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喜有悲
有喜就有悲,記得那一天,陰天還下著小雨,我正在學校上第一節課,新任校長畢老師過來通知我可以回去了,說有人替我請了假,和我一起被放假的還有幾個同族的孩子,回到家見到母親才知道,大爺爺今天發喪同族的孩子都要去,大爺爺和我爺爺是叔伯兄弟,大爺爺還是社會叔的姑父,妗子奶奶的稱呼就是從這裡論才叫的。
大爺爺有五個兒子,只有五叔還沒有結婚,他的大兒子比我父親大我得喊大爺,他年輕時入伍一直在部隊,這次我也是第一次見到他。
大爺爺一生勤勞,他家人多地也多,家裡養了好幾頭牛,耕地時母親就是借他家的牛,我記得大爺爺一個人能控制兩頭牛拉梨耕地,而且無需旁人幫扶,我見他耕地是在河邊他開的荒地里,河邊的地可以種花生和地瓜,大爺爺給我的印象不是在耕地就是在去耕地的路上。
這次發喪非常壯觀,時間也長參與的人數也多,而且當天還在下雨,孝子賢孫避無可避要直接跪在雨水裡行叩拜大禮,我隨著父母來到舊宅也就是現在的我二叔家,二叔家隔壁就是大爺爺家,喪事就是在哪裡操辦,大爺爺家的院子極大比二叔家大出去三四個,也幸虧是這樣否則坐不下這麼多人。
父母在這裡等三叔兩口子來集合了一起過去,當然還有幾個本族的叔伯也過來歇腳,這種大型喪事比較勞心費力消耗體力,小孩子最先被主事人喊了過去,十幾個小孩子被安排在臨時搭建的靈棚內面對面跪在供桌兩邊,供桌上有大爺爺的牌位坐北朝南,前面擺有貢菜,一隻雞,一條魚,一盤點心點心就是一條鈣奶餅乾,中間還有一個燃著三炷香的香爐,兩邊還有兩雙筷子,三個酒盅,靈棚兩側貼著輓聯,中間一個大大的「奠」字,當然都是白紙黑字。
這時已經有過來弔唁的遠親近鄰準備過來弔唁了,來人要先在門口的帳房處登記,登記完幫忙辦事的人進屋裡通知主持人準備迎帳子,所謂帳子就是一塊深色綢布由兩個人展開,兩邊寫著輓聯,帳子後面是手持花圈祭品的賓客。
大爺披麻戴孝低頭彎腰,右手拄著哭喪棒,左手提著帆,一步一哀嚎緩緩出了停靈的堂屋,後面是他四個弟弟以及我父親叔叔還有很多同族的成年人,人太多了,大爺已經行到帳子跟前,後面人有的才剛剛出院子,後來不得不把迎帳子的距離拉開否則眾人都跪不下。
主持人高喊:迎親朋的帳子!跪!
這裡要二跪二拜,然後回屋,剩下的就是親朋到靈棚給亡人行禮,一般都是低輩分的人過來見禮,這裡來人要三拜九叩小孩子就要還禮隨著行禮之人九叩,這之前主持人會安排兩個德高的老者作為司儀站在供桌左右兩側輔助來人行禮,來人先將帶來的貢菜雞、魚、鈣奶餅乾遞給兩側的司儀,司儀就將貢品換成來人帶來的祭品,來人行完禮後鈣奶餅乾就是小孩子的禮物了可以隨便吃,因為已經打開了包裝,並且還有別人等著上祭品所以就讓小孩子分了。
來人先行一拜四叩然後跪地直起上身雙手接過右側司儀遞過來的香燭、酒盞、摺疊好的火紙一一虔誠的遞給左手邊的司儀,然後起身一拜四叩,再起身一拜一叩行禮結束,親朋退去換下一批如是重複一上午。
來上帳子的一般是至親至愛摯友,如叔伯的妻子家人就是娘家人,五叔雖然沒有結婚但是已經訂婚了,准五嬸娘家也不能失了禮數也來了人弔唁,這就是五家,還有大奶奶娘家人她兩個弟弟就是社會叔和他大伯家,還有幾個叔叔大爺的妻子娘家人,包括我舅舅也來了,一上午根本閒不下來,這些還是親戚還有朋友、同事、戰友,一直迎帳子到過了中午,這期間都有吹鼓手吹吹打打的,吹鼓手昨天晚上就來了,因為昨天晚上是堂祭,親朋好友也得過來祭拜。
中午大隊人馬準備就緒,要幹什麼哪?母親過來叮囑我:別人幹什麼你就幹什麼不要胡鬧跟著走
