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四百六十四章 陸將軍乃吾師矣
第463章 陸將軍乃吾師矣
太子府,略顯昏暗的書房內,太監從書架上拿出許多份文書遞給陸雲逸,
「陸大人,這是一月以來,北元乃爾不花以及咬住等人的動向。」
陸雲逸接過,隨意翻閱幾眼,而後問道:
「有沒有北元朝廷以及北元君主也速迭爾的文書?」
太監想了想,重重點頭,看向上首的太子殿下,面帶請示。
朱標點了點頭:「去拿來。」
太監道了一聲是,而後躬身離去。
太子看向陸雲逸,笑道:
「此行只針對乃爾不花等人,本宮知道你喜歡乘勝追擊,但對於北元,就算了。
朝廷打算將其放在草原,不予理會,讓草原再亂上一亂。」
此話一出,陸雲逸便知道太子誤會了,開口解釋:
「太子殿下誤會了,臣並不是想要畢其功於一役,
而是想要看一看草原局勢,這有關此行勝負成敗以及方略的制定。」
「詳細講。」
太子朱標點了點頭,而後看向晉王與燕王:
「你們好好聽聽,舅舅與文英都說過,此子有總攬大局之能,日後定然能統馭大軍。
聽聽他的見解,也看看這場戰事能不能勝。」
晉王與燕王面露詫異,將身體稍稍坐直了些。
陸雲逸在心中左右思緒,隱晦地看了一眼朱棣,很快做出決斷。
他不打算藏拙,轉而對著身邊的太監說道:
「勞煩公公幫我找一塊識字板來,要大。」
「陸大人稍等。」
不過幾十息的功夫,巨大的識字板就擺在了書桌正中央。
陸雲逸也快速看完了有關於北元的幾封重要文書,臉色凝重地站了起來,朝著上首三人躬了躬身,沉聲道:
「太子殿下、晉王殿下、燕王殿下,在臣看來,想要打贏一場戰事需要做到最關鍵的三點。」
他回頭在識字板上快速書寫。
[一、清晰的政治目的]
[二、強大的軍隊建設]
[三、正確的戰略戰術]
三人的目光在識字板上停留,面露思索,太子朱標吩咐:
「太暗了。」
「殿下恕罪。」一旁的太監連忙躬身,快速加了幾盞燈。
做完這些,陸雲逸繼續開口:
「三位殿下,朝廷有著天下最善戰的將領,也有當世最精銳的軍隊,所以第二點與第三點不必多言。
而第一點,在臣看來,是關乎一場戰事勝敗的決定因素!」
「只因戰爭的性質和人心向背至關重要。
一場戰事若能夠得到百姓支持和擁護,就能為戰爭勝利提供堅實基礎。
就如陛下北上滅元,就有著清晰以及正確的政治目的,是一場正確的戰爭。
可以這麼說,北伐大軍還未出動時,戰事就已經勝利!
後續的不過收尾,與一些損失以及時間的差異,結局無論如何都不會改變。」
此話一出,上首三位臉色頃刻間凝重起來。
晉王與燕王有些懵懂,但太子卻再清楚不過。
在處置過這些年的政務,查看了許多當年的機密文書後,他比誰都了解正統以及師出有名的重要。
他臉色凝重,看向不遠處的太監,吩咐道:
「記,一字不落。」
「是!」太監連忙坐到一旁,提筆記錄。
「繼續說。」
陸雲逸躬了躬身,轉而在識字板上繼續快速書寫,一行大字出現。
[如何打出一場必勝的戰事?]
[答:在關鍵時候發起「敵我」雙方百姓、軍卒都認為正確的戰事。]
他回過頭,用餘光看向朱棣,見他在深思,微不可查地點了點頭:
「天下苦元久矣,陛下北上滅元乃民心所向,軍民所奮。
不僅是大明的軍卒百姓期盼北伐,就連故元的百姓軍伍都期盼著天兵到來,抓緊結束亂世。
這便是「對敵」雙方都認為正確的戰事。
這種戰事不會以上層將領的意志所改變。
就如故元,縱使他們的諸多將領以及權貴想要保住榮華富貴,拼死抵抗。
但即便將刀都架在了軍卒脖子上,
軍卒也不會再戰,而是紛紛乞降!」
太子朱標面露思索,在北伐以及大明立國之時,他已經十三歲,早就懂事。
那時他聽到最多的話,就是百姓喜迎王師,誰誰誰哪個哪個城池又不戰而降。
現在一想,北上滅元不論如何都會勝利,的確只是損失多少以及時間長短的區別。
朱標的眼睛亮了起來,很快就明白了陸雲逸的意思,沉聲開口:
「你是說,乃爾不花如今也面臨了故元窘境?」
陸雲逸沉聲開口:
「殿下所言極是,所以臣建議,招降乃爾不花。」
此話一出,石破天驚!
