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百零一章 掌舵

投票推薦 加入書籤 小說報錯

  奉先在入院後便開始輸液,同時,不斷做血常規、CT等各種檢查。

  由於治療及時,五六天後,他已能下床活動了。

  米麵之類含糖高的主食,他是比較喜歡的。如果再次放開量,對恢復肯定不利。

  吳箏怕父親吃不好,她和母親在家做好飯,每餐用保溫盒送去。

  奉先病情好轉後,不想再天天麻煩家裡的人。他準備自己在食堂訂餐,終又拗不過她們母女二人,只得老實順從,繼續讓她們送飯。

  單位年假只有一周,吳鐸早進廠忙碌去了。遇到重要事情,他便打電話請示父親。奉先在病房裡,半治療,半辦公,遠程指揮著廠里的運營。

  論年齡,他是該退休了,他希望兒子能早些獨擋一面。

  這天,開始輸液時,吳箏到了。

  窗台上擺著一束鮮花,白色的鈴蘭,搭配絳紫色的康乃馨。

  吳箏近前去觀賞,好奇地問:「爸,我昨天晚上走的時候,這花還沒有,誰一大早看你來了?」

  正在換針的護士笑道:

  「叔,您真是好福氣,有姐妹送花,有女兒送飯。

  這幾十層病房大樓,層層都住滿。逢年過節,能享受到您這待遇的,還真是不多!」

  護士說著,調整好輸液的速度,便離開了。

  吳箏疑惑道:「有姐妹送花──爸,姑媽剛才來了?」

  奉先道:「你姑媽會來麼?誰也沒告訴她我生病。

  只是生意場上的一個朋友。我說了,你也不認識。女性愛送花,其實,我這個歲數了,哪裡還襯這個!」

  吳箏笑道:「爸,我相信你沒什麼。如果媽來了,問起來這花,你就說是我送的。這樣回答,你最省心。

  你這次發病的原因,是因為我媽給你說了什麼?還是這段時間,你在外面吃飯又不注意了?」

  奉先閉上眼睛,回她道:「第一個問題,你還用問我嗎?遇事猶豫不決時,於情於理,必是有虧欠之處。你自己再好好想想吧。」

  停了一會兒,他看著一掌寬的窗戶縫兒,感受著微風透進來,慢慢說道:

  「至於說吃飯,在廠里食堂和工人同餐,按你說的去做,怎麼可能呢?根本沒那個條件。

  並且我幾十年形成的習慣,要想在短時間內徹底改變,你說容易嗎?

  就像醫院,你看,為什麼所有的窗戶都設計成這樣的?冬天還好,到了夏天,通風不暢,這屋裡准夠憋悶的。」

  吳箏道:「大家都認為,病人比一般人更容易有輕生念頭。住院部的病號,更是心理最為脆弱的群體。

  醫院這樣做是為了自保,避免承擔由此帶來的風險和責任。」

  奉先道:「大家認為病人更容易輕生,這和我習慣於吃麵一樣,都是認知的習慣,積非成是罷了。

  其實,人在得大病時,才會有真正的危機感,且病得越嚴重,往往求生的欲望還越強。

  當然也會有極少數人,忍受不了病痛折磨,不想活了。他如果真想尋死,僅封住一扇窗戶,就能防得住嗎?」

  幾瓶藥液輸完,拔過針,奉先下床洗手吃飯。

  飯後,父女倆到大廳里散步。

  站在窗前,一眼可以望見不遠處的古城。東北角城牆下便是老家,那裡住著母親和妹妹,奉先想回老屋去看看。他已囑咐了金歌和孩子,自己住院的事先不要告訴她們。

  「沒想到我的身體竟不如你奶奶,也不如你姑。身體保不住,還能幹嘛,自己遭罪,也是不孝。

  如果我現在病倒了,對你死去的爺也無法交待。我答應過他,要好好照顧她們的。這些年廠子越辦越好,人也越來越忙。」

  聽父親說著,吳箏心裡只覺酸酸的。

  她想,母親昨天給姑媽發了一條簡訊,告知了父親住院的情況,不過,姑媽她沒有回信。

  除夕之夜,能與侄女親切相處,他們兄妹之間,怎麼會如此冷漠呢?