我點頭答應,男女老少齊出動,大爺還是迎帳子時的打扮走在前面,他前面兩個司儀抬著一桶黃米湯引路,吹鼓手先用長長的大喇叭吹出一聲悠長的哀樂,大隊就開始行進,要從村子最東頭到最西頭的那個被破四舊的土地廟跟前送湯。
送湯要進行兩三次具體我記不清,由於距離特別遠人數特別多,前面跪下了後面還沒有發現,等發現了前面已經結束了,應該是二叩二拜,我跟著人群慢慢悠悠在後面走著,雨水打濕了孝帽子,跪地磕頭也跪濕了褲子,不過回去之後就有一個很長時間的空擋可以修整一下。
大哥結了婚了,兩口子很般配也很恩愛,出雙入對的,在村子西面建立新房,很快也有了小寶貝我大侄子,
只不過意外無處不在,在我大侄子四五歲時大嫂喝了農藥,撒手人寰了,在瘟神莊喝農藥的人不在少數有男也有女,
大哥傷心欲絕,一半他是因為被大嫂娘家人給打得,活生生的人為什么喝農藥?小舅子不服打了人還報了官,就是報警,警察要來驗屍,這之前大嫂只能停屍在新房子裡好幾天,大哥真的害怕了,晚上不敢一個人睡,同族的叔叔大爺晚上輪流過去跟他做伴,因為我家在村西頭父親去的次數最多,整宿不能睡覺。
大哥人不錯,性格開朗大大咧咧,體格也健壯,從小在外面闖蕩,只是他父親不怎麼回來,我記憶中也就見過兩三次,他在外地上班,這一次也沒有回來,大哥還有一個姐姐,一個弟弟,姐姐嫁給了炸魚斷了手的畢家老二,弟弟在青島務工很少回來。
這之後大哥又外出務工,留下孩子跟他奶奶生活,我後來也見過大哥幾次,其中有兩次比較深刻,一次我在泰安學技術大哥聽說了,就過來找我和他幾個工友一起去爬泰山,我不知道為什麼沒有去可能有課,後來聽說他們從天不亮開始爬,是從後山爬上去的,還有一次回家遇見大哥他不打算再出門務工了,準備在家附近找個活計,他學了駕駛大卡車拿到了駕駛證,去沙場應聘開拉沙的大車,我遇見他時他已經不幹了,他告訴我不行,開大車搖晃太嚇人,而且他暈車開不了。再得到大哥的消息說他腦溢血走了,那時候我大侄子才十三。
大爺爺有五個兒子,只有五叔還沒有結婚,他的大兒子比我父親大我得喊大爺,他年輕時入伍一直在部隊,這次我也是第一次見到他。
大爺爺一生勤勞,他家人多地也多,家裡養了好幾頭牛,耕地時母親就是借他家的牛,我記得大爺爺一個人能控制兩頭牛拉梨耕地,而且無需旁人幫扶,我見他耕地是在河邊他開的荒地里,河邊的地可以種花生和地瓜,大爺爺給我的印象不是在耕地就是在去耕地的路上。
這次發喪非常壯觀,時間也長參與的人數也多,而且當天還在下雨,孝子賢孫避無可避要直接跪在雨水裡行叩拜大禮,我隨著父母來到舊宅也就是現在的我二叔家,二叔家隔壁就是大爺爺家,喪事就是在哪裡操辦,大爺爺家的院子極大比二叔家大出去三四個,也幸虧是這樣否則坐不下這麼多人。
父母在這裡等三叔兩口子來集合了一起過去,當然還有幾個本族的叔伯也過來歇腳,這種大型喪事比較勞心費力消耗體力,小孩子最先被主事人喊了過去,十幾個小孩子被安排在臨時搭建的靈棚內面對面跪在供桌兩邊,供桌上有大爺爺的牌位坐北朝南,前面擺有貢菜,一隻雞,一條魚,一盤點心點心就是一條鈣奶餅乾,中間還有一個燃著三炷香的香爐,兩邊還有兩雙筷子,三個酒盅,靈棚兩側貼著輓聯,中間一個大大的「奠」字,當然都是白紙黑字。
這時已經有過來弔唁的遠親近鄰準備過來弔唁了,來人要先在門口的帳房處登記,登記完幫忙辦事的人進屋裡通知主持人準備迎帳子,所謂帳子就是一塊深色綢布由兩個人展開,兩邊寫著輓聯,帳子後面是手持花圈祭品的賓客。
大爺披麻戴孝低頭彎腰,右手拄著哭喪棒,左手提著帆,一步一哀嚎緩緩出了停靈的堂屋,後面是他四個弟弟以及我父親叔叔還有很多同族的成年人,人太多了,大爺已經行到帳子跟前,後面人有的才剛剛出院子,後來不得不把迎帳子的距離拉開否則眾人都跪不下。
主持人高喊:迎親朋的帳子!跪!
