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十三章 族長韓梅香
1.
駱愛魚第一個發展對象——信陽交界處的廣水鎮上一個叫「韓梅香灣」村莊上的秀才韓梅香。
應山縣衙所管轄的武勝關韓梅香灣村。此灣韓姓居多=第一,梅姓次之=第二,村子四周都是山,山上有很多香樟樹=第三;因為村中韓梅香和梅庭堂二人分別是各自姓氏祠堂權謀者,不僅武藝超群,而且文采出眾,故而村子以「韓梅香灣村」命名。武勝關韓梅香灣村位於廣水、信陽二地交界處,南連大悟,官道貫穿南北,四面環山,生態優良,田園氣息濃厚,是一方淨土。韓梅香灣村面積7平方公里,耕地1000畝,林地5000畝。全村252戶1020人,其中820人會懂得如何使用大刀長矛弓箭,會武術拳法的60人,獵戶40人,寫字畫畫15人,吟詩作對的秀才2人。
韓梅香灣村,離山很近,村子緊靠著山。早晨能聽見山上的鳥鳴,晚上能聽見山的呼吸。男人煨火熬湯,伸手就能抓把松針當柴火;女人擀麵做飯,伸手就能掐幾根山野韭菜和小蒜。
駱愛魚套近乎第一個動作,就是先從族長韓梅香的小老婆入手。駱愛魚和韓梅香的小老婆翠翠挎著竹籃,拿著小鐵鍬,去山腳下田野里挖小蒜。小蒜,其實是一種獨特的山野菜,它與大蒜、大蔥同屬百合科。小蒜的葉柄柔軟細長,球莖為圓錐或者圓球形,用水沖洗乾淨後,大小不一的莖體呈半透明狀,似珍珠瑪瑙,晶瑩剔透。當陣風吹醒沉睡大地,野生在田埂邊、果園裡、小路旁、坡地、溝坎沿的小蒜也挺直倔強的身子,或一簇簇地擁在一起,或三兩株散長著,裝點著生機勃勃的山鄉河灣。
駱愛魚在韓梅香小老婆翠翠指引下,雜草間,不經意間就發現了小蒜那曼妙的身軀在風裡調皮地輕舞。翠翠做示範,她挖小蒜的時候,會小心翼翼地將雜草扒開,翠翠左手緊貼小蒜的根部,輕輕把小蒜攥住,右手用小鐵鍬在小蒜周圍小心地挖呀挖,待泥土鬆動,翠翠稍稍用力往上一拽,一綹綴著潔白珍珠的綠線絲條便呈現在駱愛魚的眼前。翠翠有時看到那誘人的小蒜苗,還會忍不住用衣袖擦擦上面的泥土,然後直接塞進嘴裡嚼,那香辣的口感,令翠翠仰頭、哈氣,簡直就是回味無窮。
翠翠和駱愛魚把一籃子小蒜提回家,那小蒜以及松黃依稀傳遞著泥土的溫度,濃郁的香馨讓她們激情四溢。
族長韓梅香吩咐大老婆便把小蒜洗乾淨,水靈靈的,更顯得根莖潔白,蒜葉翠綠,很是惹人喜愛。韓梅香的大老婆會抓上一把洗淨的小蒜切成碎末,倒進裝了麵粉的大碗裡,加入水和鹽,攪成糊狀,再再油鍋里倒入小蒜麵糊,攤成薄薄的餅子,或是炒上一盤小蒜炒雞蛋,出鍋的時候,辛香濃厚,色澤誘人,夾上一塊滿口生津,餘味綿長。剩下的小蒜,就會被韓梅香的大老婆放在竹匾里晾乾,切碎了、撒上花椒粉、鹽巴,揉搓均勻後裝進罈罈罐罐里醃製,過了幾日,開壇揭開封蓋的時候,小蒜那濃烈的辛辣味一瞬間撲鼻而來,然後再整個小屋裡彌散開來。醃製好的小蒜就著喝稀飯和卷煎餅、包粑粑,生津開胃,越吃越香,你一筷子,我一勺兒,掏成空罐空瓶……小日子變得有滋有味。
2.