屋內的氣氛陡然間變得荒謬!
只因不論是都督府還是朝廷,做出的方略都是趁他病要他命,將其盡數剿滅!
就算不能將其剿滅,也要將其重創。
但現在.一條全新的路出現在眼前。
越想,太子朱標眼睛越亮。
而晉王與燕王眉頭一直緊皺,
他們考慮一番發現,這居然是最好的選擇。
可怕的是,他們先前一直未曾考慮過此等可能,想的都是怎麼殺怎麼打怎麼贏。
「說說你的看法。」太子朱標沉聲開口。
兩位殿下將身體坐得更直,再也沒有絲毫小覷。
陸雲逸對此很是滿意,回身在識字板上書寫。
[招降乃爾不花的內部原因]
一、麓川戰事剛剛結束:
朝廷為了平定麓川,投入重兵,
先後動用官軍和土司軍隊總數達到百萬,錢財消耗巨大。
而且,戰事結束並不意味著可以放鬆警惕,邊疆穩定仍需鞏固,
且如阿資一般的叛軍會源源不斷,朝廷需要不停地投入錢財。
二、朝堂紛爭不斷:
政治鬥爭的加劇會導致錢財的浪費和政令傳遞效率的下降,從而進一步加劇財政。
三、清丈田畝工作正在進行:
外戰結束後,清丈田畝加速進行,
但這一工作需要大量錢財和人力投入,更進一步加劇財政壓力。
四、財政壓力巨大:
若是展開動員,採取大規模的征戰絞殺,少說上百萬兩,對於朝廷財政是一次重要打擊。
而從大規模征戰轉向小範圍的精兵突進和招降政策,銀錢至少省下一半。
「噠噠噠噠噠噠.」
陸雲逸飛速書寫,每一下都敲擊在三人心頭,讓他們的臉色愈發凝重。
這一次,就連晉王與燕王都能感受到朝廷所面臨的茫茫多壓力,
其中最關鍵的就是錢,偏偏朝廷還沒有錢。
因為沒有錢,朝堂上的爭鬥會愈發激烈,進而愈發消耗錢財,
而越是消耗錢財,朝堂上的爭鬥就會越狠,進而惡性循環。
對於這個道理,三人都清楚地知曉。
燕王朱棣沉聲開口,他沒有看向陸雲逸,而是看向太子朱標:
「大哥,此子是忠臣。」
晉王朱棡的臉色也柔和了許多,不像是剛剛那般冰冷,
他輕輕點了點頭,算是認同。
太子也笑了起來:
「縱觀朝野,想著法花錢的人茫茫多,肯出法子為朝廷省錢者卻寥寥無幾啊。」
「大哥,錢財每少一分,事成的可能便少一分,
此乃人之常情,朝野諸位大臣也是心有苦衷。」晉王朱棡出言安慰。
請...您....收藏6...9...書....吧....!
朱標點了點頭:「嗯不錯。陸雲逸,你繼續說。」
陸雲逸回頭繼續書寫。
[乃爾不花所面困境]
一、必然與北元朝廷不合,從而引發戰爭。
1、權力爭奪:
也速迭兒奪位後,引發了其他部落和勢力對他的不滿與反抗,尤其是那些原本支持脫古思帖木兒的部落。
太師乃爾不花作為蒙古政權中的核心人物,
必然捲入權力爭奪之中,與北元朝廷產生衝突。
2、經濟利益:
草原政權以畜牧為生,豐富的草場以及水源必然會成為爭奪的焦點,而占據迤都大半草場的乃爾不花首當其衝。
3、文化衝突:
也速迭兒作為阿里不哥的後裔,久居草原,具有濃厚的草原文化背景。
他的奪位會使蒙古政權的漢文化迅速衰退。
兩年過去了,漢文年號和廟號遲遲未定,就是一個明顯的信號。
而北元舊臣乃爾不花,一輩子都活在漢家文化之中,
吃的是鹽糖茶、用的是瓷器、鐵器,穿的是絲綢,而他部也同樣如此。
文化上的衝突和差異是引發衝突與爭鬥的主要因素!