這裡要二跪二拜,然後回屋,剩下的就是親朋到靈棚給亡人行禮,一般都是低輩分的人過來見禮,這裡來人要三拜九叩小孩子就要還禮隨著行禮之人九叩,這之前主持人會安排兩個德高的老者作為司儀站在供桌左右兩側輔助來人行禮,來人先將帶來的貢菜雞、魚、鈣奶餅乾遞給兩側的司儀,司儀就將貢品換成來人帶來的祭品,來人行完禮後鈣奶餅乾就是小孩子的禮物了可以隨便吃,因為已經打開了包裝,並且還有別人等著上祭品所以就讓小孩子分了。
來人先行一拜四叩然後跪地直起上身雙手接過右側司儀遞過來的香燭、酒盞、摺疊好的火紙一一虔誠的遞給左手邊的司儀,然後起身一拜四叩,再起身一拜一叩行禮結束,親朋退去換下一批如是重複一上午。
來上帳子的一般是至親至愛摯友,如叔伯的妻子家人就是娘家人,五叔雖然沒有結婚但是已經訂婚了,准五嬸娘家也不能失了禮數也來了人弔唁,這就是五家,還有大奶奶娘家人她兩個弟弟就是社會叔和他大伯家,還有幾個叔叔大爺的妻子娘家人,包括我舅舅也來了,一上午根本閒不下來,這些還是親戚還有朋友、同事、戰友,一直迎帳子到過了中午,這期間都有吹鼓手吹吹打打的,吹鼓手昨天晚上就來了,因為昨天晚上是堂祭,親朋好友也得過來祭拜。
中午大隊人馬準備就緒,要幹什麼哪?母親過來叮囑我:別人幹什麼你就幹什麼不要胡鬧跟著走
我點頭答應,男女老少齊出動,大爺還是迎帳子時的打扮走在前面,他前面兩個司儀抬著一桶黃米湯引路,吹鼓手先用長長的大喇叭吹出一聲悠長的哀樂,大隊就開始行進,要從村子最東頭到最西頭的那個被破四舊的土地廟跟前送湯。
送湯要進行兩三次具體我記不清,由於距離特別遠人數特別多,前面跪下了後面還沒有發現,等發現了前面已經結束了,應該是二叩二拜,我跟著人群慢慢悠悠在後面走著,雨水打濕了孝帽子,跪地磕頭也跪濕了褲子,不過回去之後就有一個很長時間的空擋可以修整一下。
大哥結了婚了,兩口子很般配也很恩愛,出雙入對的,在村子西面建立新房,很快也有了小寶貝我大侄子,
只不過意外無處不在,在我大侄子四五歲時大嫂喝了農藥,撒手人寰了,在瘟神莊喝農藥的人不在少數有男也有女,
大哥傷心欲絕,一半他是因為被大嫂娘家人給打得,活生生的人為什么喝農藥?小舅子不服打了人還報了官,就是報警,警察要來驗屍,這之前大嫂只能停屍在新房子裡好幾天,大哥真的害怕了,晚上不敢一個人睡,同族的叔叔大爺晚上輪流過去跟他做伴,因為我家在村西頭父親去的次數最多,整宿不能睡覺。
大哥人不錯,性格開朗大大咧咧,體格也健壯,從小在外面闖蕩,只是他父親不怎麼回來,我記憶中也就見過兩三次,他在外地上班,這一次也沒有回來,大哥還有一個姐姐,一個弟弟,姐姐嫁給了炸魚斷了手的畢家老二,弟弟在青島務工很少回來。
這之後大哥又外出務工,留下孩子跟他奶奶生活,我後來也見過大哥幾次,其中有兩次比較深刻,一次我在泰安學技術大哥聽說了,就過來找我和他幾個工友一起去爬泰山,我不知道為什麼沒有去可能有課,後來聽說他們從天不亮開始爬,是從後山爬上去的,還有一次回家遇見大哥他不打算再出門務工了,準備在家附近找個活計,他學了駕駛大卡車拿到了駕駛證,去沙場應聘開拉沙的大車,我遇見他時他已經不幹了,他告訴我不行,開大車搖晃太嚇人,而且他暈車開不了。再得到大哥的消息說他腦溢血走了,那時候我大侄子才十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