煮一壺秋夜稍給遠方,駱愛魚有割捨不了的思念和空虛。
為了更好地勸說族長韓梅香能爽快答應加入天地會組織,拉起一桿人馬,成為楚地生力軍。駱愛魚事先叫韓梅香小老婆翠翠準備好了透明玻璃做成的玲瓏茶壺,駱愛魚在沏茶的過程中,還不停向族長韓梅香介紹有關信陽毛尖茶葉的知識:茶葉外觀上,顏色碧綠略顯出深褐色有油光,類似青蛙皮的色澤,條索卷彎結成半球狀者;沖泡後,顏色呈深綠色,湯味濃而醇厚,微澀中帶甘潤味,並有種醇和山野果子汁味;香氣明顯而深厚,回甘強;開水沖泡後的茶葉,葉子窄長,邊緣有墨綠素,而葉中部分呈淡綠色,葉片完整,慢慢下墜,如降落傘……
族長韓梅香聽完駱愛魚介紹,他觀察信陽毛尖茶葉在茶壺中起伏的情景:
煮好一壺開水,如涓涓細流般緩緩倒入壺內。滾燙的水流進杯子裡,原本那些乾癟、纖瘦的茶葉,忽如驚飛的蝴蝶,在水中上下翻舞起來,捲曲的葉片漸漸舒展開來,透過水,隱隱約約可以看見它的葉脈。飄起來的茶葉伸展著,一片一片沉降下來,就像秋天裡以各種優美姿態飄落的金葉,更顯悠閒、沉靜。不一會,杯底泛起一片蔥綠,這墨綠顏色越來越深,在水中瀰漫開來,染綠了整杯水。族長韓梅香把茶杯端至鼻子邊輕輕一嗅,一呼一吸之間,茶的清香溢滿了鼻腔。
駱愛魚把茶水又倒入另一個白瓷碗中,端給族長韓梅香看見潔白無瑕的瓷碗中,片片嫩茶猶如雀舌,碧綠液體中透出陣陣幽香。沖泡之後的茶芽毛尖朵朵,葉脈綠色,如片片翡翠蝶兒起舞,朵朵葉片毛尖臥底後,用嘴吹拂熱氣,細品慢飲之後,唇齒留香,回味無窮。捧起茶杯,微微一抿,一陣清香沁入族長韓梅香的心田。那種絕味的香,是讓人回味無窮的味道,淡淡的,是無與倫比的甘甜啊。
茶過三碗,族長韓梅香詩興大發,隨口吟詩一首:
《絕味》
◎韓梅香
衝鋒的鼓點和號角
把世俗風雨擊打得遍體鱗傷
我屹立東方戰場
笑看
動物和動物的紛爭
人與人的肢體碰撞
我只希望
刪除僅僅是彼此的隔閡
消逝的並非水和陽光
為什麼「朋友」的眼睛
好亮好亮
刀刃般扎在我的心窩上
為了風頭無兩
忘記曇花一現時的悲傷
翹起尾巴
害怕雨暴風狂
跪求大樹下乘涼
專門害人的思想
安置在窗前
幽蘭、修竹、勁松、寒梅
先前占據的地方
敞開了所有
假、惡、丑的門戶
讓真、善、美的胎坯
於孽海中
流產、消亡
我無暇顧及
這些
我心化蓮慕高潔
節操在清流里開放
瀰漫著的芬芳
生命之葉
源源生長
不由自主
托起
揚帆起航的渴望……」
「茶,不過兩種姿態:沉或浮……飲茶品茗者不過兩姿勢:拿起或放下……」駱愛魚等族長韓梅香吟詩完畢後,慢慢引入正題。「人生如茶,沉時坦然,浮時淡然,拿得起也要放得下。拿得起是能力,拿不起,就是碌碌無為;放不下,就會庸人自擾……大丈夫,當以先天下之憂而憂後天下之樂而樂。找目標、尋出路,也像喝茶,適合大眾口味才是最好的……」
3.
