下來的殘餘勢力東進西出,南北往返的歇腳點。劉一刀包圍這兩個村子出入口,未搜到天地會和太平軍勇士們,即刻將祝家莊和徐家壪留守老百姓三十七人,集中在幾個河岔和水塘邊,用大刀砍、斧頭劈、鍘刀切……活活殺害,搶走村民糧食牲畜、焚燒群眾房屋,與邪惡為伍,站在正義的對立面。

  「要想賊土匪滅,必須賊殺賊!」族長韓梅香考慮到劉一刀頑固不化,對他的勸降已經沒有作用,再說,「天王寨」匪徒兵力超過說三百多人馬,又盤踞在天險中華山險要位置,扼制著應山通往信陽必經之地。如果不徹底消滅他們,將會給應山和信陽兩地人民,以及天地會統戰工作帶來諸多不便。

  等待到天黑,族長韓梅香一邊派人手拿喊話筒對著天王寨匪徒進行喊話,從內部瓦解。劉一刀的一些部下,因不滿他的壓迫,紛紛倒戈卸甲,逃出天王寨,投奔駱愛魚。大部分頑敵怕被消滅,增加沿途暗哨、明崗,嚴陣以待,時刻準備痛擊攻打山寨的正義聯盟。

章節目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