  其實,她不知道,奉和早已發過話:

  「只要有我在,照顧媽,用不著你們過來幫忙。我一個人可以為母親養老,咱們以後,各自安好便是了。」

  這絕情的話,奉先從未告訴過任何人。


  家雖近在咫尺,他卻並不常回。

  奉先今年的計劃,原本如往年一樣,仍是一年兩趟:一是母親生日,一是過年。今年,他春節住院,便少了一趟。

  吳箏道:「爸,我想,你和姑媽既不同母,你創業又花掉了家裡所有的積蓄,到現在還未全部歸還老本。

  奶奶和姑媽是不是因此而生氣,都不想再理你,你也不好意思去見他們。

  或者是,姑媽懷疑你逼走了那個金月人,所以和你生分,永遠都不能原諒你。

  以前我問起來,你總說自己忙,沒時間。現在閒了,你能不能講講這其中的原委?」

  吳箏說著,奉先把目光投向了窗外。

  沉默,如同一堵高牆,將父女隔成了兩個世界。

  女兒大學畢業後,去了偏遠地區支教。幾年後回來正式工作,她不像以前那樣,有事老去問父親,她已經是成人了。

  看她行事穩重,沒有什麼不正常。現在,向長輩提出問題,也不應奇怪。是自己整天在外面,忙起來,把家人給疏忽了。

  人總是被事推著走,他也無可奈何。

  沉默良久,奉先一笑道:

  「你這孩子,總是想得太多。有些事情,你還是不問為好。吳鐸就從來不關心這些事,也不知道,我多久去古城探望一趟。

  他現在不能洞見這些瑣碎,將來也處理不好更複雜的關係。

  你則不然,別人不經意的事,你卻能覺察出端倪。

  你可以考慮辭職去廠里,與吳鐸協作,一個抓管理運營,一個負責產品技術。

  你們團結好領導班子成員,大家齊心合力,必能在穩定中謀求長久的發展,到時候,我便可以解甲歸田了。」

  吳箏沒想到,父親竟有如此打算。她甚是詫異,疑惑道:

  「爸,你讓我辭職嗎?當初是你支持我從教,還說自己下海經商,有些後悔呢。

  再說,我去電子廠能幹什麼?是去做一顆螺絲釘,還是去當扳子、鉗子?

  我若去了,其他的不敢說,我想把你們的食堂先改一改。」

  奉先嘆道:「此一時,彼一時啊!這幾天我一直在想,建起來這個廠子,我花了半輩子時間。它剛步入正軌,我的身體又不行了。

  如果這一回我垮掉,幾百號員工沒了掌舵人,那可怎麼辦?其實,你的食療建議,非常有用,不然,眼前這個坎兒,我都不一定能過去。

  現在,我必須趁早找一個可靠接班人。

  你兄弟學的機電專業,平時,專業以外的書,他很少去看。

  管理工廠和管理班級有許多相通之處,都是以人為本。與人打交道,有些文化底蘊好。我認為,你比吳鐸更適合。

  如果真的去了,廠里的食堂,可以改為你推崇的營養搭配。現在,我們還進行著『讀經典增福祉』活動。

  如果這兩方面能結合起來,從身體到心靈,從物質到精神,隨著員工整體素質的提升,我們的抗風險能力也會大大增強。」

  吳箏看父親說得認真,心裡又不覺沉重起來。

  湄石河畔,魏鎮一中渴望求知的學生,孜孜以求的師者,他們與父親想做成功的家族企業相比,一時間,她也拎不清,到底孰輕孰重,何去何從?

章節目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