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章(23)
23
剛下過雨,村里小路泥濘,偵查員們把車停在村頭開闊處,步行前往何飛家裡。
接到電話以後,村支書和何飛父母都在家裡老老實實等待。何飛父母一夜沒睡,不知道他在學校闖了什麼禍。偵查員們來到何家,敲了下大開的鐵門,何飛父母見到警察後有些緊張和侷促,一時不知道應該說些什麼。村支書立即笑臉迎上,散煙給二位警察。
偵查員們詢問了何飛自小的學習成績、性格喜好,是否過於孤僻或外向,是否經常打架或有暴力傾向等等。何飛父母戰戰兢兢地坐在凳子上,隨著偵查員們的介紹微微頷首,回答問題的時候也是一本正經,盡力詳細。
詢問完畢,偵查員們又來到何飛回家居住時的臥室。經過仔細勘察,沒有發現有任何的異常後,便離開了。
此時秦紅帶著馬穎,正在趕往殯儀館的路上。細雨無聲地漂落在車窗上,窗外一片模糊。秦紅再次回想起對陳燕進行屍表檢驗時的場景。
陳燕的頭部、面部、頸部及胸背部沒有受到創傷。所有的創口都在腰腹部。左側腹部,自上而下分布著十一處刺創,大小均一,創緣呈上下方向,有些連續。所有創口均沒有組織間橋。轉到腰部,左腰部可見三個和腹部相似的刺創,同時可見兩個小的創口和其他的明顯不同,是腹部刺創的刺出口。
顯然,兇手短時間內在腹部連刺了11刀,其中兩刀形成貫通,在腰部連刺三刀,沒有貫通。速度很快,所以創口看起來很相似。
左側腰腹部的畫面消失,秦紅的思緒來到了奇怪的右側腹部。
弧形的切創早已印刻在自己的大腦皮質里,右腹的切創延續,無中斷和分支,但彎彎曲曲的並不平滑,就像小孩子初學繪畫時畫的線條。仔細觀察,切創內部深淺不一,但總體要比左側淺的多,同時也都沒有組織間橋,說明也是被鋒利帶刃的利器所傷。除此之外,右側軀幹便再無別的傷口。
無論是劉志剛提出的「儀式」式作案,還是陳燕身上匪夷所思的傷口,都使法醫秦紅內心生出極大的好奇心,驅使她儘快對陳燕的屍體進行詳細的解剖。
警車在接近殯儀館大門口的時候突然停了下來,雨已停歇,坐在後排的秦紅和馬穎向前探出頭,遠遠便看到了圍在殯儀館門口的人群。
秦紅和馬穎下了車,眾人停止了哭聲,立即圍了上來。他們不說話,都直勾勾地看著這兩個人。在殯儀館門口慘白的路燈下被一群人這麼注視著,秦紅和馬穎的心裡感覺陣陣發毛。
「您好,是秦警官嗎?」為首的中年男人開口,聲音有些沙啞,「我是陳燕的父親,這是她的媽媽,其他都是我們家的親戚和陳燕的同學。」
對方願意和她們正常溝通,這讓秦紅稍稍放下心來。但身負職責,她也不想和這麼多人過多糾纏,點點頭輕聲說道:「你們好。請你們放心,我們一定會認真對待這個案子,抓住兇手,為陳燕討回公道的。而且,」秦紅猶豫了一下,對著陳家俊和方玉蘭說道,」我們會細心對待您的女兒的。」
眼前的夫妻二人,看起來都還像是頗有素質的,秦紅認為對方應該能聽出自己的言外之意。
說罷,秦紅沒等對方回應便繼續往裡走,就在突然之間,身後傳來驚天動地的痛哭之聲,把秦紅和馬穎嚇了一大跳。
「你們這是幹什麼?」秦紅有些驚魂未定地說道。
方玉蘭和一眾人又開始痛哭流涕,陳家俊還算克制,他把秦紅拉到一邊,「秦警官,您沒有接到韓局長的電話嗎?」
秦紅知道對方說的是誰,不過她搖了搖頭,她確實沒有接到韓剛的電話。
恰在此時,秦紅手裡的電話響了,但來電話的不是韓剛,而是副支隊長劉志剛。
電話里劉志剛的聲音有些低沉、斷斷續續,但意思表達的很清楚。韓剛副局長在了解了這個案子以後,認為陳燕是因銳器在左側腰腹部造成切創,導致出血過多而死亡,致死原因明確,在家屬強烈拒絕屍體解剖的情況下,不適合進行強制屍解。
