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九十九章 除夕
祖孫三代坐在茶桌前,吳奉和把沏好的鐵觀音,一盞內分別斟至七八分。
吳箏道:「我早就想來,可事多又不得閒空兒。
每次,都想著姑媽這好茶。
你看,它湯色金黃綺麗,香氣飽滿悠長,尤其這介於紅茶與綠茶之間的味道,更是讓人喜歡。」
奉和道:「這個陳香型的不怕放,喜歡的話,我就送你一些。」
吳箏笑道:「還是放在姑媽這兒吧,單衝著您這老鐵,我也會勤來的。」
老太太道:「小箏,你爸爸事多,一年到頭操不完的心。不過還好,你弟弟現在進廠學起來,不久就能幫他了。
今天,有吳鐸在家陪你爸媽,你就不用走了,在這兒陪奶奶,咱們娘仨一起過年。
喜歡吃什麼,你只管說,我這兒年貨也齊了,備酒備菜,都是現成的。」
吳箏來的時候,亦有此意,即刻便答應了。
老太太看孫女兒不走了,滿心歡喜。她說年夜飯,已差不多備好,讓奉和與她先說話,自己又去忙了。
奶奶像從前似的,說話思路清晰,身子骨也硬朗。
吳箏道:「現在,我爸是以廠為家,我也不常見到他。
看來,奶奶是指望不了我爸了。
她和姑媽在一起生活,老了有女兒做伴,也是一種清福。」
奉和聽了,也不接這話茬兒。她從梳妝檯上,拿來一支紫檀玉扇流蘇簪子,讓侄女兒試試。
吳箏依她的,簪起髮髻,照照鏡子,瞧瞧效果還不錯。
奉和道:「這個是新買的,不太適合我,有點年輕化了。你若喜歡,送你好了。」
吳箏取下來放入盒內,笑道:「好的,謝謝姑媽過年送我的禮物。新年新氣象,換一下髮型,看著便是那——
寶鏡黃花簪髻鬢,
紫檀玉扇繡長春。」
奉和拍手道:「這兩句倒是應景。你能順手拈來,妥與不妥,我且謅兩句接上——
寒煙一帶冷蕭索,
過盡千帆不是君。」
吳箏道:「好啊,姑媽,我這裡正高興,你卻是,『此情無計可消除,才下眉頭,卻上心頭。』
小時候,沒有您常帶我誦讀詩詞,我何來這雅興?在您面前,能吟上一句半句的,也不過是表示,我一直記著姑媽的教導。
吟詩本是緣情寫景,言此意彼的樂事,可是話說回來,你如今孑然一身,孤獨無依,我奶奶擔心,咱們全家人誰不擔心呢?
奶奶說過,我可不願意你姑陪我到老。如果有一天我不在了,誰來照顧她呢?她總要找一個伴兒才好。」
奉和道:「你這丫頭,話鋒轉得倒快,竟然認真教導起我來了。年輕時,別人說我孤芳自賞,那些人沒事嚼舌根,我倒不以為意。
一個人喜歡怎麼樣便怎麼樣,也沒那麼多可憂慮的事。
你想,過去的不可追,未來的不確定,能夠確定的,便是當下。
從我記事的時候起,就是你奶奶領著我和你爸過活兒。
你奶奶去上班,整天不在家,因為有你爸在,院裡別的孩子也不敢欺負我。長大後,經過了一些事,對成家立業,也有了自己的想法。
自古以來,能夠相伴到終老的婚姻都是少數。
兒女成了家後,能真正指望得住的也是少數。
我現在以健康為重,你推薦的低碳飲食知識,加上我喜歡鍛鍊,這兩結合的養生方式,我想,不難讓我與媽再相伴二十年。
即使二十年後,她不在了,我也不太老呢。
平時我有些積攢,以後如果身體好,便自己一個人過;若是不好,錢給你,養老我就指望你了。你說,我這想法如何?」
奉和講完,吳箏笑道:「沒想到,姑媽這麼高看我,請放心好了。您年老時,只要有我在,必竭力侍奉,義不容辭啊。
不過,聽你剛才說那些,現在我倒愈發覺得,你特別像一個人。
她姓李名毓琳,是我們學校的一位老師,和你一樣,學識品格都不俗。你們倆只有一點,明顯不相同。」
奉和道:「你同事裡面,真有和我相像的人?那也是巧了。你說,我和她最明顯的不同是什麼?」
吳箏笑道:「說了,你可別生氣呀!