族長韓梅香的房子前有一個石臼,裡面蓄著一汪清水,養著一叢綠瑩瑩的水聲植物。這個石臼看似普通,大理石鑿就的臼體成桂圓色,上頭大些為圓形,下部小些由圓漸漸過渡為方形。這種設計,是族長韓梅香結合「天圓地方」的宇宙觀,駱愛魚尚且不知更多究竟,但在駱愛魚眼中,石臼看起來顯得靈動而又穩重,並且使用時方便人們將腳靠近、膝蓋頂住臼體使力。臼體外壁凹凸不平,布滿小小凸起,內壁卻極為光滑,用手摸去和一個花盆的價值差不多,可在族長韓梅香的大家庭,它可是族長韓梅香一家人倚重的「功臣」——清明節成團的青餣珍粉,立夏調蛋的薑汁,秋收後帶殼的高粱、蓖麻,都靠它和石杵的碰撞轉化成美食,同時它更適合做製作年糕,打糍粑的理想器具。
族長韓梅香,不僅詩詞歌賦寫的好,製作「韓氏鹽水豆腐豆腐腦」,在當今這個清朝時期楚北山區,無疑是最具有代表性一張名片。韓氏鹽水豆腐和豆腐腦,其質地細嫩,口感爽滑,勁道十足,配以特製的醬料,總能讓人口齒留香,成為湖北佬(應山人的俗稱)走親訪友和街坊四鄰聚會時常備的佳肴。
族長韓梅香作坊秘制的「韓氏燒餅」稱得上「一絕」。韓氏燒餅,色澤金黃,表皮酥脆,內裡層層疊疊,滿口留香,無不讓人感嘆其味美價廉。韓氏燒餅的製作工藝獨特,需要經過十幾道工序,以芝麻、蔥花、花生米、杏仁和蓮藕粉等為輔料,使得韓氏燒餅既有芝麻的濃香、蔥花的清新,又有花生米杏仁的焦脆、蓮藕粉的粘稠……咬一口,仿佛能聽到歷史的迴響,感受到歲月的沉澱。它不僅是族長韓梅香的金子招牌、應山美食的味道,更是打拼在外的湖北應山人的家鄉記憶,無論走到哪裡,這種絕味,總能喚起遊子對家鄉的思念。
族長韓梅香興趣愛好廣泛,在村子裡掀起一陣陣玩「抓石子」的熱潮,工余飯後,族長韓梅香安排家人和村民們或三人一組,或五人一群,席地而坐,選擇五顆或七顆石子,在地面撒開。然後,由參與者依次拿起其中一顆石子向上拋起來。在石子未落地前抓起地上的另一顆石子,並迅速接住先前拋出的石子。成功者繼續拋起一個石子,再抓住地上的兩顆石子後、接住正在下落的石子。以此類推,直到地面的石子抓完為贏家。若拋出去的石子沒有接住,或者地面的石子沒有抓起,抑或抓起的數量不夠,參入者應該停止遊戲,等下一輪從頭再來。
抓石子的遊戲深受大家喜愛,它不僅考驗參入者的手眼協調能力和反應速度,更在無形中鍛鍊了大家的耐心和專注力。
族長韓梅香還有一個絕活——打水漂。族長韓梅香用片石在村後小溪里「打水漂」也是村民們愛看熱鬧的一項活動。這些薄而扁的片石靜靜地躺在清澈的溪水深處(1-2米深度),愛面子的族長韓梅香被圍觀群眾吆喝著脫光衣服下水,族長韓梅香一個猛子扎入水裡,奮力頂著水的阻力,睜開雙眼,撿起片石,再浮出水面。
族長韓梅香懂得水裡換氣訣竅,他在水中能憋氣很長時間,而且,族長韓梅香是村里水漂數量打得最多的人。族長韓梅香隨手輕輕一擲,一個斜漂,就能讓一塊片石,或者經過長時間水流沖刷變得圓滑的鵝卵石頭,經水面從小溪這頭兒輕盈的跳躍到小溪那頭兒,這也讓族長韓梅香於無形中在村民們的心底樹立了非常高的威望。當村民之間出現爭議或者分歧時,都會請族長韓梅香給出最終裁決,村民們對他的處理結果也都是心服口服,絕無半點異議。