這讓秦紅有些始料未及,」可是,我們剛剛討論過,要儘快對死者進行屍體解剖。而且,《刑事訴訟法》有規定,對五種情況必須進行屍體解剖......您看,陳燕失血過多,的確可以導致死亡,但是,是否有其他因素促進了她的死亡;而且,兇手究竟是個什麼樣的人?他或者她殺人的動機是什麼?我想,進行屍體解剖,應該有助於解答以上的問題。而且......」
「不要說了,」秦紅的話被劉志剛打斷,但她也聽出了對方的語氣有些無可奈何,「按照韓局長的意思辦吧。」
「可是......」秦紅的話沒說完,對方已經掛斷了電話。秦紅和馬穎面面相覷,片刻後,默不作聲地折返了回去。
身後的人群一鬨而散。
與此同時,雨夜裡,視頻小組一行人也到達了自己的位置。
陳燕遇害的小樹林是城郊的邊緣,河對岸,便是村莊和大片的田地。這樣的地方,在二十一世紀最初的幾年裡,並不是攝像頭覆蓋的重點區域。小樹林南頭,靠近大路,又是林中小路和大路的三岔口,有交通部門安裝的監控攝像頭;樹林裡基本沒什麼建築,也沒有攝像頭;樹林北邊,靠近青石橋的位置,也有一個交警安裝的攝像頭,但比較陳舊;遺憾的是,青石橋以西,沒有攝像頭覆蓋。視頻小組成員們在筆記本上記下了攝像頭的位置,便趕赴交警部門,拷貝了5月26日當晚的錄像。
兇案發生後的第二天,5月27日,刑偵大隊526兇殺案專案組召開第二次討論會。這次,韓剛坐在了桌首的位置。
首先匯報的是主辦偵查員:「我們詢問了陳燕父母陳家俊和方玉蘭,他們倆情緒不太穩定,所獲得的信息有限。我們又詢問了他們家的近親屬,得知他們在經濟開發區擁有一個工具機廠,中等規模,生意還不錯。一般情況下,生意人為了搶奪市場,擠兌同行,可能會有仇家。我們正就陳家俊的競爭對手,以及和他有生意往來的合作夥伴進行調查。同時,我們也在陳家附近進行了走訪調查,但鄰居們一致認為陳家俊夫妻為人隨和,陳燕文靜禮貌,沒有聽說過他們和誰結過仇怨。」
按照隊裡的慣常順序,討論兇殺案的時候,主辦偵查員匯報完畢,接下來便是法醫了。但劉志剛只看了秦紅一眼,又迅速把目光滑向了別處。秦紅則一直面無表情地看著桌面。
視頻組接著匯報:「交警部門在樹林南門、樹林與青石橋交界處均安裝了攝像頭,他們知道發生了刑事案件,很配合,我把近一個月的視頻拷了過來,進行了解讀。「偵查員打開剪輯好的部分視頻,放到多媒體上,」這一個月的視頻里,何飛和陳燕一共出現了4次,前3次都是兩人同行,在約晚20時從樹林南門進入樹林,21時余再從南門出來。這片小樹林雖位於城市中心,但環境清靜,周末經常有學生情侶出入,樹林小道人流量不小。」
」本月1號,這個中年男子,引起了我們的注意。」視頻偵查員停住視頻,用雷射筆指向嫌疑人。
視頻顯示,下午19點30分,嫌疑人個子不高,頭戴一頂旅遊帽,帽檐壓的很低,看不清面容,但肚子和下肢的衣服臃腫,顯得極不協調。視頻繼續播放,嫌疑人一直在樹林南門右手邊不遠的地方徘徊,20時5分,何飛和陳燕並肩進入南門,該男子立即尾隨進入。21時10分,何飛和陳燕從南門出來,但未見該男子。
「不過,」偵查員掐滅菸頭,繼續匯報:「21時30分,在青石橋東的攝像頭裡,我們再次看到了他。」視頻切換,圖像明顯模糊起來,但嫌疑人特殊的身材仍然讓在場經驗豐富的偵查員一眼便認出。該男子走的很慢,遠沒有進入樹林時的敏捷,走的時候有些搖晃,像是喝醉了酒一般。在橋上繼續西行,時走時停,最終消失在畫面的邊緣。
很明顯,嫌疑人就像在等何飛、陳燕二人,每周六晚都尾隨二人進入樹林,然後又在何陳二人離開後,從青石橋上消失。
