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6章 臣服於當下
手機里,江皓月同班同學的媽媽發來信息,說她家孩子也是,興沖沖跑到大門口來(由於教育局發緊急通知時已臨近下晚自習時間,班主任都來沒來得及通知學生)聽到不能回家的消息,氣得扭頭就走。
這個夜裡,走讀生群里的家長們久久未能入眠,一切都來得太突然了。群里又像炸開了鍋似的消息一條接著一條。有心疼孩子的,有捨不得房租的,有相互安慰的,還有從一百多公里外剛趕過來住了一天的家長,現在又得打道回府了。
小區群里也發來了全市小學初中生上網課的消息。我看了一下江欣悅的班級群,還沒有任何通知,交待江建軍第二天早上起來先看群消息,如果不用去學校就不起那麼早,免得江欣悅跑空。
躺在床上,把每天早上五點多的鬧鐘取消。睡吧,陪讀媽媽又被迫放假了。
第二天早上六點半醒來,果然看到江欣悅班級群里老師五點多發的通知,讓所有走讀生在家上網課。我打電話問江建軍,他說江欣悅已經去學校把書都搬回來了。
原來,陪讀媽媽並沒有放假,只是換了個孩子繼續陪讀。
起床,把出租屋裡該整理的整理好,該帶走的帶走,到樓下做了核酸,開車回家。
江皓月住校,江欣悅在家上網課,江建軍照常上班。我也過上了每天不再被鬧鐘叫醒的幸福生活……
新一輪的生活看似有條不紊地進行著。
一天後,襄城區也開始了靜默管理;又過了一天,樊城區也靜默了。我們居住的襄州區,一切如常。
去學校給江皓月送了衣服與吹風機,帶上了她愛吃的大蘋果,想著應該會像上次一樣,就算是靜默管理也不會太久。過冬的大棉襖,自然是沒給江皓月帶上。總想著等再度降溫之前,她應該就可以回來住了。
周日,江欣悅不用上網課,我和江建軍帶著她來到小清河邊,找了個清靜的地方,開啟了煮茶曬太陽的下午茶模式。看著一橋之隔的對岸冷冷清清,而河這邊的襄州人民還自由自在享受著人間美好的戶外時光,不禁有了幾許感慨:珍惜當下。
第二天早上醒來,照常出門查核酸,卻發現小區大門已上鎖。這靜默時代,終於輪到我們了。
口罩事件像風一樣,很快就吹遍了整座城市。昨天還自由自在到戶外曬太陽的我們,今天也被限制只能在小區內活動。
那天網課後,江欣悅把同學拍到的照片拿給我看,說是她們學校住校的同學中有被拉走隔離的。
很快,又傳來周邊好幾所學校中招的消息。
此時,江皓月的學校一切正常。這個最初討厭住校的孩子,在這樣的局勢所迫下,慢慢也選擇了當下臣服。除了每天打電話來問問外面的情況,再也沒有聽她說過想要回來。
又一個周六,江皓月學校讓家長給孩子們錄視頻,以解孩子們的相思之苦。我和江建軍、江欣悅齊上陣,每人對著手機說幾句鼓勵江皓月的話。在對著手機說出:「我很想你……」的時候,老母親還是沒忍住淚崩了。只好暫停,擦乾眼淚之後,再繼續錄……
此時,距離江皓月住校已經過去了十天,我們小區靜默管理也快一周了。
那個當初抗拒陪讀的老母親,此刻開始了想念。
視頻發過去,老師還沒來得及給孩子們看,學校就停課了。說是教育局通知,學校全體學生回宿舍靜默兩天。但接下來的消息,卻是隔壁班孩子被拉出去隔離,那個被隔離班級的女生宿舍,離江皓月住的宿舍很近。
雖然學校並沒出通知,但第一感覺並不好。
此時,走讀生家長群里,有家長希望孩子們都放假回來上網課,緊接著又遭到意見不同的一大批家長炮轟。
「不要傳遞負能量!」
「相信學校,相信老師,孩子們在學校才最安全!」
「孩子不能放假,放假回來就廢了!」
……
看著那些掩耳盜鈴的家長們,也著實心疼。回與不回,此時已不是我們說了算,群里爭論不休的眾人,到最後也沒爭出個結果來。就算爭出了什麼結果,也不是我們可以做決定的呀。
冷眼旁觀著這一切。我問自己:「怎麼辦?」
怎麼辦?又能怎麼辦?
