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14章 你娶個媳婦,難道是用來尊重的?
第214章 你娶個媳婦,難道是用來尊重的?
那知青走掉以後,衛淮將賽虎和黑炭都叫到身邊來,仔細檢查了一下,兩條狗都沒什麼問題。
之前黑炭咬住那知青的時候,衛淮真的很想衝著獵狗發出進攻的命令,讓幾條狗一擁而上,好好收拾他一頓。
但又擔心獵狗咬出真火,弄出人命,事情不好收拾,最主要的是擔心真那麼做了,獵狗見過人血,以後會咬人,容易惹事兒,這習慣可不好。
畢竟是散養著的,都沒拴。
在衛淮看來,攔起來的狗,總有種天性被壓制的感覺,平日裡看著幾條獵狗在村子裡溜溜踏噠的挺好,也從沒見他們無緣無故對別人凶過,更沒見它們咬過別人的雞鴨。
買定離手的事兒,他就即使現在後悔,想將饅頭花更多的錢買回去,不說其它,就沖饅頭那麼好的香頭,衛淮也絕對不肯。
更別說是用包子引誘這種無異於偷的手段了。
孟川出手暴揍他一頓,也算是出氣了。
再敢打歪主意,就不是那麼說了。
知青偷狗的事兒,就像一場小插曲,事情就這麼過了。
事後,也不見他還有膽找回來。
木料削皮的事情完成,衛淮和孟川休息了兩天,趁著初雪消融,灰狗子開始鑽出樹洞變得活躍,兩人又開始了每天鑽進落葉松林里,搜尋灰狗子和其它小動物的日常。
孟川雖然背著弓箭,但手抖,不容易射准,又不能老是以喝酒止抖這種治標不治本的法子緩解,大多時候是找到灰狗子,他負責在另一面轟摔,衛淮射殺。
見到衛淮的弓箭準頭,他直言,衛淮箭法已經超過他了。
灰狗子的皮張雖小,但皮毛比黃皮子的還好,隨著皮毛的價格漸漲,已然成了衛淮是每年跑山打獵極其重要的進項,落葉松占了最大面積,最適合灰狗子活動的地方,可比一味尋找黑瞎子、老虎崽子之類的大牲口要穩定得多,也安全得多。
兩人又差不多打了三百隻灰狗子。
轉水湖封凍的冰面在開江後,水流再次流動起來。
經過這一個多月的勞作,孟川每天伐木、搬運木料、削樹皮,和衛淮一起跑山,嚴格管控酒水,手還是會抖,但已經沒之前那麼嚴重了。
賽虎和花腰兩條狗崽如今到手也有差不多五個月大小,是最適合訓練的時候,衛淮沒少訓練它們「過來」、「坐下」、「趴下」、「咬」等口令。
見到衛淮訓練,草兒每天也會尋著機會,將兩條狗崽喚到面前,對著它們「指手畫腳」。
直到她的小楞在北境成功過了這個難熬的冬天,開始又能架到肩膀上,領著出去到草甸子裡去瘋以後,她的注意力才漸漸離開兩條狗崽。
田地里的雪化開,張曉蘭跟著生產隊正常上工,開始一年的耕種。
幾十地,面積不小,村民、知青合攏一處,趕著牲口在田地里翻地,除草根、平整和播種。
每日清晨,翻出的黑土地上糊著厚厚一層白霜,太陽出來,開始融化,一時間那些地塊上,熱氣騰騰,將整個黃花嶺村襯托得如同仙境一般。
偶然間,衛淮聽到知青們議論,國家放寬了下鄉知青由於健康原因和家庭困難而返回城市的條件,明確規定獨生子女可以回城,多子女下鄉的可以照顧一個回城。
這年頭,大部分家庭都是多子女,符合回城條件的知青不多,但畢竟政策已經鬆動,說明回城不再是個禁忌。
黃花嶺村裡的知青和其他地方的知青,開始尋找替代辦法,這其中最直接的就是辦病退。
沒多長時間,就聽說二十五站村有個知青因為干農活的時候骨折過,為了回上海,拿著骨折的片子去找大夫,說自己沒法走路。