視頻繼續播放,時間顯示5月26日晚20時10分,陳燕再次進入樹林南門,不一樣的是,這次是一人獨行。中年男子再次尾隨而入。20時20分,何飛從南門進入樹林。20時35分,110和120分別接到了何飛的報警電話。
20時30分,已漸漸放晴的天空,又毫無徵兆地傾瀉下暴雨。視頻再次切換,本來就老舊的攝像頭被雨水覆蓋,拍出的視頻變成了磨玻璃樣。20時40分,青石橋出現了疑似中年男子的身影,這一次該男子步伐明顯匆忙,走到橋中間時突然停了下來,低了下頭,緊接著身體好像抽搐了幾下。過了一分鐘,該男子繼續搖搖晃晃過了橋,消失在視頻之外。
視頻偵查員匯報完,揉了揉血紅色的眼睛,背靠在椅子上。
韓剛指了指顯示屏,大聲說道:「這名男子有重大作案嫌疑。明天一早,勘查青石橋!」
會議結束,大家都默不作聲地陸續離開會議室,只有劉志剛仍然坐在位置上慢吞吞地收拾東西。待所有人都走出了會議室,韓剛走上前,拍了拍劉志剛的肩膀:「到我辦公室來一下。」
「你是不是有什麼話想說?」韓剛招呼劉志剛坐下,遞給他一支煙。
劉志剛明白韓剛看透了自己的心思,索性開門見山:「是這樣的,老師,我總感覺,這個案子,還是進行屍解比較好。」
韓剛露出一絲微笑,不置可否,卻向自己的愛徒反問道:「《刑事訴訟法》關於強制進行屍體解剖是怎麼說的?」
劉志剛點了點頭,「我國《刑事訴訟法》規定,有五種情況必須進行屍體解剖。一,涉及刑事案件,死因不清的,必須經過屍解才能判斷死因;二,突然死亡,有他殺或自殺嫌疑的;三,因中毒或烈性傳染病死亡涉及法律問題的,四,發生醫療糾紛懷疑醫療事故的;五:屍源不明同時死因不清的。」
「那你覺得她應該屬於那種必須解剖的情形呢?」
「這個......,」劉志剛心裡明白,法律條文是死的,但解釋起來卻是活的。如果沒有做屍體解剖的意願,加上這個案子的實際情況,總能說出不去做屍解的理由。
「我們一條一條來分析吧,」韓剛往前探了探身子,「首先排除第四、第五條,死者沒有發生醫療糾紛事故,也不存在屍源不明的情況。然後是排除第二條和第三條,死者屍表檢驗顯示的傷口,顯然不可能是自殺,他殺是確定的;死者也沒有中毒或烈性傳染病的跡象。最後,我們來看一下第一條,死者是否存在死因不清,必須經過屍解才能解決死死亡原因的問題呢?
「這個……死因似乎也很明確的……可是……」
「但說無妨。「韓剛鼓勵著自己的學生。
「我覺得,屍體解剖會對明確犯罪嫌疑人的動機,進而鎖定嫌疑人,有一定的作用。「劉志剛一口商量的語氣。
韓剛低頭沉默了一會兒,直到兩手指間感受到了菸頭火焰的灼熱。
「你說的也有一定的道理,但是,「韓剛微微提高了音調,」這不是我們強制進行屍體解剖的理由。我們在辦案的時候,還要注意社會影響的。「韓剛苦笑一聲,「幾十個人,半夜裡跑到殯儀館門口鬼哭狼嚎的,如果讓媒體捕捉到,會造成很大的輿論壓力。「
劉志剛邊聽邊被動地點頭,心裡卻微微一動。陳家人去殯儀館門口這件事,110調度中心也是剛剛電話通知到自己這裡,老師是怎麼知道的呢?劉志剛正思索著,韓剛繼續說道:
「而且,最近這段時間我一直在想,我們刑警隊分為好幾個小組,是不是有些過於依賴法醫部門了?走訪、偵查、痕檢、視頻…..都有著不可替代的作用。特別是在以前刑偵技術還不發達的年代,走訪調查,探訪受害者以及嫌疑人的行為軌跡、社會關係,是我們偵破刑事案件最重要的手段。「
劉志剛並不否認老師的看法,但也想堅持自己的意見。他有些話想說出來,卻一時不知道該如何表達。
以前的老師不是這個樣子的。
雖然不是法醫出身,但十幾年來,老師總是在強調屍體解剖的重要性,即使死因明確,進行詳盡的屍解對判斷嫌疑人的殺人動機、鎖定嫌疑人等等,都會有極大的幫助。然而......