那就是她結婚了。現在有個伴兒,家裡有依靠;有一個孩子,品學兼優,以後老有所養。她的人生也算是圓滿了!
你是名花無主,至今也沒尋到合適的。可謂是,終日尋春不見春,有命無運呀!」
奉和不屑道:「你說的不同,原來是這一點啊,我不這麼看。
她若和我相像,必不會以結婚有子,便是人生的圓滿。否則,她哪裡和我相像呢?也不過是個俗人而已。
你若以是否結婚為依據,去評判人生的美滿或不美滿,說明你還在被婚姻障礙著。
看似遇到了一個知己,其實,是把自己的心交到了別人那裡。
寄人籬下的滋味並不好,時間長了,必然覺得又苦又累,還是離開,回到自己的家好。
現在,你可能還沒有體會,等真遇到了中意的,必然信我說的。
所以,只要想開了,結不結婚都會圓滿。
有家有室的,樂得熱鬧。無家的無有牽掛,樂得自在。你若以常人之念,去觀照自己的人生,終不過是心為形役,庸人自擾罷了。」
說話時,聽得隔壁杯盤聲響,姑侄二人便去了外間幫忙準備開宴。
祖孫三代說說笑笑共渡除夕,歡樂不待細說。
零點過後,奉和看老人沒了精神,吳箏打起了哈欠,方才各自去安歇。
一夜無話,第二天吳箏醒來,天已大亮。
她起床後,梳洗完畢,先後給老太太和姑媽拜大年。
二人都留她吃過飯再回去,吳箏說昨夜吃了半宿,還不餓。然後,她帶上回贈的一籃子節禮,便開車趕回去了。
昨晚睡時夢境不斷,現在,她只覺得頭有些暈。一路上的風景,無心再去留意。
到家時,她推開門,先說了聲:「爸媽,過年好,我回來了!」
金歌在廚房裡正下餃子,吳奉先在客廳坐著,閉目養神。
吳鐸從住室出來,笑道:「姐,過年好!」
吳箏回應著他。
母親往外看一下,說道:「回來得正是時候,湯已好了,只等著你呢。」
祖宗的牌位前,擺上了一碟餃子。吳箏問道:「媽,正月初一,撈出的餃子,為什麼非說成湯?」
這個問題,母親曾經回答過她,此時,再問一下,不過是找個話題而已。
金歌笑道:「我們喝湯,讓家神吃餃子。這樣求告,祖先神靈會保佑咱們家,來年事事如意,平安吉祥。」
吳鐸看著無聲的電視畫面,奇怪道:「明明是吃餃子,卻說喝湯,各位祖宗不怪罪我們,已是大人大量了。
還想用幾句好話,求辦理人財雙保險,天底下哪有這樣的美事。
做生意都講誠信至上,不能欺騙用戶。
如果你讓我下餃子,估計真是喝湯。我上小學的時候,有次半夜餓了,找不到好吃的,便偷偷去下速凍水餃。
誰知道煮的時間長了,最後熬成了一鍋湯。
第二天,你們喝了剩下的,還讚不絕口。
我姐問,這是什麼高湯做的,味道真的不錯。這事你們還記得嗎?」
吳箏笑道:「怎麼不記得,外人都說你上學省事,其實也不是。成天上網,夜裡還偷偷出去打遊戲,也是讓爸媽操碎了心。」
金歌嗔他道:「吳鐸,家裡面就數你話多。
說個喝湯,怎麼能扯到欺騙用戶。大過年的,不知道忌諱,凡事都要圖個吉利。」
往日,吳奉先在家裡,看誰不順了,一定會指出來。今天卻一改常態,一句也不言語。
看他這樣,大家也不敢再多說話。
吳箏道:「我早就想來,可事多又不得閒空兒。
每次,都想著姑媽這好茶。
你看,它湯色金黃綺麗,香氣飽滿悠長,尤其這介於紅茶與綠茶之間的味道,更是讓人喜歡。」
奉和道:「這個陳香型的不怕放,喜歡的話,我就送你一些。」
