村中長輩

投票推薦 加入書籤 小說報錯

  葬禮還在繼續中午來弔唁的親朋好友要坐席這就是農村的開大席,而主家這邊就是簡單的吃了一碗大鍋菜和饅頭,期間吹鼓手要當眾獻藝演奏曲目,這時親朋可以花錢點選曲目,一般十塊錢一曲,直到上午過來弔唁的親友吃完飯再次集合齊整,大概下午二三點前後,全體準備出發,這次要到村西空地較大的打穀場舉行發喪禮,這也是本次喪事參與人員最齊整,也是最隆重的最後一步了

  一行人還是先去村西廟寓的遺址處為已故的大爺爺送湯,幸虧此時雨已經停了,雖然道路依然泥濘卻不是上午那樣不堪了,村子裡看熱鬧的男女老少都站在自家或者別人的家門口沿大路觀看這場出殯。

  送湯的步驟還是和上午一樣的,儀式結束就由司儀直接帶到打穀場,打穀場已經有人去擺好了貢桌,至於紙人、紙馬、亭台樓閣、電視機、冰箱、花圈等紙紮等器物一應俱全也擺放停,當先打頭的大伯行禮後披麻戴孝的孝子賢孫們左右分開相對而跪,如同上午在靈棚祭拜那樣。

  上午過來弔唁的親友依次再次隆重拜祭三拜九叩上香、敬酒、傳紙錢和上午一模一樣,社會叔跟著他大伯家的兩個哥哥也來祭拜,社會叔的父親我二舅爺家還有一個哥哥,可能因為妗子奶奶比較強勢,他們家妯娌不睦所以兩家平時很少走動,但是這是姑表親不能辦不一起到場,社會叔跟著他兩位堂兄亦步亦趨的行禮,一舉一動都是有板有眼規規矩矩。我記得說給社會叔長的和吳奇隆一個樣,如果不仔細分辨很難分的清楚,這是我後來在看到小虎隊的演出後才知道的。

  不過這次祭拜有女眷,大爺爺雖然沒有女兒但是他兄弟家有,也就是我二爺爺家有女兒,而且還有好幾個兒媳婦,她們有的要九叩九拜顯得更隆重,祭拜後還要號啕大哭,真的是悲聲震天,還振振有詞聲聲悲悽。

  所有叔伯家的女眷這個時候要挨個出來哭祭,這是最後表現孝心的時候誰也不能甘於人後,最後就是大伯帶著四個叔叔以及子侄們行禮,當然此後還有我父親帶著二叔三叔和我也要行禮,這一切做完就是大伯摔盆,焚燒紙紮的祭品,然後司儀抬著擺放大爺爺骨灰盒的太師椅,引領著一行人向事先挖好的墓穴方向快步走去,我剛想跟上就被母親拉住叮囑道:小孩子不要去墳地有髒東西不好,晚上會尿炕,摘了孝帽子去大爺爺家等著吃飯,去吧!

  我這才後知後覺一場喪事這樣就算基本結束了所有的流程,我跟著同族的孩子回到大爺爺家裡,大奶奶和兩個妯娌也就是二奶奶和另一個大奶奶在堂屋裡坐著,彼此相對默默無言而且愁眉緊鎖有一搭沒一搭的說著什麼,

  經此一事我的家族裡除了我老奶奶最大外,大奶奶她們就這一輩最年長的幾位女眷了,男長輩只剩一個二爺爺和另一個大爺爺了,二爺爺現在是村書記,他當過兵,人長的非常高大健壯,方面擴口儀表堂堂,說話先笑但是他基本不太愛說話,這個習慣在他兒子我大伯哪裡被繼承的完全徹底,還有他大孫子那真的是三巴掌打不出一個屁的人物基本不開口說話,有人說:他們爺倆呆在家裡就跟家裡沒人一樣,我最敬佩這位二爺爺,因為是他對二奶奶的貼心照顧,二奶奶可能是腦溢血中風臥床不起口不能言,人也不能動吃喝拉撒睡都在床上,這一病就是十幾年我有時候回家過年會在年三十晚上或者年初一早上去給二老拜年,二奶奶躺在床上一言不發猶如植物人,但是她被二爺爺照顧的無微不至,也沒有像其他得病之人的邋遢落魄,有的是乾淨整潔床鋪,屋子裡也是被打掃的乾乾淨淨。

  俗話說:久病床前無孝子,但是這句話在這裡根本不成立,十幾年如一日照顧一個人這是多麼難能可貴,但生老病死誰也擋不住,就在前年二奶奶還是走了。

  讓我記憶最深的還是後來我們家再次搬遷要重新建房子,父親每天早起趕在上班前去新的宅基地那裡挖地基,二爺爺不請自來也沒有太多話,他自帶鐵杴在父親用白灰畫出來的線內開始挖土,我的新家就是這樣在一鎬一鍬中建成的,實際上這次重新建房讓我們家大出血傷了元氣真的是一言難盡。

  我們回到大爺爺家沒多久女眷們也回來了,她們回來後就負責起刷鍋洗碗、燒菜做飯的工作,中午因為有同村子的村民幫忙,所以現在要答謝這些無私奉獻的人,主家要親自下廚做飯招待和答謝他們,當然除了一頓酒菜外也就是一兩盒市面上難得一見的香菸給到每個人手裡,當然也有不吸菸不喝酒的人,但是沒辦法農村只要這兩樣拿的出手的東西。

  這時院子裡已經沒有了發喪時的悲傷之情,開始有說有笑起來氣氛也活躍了不少,飯菜不光是做給幫忙的人也是要給主家之人吃,雖然沒有了大魚大肉和精緻的菜餚但是也算坐席了。

  這樣的事情老奶奶自然也來了,她是長輩不能和小輩人那樣放的開,她只能在堂屋裡安慰她的侄媳婦就是大奶奶。

  我老奶奶其實做飯很好吃,只不過她年事已高下廚做飯的機會不多了,就是那一次父親抬樹傷到腳好幾天沒有下床,老奶奶知道了就過來看她大孫子,當然還有我她重孫子,見我們爺倆在床頭下象棋但是沒有發現我母親她就問父親:振他娘哪?不在家嗎?

  父親也隨口答到:回娘家了晚上回來

  你們爺倆吃飯了嗎?老奶奶看快要中午了就問道

  沒有還不餓!柜子里也煎餅。父親答到

  煎餅就別吃了等我去包餛飩。或許是老奶奶怕煎餅沒營養,父親剛剛傷到腳應該補補,我也有了口福第一次吃到餛飩,而且是老奶奶做的,以後過年過節老奶奶都是在我家吃飯可卻沒有再下過廚。

  大奶奶沒了老伴,卻享福了,因為事後沒幾天她就被大伯派車接走了,此後好多年再沒有見到大奶奶直到老奶奶去世,大奶奶得知此事雖然年事已高自己行動不方便還是依然要求過來送她嬸子一程,那一天她一個人默默的坐在路邊看著老奶奶發喪時場面。

  吃完飯我和母親先回家了父親還有事情,我問了母親才知道父親要和其他叔伯一起去「扶山」或「復山」。我當時小還不知道意思,以為是去了伏山鎮,後來才明白這是去墓地祭拜並且守護大爺爺新墳的意思,母親沒有告訴我是怕我聽了夜裡睡不著覺。

章節目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