「還有一點。看見陳燕的照片的時候,我想到了囡囡,」韓剛繼續說著,眼睛悄然濕潤。囡囡是韓剛的女兒,正在外省的一座醫學院讀研究生。劉志剛知道,韓剛的妻子去世很早,一直是他爺倆生活在一起。然而半年前,囡囡被診斷出了小細胞性肺癌,雖經過輾轉的治療,病情仍在不可逆轉地惡化。
「囡囡聽我給她講過有關法醫和屍體解剖的故事,她曾不止一次地給我說過:如果我是被害人,知道自己死了以後還要被開膛破肚,體內的各個器官被翻來覆去暴露觀察,然後再被七零八落地用線草草縫上。那麼我寧願不要那些真相,也要保全一個完整的軀體,美麗大方地去向另一個世界。」
劉志剛不知道說什麼好:「老師......」
韓剛紅著眼眶說道:「再回到這個案子。被害人所有的傷口,明顯是一把兇器所為,而兇器就落在了案發現場,這把兇器導致被害人失血過多死亡,這是非常常見的死亡方式。以前,我們也曾對類似案件形成的屍體進行過解剖,但絕大部分沒有新的發現;而且通過視頻,我們也尋找到了嫌疑人的蛛絲馬跡。這麼短的時間內,我們就搜尋到了很多線索。我想,即使不用屍體解剖,抓住嫌疑人應該也不難。」
劉志剛點了點頭,但是,他總感覺有種東西堵在自己的胸口,讓自己喘不過氣來。
案發第三天,5月28日天剛亮,在劉志剛的帶領下,大批刑警隊員趕赴青石橋。
一夜暴雨,雨過天晴,空氣涼爽,散發著清甜的味道。太陽還未升起,很多人都還沉浸在甜美的睡夢裡。劉志剛已站在了青石橋靠近樹林的一側。凹凸不平的橋上,還有不少的積水。青石橋是一座行人橋,向西進入鄉村,向東進入樹林,橋長40餘米,寬不到三米,因遠離主幹道,除個別從鄉下抄近路穿過樹林進城的人以外,行人車輛稀少。橋面由石頭鋪成,泥土不多但並不平整。雨後的橋面上,形成了許多大大小小的水窪。劉副大隊帶領偵查員,對護欄、石頭、水窪、河面,進行仔細勘察。十幾分鐘後,主辦偵查員梁波叫道:「這裡有發現!」
「你們看這邊的顏色。」梁波指著欄杆下面的幾處水窪說道。眾人向梁波手指的水窪看去。水窪里的水呈淡黃色,很清,窪底可以看到大小不等的幾個暗紅色凝塊。是血液!梁波是法醫出身,後來轉行當了偵查員。他自言自語說道:「當1升水中混入1毫升以上的血液時,便能用肉眼分辨出。血液在體外停留時間長的話,裡面的血小板、凝血因子和纖維蛋白會聚集形成血凝塊,剩下的液體以血清的形式析出,為淡黃色。」結合當時中年男子在此處停留、身體抽搐,不排除出現了咯血或嘔血。劉志剛示意技術員戴上手套,去收集水窪里的液體和凝塊。隨後,偵查員們繼續沿青石橋向西勘查,進入一條水泥鋪的小路。水泥路面雖有多處凹陷,但總體完整,乾淨的路面,再加上暴雨的沖刷,沒有留下任何的車轍印或鞋印,偵查員一直向西尋找了數百米,一直搜尋到了一個十字路口,依然沒有再找到血跡,或其他有用的證據。
在橋上收集的液體和凝塊標本化驗結果很快出來,確定是人的血液,但在全國的DNA庫里沒有比對成功。也就是說,即使這些東西屬於嫌疑人,如果對方沒有留下案底,仍無法對其進行鎖定。
專案組召開了第三次討論會,會後偵查員們順著青石橋往西,找到十字路口,又沿著各條道路到附近的村莊進行走訪,仍然一無所獲。
至此,案件陷入了僵局。
「我還是不明白,為什麼要放棄屍解?!陳燕身上有很多疑點沒有解開啊!」秦紅還在忿忿不平。
劉志剛嘆了口氣,他同樣不能理解。自己的恩師一生所信奉的便是嚴格按照制度和程序辦案,自己按照他的要求從警十餘年,也是受益匪淺。但為什麼這一次卻突然性情大變了呢?
真的是因為他女兒的病,讓他在辦案的過程中摻雜了太多的感情因素?