族長韓梅香雖然性情倔強,但骨子裡有著楚北這片土地上土生土長的樸實和善良。族長韓梅香常年腰間別著一個足有一米長的菸袋鍋,前面還垂吊著一個不同顏色條紋碎布塊拼接而成的盛裝菸絲的「菸袋」,穿對襟褂子,褲腳上(小腿肚子)纏著綁腿,草帽、魚簍、鋤頭、耘耙耪,刻畫他淳樸形象;皺紋、老繭、禿筆、塑造他的歲月滄桑形象。
到了顆粒歸倉時節,族長韓梅香便吩咐家中男女,把鐮刀磨亮,麥子脫粒、碾壓稻穀空場地整平、揚灰塵的木掀、摟耙子檢修完好、把裝麥子、稻穀的袋子、有破洞的誓鋬籠縫補好,還添置了一些簸箕、篾篩、笤帚、鐵叉、釘耙,犁鏵……農具準備齊全,然後吆五喝六指手畫腳帶領家人搶收糧食。
駱愛魚第一個發展對象——信陽交界處的廣水鎮上一個叫「韓梅香灣」村莊上的秀才韓梅香。
應山縣衙所管轄的武勝關韓梅香灣村。此灣韓姓居多=第一,梅姓次之=第二,村子四周都是山,山上有很多香樟樹=第三;因為村中韓梅香和梅庭堂二人分別是各自姓氏祠堂權謀者,不僅武藝超群,而且文采出眾,故而村子以「韓梅香灣村」命名。武勝關韓梅香灣村位於廣水、信陽二地交界處,南連大悟,官道貫穿南北,四面環山,生態優良,田園氣息濃厚,是一方淨土。韓梅香灣村面積7平方公里,耕地1000畝,林地5000畝。全村252戶1020人,其中820人會懂得如何使用大刀長矛弓箭,會武術拳法的60人,獵戶40人,寫字畫畫15人,吟詩作對的秀才2人。
韓梅香灣村,離山很近,村子緊靠著山。早晨能聽見山上的鳥鳴,晚上能聽見山的呼吸。男人煨火熬湯,伸手就能抓把松針當柴火;女人擀麵做飯,伸手就能掐幾根山野韭菜和小蒜。
駱愛魚套近乎第一個動作,就是先從族長韓梅香的小老婆入手。駱愛魚和韓梅香的小老婆翠翠挎著竹籃,拿著小鐵鍬,去山腳下田野里挖小蒜。小蒜,其實是一種獨特的山野菜,它與大蒜、大蔥同屬百合科。小蒜的葉柄柔軟細長,球莖為圓錐或者圓球形,用水沖洗乾淨後,大小不一的莖體呈半透明狀,似珍珠瑪瑙,晶瑩剔透。當陣風吹醒沉睡大地,野生在田埂邊、果園裡、小路旁、坡地、溝坎沿的小蒜也挺直倔強的身子,或一簇簇地擁在一起,或三兩株散長著,裝點著生機勃勃的山鄉河灣。
駱愛魚在韓梅香小老婆翠翠指引下,雜草間,不經意間就發現了小蒜那曼妙的身軀在風裡調皮地輕舞。翠翠做示範,她挖小蒜的時候,會小心翼翼地將雜草扒開,翠翠左手緊貼小蒜的根部,輕輕把小蒜攥住,右手用小鐵鍬在小蒜周圍小心地挖呀挖,待泥土鬆動,翠翠稍稍用力往上一拽,一綹綴著潔白珍珠的綠線絲條便呈現在駱愛魚的眼前。翠翠有時看到那誘人的小蒜苗,還會忍不住用衣袖擦擦上面的泥土,然後直接塞進嘴裡嚼,那香辣的口感,令翠翠仰頭、哈氣,簡直就是回味無窮。
翠翠和駱愛魚把一籃子小蒜提回家,那小蒜以及松黃依稀傳遞著泥土的溫度,濃郁的香馨讓她們激情四溢。
族長韓梅香吩咐大老婆便把小蒜洗乾淨,水靈靈的,更顯得根莖潔白,蒜葉翠綠,很是惹人喜愛。韓梅香的大老婆會抓上一把洗淨的小蒜切成碎末,倒進裝了麵粉的大碗裡,加入水和鹽,攪成糊狀,再再油鍋里倒入小蒜麵糊,攤成薄薄的餅子,或是炒上一盤小蒜炒雞蛋,出鍋的時候,辛香濃厚,色澤誘人,夾上一塊滿口生津,餘味綿長。剩下的小蒜,就會被韓梅香的大老婆放在竹匾里晾乾,切碎了、撒上花椒粉、鹽巴,揉搓均勻後裝進罈罈罐罐里醃製,過了幾日,開壇揭開封蓋的時候,小蒜那濃烈的辛辣味一瞬間撲鼻而來,然後再整個小屋裡彌散開來。醃製好的小蒜就著喝稀飯和卷煎餅、包粑粑,生津開胃,越吃越香,你一筷子,我一勺兒,掏成空罐空瓶……小日子變得有滋有味。
2.
