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十一章 王府衛隊

投票推薦 加入書籤 小說報錯

  六月中旬過後,南方的氣候愈加潮濕而悶熱。梧州城四周的山巒被雲霧籠罩,時有驟雨傾瀉,但在這段短短八九天裡,朱由榔的王府卻像一座未完工的大廈,急速搭建各個框架:招兵、催銀糧,以及秘密收集情報。每一環都牽動著王府與梧州官場及民眾的互動,逐漸醞釀出一場未來更大變局的暗流。

  自打貼出徵兵布告後,第二天一早,劉子玉便趕到王府西北角的臨時招募處,原本以為依舊冷冷清清,不料遠遠便瞧見好幾十號人擠在棚外。其中有身穿粗布衫、背著小行囊的青年,也有一身補丁、面露飢色的壯漢。經過粗略打聽才知:不少人是農家子弟,原本在鄉下勉強餬口,但田租高、荒年多,如今聽說王府招兵不但供飯,還有口餉銀,便毅然趕來試試。

  另外還有一些流民——來自更北方或他郡,因戰亂或旱災而四處漂泊,如今在梧州暫作落腳。他們聽聞王府擴軍,雖知前方不免是刀頭舔血,卻比流浪為生稍顯有盼頭。

  「好傢夥,這才一天多消息就傳這麼開了。」劉子玉暗喜,但不表露,只示意親信維持秩序,讓報名者先排隊登記、測量身材、做簡單體能測試等。過程中仍嚴格遵循布告要求:優先收良家子弟與獵戶,但面對農家子弟與流民,如果確實健壯、願守規矩,暫且也做「額外考慮」,並在登記冊標明「需覆核」。

  第一天下午,僅登記就破百;至六月十四日、十五日,更有鄉下人結伴而來,十人、二十人一批批湧向招募處。雖然劉子玉保持相對審慎,但仍感人手不足,一邊不斷增設臨時帳篷,一邊派王府護衛看守秩序。

  在此過程中,一些狼狽的流民因衣衫骯髒、過去不清,也被暫時剔除。但仍有相當數量身體健康、聽話老實之輩成功入選。

  「看來,我們的『只收良家、獵戶』已成一紙門檻,不過在操作中也會有靈活面。」劉子玉心想。若統統拒絕非獵戶或非本地農戶,就無法短期湊足數百精壯。而王府的當務之急,就是儘快形成戰力。

  且招募人數猛增,必然需要大筆餉銀、衣物、營地搭建等費用,這些對王府本就捉襟見肘的財力是一重考驗。

  王府招兵消息越傳越廣,連帶著外界也開始關注王府資金是否跟得上。若沒錢發餉,士兵自然散。為此,朱由榔幾次派人去知府衙門打探,或是親自寫信給張允,聲稱「招兵已見成效,若沒錢糧及時到位,難保地方平穩」。有些話不便明言,但暗中敲打:「失藩乃死罪,知府亦脫不了干係。」

  起初,張允還推脫「庫銀尚在結算」「商稅未繳」「糧倉要點驗」等理由。王府方面則派管事齊福登門第三次,當場在堂上言辭激烈:「若王府護衛難以維持,吏部、兵部追究下來,大人你也沒有好果子吃。」

  張允這回怕了,明白再拖恐弄巧成拙。他終於打通商人、倒騰了一部分漕糧,又挪出府庫部分銀兩,加上以前截留的幾筆賦稅,湊齊了一萬兩白銀及一萬擔糧食,連夜運送到王府外倉。

  六月十六日午後,一支車隊和牛馬馱隊浩浩蕩蕩抵達王府西門。朱由榔與幕僚劉子玉、帳房李周等親自驗收。

  •先看白銀:用封箱裝著,開箱後由帳房清點,確為成色尚可的銀錠。

  •再看糧食:一萬擔實際上分散裝一輛輛車上,清點並檢查基本無霉變。雖遠算不上最優糧食,但還是能讓士兵果腹。

  見此情景,朱由榔心頭大石放下。「有了這些,至少半年之內招兵、開餉都不愁。王府可運轉起來。」他當即讓劉子玉指揮幾十號護衛把銀糧搬入特設倉庫,還特意告訴帳房人員要加把鎖、輪班看守。

  那天夜裡,朱由榔在王府正堂設酒席答謝張允「慷慨」,兩人表面交情似乎緩和,但都清楚內里互不信任。只是此時都各取所需,也就暫且和平相處。

  有了銀糧做底,王府徵兵更具吸引力。六月二十日、二十一日之後,這股效應從梧州城擴大到周邊十幾里乃至更遠。許多農家子弟聽說「王府按月給糧餉、家中再無後顧之憂」,陸續趕來報名。即便不符合「良家、獵戶」這兩項明確標籤的,也想試試機緣。

  對於獵戶來說,這裡更是難得機會。平日狩獵所得不定,若去王府當兵反而比較穩定。有個名叫楊南虎的壯年獵戶,還帶了幾個同鄉,一行五六人背弓踏進報名點,順利通過考核,被視為弓箭特長兵,編到預備百人隊。

  令人意外的是,隨著消息遠揚,不少流民也加大規模前來投奔。他們大多四處漂泊、衣衫襤褸,卻身強體壯。王府一開始心存戒備,唯恐流寇混入,但在逐一審查後,發現有些確實是因天災或戰亂而失地,被迫流浪,不是作奸犯科之徒。於是劉子玉報請朱由榔同意:若他們背景清白、願守紀律,也可少量錄用。