劉志剛點點頭,又緩緩搖了搖頭。
剛下過雨,村里小路泥濘,偵查員們把車停在村頭開闊處,步行前往何飛家裡。
接到電話以後,村支書和何飛父母都在家裡老老實實等待。何飛父母一夜沒睡,不知道他在學校闖了什麼禍。偵查員們來到何家,敲了下大開的鐵門,何飛父母見到警察後有些緊張和侷促,一時不知道應該說些什麼。村支書立即笑臉迎上,散煙給二位警察。
偵查員們詢問了何飛自小的學習成績、性格喜好,是否過於孤僻或外向,是否經常打架或有暴力傾向等等。何飛父母戰戰兢兢地坐在凳子上,隨著偵查員們的介紹微微頷首,回答問題的時候也是一本正經,盡力詳細。
詢問完畢,偵查員們又來到何飛回家居住時的臥室。經過仔細勘察,沒有發現有任何的異常後,便離開了。
此時秦紅帶著馬穎,正在趕往殯儀館的路上。細雨無聲地漂落在車窗上,窗外一片模糊。秦紅再次回想起對陳燕進行屍表檢驗時的場景。
陳燕的頭部、面部、頸部及胸背部沒有受到創傷。所有的創口都在腰腹部。左側腹部,自上而下分布著十一處刺創,大小均一,創緣呈上下方向,有些連續。所有創口均沒有組織間橋。轉到腰部,左腰部可見三個和腹部相似的刺創,同時可見兩個小的創口和其他的明顯不同,是腹部刺創的刺出口。
顯然,兇手短時間內在腹部連刺了11刀,其中兩刀形成貫通,在腰部連刺三刀,沒有貫通。速度很快,所以創口看起來很相似。
左側腰腹部的畫面消失,秦紅的思緒來到了奇怪的右側腹部。
弧形的切創早已印刻在自己的大腦皮質里,右腹的切創延續,無中斷和分支,但彎彎曲曲的並不平滑,就像小孩子初學繪畫時畫的線條。仔細觀察,切創內部深淺不一,但總體要比左側淺的多,同時也都沒有組織間橋,說明也是被鋒利帶刃的利器所傷。除此之外,右側軀幹便再無別的傷口。
無論是劉志剛提出的「儀式」式作案,還是陳燕身上匪夷所思的傷口,都使法醫秦紅內心生出極大的好奇心,驅使她儘快對陳燕的屍體進行詳細的解剖。
警車在接近殯儀館大門口的時候突然停了下來,雨已停歇,坐在後排的秦紅和馬穎向前探出頭,遠遠便看到了圍在殯儀館門口的人群。
秦紅和馬穎下了車,眾人停止了哭聲,立即圍了上來。他們不說話,都直勾勾地看著這兩個人。在殯儀館門口慘白的路燈下被一群人這麼注視著,秦紅和馬穎的心裡感覺陣陣發毛。
「您好,是秦警官嗎?」為首的中年男人開口,聲音有些沙啞,「我是陳燕的父親,這是她的媽媽,其他都是我們家的親戚和陳燕的同學。」
對方願意和她們正常溝通,這讓秦紅稍稍放下心來。但身負職責,她也不想和這麼多人過多糾纏,點點頭輕聲說道:「你們好。請你們放心,我們一定會認真對待這個案子,抓住兇手,為陳燕討回公道的。而且,」秦紅猶豫了一下,對著陳家俊和方玉蘭說道,」我們會細心對待您的女兒的。」
眼前的夫妻二人,看起來都還像是頗有素質的,秦紅認為對方應該能聽出自己的言外之意。
說罷,秦紅沒等對方回應便繼續往裡走,就在突然之間,身後傳來驚天動地的痛哭之聲,把秦紅和馬穎嚇了一大跳。
「你們這是幹什麼?」秦紅有些驚魂未定地說道。
方玉蘭和一眾人又開始痛哭流涕,陳家俊還算克制,他把秦紅拉到一邊,「秦警官,您沒有接到韓局長的電話嗎?」
秦紅知道對方說的是誰,不過她搖了搖頭,她確實沒有接到韓剛的電話。
恰在此時,秦紅手裡的電話響了,但來電話的不是韓剛,而是副支隊長劉志剛。
電話里劉志剛的聲音有些低沉、斷斷續續,但意思表達的很清楚。韓剛副局長在了解了這個案子以後,認為陳燕是因銳器在左側腰腹部造成切創,導致出血過多而死亡,致死原因明確,在家屬強烈拒絕屍體解剖的情況下,不適合進行強制屍解。