二、外部威脅的加劇:
我大明在北疆屯兵數十萬,並且在持續開墾荒地、收納草原邊民,對待乃爾不花是不可忽視的威脅。
他需要制定有效戰略來應對威脅,
加強軍事防禦、提高軍隊戰鬥力以及尋求外部盟友的支持。
然而,這一切措施都需要大量錢財和精力。
寫完這些,陸雲逸回過頭來,看向上首,沉聲開口:
「三位殿下,局勢已經萬分清晰,
乃爾不花雖然身在草原,但已成為夾在北元朝廷與我大明之間的一張肉餅,
實力最弱、地盤最小、根基最淺、內有桎梏、外有強敵,
擺在他面前的只有兩條路,要麼降、要麼死。
而以他接觸丞相咬住與知院阿魯帖木兒的舉動來看,他顯然不想死。
若我大明天兵駕到,予以招降,自然可輕易將其降服。」
太子朱標看著滿是字跡的識字板,眼睛眯起,手掌不停搓動,心臟怦怦直跳。
不得不說,這樣一番分析,已經將他說動。
殺死徒費錢財,招降人財兩收!
燕王朱棣沉聲問道:「乃爾不花也可以降服於也速迭爾。」
陸雲逸臉色凝重,沉聲開口道:
「能言距楊墨者,聖人之徒也。」
朱標猛地將頭抬起,眼中爆發出精光!
此言出自《孟子滕文公下》,
意思是,孟子認為楊朱和墨翟的學說偏離了儒家正統,將排斥楊墨視為聖人之徒的行為。
而晉王與燕王顯然也知道此等典故,同樣陷入深思。
陸雲逸悄悄鬆了口氣,此言與「異端比異教徒更可恨」有異曲同工之妙。
在孟子所處時代,楊朱學派主張「為我」,極度重視個人利益,甚至「拔一毛而利天下,不為也」。
墨翟學派提倡「兼愛」「非攻」,試圖打破親疏遠近的傳統觀念,追求無差別的愛。
孟子認為,楊墨學說的盛行對秩序和道德倫理危害極大。
楊朱的極端利己主義會破壞社會的公序良俗與協作關係。
墨子的兼愛思想,在當時的社會環境下,
衝擊了以血緣為基礎的宗法制度,動搖了社會根基。
但不管如何,兩種學說都衝擊了以「家國天下」為代表的儒家正統思想。
在那時,諸子百家紛至沓來,各種思想層出不窮。
正所謂攘外必先安內,各家對於「家中矛盾」的重視程度,遠超其他「家」。
如今的草原亦是如此,
乃爾不花所代表的舊北元與也速迭爾所代表的新北元,遲早一戰。
是關正統,只能存一!
過了不知多久,朱棣眼中閃過精光。
他想明白了其中關鍵,並且做出了肯定答覆:
「乃爾不花不可能降與也速迭爾。」
同時,在他心中,
招降乃爾不花的想法如同熊熊烈火,頃刻之間就填滿胸膛。
兩路大軍,晉王所在的山西要照扶北方邊境。
真正入境作戰的,是北平一路兵馬,
他節制此路兵馬,一直沒有想出足夠穩妥的戰勝方法,
但現在,一個比戰勝更好的辦法陡然出現,並且成功率極大!
朱棣甚至覺得,只要能取得一場戰事的勝利,
給乃爾不花一個台階,他就會降!