  如此一來,報名人數節節攀升。雖有淘汰不合格者,也有報完名臨時反悔的,但最後成功留用的數量依然不斷累加。

  六月二十三日,劉子玉與管事將這幾日正式錄取名單匯總,共有九百人,其中有約23人是獵戶出身,其餘都是農家壯丁和逃難來的流民,都是老實人。加上原先王府少量護衛,已經有了1千人的衛隊,對王府現階段來說已相當可觀。再多錢財方面難以支撐。

  朱由榔看著名單欣慰不已:「九百新兵算是個好的開端,雖未必能馬上磨成精銳,但至少撐得起王府防務。待我訓練穩固,再看後續怎麼發展。」

  為安置他們,王府在城外租了幾處空地,搭帳篷與簡易營房。招收來的士兵都領了初期安家費,接著陸續發放口糧、完成編組。

  然而朱由榔深知,僅九百兵遠不足以笑傲亂世,但足以先立穩腳跟,知府、豪紳們以為只是按慣例徵兵,以為被獻賊嚇怕了,平常年月哪個親王衛隊有滿額的。

  六月二十一日夜裡,在王府正堂內,燈火明亮,各幕僚圍坐,帳房李周報出:「截至今日,咱們庫中實銀已超一萬兩,糧也堆滿新倉。加上日後可能再有進項,暫能維繫招兵與日常開銷,甚至還可做些儲備。」

  眾人聽罷皆慶幸。但劉子玉輕聲提醒:「固然暫渡難關,但知府肯定心有不甘,未必不會藉機耍手段。咱們要穩住他,同時要收集地方士紳違法亂紀的事情。」

  朱由榔頷首:「正因如此,我王府須抓緊訓練這九百兵,更得掌握城裡城外動向。這樣任何風吹草動都能及時應對。」

  早在六月初旬,王府便由老太監薛安牽頭,利用部分賞錢招攬了一批街頭孤兒乞丐。他們多為無家可歸,年齡從七八歲到十一二歲不等,平時在城隍廟、破廟或街角乞食。

  這群孩子最初見王府派人來收攏,挺害怕,但在「每日給饅頭錢,且不限制行動」之誘惑下,逐漸有數十名小乞丐願意報到。每日薛安派人來問這些小乞丐每日聽到的消息。

  不過,小乞丐對城中風吹草動異常敏感:有的孩子在大戶院牆外偷聽僕從對話,得知某豪強近日頻頻拜訪知府,也有的在酒館後廚發現衙門師爺與某生員竊竊私語……零零碎碎的信息如蛛絲馬跡匯集到薛安手裡,雖尚無石破天驚之料,但王府已初步掌握城中隱約暗流。

  「孩子們可真機靈。」薛安時常對劉子玉感慨,「只給他們些饅頭,他們就樂得東跑西顛,遠勝大人刺探之累。而且誰也不會提防幾個髒兮兮的小乞丐偷聽。」

  劉子玉笑道:「若有更多經費,還可長期培養他們,以後能成王府暗眼。」

  五月二十三日傍晚,王府大院中彩燈初上,朱由榔設了一桌便宴,以慰勞近來奔波的眾幕僚。席間,劉子玉、管事齊福、帳房李周、老太監薛安悉數在列。簡簡單單的四菜一湯,卻帶著勝利的欣喜——因為大家都清楚,這幾日的進展讓王府從原本的「空架子」跨越到「有兵有糧、有情報」的初步雛形。

  朱由榔舉杯:「諸位辛苦,此番若無大家出力,不可能在短短八九天裡收攏九百兵、拿到足量銀糧,還有那情報網絡……我敬你們一杯。」

  眾人笑著共飲,薛安放下杯盞,仍不忘提醒:「世子,咱們雖已立足,但是還需想想賺錢的路子。王府開銷現在不小。還有士兵的訓練」

  劉子玉點頭:「是的,征來的九百兵需訓練。錢糧也只能撐一陣子。咱們後面怎麼用這支人馬,還要有更明確的計劃。」

  朱由榔拍案:「不錯。都記住,這只是開始。要想真正掌控梧州,我等需更有力的整頓,或許還要徹底消滅那些個吃人不吐骨頭的豪強……一切,等再穩固些日子,再行定奪。」

  夜宴結束時,外頭雷聲滾過,烏雲密布。透過窗戶,隱約可見城中遠處傳來一陣隱隱的犬吠與人聲嘈雜,也不知是街頭糾紛還是流浪者在尋夜食。

  朱由榔站在廊下,看著閃電划過天邊,心裡卻並不慌張:有了九百兵,王府至少能自保;有了一萬兩銀子和一萬擔糧,至少幾個月無後顧之憂;再加上那些乞丐耳目的信息,王府已不是蒙眼行事。

  「真正的大幕,或許才要拉開。」他輕輕呼出一口氣。這些日子的籌備雖然勞累,卻讓他看到生機,也看到挑戰:到底如何應對地方勢力、如何在南明的亂局裡走出自家道路,才是下階段的重點。

  隱隱的雷聲把他從思緒中拉回。朱由榔轉身回府,心中默念:「明日還得操練新兵,也許再過數日要開始初步整飭地方衙門。」

章節目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