醫生知道他已經痊癒,本來不想管,但這個知青回鄉的意願很強,呆在醫院不走,躺在走廊上,非說自己有嚴重骨折後遺症,根本無法運動,醫生沒辦法,
只能給他開了病退證明,成功回城。
這讓一眾人看到了希望,彼此間碰面,相互看著的眼神都挺怪異。
衛淮還看到大早上,黃花嶺村有個壯實的知青,每天晚上站在知青倉房外面吹冷風,吹到住院,加之白天乾重體力活計,扛麻袋、耕種、什麼累就幹什麼,
還強迫自己晚上不睡覺。
後來沒多長時間,尿血了。
周立成一看這人太狠,害怕出人命擔責任,也只能開了證明,讓他病退。
還有沒膽子或是經受不住折騰的,只能從自身找毛病,然後無限拔高,期望獲得上面的同情。
黃花嶺村的知青,就有一個一米八幾的大個,他也想辦病退回城,但思來想去,自己不爭氣的身體只有小時候尿床這一個問題。
在書上看到尿床的專業名詞叫尿遺症,也是一種檢查不出來的病,他跑到醫院去,跟醫生講述自已的問題,人家本不想搭理他,但是架不住這知青嘴甜,又拿出一些禮物,最後醫生給他寫了病歷,也順利回上海去了。
一米八幾的大小伙子說自己還在尿床,這是傷自尊的事情,即使是假的,也很難說出口,但為了能回家,面子和尊嚴根本不重要。
拿到那病歷的時候,那叫一個興高采烈,專門請跑公社一趟,用這些年積贊下來的錢買了不少東西回來,請知青們熱鬧了一場,隔天天不亮就走了。
於是,等到那幾十麥子,開始變得蔥蔥鬱郁的時候,黃花嶺生產隊的知青,先後走了五六個。
其他的還在想辦法也沒少鬧騰。
人員減少,生產隊的活計卻是越來越多,張曉蘭每天不是在上工,就是在上工的路上。
在她身上,衛淮也並沒有看到她表現出絲毫想要回城的意思,只是,就連衛淮自己,也不時聽到一些風言風語。
說兩人結婚大半年了,一直不見張曉蘭懷孕。
有人曾看到張曉蘭在冬季的時候隨著衛淮去抓頭,下夾子,覺得是觸犯了禁忌,女人不該跟著男人去打獵,打獵的女人不會有孩子。
甚至還有人說,衛淮外表像只老虎,骨子裡卻軟得像只老鼠。
對此,衛淮像是沒有聽到一樣。
只有他自己知道,他讓張曉蘭戴著一個麝香香包,一是張曉蘭現在不過十九歲,衛淮也不過二十二,兩人都很年輕,也不急著那麼快有孩子,想抓緊時間,
把握狩獵時機,多攢點錢。
要是有了孩子,就不能輕易遠行了。
再一個,他其實也是在為張曉蘭留足考慮的時間,只為了這段感情,日後能更穩定。
現在知青們吵鬧著要回城,讓衛淮確定,自己的想法沒錯。
有了孩子,對於雙方,都是一種掛礙。
關於這件事情,衛淮和張曉蘭好好聊過,交給張曉蘭的麝香,她也一直戴著,在衛淮看來,這就是張曉蘭的態度,心裡並不是一點離開的想法都沒有。
這無關感情,衛淮這樣做,只是居於實際考量,不想有太多拖泥帶水的麻煩事兒。
畢竟,張曉蘭最開始的時候,只是在逃離,碰到衛淮,想著依附而已。
在一起生活的日子,平平淡淡,沒有絲毫波瀾。
然而,在知青想要回城,鬧得鳴鳴喧喧的時候,衛淮卻敏銳地發現,張曉蘭身上那若有若無的麝香味沒了。
這天晚上,兩口子躺床上,衛淮奇怪問了一句:「媳婦兒,你咋不戴香囊了?」
張曉蘭縮在衛淮臂彎里:「不想戴了唄!」
衛淮問得挺直接:「你看知青們,想盡各種辦法回城,回城好像也變得越來越容易了,你就沒一點想法?」
誰知道,張曉蘭直接甩開衛淮的骼膊,一個人縮在被子裡,連腦袋都給捂住,一句話不說。
