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章 難忘的青春歲月

投票推薦 加入書籤 小說報錯

  蘇晴起身向餐車走去,走出臥鋪車廂,蘇晴看到車廂內擁擠得幾乎無法落腳,連貫通道都擠滿了睏倦不堪的旅客。蘇晴好不容易擠到了8號車廂,簡單地點了一個一菜一湯,吃完後買了一桶方便麵,蘇晴就又擠回了臥鋪車廂。

  蘇晴躺在床上開始閉目養神,不一會,蘇晴便在暈暈乎乎中睡著了。

  不知睡了多久,也不知火車開到了什麼地方,蘇晴一下子醒了,清醒後,蘇晴又開始自責。她想起了英年早逝的丈夫馮雲濤,蘇晴和馮雲濤曾經是中專時的同學。馮雲濤來自偏遠的山區,由於山裡的英語老師極度匱乏,學校只好請了一個僅高中畢業的代課老師任教。也許是代課老師沒有教學經驗,也許是馮雲濤對英語壓根沒有興趣,總之,馮雲濤的英語可以說是糟糕透頂。只因他的英語底子太差,最終,馮雲濤在高考中因2分之差而名落孫山,其中英語只考了8分!

  與馮雲濤相比,蘇晴的學習環境就優越多了。蘇晴從小就是鄰居口裡別人家的孩子,初中畢業蘇晴以全校第二名的成績考入了一所市重點高中。而重點中學的英語教師,都是經過嚴格選拔、專業過硬的教學精英。蘇晴讀的是理科班,同學們都是來自各個學校的佼佼者,在高手林立的重點高中,蘇晴的成績雖談不上名列前茅,但蘇晴一直信心滿滿,她相信自己能走進大學的象牙塔。

  遺憾的是,十年寒窗苦讀,可天不遂人願啊!就這樣,蘇晴和馮雲濤這兩個都未能金榜題名的落榜生,就成了一所中等衛生學校的同學。

  蘇晴就讀的學校位於重慶,是一所全國重點中專,學校有90%的學生是來自農村和邊遠山區。蘇晴是班裡唯一擁有重慶籍城市居民戶口的學生,同學們都好羨慕她來自大城市。在學校的迎新晚會上,蘇晴還代表新生登台獻唱了一首李谷一的《鄉戀》,霎時,幾乎全校的同學都記住了她的名字叫「蘇晴」,蘇晴也因此而當選為班裡的文娛委員。

  馮雲濤喜歡打籃球,每天早上第一節課他總是最後一個進教室,手裡還提著一個籃球,這幾乎成了教室的一道風景。而每天下午放學,他卻總是第一個衝出教室,然後徑直跑向籃球場。當同學們陸陸續續走出教室,從操場邊經過時,馮雲濤已經在籃球場上如猛虎下山,那矯健的身姿在陽光下像一隻跳躍的精靈,一次次瀟灑而精準的投籃,使得同學們不得不駐足欣賞,拍手叫好!馮雲濤也因此而當選為班裡的體育委員。

  那時,學校有規定,除了周末和星期天,每天晚自習之前,每個班都要唱歌20分鐘。至於唱什麼歌?則由每個班的文娛委員自行決定和安排。所以,每天晚上唱歌時間一到,學校整個教學樓歌聲一片,此起彼伏,真是一浪高過一浪,仿佛是在PK,看哪個班唱得更有氣勢,哪個班唱的歌最好聽。

  蘇晴是一個很稱職的文娛委員,為了這每晚一歌,她付出了許多時間和心血。比如,她要利用休息時間去書店買歌本,看到地攤上有最新的流行歌曲單頁時,她都全部買回,然後自己學唱,唱會了再教同學們唱。蘇晴把自學會的歌曲,在上晚自習之前連詞代譜全部抄寫在黑板上,唱歌時間到了,蘇晴先是示範唱一遍給同學們聽,讓大家先了解歌曲的旋律,然後一段一段,不厭其煩地教同學們。漸漸地,蘇晴發現唱歌之前,有好多同學提前來到了教室,他們都準備了一本厚厚的筆記本做歌本,為的是把每次學的新歌都抄在筆記本里。後來,蘇晴還發現連那個早上總是最後一個進教室的馮雲濤,唱歌之前居然也開始早早地來到了教室。蘇晴明白,現在的同學們都很喜歡唱歌了,並且非常珍惜每晚這20分鐘,這給了蘇晴莫大的鼓勵。

  令蘇晴難忘和感動的是,在畢業晚會上,有不少同學坦言,他們在中專這三年裡,除了學習到專業知識外,他們最大的收穫就是學會了好多好多的歌曲。其中一個女同學說,在讀中專之前,她只會唱《東方紅》。還有一個女同學說,她從小五音不全,從不敢在人前唱歌,現在居然能放聲高唱了。

  那個只會唱《東方紅》的女同學叫王連英,她是來自涼山州的彝族人,她和蘇晴住同一間寢室。她曾告訴寢室的同學說,她的家裡很窮很窮,她來重慶讀書時,是她父親幾乎借遍了全村才把她的路費和學費籌齊。她還說,她的祖祖輩輩都生活在大山里,以前,在她祖輩心裡從來沒有公路的概念。她曾聽她父親講,當年公路修進大涼山,當第一輛卡車開進山里時,山裡的彝胞哪見過這玩意,還以為是什麼龐然動物,有的甚至很好奇地把牛吃的草拿去餵卡車,見卡車不吃草,還感到奇怪。王連英說,她的家鄉就是這樣,既落後又愚昧,她說畢業後,她要回到大涼山工作,要為山裡的父老鄉親服務!

章節目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