吳箏笑道:「還是放在姑媽這兒吧,單衝著您這老鐵,我也會勤來的。」
老太太道:「小箏,你爸爸事多,一年到頭操不完的心。不過還好,你弟弟現在進廠學起來,不久就能幫他了。
今天,有吳鐸在家陪你爸媽,你就不用走了,在這兒陪奶奶,咱們娘仨一起過年。
喜歡吃什麼,你只管說,我這兒年貨也齊了,備酒備菜,都是現成的。」
吳箏來的時候,亦有此意,即刻便答應了。
老太太看孫女兒不走了,滿心歡喜。她說年夜飯,已差不多備好,讓奉和與她先說話,自己又去忙了。
奶奶像從前似的,說話思路清晰,身子骨也硬朗。
吳箏道:「現在,我爸是以廠為家,我也不常見到他。
看來,奶奶是指望不了我爸了。
她和姑媽在一起生活,老了有女兒做伴,也是一種清福。」
奉和聽了,也不接這話茬兒。她從梳妝檯上,拿來一支紫檀玉扇流蘇簪子,讓侄女兒試試。
吳箏依她的,簪起髮髻,照照鏡子,瞧瞧效果還不錯。
奉和道:「這個是新買的,不太適合我,有點年輕化了。你若喜歡,送你好了。」
吳箏取下來放入盒內,笑道:「好的,謝謝姑媽過年送我的禮物。新年新氣象,換一下髮型,看著便是那——
寶鏡黃花簪髻鬢,
紫檀玉扇繡長春。」
奉和拍手道:「這兩句倒是應景。你能順手拈來,妥與不妥,我且謅兩句接上——
寒煙一帶冷蕭索,
過盡千帆不是君。」
吳箏道:「好啊,姑媽,我這裡正高興,你卻是,『此情無計可消除,才下眉頭,卻上心頭。』
小時候,沒有您常帶我誦讀詩詞,我何來這雅興?在您面前,能吟上一句半句的,也不過是表示,我一直記著姑媽的教導。
吟詩本是緣情寫景,言此意彼的樂事,可是話說回來,你如今孑然一身,孤獨無依,我奶奶擔心,咱們全家人誰不擔心呢?
奶奶說過,我可不願意你姑陪我到老。如果有一天我不在了,誰來照顧她呢?她總要找一個伴兒才好。」
奉和道:「你這丫頭,話鋒轉得倒快,竟然認真教導起我來了。年輕時,別人說我孤芳自賞,那些人沒事嚼舌根,我倒不以為意。
一個人喜歡怎麼樣便怎麼樣,也沒那麼多可憂慮的事。
你想,過去的不可追,未來的不確定,能夠確定的,便是當下。
從我記事的時候起,就是你奶奶領著我和你爸過活兒。
你奶奶去上班,整天不在家,因為有你爸在,院裡別的孩子也不敢欺負我。長大後,經過了一些事,對成家立業,也有了自己的想法。
自古以來,能夠相伴到終老的婚姻都是少數。
兒女成了家後,能真正指望得住的也是少數。
我現在以健康為重,你推薦的低碳飲食知識,加上我喜歡鍛鍊,這兩結合的養生方式,我想,不難讓我與媽再相伴二十年。
即使二十年後,她不在了,我也不太老呢。
平時我有些積攢,以後如果身體好,便自己一個人過;若是不好,錢給你,養老我就指望你了。你說,我這想法如何?」
奉和講完,吳箏笑道:「沒想到,姑媽這麼高看我,請放心好了。您年老時,只要有我在,必竭力侍奉,義不容辭啊。
不過,聽你剛才說那些,現在我倒愈發覺得,你特別像一個人。
她姓李名毓琳,是我們學校的一位老師,和你一樣,學識品格都不俗。你們倆只有一點,明顯不相同。」
奉和道:「你同事裡面,真有和我相像的人?那也是巧了。你說,我和她最明顯的不同是什麼?」
吳箏笑道:「說了,你可別生氣呀!