漸漸地,被褥里傳來張曉蘭抽泣的聲音。
衛淮也想不明白張曉蘭心裡到底是怎麼想的,伸手拍了拍她肩膀,柔聲道:「其實,我也很喜歡你,可這心裡邊總覺得不踏實。
就像草兒養著的小楞,冬天的時候,它們本應該飛往南邊去過冬的,卻被拴了筋繩,強行留在屋裡,雖然安安穩穩地過了這一個冬天,但那不是小楞該有的生活·我不希望你也像小楞一樣。
正因為喜歡,所以,我才給你充分的尊重。
我不想拴著你,不想束縛你的意願,也擔心未來的某一天,你後悔留在農村。」
「我難道沒跟你說過,我回不去,也不想回去?」
張曉蘭抹了眼淚,用一雙發紅的眼晴看著衛淮:「你又怎麼知道,被拴著的小楞過的不是它想要的生活?沒有捕獵的辛苦,也不用擔心敵害。
你放過風箏嗎?」
「沒有!」衛淮搖搖頭。
不僅他沒放過,他也沒見人放過。
「我放過,風箏能飛起來,除了那一陣陣風,全靠的是人手裡那一根線,沒有那根線,風箏飛不高,就即使一時飛高了,也會突然栽落下來,破了糊著的紙,散了輕盈的骨架。
我就是那願意做你手中風箏的人啊。」
張曉蘭剛抹掉眼淚的眼眶裡,又淚花瀰漫:「你知不知道,你這樣若即若離的樣子,讓我很擔心,很害怕。
你娶個媳婦,難道是用來尊重的?
我不需要你的尊重—」
最後一句話,張曉蘭聲音一下子拔高了很多,嚇得衛淮趕忙伸手,將她嘴巴給遮住。
隔壁還睡著老葛、草兒和孟川呢。
張曉蘭一把拉開衛淮的手:「我真不會走——咱們要個孩子吧!」
她說著,將衛淮推開,翻身騎了上去,眼晴直直地盯著衛淮。
衛淮見她這麼堅決,不由微微一笑:「好!」
這是他這輩子,聽過的最舒服的話。
張曉蘭隨即吹滅煤油燈,拉起被子將衛淮蓋住,她自己則窒窒往後挪下去。
舌尖的濕潤,從心口到腹部,一路往下·
那知青走掉以後,衛淮將賽虎和黑炭都叫到身邊來,仔細檢查了一下,兩條狗都沒什麼問題。
之前黑炭咬住那知青的時候,衛淮真的很想衝著獵狗發出進攻的命令,讓幾條狗一擁而上,好好收拾他一頓。
但又擔心獵狗咬出真火,弄出人命,事情不好收拾,最主要的是擔心真那麼做了,獵狗見過人血,以後會咬人,容易惹事兒,這習慣可不好。
畢竟是散養著的,都沒拴。
在衛淮看來,攔起來的狗,總有種天性被壓制的感覺,平日裡看著幾條獵狗在村子裡溜溜踏噠的挺好,也從沒見他們無緣無故對別人凶過,更沒見它們咬過別人的雞鴨。
買定離手的事兒,他就即使現在後悔,想將饅頭花更多的錢買回去,不說其它,就沖饅頭那麼好的香頭,衛淮也絕對不肯。
更別說是用包子引誘這種無異於偷的手段了。
孟川出手暴揍他一頓,也算是出氣了。
再敢打歪主意,就不是那麼說了。
知青偷狗的事兒,就像一場小插曲,事情就這麼過了。
事後,也不見他還有膽找回來。
木料削皮的事情完成,衛淮和孟川休息了兩天,趁著初雪消融,灰狗子開始鑽出樹洞變得活躍,兩人又開始了每天鑽進落葉松林里,搜尋灰狗子和其它小動物的日常。
孟川雖然背著弓箭,但手抖,不容易射准,又不能老是以喝酒止抖這種治標不治本的法子緩解,大多時候是找到灰狗子,他負責在另一面轟摔,衛淮射殺。
見到衛淮的弓箭準頭,他直言,衛淮箭法已經超過他了。
灰狗子的皮張雖小,但皮毛比黃皮子的還好,隨著皮毛的價格漸漲,已然成了衛淮是每年跑山打獵極其重要的進項,落葉松占了最大面積,最適合灰狗子活動的地方,可比一味尋找黑瞎子、老虎崽子之類的大牲口要穩定得多,也安全得多。