想到這,他的呼吸略顯急促,
黝黑的臉龐出現一抹棗紅,在昏黃的燭光下不顯。
他看著站在識字板一側的陸雲逸,眼中露出一絲佩服,而後閃過決斷:
「能博喻,然後能為師,陸將軍乃吾師矣。」
(本章完)
太子府,略顯昏暗的書房內,太監從書架上拿出許多份文書遞給陸雲逸,
「陸大人,這是一月以來,北元乃爾不花以及咬住等人的動向。」
陸雲逸接過,隨意翻閱幾眼,而後問道:
「有沒有北元朝廷以及北元君主也速迭爾的文書?」
太監想了想,重重點頭,看向上首的太子殿下,面帶請示。
朱標點了點頭:「去拿來。」
太監道了一聲是,而後躬身離去。
太子看向陸雲逸,笑道:
「此行只針對乃爾不花等人,本宮知道你喜歡乘勝追擊,但對於北元,就算了。
朝廷打算將其放在草原,不予理會,讓草原再亂上一亂。」
此話一出,陸雲逸便知道太子誤會了,開口解釋:
「太子殿下誤會了,臣並不是想要畢其功於一役,
而是想要看一看草原局勢,這有關此行勝負成敗以及方略的制定。」
「詳細講。」
太子朱標點了點頭,而後看向晉王與燕王:
「你們好好聽聽,舅舅與文英都說過,此子有總攬大局之能,日後定然能統馭大軍。
聽聽他的見解,也看看這場戰事能不能勝。」
晉王與燕王面露詫異,將身體稍稍坐直了些。
陸雲逸在心中左右思緒,隱晦地看了一眼朱棣,很快做出決斷。
他不打算藏拙,轉而對著身邊的太監說道:
「勞煩公公幫我找一塊識字板來,要大。」
「陸大人稍等。」
不過幾十息的功夫,巨大的識字板就擺在了書桌正中央。
陸雲逸也快速看完了有關於北元的幾封重要文書,臉色凝重地站了起來,朝著上首三人躬了躬身,沉聲道:
「太子殿下、晉王殿下、燕王殿下,在臣看來,想要打贏一場戰事需要做到最關鍵的三點。」
他回頭在識字板上快速書寫。
[一、清晰的政治目的]
[二、強大的軍隊建設]
[三、正確的戰略戰術]
三人的目光在識字板上停留,面露思索,太子朱標吩咐:
「太暗了。」
「殿下恕罪。」一旁的太監連忙躬身,快速加了幾盞燈。
做完這些,陸雲逸繼續開口:
「三位殿下,朝廷有著天下最善戰的將領,也有當世最精銳的軍隊,所以第二點與第三點不必多言。
而第一點,在臣看來,是關乎一場戰事勝敗的決定因素!」
「只因戰爭的性質和人心向背至關重要。
一場戰事若能夠得到百姓支持和擁護,就能為戰爭勝利提供堅實基礎。
就如陛下北上滅元,就有著清晰以及正確的政治目的,是一場正確的戰爭。
可以這麼說,北伐大軍還未出動時,戰事就已經勝利!
後續的不過收尾,與一些損失以及時間的差異,結局無論如何都不會改變。」
此話一出,上首三位臉色頃刻間凝重起來。
晉王與燕王有些懵懂,但太子卻再清楚不過。
在處置過這些年的政務,查看了許多當年的機密文書後,他比誰都了解正統以及師出有名的重要。
他臉色凝重,看向不遠處的太監,吩咐道:
「記,一字不落。」
「是!」太監連忙坐到一旁,提筆記錄。
「繼續說。」
陸雲逸躬了躬身,轉而在識字板上繼續快速書寫,一行大字出現。
[如何打出一場必勝的戰事?]
[答:在關鍵時候發起「敵我」雙方百姓、軍卒都認為正確的戰事。]
他回過頭,用餘光看向朱棣,見他在深思,微不可查地點了點頭:
「天下苦元久矣,陛下北上滅元乃民心所向,軍民所奮。
不僅是大明的軍卒百姓期盼北伐,就連故元的百姓軍伍都期盼著天兵到來,抓緊結束亂世。
這便是「對敵」雙方都認為正確的戰事。
這種戰事不會以上層將領的意志所改變。
就如故元,縱使他們的諸多將領以及權貴想要保住榮華富貴,拼死抵抗。
但即便將刀都架在了軍卒脖子上,
軍卒也不會再戰,而是紛紛乞降!」
太子朱標面露思索,在北伐以及大明立國之時,他已經十三歲,早就懂事。
那時他聽到最多的話,就是百姓喜迎王師,誰誰誰哪個哪個城池又不戰而降。
現在一想,北上滅元不論如何都會勝利,的確只是損失多少以及時間長短的區別。
朱標的眼睛亮了起來,很快就明白了陸雲逸的意思,沉聲開口:
「你是說,乃爾不花如今也面臨了故元窘境?」
陸雲逸沉聲開口:
「殿下所言極是,所以臣建議,招降乃爾不花。」
此話一出,石破天驚!