煮一壺秋夜稍給遠方,駱愛魚有割捨不了的思念和空虛。
為了更好地勸說族長韓梅香能爽快答應加入天地會組織,拉起一桿人馬,成為楚地生力軍。駱愛魚事先叫韓梅香小老婆翠翠準備好了透明玻璃做成的玲瓏茶壺,駱愛魚在沏茶的過程中,還不停向族長韓梅香介紹有關信陽毛尖茶葉的知識:茶葉外觀上,顏色碧綠略顯出深褐色有油光,類似青蛙皮的色澤,條索卷彎結成半球狀者;沖泡後,顏色呈深綠色,湯味濃而醇厚,微澀中帶甘潤味,並有種醇和山野果子汁味;香氣明顯而深厚,回甘強;開水沖泡後的茶葉,葉子窄長,邊緣有墨綠素,而葉中部分呈淡綠色,葉片完整,慢慢下墜,如降落傘……
族長韓梅香聽完駱愛魚介紹,他觀察信陽毛尖茶葉在茶壺中起伏的情景:
煮好一壺開水,如涓涓細流般緩緩倒入壺內。滾燙的水流進杯子裡,原本那些乾癟、纖瘦的茶葉,忽如驚飛的蝴蝶,在水中上下翻舞起來,捲曲的葉片漸漸舒展開來,透過水,隱隱約約可以看見它的葉脈。飄起來的茶葉伸展著,一片一片沉降下來,就像秋天裡以各種優美姿態飄落的金葉,更顯悠閒、沉靜。不一會,杯底泛起一片蔥綠,這墨綠顏色越來越深,在水中瀰漫開來,染綠了整杯水。族長韓梅香把茶杯端至鼻子邊輕輕一嗅,一呼一吸之間,茶的清香溢滿了鼻腔。
駱愛魚把茶水又倒入另一個白瓷碗中,端給族長韓梅香看見潔白無瑕的瓷碗中,片片嫩茶猶如雀舌,碧綠液體中透出陣陣幽香。沖泡之後的茶芽毛尖朵朵,葉脈綠色,如片片翡翠蝶兒起舞,朵朵葉片毛尖臥底後,用嘴吹拂熱氣,細品慢飲之後,唇齒留香,回味無窮。捧起茶杯,微微一抿,一陣清香沁入族長韓梅香的心田。那種絕味的香,是讓人回味無窮的味道,淡淡的,是無與倫比的甘甜啊。
茶過三碗,族長韓梅香詩興大發,隨口吟詩一首:
《絕味》
◎韓梅香
衝鋒的鼓點和號角
把世俗風雨擊打得遍體鱗傷
我屹立東方戰場
笑看
動物和動物的紛爭
人與人的肢體碰撞
我只希望
刪除僅僅是彼此的隔閡
消逝的並非水和陽光
為什麼「朋友」的眼睛
好亮好亮
刀刃般扎在我的心窩上
為了風頭無兩
忘記曇花一現時的悲傷
翹起尾巴
害怕雨暴風狂
跪求大樹下乘涼
專門害人的思想
安置在窗前
幽蘭、修竹、勁松、寒梅
先前占據的地方
敞開了所有
假、惡、丑的門戶
讓真、善、美的胎坯
於孽海中
流產、消亡
我無暇顧及
這些
我心化蓮慕高潔
節操在清流里開放
瀰漫著的芬芳
生命之葉
源源生長
不由自主
托起
揚帆起航的渴望……」
「茶,不過兩種姿態:沉或浮……飲茶品茗者不過兩姿勢:拿起或放下……」駱愛魚等族長韓梅香吟詩完畢後,慢慢引入正題。「人生如茶,沉時坦然,浮時淡然,拿得起也要放得下。拿得起是能力,拿不起,就是碌碌無為;放不下,就會庸人自擾……大丈夫,當以先天下之憂而憂後天下之樂而樂。找目標、尋出路,也像喝茶,適合大眾口味才是最好的……」
3.