兩人又差不多打了三百隻灰狗子。
轉水湖封凍的冰面在開江後,水流再次流動起來。
經過這一個多月的勞作,孟川每天伐木、搬運木料、削樹皮,和衛淮一起跑山,嚴格管控酒水,手還是會抖,但已經沒之前那麼嚴重了。
賽虎和花腰兩條狗崽如今到手也有差不多五個月大小,是最適合訓練的時候,衛淮沒少訓練它們「過來」、「坐下」、「趴下」、「咬」等口令。
見到衛淮訓練,草兒每天也會尋著機會,將兩條狗崽喚到面前,對著它們「指手畫腳」。
直到她的小楞在北境成功過了這個難熬的冬天,開始又能架到肩膀上,領著出去到草甸子裡去瘋以後,她的注意力才漸漸離開兩條狗崽。
田地里的雪化開,張曉蘭跟著生產隊正常上工,開始一年的耕種。
幾十地,面積不小,村民、知青合攏一處,趕著牲口在田地里翻地,除草根、平整和播種。
每日清晨,翻出的黑土地上糊著厚厚一層白霜,太陽出來,開始融化,一時間那些地塊上,熱氣騰騰,將整個黃花嶺村襯托得如同仙境一般。
偶然間,衛淮聽到知青們議論,國家放寬了下鄉知青由於健康原因和家庭困難而返回城市的條件,明確規定獨生子女可以回城,多子女下鄉的可以照顧一個回城。
這年頭,大部分家庭都是多子女,符合回城條件的知青不多,但畢竟政策已經鬆動,說明回城不再是個禁忌。
黃花嶺村裡的知青和其他地方的知青,開始尋找替代辦法,這其中最直接的就是辦病退。
沒多長時間,就聽說二十五站村有個知青因為干農活的時候骨折過,為了回上海,拿著骨折的片子去找大夫,說自己沒法走路。
醫生知道他已經痊癒,本來不想管,但這個知青回鄉的意願很強,呆在醫院不走,躺在走廊上,非說自己有嚴重骨折後遺症,根本無法運動,醫生沒辦法,
只能給他開了病退證明,成功回城。
這讓一眾人看到了希望,彼此間碰面,相互看著的眼神都挺怪異。
衛淮還看到大早上,黃花嶺村有個壯實的知青,每天晚上站在知青倉房外面吹冷風,吹到住院,加之白天乾重體力活計,扛麻袋、耕種、什麼累就幹什麼,
還強迫自己晚上不睡覺。
後來沒多長時間,尿血了。
周立成一看這人太狠,害怕出人命擔責任,也只能開了證明,讓他病退。
還有沒膽子或是經受不住折騰的,只能從自身找毛病,然後無限拔高,期望獲得上面的同情。
黃花嶺村的知青,就有一個一米八幾的大個,他也想辦病退回城,但思來想去,自己不爭氣的身體只有小時候尿床這一個問題。
在書上看到尿床的專業名詞叫尿遺症,也是一種檢查不出來的病,他跑到醫院去,跟醫生講述自已的問題,人家本不想搭理他,但是架不住這知青嘴甜,又拿出一些禮物,最後醫生給他寫了病歷,也順利回上海去了。
一米八幾的大小伙子說自己還在尿床,這是傷自尊的事情,即使是假的,也很難說出口,但為了能回家,面子和尊嚴根本不重要。
拿到那病歷的時候,那叫一個興高采烈,專門請跑公社一趟,用這些年積贊下來的錢買了不少東西回來,請知青們熱鬧了一場,隔天天不亮就走了。
於是,等到那幾十麥子,開始變得蔥蔥鬱郁的時候,黃花嶺生產隊的知青,先後走了五六個。
其他的還在想辦法也沒少鬧騰。
人員減少,生產隊的活計卻是越來越多,張曉蘭每天不是在上工,就是在上工的路上。
在她身上,衛淮也並沒有看到她表現出絲毫想要回城的意思,只是,就連衛淮自己,也不時聽到一些風言風語。
說兩人結婚大半年了,一直不見張曉蘭懷孕。