這讓秦紅有些始料未及,」可是,我們剛剛討論過,要儘快對死者進行屍體解剖。而且,《刑事訴訟法》有規定,對五種情況必須進行屍體解剖......您看,陳燕失血過多,的確可以導致死亡,但是,是否有其他因素促進了她的死亡;而且,兇手究竟是個什麼樣的人?他或者她殺人的動機是什麼?我想,進行屍體解剖,應該有助於解答以上的問題。而且......」
「不要說了,」秦紅的話被劉志剛打斷,但她也聽出了對方的語氣有些無可奈何,「按照韓局長的意思辦吧。」
「可是......」秦紅的話沒說完,對方已經掛斷了電話。秦紅和馬穎面面相覷,片刻後,默不作聲地折返了回去。
身後的人群一鬨而散。
與此同時,雨夜裡,視頻小組一行人也到達了自己的位置。
陳燕遇害的小樹林是城郊的邊緣,河對岸,便是村莊和大片的田地。這樣的地方,在二十一世紀最初的幾年裡,並不是攝像頭覆蓋的重點區域。小樹林南頭,靠近大路,又是林中小路和大路的三岔口,有交通部門安裝的監控攝像頭;樹林裡基本沒什麼建築,也沒有攝像頭;樹林北邊,靠近青石橋的位置,也有一個交警安裝的攝像頭,但比較陳舊;遺憾的是,青石橋以西,沒有攝像頭覆蓋。視頻小組成員們在筆記本上記下了攝像頭的位置,便趕赴交警部門,拷貝了5月26日當晚的錄像。
兇案發生後的第二天,5月27日,刑偵大隊526兇殺案專案組召開第二次討論會。這次,韓剛坐在了桌首的位置。
首先匯報的是主辦偵查員:「我們詢問了陳燕父母陳家俊和方玉蘭,他們倆情緒不太穩定,所獲得的信息有限。我們又詢問了他們家的近親屬,得知他們在經濟開發區擁有一個工具機廠,中等規模,生意還不錯。一般情況下,生意人為了搶奪市場,擠兌同行,可能會有仇家。我們正就陳家俊的競爭對手,以及和他有生意往來的合作夥伴進行調查。同時,我們也在陳家附近進行了走訪調查,但鄰居們一致認為陳家俊夫妻為人隨和,陳燕文靜禮貌,沒有聽說過他們和誰結過仇怨。」
按照隊裡的慣常順序,討論兇殺案的時候,主辦偵查員匯報完畢,接下來便是法醫了。但劉志剛只看了秦紅一眼,又迅速把目光滑向了別處。秦紅則一直面無表情地看著桌面。
視頻組接著匯報:「交警部門在樹林南門、樹林與青石橋交界處均安裝了攝像頭,他們知道發生了刑事案件,很配合,我把近一個月的視頻拷了過來,進行了解讀。「偵查員打開剪輯好的部分視頻,放到多媒體上,」這一個月的視頻里,何飛和陳燕一共出現了4次,前3次都是兩人同行,在約晚20時從樹林南門進入樹林,21時余再從南門出來。這片小樹林雖位於城市中心,但環境清靜,周末經常有學生情侶出入,樹林小道人流量不小。」
」本月1號,這個中年男子,引起了我們的注意。」視頻偵查員停住視頻,用雷射筆指向嫌疑人。
視頻顯示,下午19點30分,嫌疑人個子不高,頭戴一頂旅遊帽,帽檐壓的很低,看不清面容,但肚子和下肢的衣服臃腫,顯得極不協調。視頻繼續播放,嫌疑人一直在樹林南門右手邊不遠的地方徘徊,20時5分,何飛和陳燕並肩進入南門,該男子立即尾隨進入。21時10分,何飛和陳燕從南門出來,但未見該男子。
「不過,」偵查員掐滅菸頭,繼續匯報:「21時30分,在青石橋東的攝像頭裡,我們再次看到了他。」視頻切換,圖像明顯模糊起來,但嫌疑人特殊的身材仍然讓在場經驗豐富的偵查員一眼便認出。該男子走的很慢,遠沒有進入樹林時的敏捷,走的時候有些搖晃,像是喝醉了酒一般。在橋上繼續西行,時走時停,最終消失在畫面的邊緣。
很明顯,嫌疑人就像在等何飛、陳燕二人,每周六晚都尾隨二人進入樹林,然後又在何陳二人離開後,從青石橋上消失。
