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章 赤峰的故事
再次回村已是半年之後,雖然人在省城但卻時常關心村裡的情況,每每給父親母親通話總要打聽些近況。除了哪位老人因病去世了,哪位青年撞人受傷住院了,哪位學生考學到長沙國防大學了,母親最愛說的還是村南養豬場的兒子小剛訂婚了,隔壁村賣豆腐家的二金在青島買房結婚了,村支書家東子剛娶了個二婚帶孩子的媳婦,長得可俊,婚車從村東頭排到了西頭……每遇到這種境況,大齡未婚的我都倉皇應對。周末的那次我鬼使神差,問了句劉大怎麼樣了。電話那頭傳來母親罵狗的聲音,過了好一會才喘著氣說,「丈人日的狗,把案板上剛切的豬膘叼走了。你說劉大啊,回來了,前兩天從赤峰」。
我剛「哦」一聲,電話那頭母親又補充了一句,「說是一路走著要著飯回來的,比你當年從BJ騎自行車厲害多了」,母親依舊理解不了我當年的長途騎行,還在揶揄取笑。
我愣住了,「啊,走著回來,從赤峰?」
「對啊,說是走了一個半月」。
我查了以下地圖,大概836公里,步行需要198個小時22分鐘。
初春的赤峰寒意凜然,工頭凌晨被尿憋醒了才發現劉大的床鋪已經空空如也。當然,沒有人在乎一個孤家寡人去哪,更沒有在乎一個不太與常人一樣的孤家寡人去啊。已經鑽進被窩的工頭彈簧似的猛然站起身,跑步過去翻動角落裡一個破舊掉皮的黑色皮箱。財物都在,只是少了劉大自己的鋪蓋、一個乾淨的化肥包裝袋和一根手臂粗的松樹棍子。
化肥袋此刻正安靜地躺在劉大寬厚的背上,遠遠看上去就像背著兩張報紙,裡面塞著兩個剛剛討來的饅頭,正向一家國道旁的小飯店討喝的。飯店老闆一家四口,一兒一女。看到蹦蹦跳跳的孩子,劉大早已沒有了往日學青蛙的興致,慢吞吞地抹了一把鬍子,
「我不白吃,可以刷兩天碗的」。
「你這是要去哪?」,老闆娘剛擰著前來湊熱鬧的小兒子的耳朵去裡屋寫作業,一臉關心地打量著這個野人一般的老人。
「回山東,老闆不給車票,我身上沒錢就走著」,劉大接過一碗熱水。
「我的老天爺,你孩子呢,讓他們給你打點錢買個車票。這裡離山東還早哪!」
劉大支吾了一會沒說出話來,自顧自一屁股坐在飯店門前的台階上。老闆娘也識趣地沒有繼續往下問,大概自識兒女不孝順罷了。
說話間,一輛寶藍色陝西牌照的斯泰爾疾馳而過,國道頓時塵土滿天,將劉大的身影淹沒。老闆娘和小飯店都消失在視野之外,身後老闆娘的囑咐還未散去,「晚上少走路,國道大車多,看不見你就撞了」。
在把劉大招進隊伍的第二天,姓沈的工頭就後悔了,一頓午飯劉大吃進去了整整五個饅頭,足足頂兩個普通人的飯量。也是同一天,工頭就後悔每早點把劉大招進來了,從早上到晚飯下班,劉大抗水泥不帶停的,「他娘的這就是個機器」,這是沈工頭在給媳婦打電話時候說的。
不過好景不長,劉大在赤峰沒待三個月,英子捎來口信讓劉大有空回去一趟,自己身子出了毛病,撐不住了。從此以後,劉大就像被上了發條,每天上完工都要圍著工地轉個幾圈,去辦公室找沈工頭要車票回家。
姓沈的工頭便哄他說,這個工地就快結束了,到時候給他發工資,買車票,回去看英子。可眼看軍大衣都在赤峰的穿不住了,工地卻還沒結束。後來沈工頭架不住他的日復一日,嘴裡那套說辭也開始蒼白乏味,便乾脆到點鎖門,任憑劉大在門前搖門。
我剛「哦」一聲,電話那頭母親又補充了一句,「說是一路走著要著飯回來的,比你當年從BJ騎自行車厲害多了」,母親依舊理解不了我當年的長途騎行,還在揶揄取笑。
我愣住了,「啊,走著回來,從赤峰?」
「對啊,說是走了一個半月」。
我查了以下地圖,大概836公里,步行需要198個小時22分鐘。
初春的赤峰寒意凜然,工頭凌晨被尿憋醒了才發現劉大的床鋪已經空空如也。當然,沒有人在乎一個孤家寡人去哪,更沒有在乎一個不太與常人一樣的孤家寡人去啊。已經鑽進被窩的工頭彈簧似的猛然站起身,跑步過去翻動角落裡一個破舊掉皮的黑色皮箱。財物都在,只是少了劉大自己的鋪蓋、一個乾淨的化肥包裝袋和一根手臂粗的松樹棍子。
化肥袋此刻正安靜地躺在劉大寬厚的背上,遠遠看上去就像背著兩張報紙,裡面塞著兩個剛剛討來的饅頭,正向一家國道旁的小飯店討喝的。飯店老闆一家四口,一兒一女。看到蹦蹦跳跳的孩子,劉大早已沒有了往日學青蛙的興致,慢吞吞地抹了一把鬍子,
「我不白吃,可以刷兩天碗的」。
「你這是要去哪?」,老闆娘剛擰著前來湊熱鬧的小兒子的耳朵去裡屋寫作業,一臉關心地打量著這個野人一般的老人。
「回山東,老闆不給車票,我身上沒錢就走著」,劉大接過一碗熱水。
「我的老天爺,你孩子呢,讓他們給你打點錢買個車票。這裡離山東還早哪!」
劉大支吾了一會沒說出話來,自顧自一屁股坐在飯店門前的台階上。老闆娘也識趣地沒有繼續往下問,大概自識兒女不孝順罷了。
說話間,一輛寶藍色陝西牌照的斯泰爾疾馳而過,國道頓時塵土滿天,將劉大的身影淹沒。老闆娘和小飯店都消失在視野之外,身後老闆娘的囑咐還未散去,「晚上少走路,國道大車多,看不見你就撞了」。
在把劉大招進隊伍的第二天,姓沈的工頭就後悔了,一頓午飯劉大吃進去了整整五個饅頭,足足頂兩個普通人的飯量。也是同一天,工頭就後悔每早點把劉大招進來了,從早上到晚飯下班,劉大抗水泥不帶停的,「他娘的這就是個機器」,這是沈工頭在給媳婦打電話時候說的。
不過好景不長,劉大在赤峰沒待三個月,英子捎來口信讓劉大有空回去一趟,自己身子出了毛病,撐不住了。從此以後,劉大就像被上了發條,每天上完工都要圍著工地轉個幾圈,去辦公室找沈工頭要車票回家。
姓沈的工頭便哄他說,這個工地就快結束了,到時候給他發工資,買車票,回去看英子。可眼看軍大衣都在赤峰的穿不住了,工地卻還沒結束。後來沈工頭架不住他的日復一日,嘴裡那套說辭也開始蒼白乏味,便乾脆到點鎖門,任憑劉大在門前搖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