有人曾看到張曉蘭在冬季的時候隨著衛淮去抓頭,下夾子,覺得是觸犯了禁忌,女人不該跟著男人去打獵,打獵的女人不會有孩子。
甚至還有人說,衛淮外表像只老虎,骨子裡卻軟得像只老鼠。
對此,衛淮像是沒有聽到一樣。
只有他自己知道,他讓張曉蘭戴著一個麝香香包,一是張曉蘭現在不過十九歲,衛淮也不過二十二,兩人都很年輕,也不急著那麼快有孩子,想抓緊時間,
把握狩獵時機,多攢點錢。
要是有了孩子,就不能輕易遠行了。
再一個,他其實也是在為張曉蘭留足考慮的時間,只為了這段感情,日後能更穩定。
現在知青們吵鬧著要回城,讓衛淮確定,自己的想法沒錯。
有了孩子,對於雙方,都是一種掛礙。
關於這件事情,衛淮和張曉蘭好好聊過,交給張曉蘭的麝香,她也一直戴著,在衛淮看來,這就是張曉蘭的態度,心裡並不是一點離開的想法都沒有。
這無關感情,衛淮這樣做,只是居於實際考量,不想有太多拖泥帶水的麻煩事兒。
畢竟,張曉蘭最開始的時候,只是在逃離,碰到衛淮,想著依附而已。
在一起生活的日子,平平淡淡,沒有絲毫波瀾。
然而,在知青想要回城,鬧得鳴鳴喧喧的時候,衛淮卻敏銳地發現,張曉蘭身上那若有若無的麝香味沒了。
這天晚上,兩口子躺床上,衛淮奇怪問了一句:「媳婦兒,你咋不戴香囊了?」
張曉蘭縮在衛淮臂彎里:「不想戴了唄!」
衛淮問得挺直接:「你看知青們,想盡各種辦法回城,回城好像也變得越來越容易了,你就沒一點想法?」
誰知道,張曉蘭直接甩開衛淮的骼膊,一個人縮在被子裡,連腦袋都給捂住,一句話不說。
漸漸地,被褥里傳來張曉蘭抽泣的聲音。
衛淮也想不明白張曉蘭心裡到底是怎麼想的,伸手拍了拍她肩膀,柔聲道:「其實,我也很喜歡你,可這心裡邊總覺得不踏實。
就像草兒養著的小楞,冬天的時候,它們本應該飛往南邊去過冬的,卻被拴了筋繩,強行留在屋裡,雖然安安穩穩地過了這一個冬天,但那不是小楞該有的生活·我不希望你也像小楞一樣。
正因為喜歡,所以,我才給你充分的尊重。
我不想拴著你,不想束縛你的意願,也擔心未來的某一天,你後悔留在農村。」
「我難道沒跟你說過,我回不去,也不想回去?」
張曉蘭抹了眼淚,用一雙發紅的眼晴看著衛淮:「你又怎麼知道,被拴著的小楞過的不是它想要的生活?沒有捕獵的辛苦,也不用擔心敵害。
你放過風箏嗎?」
「沒有!」衛淮搖搖頭。
不僅他沒放過,他也沒見人放過。
「我放過,風箏能飛起來,除了那一陣陣風,全靠的是人手裡那一根線,沒有那根線,風箏飛不高,就即使一時飛高了,也會突然栽落下來,破了糊著的紙,散了輕盈的骨架。
我就是那願意做你手中風箏的人啊。」
張曉蘭剛抹掉眼淚的眼眶裡,又淚花瀰漫:「你知不知道,你這樣若即若離的樣子,讓我很擔心,很害怕。
你娶個媳婦,難道是用來尊重的?
我不需要你的尊重—」
最後一句話,張曉蘭聲音一下子拔高了很多,嚇得衛淮趕忙伸手,將她嘴巴給遮住。
隔壁還睡著老葛、草兒和孟川呢。
張曉蘭一把拉開衛淮的手:「我真不會走——咱們要個孩子吧!」
她說著,將衛淮推開,翻身騎了上去,眼晴直直地盯著衛淮。
衛淮見她這麼堅決,不由微微一笑:「好!」
這是他這輩子,聽過的最舒服的話。
張曉蘭隨即吹滅煤油燈,拉起被子將衛淮蓋住,她自己則窒窒往後挪下去。
舌尖的濕潤,從心口到腹部,一路往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