屋內的氣氛陡然間變得荒謬!
只因不論是都督府還是朝廷,做出的方略都是趁他病要他命,將其盡數剿滅!
就算不能將其剿滅,也要將其重創。
但現在.一條全新的路出現在眼前。
越想,太子朱標眼睛越亮。
而晉王與燕王眉頭一直緊皺,
他們考慮一番發現,這居然是最好的選擇。
可怕的是,他們先前一直未曾考慮過此等可能,想的都是怎麼殺怎麼打怎麼贏。
「說說你的看法。」太子朱標沉聲開口。
兩位殿下將身體坐得更直,再也沒有絲毫小覷。
陸雲逸對此很是滿意,回身在識字板上書寫。
[招降乃爾不花的內部原因]
一、麓川戰事剛剛結束:
朝廷為了平定麓川,投入重兵,
先後動用官軍和土司軍隊總數達到百萬,錢財消耗巨大。
而且,戰事結束並不意味著可以放鬆警惕,邊疆穩定仍需鞏固,
且如阿資一般的叛軍會源源不斷,朝廷需要不停地投入錢財。
二、朝堂紛爭不斷:
政治鬥爭的加劇會導致錢財的浪費和政令傳遞效率的下降,從而進一步加劇財政。
三、清丈田畝工作正在進行:
外戰結束後,清丈田畝加速進行,
但這一工作需要大量錢財和人力投入,更進一步加劇財政壓力。
四、財政壓力巨大:
若是展開動員,採取大規模的征戰絞殺,少說上百萬兩,對於朝廷財政是一次重要打擊。
而從大規模征戰轉向小範圍的精兵突進和招降政策,銀錢至少省下一半。
「噠噠噠噠噠噠.」
陸雲逸飛速書寫,每一下都敲擊在三人心頭,讓他們的臉色愈發凝重。
這一次,就連晉王與燕王都能感受到朝廷所面臨的茫茫多壓力,
其中最關鍵的就是錢,偏偏朝廷還沒有錢。
因為沒有錢,朝堂上的爭鬥會愈發激烈,進而愈發消耗錢財,
而越是消耗錢財,朝堂上的爭鬥就會越狠,進而惡性循環。
對於這個道理,三人都清楚地知曉。
燕王朱棣沉聲開口,他沒有看向陸雲逸,而是看向太子朱標:
「大哥,此子是忠臣。」
晉王朱棡的臉色也柔和了許多,不像是剛剛那般冰冷,
他輕輕點了點頭,算是認同。
太子也笑了起來:
「縱觀朝野,想著法花錢的人茫茫多,肯出法子為朝廷省錢者卻寥寥無幾啊。」
「大哥,錢財每少一分,事成的可能便少一分,
此乃人之常情,朝野諸位大臣也是心有苦衷。」晉王朱棡出言安慰。
請...您....收藏6...9...書....吧....!
朱標點了點頭:「嗯不錯。陸雲逸,你繼續說。」
陸雲逸回頭繼續書寫。
[乃爾不花所面困境]
一、必然與北元朝廷不合,從而引發戰爭。
1、權力爭奪:
也速迭兒奪位後,引發了其他部落和勢力對他的不滿與反抗,尤其是那些原本支持脫古思帖木兒的部落。
太師乃爾不花作為蒙古政權中的核心人物,
必然捲入權力爭奪之中,與北元朝廷產生衝突。
2、經濟利益:
草原政權以畜牧為生,豐富的草場以及水源必然會成為爭奪的焦點,而占據迤都大半草場的乃爾不花首當其衝。
3、文化衝突:
也速迭兒作為阿里不哥的後裔,久居草原,具有濃厚的草原文化背景。
他的奪位會使蒙古政權的漢文化迅速衰退。
兩年過去了,漢文年號和廟號遲遲未定,就是一個明顯的信號。
而北元舊臣乃爾不花,一輩子都活在漢家文化之中,
吃的是鹽糖茶、用的是瓷器、鐵器,穿的是絲綢,而他部也同樣如此。
文化上的衝突和差異是引發衝突與爭鬥的主要因素!