族長韓梅香的房子前有一個石臼,裡面蓄著一汪清水,養著一叢綠瑩瑩的水聲植物。這個石臼看似普通,大理石鑿就的臼體成桂圓色,上頭大些為圓形,下部小些由圓漸漸過渡為方形。這種設計,是族長韓梅香結合「天圓地方」的宇宙觀,駱愛魚尚且不知更多究竟,但在駱愛魚眼中,石臼看起來顯得靈動而又穩重,並且使用時方便人們將腳靠近、膝蓋頂住臼體使力。臼體外壁凹凸不平,布滿小小凸起,內壁卻極為光滑,用手摸去和一個花盆的價值差不多,可在族長韓梅香的大家庭,它可是族長韓梅香一家人倚重的「功臣」——清明節成團的青餣珍粉,立夏調蛋的薑汁,秋收後帶殼的高粱、蓖麻,都靠它和石杵的碰撞轉化成美食,同時它更適合做製作年糕,打糍粑的理想器具。
族長韓梅香,不僅詩詞歌賦寫的好,製作「韓氏鹽水豆腐豆腐腦」,在當今這個清朝時期楚北山區,無疑是最具有代表性一張名片。韓氏鹽水豆腐和豆腐腦,其質地細嫩,口感爽滑,勁道十足,配以特製的醬料,總能讓人口齒留香,成為湖北佬(應山人的俗稱)走親訪友和街坊四鄰聚會時常備的佳肴。
族長韓梅香作坊秘制的「韓氏燒餅」稱得上「一絕」。韓氏燒餅,色澤金黃,表皮酥脆,內裡層層疊疊,滿口留香,無不讓人感嘆其味美價廉。韓氏燒餅的製作工藝獨特,需要經過十幾道工序,以芝麻、蔥花、花生米、杏仁和蓮藕粉等為輔料,使得韓氏燒餅既有芝麻的濃香、蔥花的清新,又有花生米杏仁的焦脆、蓮藕粉的粘稠……咬一口,仿佛能聽到歷史的迴響,感受到歲月的沉澱。它不僅是族長韓梅香的金子招牌、應山美食的味道,更是打拼在外的湖北應山人的家鄉記憶,無論走到哪裡,這種絕味,總能喚起遊子對家鄉的思念。
族長韓梅香興趣愛好廣泛,在村子裡掀起一陣陣玩「抓石子」的熱潮,工余飯後,族長韓梅香安排家人和村民們或三人一組,或五人一群,席地而坐,選擇五顆或七顆石子,在地面撒開。然後,由參與者依次拿起其中一顆石子向上拋起來。在石子未落地前抓起地上的另一顆石子,並迅速接住先前拋出的石子。成功者繼續拋起一個石子,再抓住地上的兩顆石子後、接住正在下落的石子。以此類推,直到地面的石子抓完為贏家。若拋出去的石子沒有接住,或者地面的石子沒有抓起,抑或抓起的數量不夠,參入者應該停止遊戲,等下一輪從頭再來。
抓石子的遊戲深受大家喜愛,它不僅考驗參入者的手眼協調能力和反應速度,更在無形中鍛鍊了大家的耐心和專注力。
族長韓梅香還有一個絕活——打水漂。族長韓梅香用片石在村後小溪里「打水漂」也是村民們愛看熱鬧的一項活動。這些薄而扁的片石靜靜地躺在清澈的溪水深處(1-2米深度),愛面子的族長韓梅香被圍觀群眾吆喝著脫光衣服下水,族長韓梅香一個猛子扎入水裡,奮力頂著水的阻力,睜開雙眼,撿起片石,再浮出水面。
族長韓梅香懂得水裡換氣訣竅,他在水中能憋氣很長時間,而且,族長韓梅香是村里水漂數量打得最多的人。族長韓梅香隨手輕輕一擲,一個斜漂,就能讓一塊片石,或者經過長時間水流沖刷變得圓滑的鵝卵石頭,經水面從小溪這頭兒輕盈的跳躍到小溪那頭兒,這也讓族長韓梅香於無形中在村民們的心底樹立了非常高的威望。當村民之間出現爭議或者分歧時,都會請族長韓梅香給出最終裁決,村民們對他的處理結果也都是心服口服,絕無半點異議。
族長韓梅香雖然性情倔強,但骨子裡有著楚北這片土地上土生土長的樸實和善良。族長韓梅香常年腰間別著一個足有一米長的菸袋鍋,前面還垂吊著一個不同顏色條紋碎布塊拼接而成的盛裝菸絲的「菸袋」,穿對襟褂子,褲腳上(小腿肚子)纏著綁腿,草帽、魚簍、鋤頭、耘耙耪,刻畫他淳樸形象;皺紋、老繭、禿筆、塑造他的歲月滄桑形象。
到了顆粒歸倉時節,族長韓梅香便吩咐家中男女,把鐮刀磨亮,麥子脫粒、碾壓稻穀空場地整平、揚灰塵的木掀、摟耙子檢修完好、把裝麥子、稻穀的袋子、有破洞的誓鋬籠縫補好,還添置了一些簸箕、篾篩、笤帚、鐵叉、釘耙,犁鏵……農具準備齊全,然後吆五喝六指手畫腳帶領家人搶收糧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