有人說,沒有選擇就是最好的選擇。
記得當初推薦好友看《臣服實驗》這本書,她說:「看到書名我就很排斥,為什麼要臣服?我就是不服!」
後來,她把書買了回來,沒看。
我也不服。但是看完之後,才發現原來此「臣服」非彼「臣服」。
臣服於當下,臣服於自己。
口罩當下,江皓月被封在學校宿舍出不來,我也進不去。除了臣服,別無選擇。
每天中午和晚上我們會往江皓月宿舍各打一次電話。就這樣,在後來的一個多星期里,我和江皓月成了彼此的定心丸。
江皓月說學校飯菜難吃(為了安全,食堂疏散了一部分工作人員,人員物資相當緊缺),我說,回來我給你做好吃的。
她說沒有蘋果吃,我說,等你回來我們實現水果自由。
每天我都會跟江皓月說,忍一忍,很快就會解封了,很快你就能回來了。但那個很快,真的就像網上說的某多多的砍一刀一樣,永遠都只差0.01%……
再後來,每次電話打到宿舍,孩子能接聽,於我來講就是幸福。
聽說,那些一直占線的宿舍里,孩子們多半都是出去隔離了。
在宿舍前兩天,孩子們把這幾年上學沒能睡夠的覺都補回來了,每天早上睡到八點多起來吃飯,中午吃了飯接著睡到晚餐時分。
但很快,這種滿足感就變成了無聊。六個女孩兒擠在一間宿舍里,外面的走廊都無法觸及,只能想法子在小小的空間裡來消磨時間。
宿舍里有一個孩子帶了手機,此時的這部手機就成了孩子們的解悶神器。六個孩子擠在一塊兒看電影、自拍,後來玩起了劇本殺,再後來,就自製了一副撲克牌玩起了「鬥地主」……
每次媽媽們打完電話,會在宿舍媽媽群里相互分享,每當我分享孩子們的趣事時,有兩位媽媽說:「你家姑娘啥都跟你說,我們家的玩什麼都不敢說,怕我罵她。」
媽媽們也達成一致,都這個時候了,孩子們把自己照顧好,心情愉悅就好,不要求她們學習。再說了,此時沒有外援,老師們個個都分身乏術,一日三餐負責給每個宿舍的孩子們送飯送水,解決各種生活上的問題,也基本顧不上孩子們的學習了。
除了每天兩個電話,看看群消息,我在家也該工作工作,該學習學習,提升能量,穩住大後方。
這個夜裡,走讀生群里的家長們久久未能入眠,一切都來得太突然了。群里又像炸開了鍋似的消息一條接著一條。有心疼孩子的,有捨不得房租的,有相互安慰的,還有從一百多公里外剛趕過來住了一天的家長,現在又得打道回府了。
小區群里也發來了全市小學初中生上網課的消息。我看了一下江欣悅的班級群,還沒有任何通知,交待江建軍第二天早上起來先看群消息,如果不用去學校就不起那麼早,免得江欣悅跑空。
躺在床上,把每天早上五點多的鬧鐘取消。睡吧,陪讀媽媽又被迫放假了。
第二天早上六點半醒來,果然看到江欣悅班級群里老師五點多發的通知,讓所有走讀生在家上網課。我打電話問江建軍,他說江欣悅已經去學校把書都搬回來了。
原來,陪讀媽媽並沒有放假,只是換了個孩子繼續陪讀。
起床,把出租屋裡該整理的整理好,該帶走的帶走,到樓下做了核酸,開車回家。
江皓月住校,江欣悅在家上網課,江建軍照常上班。我也過上了每天不再被鬧鐘叫醒的幸福生活……
新一輪的生活看似有條不紊地進行著。
一天後,襄城區也開始了靜默管理;又過了一天,樊城區也靜默了。我們居住的襄州區,一切如常。
去學校給江皓月送了衣服與吹風機,帶上了她愛吃的大蘋果,想著應該會像上次一樣,就算是靜默管理也不會太久。過冬的大棉襖,自然是沒給江皓月帶上。總想著等再度降溫之前,她應該就可以回來住了。
周日,江欣悅不用上網課,我和江建軍帶著她來到小清河邊,找了個清靜的地方,開啟了煮茶曬太陽的下午茶模式。看著一橋之隔的對岸冷冷清清,而河這邊的襄州人民還自由自在享受著人間美好的戶外時光,不禁有了幾許感慨:珍惜當下。
第二天早上醒來,照常出門查核酸,卻發現小區大門已上鎖。這靜默時代,終於輪到我們了。