視頻繼續播放,時間顯示5月26日晚20時10分,陳燕再次進入樹林南門,不一樣的是,這次是一人獨行。中年男子再次尾隨而入。20時20分,何飛從南門進入樹林。20時35分,110和120分別接到了何飛的報警電話。
20時30分,已漸漸放晴的天空,又毫無徵兆地傾瀉下暴雨。視頻再次切換,本來就老舊的攝像頭被雨水覆蓋,拍出的視頻變成了磨玻璃樣。20時40分,青石橋出現了疑似中年男子的身影,這一次該男子步伐明顯匆忙,走到橋中間時突然停了下來,低了下頭,緊接著身體好像抽搐了幾下。過了一分鐘,該男子繼續搖搖晃晃過了橋,消失在視頻之外。
視頻偵查員匯報完,揉了揉血紅色的眼睛,背靠在椅子上。
韓剛指了指顯示屏,大聲說道:「這名男子有重大作案嫌疑。明天一早,勘查青石橋!」
會議結束,大家都默不作聲地陸續離開會議室,只有劉志剛仍然坐在位置上慢吞吞地收拾東西。待所有人都走出了會議室,韓剛走上前,拍了拍劉志剛的肩膀:「到我辦公室來一下。」
「你是不是有什麼話想說?」韓剛招呼劉志剛坐下,遞給他一支煙。
劉志剛明白韓剛看透了自己的心思,索性開門見山:「是這樣的,老師,我總感覺,這個案子,還是進行屍解比較好。」
韓剛露出一絲微笑,不置可否,卻向自己的愛徒反問道:「《刑事訴訟法》關於強制進行屍體解剖是怎麼說的?」
劉志剛點了點頭,「我國《刑事訴訟法》規定,有五種情況必須進行屍體解剖。一,涉及刑事案件,死因不清的,必須經過屍解才能判斷死因;二,突然死亡,有他殺或自殺嫌疑的;三,因中毒或烈性傳染病死亡涉及法律問題的,四,發生醫療糾紛懷疑醫療事故的;五:屍源不明同時死因不清的。」
「那你覺得她應該屬於那種必須解剖的情形呢?」
「這個......,」劉志剛心裡明白,法律條文是死的,但解釋起來卻是活的。如果沒有做屍體解剖的意願,加上這個案子的實際情況,總能說出不去做屍解的理由。
「我們一條一條來分析吧,」韓剛往前探了探身子,「首先排除第四、第五條,死者沒有發生醫療糾紛事故,也不存在屍源不明的情況。然後是排除第二條和第三條,死者屍表檢驗顯示的傷口,顯然不可能是自殺,他殺是確定的;死者也沒有中毒或烈性傳染病的跡象。最後,我們來看一下第一條,死者是否存在死因不清,必須經過屍解才能解決死死亡原因的問題呢?
「這個……死因似乎也很明確的……可是……」
「但說無妨。「韓剛鼓勵著自己的學生。
「我覺得,屍體解剖會對明確犯罪嫌疑人的動機,進而鎖定嫌疑人,有一定的作用。「劉志剛一口商量的語氣。
韓剛低頭沉默了一會兒,直到兩手指間感受到了菸頭火焰的灼熱。
「你說的也有一定的道理,但是,「韓剛微微提高了音調,」這不是我們強制進行屍體解剖的理由。我們在辦案的時候,還要注意社會影響的。「韓剛苦笑一聲,「幾十個人,半夜裡跑到殯儀館門口鬼哭狼嚎的,如果讓媒體捕捉到,會造成很大的輿論壓力。「
劉志剛邊聽邊被動地點頭,心裡卻微微一動。陳家人去殯儀館門口這件事,110調度中心也是剛剛電話通知到自己這裡,老師是怎麼知道的呢?劉志剛正思索著,韓剛繼續說道:
「而且,最近這段時間我一直在想,我們刑警隊分為好幾個小組,是不是有些過於依賴法醫部門了?走訪、偵查、痕檢、視頻…..都有著不可替代的作用。特別是在以前刑偵技術還不發達的年代,走訪調查,探訪受害者以及嫌疑人的行為軌跡、社會關係,是我們偵破刑事案件最重要的手段。「
劉志剛並不否認老師的看法,但也想堅持自己的意見。他有些話想說出來,卻一時不知道該如何表達。
以前的老師不是這個樣子的。
雖然不是法醫出身,但十幾年來,老師總是在強調屍體解剖的重要性,即使死因明確,進行詳盡的屍解對判斷嫌疑人的殺人動機、鎖定嫌疑人等等,都會有極大的幫助。然而......