那就是她結婚了。現在有個伴兒,家裡有依靠;有一個孩子,品學兼優,以後老有所養。她的人生也算是圓滿了!
你是名花無主,至今也沒尋到合適的。可謂是,終日尋春不見春,有命無運呀!」
奉和不屑道:「你說的不同,原來是這一點啊,我不這麼看。
她若和我相像,必不會以結婚有子,便是人生的圓滿。否則,她哪裡和我相像呢?也不過是個俗人而已。
你若以是否結婚為依據,去評判人生的美滿或不美滿,說明你還在被婚姻障礙著。
看似遇到了一個知己,其實,是把自己的心交到了別人那裡。
寄人籬下的滋味並不好,時間長了,必然覺得又苦又累,還是離開,回到自己的家好。
現在,你可能還沒有體會,等真遇到了中意的,必然信我說的。
所以,只要想開了,結不結婚都會圓滿。
有家有室的,樂得熱鬧。無家的無有牽掛,樂得自在。你若以常人之念,去觀照自己的人生,終不過是心為形役,庸人自擾罷了。」
說話時,聽得隔壁杯盤聲響,姑侄二人便去了外間幫忙準備開宴。
祖孫三代說說笑笑共渡除夕,歡樂不待細說。
零點過後,奉和看老人沒了精神,吳箏打起了哈欠,方才各自去安歇。
一夜無話,第二天吳箏醒來,天已大亮。
她起床後,梳洗完畢,先後給老太太和姑媽拜大年。
二人都留她吃過飯再回去,吳箏說昨夜吃了半宿,還不餓。然後,她帶上回贈的一籃子節禮,便開車趕回去了。
昨晚睡時夢境不斷,現在,她只覺得頭有些暈。一路上的風景,無心再去留意。
到家時,她推開門,先說了聲:「爸媽,過年好,我回來了!」
金歌在廚房裡正下餃子,吳奉先在客廳坐著,閉目養神。
吳鐸從住室出來,笑道:「姐,過年好!」
吳箏回應著他。
母親往外看一下,說道:「回來得正是時候,湯已好了,只等著你呢。」
祖宗的牌位前,擺上了一碟餃子。吳箏問道:「媽,正月初一,撈出的餃子,為什麼非說成湯?」
這個問題,母親曾經回答過她,此時,再問一下,不過是找個話題而已。
金歌笑道:「我們喝湯,讓家神吃餃子。這樣求告,祖先神靈會保佑咱們家,來年事事如意,平安吉祥。」
吳鐸看著無聲的電視畫面,奇怪道:「明明是吃餃子,卻說喝湯,各位祖宗不怪罪我們,已是大人大量了。
還想用幾句好話,求辦理人財雙保險,天底下哪有這樣的美事。
做生意都講誠信至上,不能欺騙用戶。
如果你讓我下餃子,估計真是喝湯。我上小學的時候,有次半夜餓了,找不到好吃的,便偷偷去下速凍水餃。
誰知道煮的時間長了,最後熬成了一鍋湯。
第二天,你們喝了剩下的,還讚不絕口。
我姐問,這是什麼高湯做的,味道真的不錯。這事你們還記得嗎?」
吳箏笑道:「怎麼不記得,外人都說你上學省事,其實也不是。成天上網,夜裡還偷偷出去打遊戲,也是讓爸媽操碎了心。」
金歌嗔他道:「吳鐸,家裡面就數你話多。
說個喝湯,怎麼能扯到欺騙用戶。大過年的,不知道忌諱,凡事都要圖個吉利。」
往日,吳奉先在家裡,看誰不順了,一定會指出來。今天卻一改常態,一句也不言語。
看他這樣,大家也不敢再多說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