二、外部威脅的加劇:
我大明在北疆屯兵數十萬,並且在持續開墾荒地、收納草原邊民,對待乃爾不花是不可忽視的威脅。
他需要制定有效戰略來應對威脅,
加強軍事防禦、提高軍隊戰鬥力以及尋求外部盟友的支持。
然而,這一切措施都需要大量錢財和精力。
寫完這些,陸雲逸回過頭來,看向上首,沉聲開口:
「三位殿下,局勢已經萬分清晰,
乃爾不花雖然身在草原,但已成為夾在北元朝廷與我大明之間的一張肉餅,
實力最弱、地盤最小、根基最淺、內有桎梏、外有強敵,
擺在他面前的只有兩條路,要麼降、要麼死。
而以他接觸丞相咬住與知院阿魯帖木兒的舉動來看,他顯然不想死。
若我大明天兵駕到,予以招降,自然可輕易將其降服。」
太子朱標看著滿是字跡的識字板,眼睛眯起,手掌不停搓動,心臟怦怦直跳。
不得不說,這樣一番分析,已經將他說動。
殺死徒費錢財,招降人財兩收!
燕王朱棣沉聲問道:「乃爾不花也可以降服於也速迭爾。」
陸雲逸臉色凝重,沉聲開口道:
「能言距楊墨者,聖人之徒也。」
朱標猛地將頭抬起,眼中爆發出精光!
此言出自《孟子滕文公下》,
意思是,孟子認為楊朱和墨翟的學說偏離了儒家正統,將排斥楊墨視為聖人之徒的行為。
而晉王與燕王顯然也知道此等典故,同樣陷入深思。
陸雲逸悄悄鬆了口氣,此言與「異端比異教徒更可恨」有異曲同工之妙。
在孟子所處時代,楊朱學派主張「為我」,極度重視個人利益,甚至「拔一毛而利天下,不為也」。
墨翟學派提倡「兼愛」「非攻」,試圖打破親疏遠近的傳統觀念,追求無差別的愛。
孟子認為,楊墨學說的盛行對秩序和道德倫理危害極大。
楊朱的極端利己主義會破壞社會的公序良俗與協作關係。
墨子的兼愛思想,在當時的社會環境下,
衝擊了以血緣為基礎的宗法制度,動搖了社會根基。
但不管如何,兩種學說都衝擊了以「家國天下」為代表的儒家正統思想。
在那時,諸子百家紛至沓來,各種思想層出不窮。
正所謂攘外必先安內,各家對於「家中矛盾」的重視程度,遠超其他「家」。
如今的草原亦是如此,
乃爾不花所代表的舊北元與也速迭爾所代表的新北元,遲早一戰。
是關正統,只能存一!
過了不知多久,朱棣眼中閃過精光。
他想明白了其中關鍵,並且做出了肯定答覆:
「乃爾不花不可能降與也速迭爾。」
同時,在他心中,
招降乃爾不花的想法如同熊熊烈火,頃刻之間就填滿胸膛。
兩路大軍,晉王所在的山西要照扶北方邊境。
真正入境作戰的,是北平一路兵馬,
他節制此路兵馬,一直沒有想出足夠穩妥的戰勝方法,
但現在,一個比戰勝更好的辦法陡然出現,並且成功率極大!
朱棣甚至覺得,只要能取得一場戰事的勝利,
給乃爾不花一個台階,他就會降!
想到這,他的呼吸略顯急促,
黝黑的臉龐出現一抹棗紅,在昏黃的燭光下不顯。
他看著站在識字板一側的陸雲逸,眼中露出一絲佩服,而後閃過決斷:
「能博喻,然後能為師,陸將軍乃吾師矣。」
(本章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