口罩事件像風一樣,很快就吹遍了整座城市。昨天還自由自在到戶外曬太陽的我們,今天也被限制只能在小區內活動。
那天網課後,江欣悅把同學拍到的照片拿給我看,說是她們學校住校的同學中有被拉走隔離的。
很快,又傳來周邊好幾所學校中招的消息。
此時,江皓月的學校一切正常。這個最初討厭住校的孩子,在這樣的局勢所迫下,慢慢也選擇了當下臣服。除了每天打電話來問問外面的情況,再也沒有聽她說過想要回來。
又一個周六,江皓月學校讓家長給孩子們錄視頻,以解孩子們的相思之苦。我和江建軍、江欣悅齊上陣,每人對著手機說幾句鼓勵江皓月的話。在對著手機說出:「我很想你……」的時候,老母親還是沒忍住淚崩了。只好暫停,擦乾眼淚之後,再繼續錄……
此時,距離江皓月住校已經過去了十天,我們小區靜默管理也快一周了。
那個當初抗拒陪讀的老母親,此刻開始了想念。
視頻發過去,老師還沒來得及給孩子們看,學校就停課了。說是教育局通知,學校全體學生回宿舍靜默兩天。但接下來的消息,卻是隔壁班孩子被拉出去隔離,那個被隔離班級的女生宿舍,離江皓月住的宿舍很近。
雖然學校並沒出通知,但第一感覺並不好。
此時,走讀生家長群里,有家長希望孩子們都放假回來上網課,緊接著又遭到意見不同的一大批家長炮轟。
「不要傳遞負能量!」
「相信學校,相信老師,孩子們在學校才最安全!」
「孩子不能放假,放假回來就廢了!」
……
看著那些掩耳盜鈴的家長們,也著實心疼。回與不回,此時已不是我們說了算,群里爭論不休的眾人,到最後也沒爭出個結果來。就算爭出了什麼結果,也不是我們可以做決定的呀。
冷眼旁觀著這一切。我問自己:「怎麼辦?」
怎麼辦?又能怎麼辦?
有人說,沒有選擇就是最好的選擇。
記得當初推薦好友看《臣服實驗》這本書,她說:「看到書名我就很排斥,為什麼要臣服?我就是不服!」
後來,她把書買了回來,沒看。
我也不服。但是看完之後,才發現原來此「臣服」非彼「臣服」。
臣服於當下,臣服於自己。
口罩當下,江皓月被封在學校宿舍出不來,我也進不去。除了臣服,別無選擇。
每天中午和晚上我們會往江皓月宿舍各打一次電話。就這樣,在後來的一個多星期里,我和江皓月成了彼此的定心丸。
江皓月說學校飯菜難吃(為了安全,食堂疏散了一部分工作人員,人員物資相當緊缺),我說,回來我給你做好吃的。
她說沒有蘋果吃,我說,等你回來我們實現水果自由。
每天我都會跟江皓月說,忍一忍,很快就會解封了,很快你就能回來了。但那個很快,真的就像網上說的某多多的砍一刀一樣,永遠都只差0.01%……
再後來,每次電話打到宿舍,孩子能接聽,於我來講就是幸福。
聽說,那些一直占線的宿舍里,孩子們多半都是出去隔離了。
在宿舍前兩天,孩子們把這幾年上學沒能睡夠的覺都補回來了,每天早上睡到八點多起來吃飯,中午吃了飯接著睡到晚餐時分。
但很快,這種滿足感就變成了無聊。六個女孩兒擠在一間宿舍里,外面的走廊都無法觸及,只能想法子在小小的空間裡來消磨時間。
宿舍里有一個孩子帶了手機,此時的這部手機就成了孩子們的解悶神器。六個孩子擠在一塊兒看電影、自拍,後來玩起了劇本殺,再後來,就自製了一副撲克牌玩起了「鬥地主」……
每次媽媽們打完電話,會在宿舍媽媽群里相互分享,每當我分享孩子們的趣事時,有兩位媽媽說:「你家姑娘啥都跟你說,我們家的玩什麼都不敢說,怕我罵她。」
媽媽們也達成一致,都這個時候了,孩子們把自己照顧好,心情愉悅就好,不要求她們學習。再說了,此時沒有外援,老師們個個都分身乏術,一日三餐負責給每個宿舍的孩子們送飯送水,解決各種生活上的問題,也基本顧不上孩子們的學習了。
除了每天兩個電話,看看群消息,我在家也該工作工作,該學習學習,提升能量,穩住大後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