「還有一點。看見陳燕的照片的時候,我想到了囡囡,」韓剛繼續說著,眼睛悄然濕潤。囡囡是韓剛的女兒,正在外省的一座醫學院讀研究生。劉志剛知道,韓剛的妻子去世很早,一直是他爺倆生活在一起。然而半年前,囡囡被診斷出了小細胞性肺癌,雖經過輾轉的治療,病情仍在不可逆轉地惡化。
「囡囡聽我給她講過有關法醫和屍體解剖的故事,她曾不止一次地給我說過:如果我是被害人,知道自己死了以後還要被開膛破肚,體內的各個器官被翻來覆去暴露觀察,然後再被七零八落地用線草草縫上。那麼我寧願不要那些真相,也要保全一個完整的軀體,美麗大方地去向另一個世界。」
劉志剛不知道說什麼好:「老師......」
韓剛紅著眼眶說道:「再回到這個案子。被害人所有的傷口,明顯是一把兇器所為,而兇器就落在了案發現場,這把兇器導致被害人失血過多死亡,這是非常常見的死亡方式。以前,我們也曾對類似案件形成的屍體進行過解剖,但絕大部分沒有新的發現;而且通過視頻,我們也尋找到了嫌疑人的蛛絲馬跡。這麼短的時間內,我們就搜尋到了很多線索。我想,即使不用屍體解剖,抓住嫌疑人應該也不難。」
劉志剛點了點頭,但是,他總感覺有種東西堵在自己的胸口,讓自己喘不過氣來。
案發第三天,5月28日天剛亮,在劉志剛的帶領下,大批刑警隊員趕赴青石橋。
一夜暴雨,雨過天晴,空氣涼爽,散發著清甜的味道。太陽還未升起,很多人都還沉浸在甜美的睡夢裡。劉志剛已站在了青石橋靠近樹林的一側。凹凸不平的橋上,還有不少的積水。青石橋是一座行人橋,向西進入鄉村,向東進入樹林,橋長40餘米,寬不到三米,因遠離主幹道,除個別從鄉下抄近路穿過樹林進城的人以外,行人車輛稀少。橋面由石頭鋪成,泥土不多但並不平整。雨後的橋面上,形成了許多大大小小的水窪。劉副大隊帶領偵查員,對護欄、石頭、水窪、河面,進行仔細勘察。十幾分鐘後,主辦偵查員梁波叫道:「這裡有發現!」
「你們看這邊的顏色。」梁波指著欄杆下面的幾處水窪說道。眾人向梁波手指的水窪看去。水窪里的水呈淡黃色,很清,窪底可以看到大小不等的幾個暗紅色凝塊。是血液!梁波是法醫出身,後來轉行當了偵查員。他自言自語說道:「當1升水中混入1毫升以上的血液時,便能用肉眼分辨出。血液在體外停留時間長的話,裡面的血小板、凝血因子和纖維蛋白會聚集形成血凝塊,剩下的液體以血清的形式析出,為淡黃色。」結合當時中年男子在此處停留、身體抽搐,不排除出現了咯血或嘔血。劉志剛示意技術員戴上手套,去收集水窪里的液體和凝塊。隨後,偵查員們繼續沿青石橋向西勘查,進入一條水泥鋪的小路。水泥路面雖有多處凹陷,但總體完整,乾淨的路面,再加上暴雨的沖刷,沒有留下任何的車轍印或鞋印,偵查員一直向西尋找了數百米,一直搜尋到了一個十字路口,依然沒有再找到血跡,或其他有用的證據。
在橋上收集的液體和凝塊標本化驗結果很快出來,確定是人的血液,但在全國的DNA庫里沒有比對成功。也就是說,即使這些東西屬於嫌疑人,如果對方沒有留下案底,仍無法對其進行鎖定。
專案組召開了第三次討論會,會後偵查員們順著青石橋往西,找到十字路口,又沿著各條道路到附近的村莊進行走訪,仍然一無所獲。
至此,案件陷入了僵局。
「我還是不明白,為什麼要放棄屍解?!陳燕身上有很多疑點沒有解開啊!」秦紅還在忿忿不平。
劉志剛嘆了口氣,他同樣不能理解。自己的恩師一生所信奉的便是嚴格按照制度和程序辦案,自己按照他的要求從警十餘年,也是受益匪淺。但為什麼這一次卻突然性情大變了呢?
真的是因為他女兒的病,讓他在辦案的過程中摻雜了太多的感情因素?
劉志剛點點頭,又緩緩搖了搖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