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千一百三十三章 入大都傲睨天下(中)
大都正南方的御道上到處可見挾弓跨刀的侍衛,蓮花大可汗身披龍袍、寶相莊嚴地騎馬由御道從大清門緩緩踱入皇城。當看到「大清門」三個字時,至尊冷冷地一笑,「清亡衛興乃是天意,從今日起此門改為『大衛門』」。隨後他下馬登上天安門的城牆,接受臣民的歡呼。
「蓮花汗,浩瑞~蓮花汗,浩瑞~蓮花汗,浩瑞~」大衛勇士雷鳴般的歡呼聲宣示著一個新帝國的崛起。
某人為驚天動地的歡呼聲陶醉,情不自禁地高舉右臂以示同慶,然後在侍衛的保護下離開城牆回營處理軍務。仗還沒有打完,眼下還沒到慶祝的時候。
「大汗,奴才已將逃入皇城的八旗兵家眷集中看押,合計約六萬人,皆是些老幼,連年輕些的女子都不多見,聽說是偽帝下令將能拿得動刀槍的滿洲成年女子盡數編練成軍。仗打到這個地步,看來他們大勢已去矣!」大學士那蘇圖興奮地稟告。
「嗯,天津鎮總兵牛萬才有無將俘虜押來?」蓮花大可汗應了一聲,跳躍式地詢問另一個問題。
那蘇圖一愣,攻陷皇城後,他只忙著搜捕旗人,還真沒工夫管運俘虜的事。
兵部尚書哈喇瑚里見狀稟道:「牛總鎮已派兵將俘虜押至,說是自己留下千人補充戰損,撥給周撫院三千,還有六千多人。只是奴才察看了一番,發現那些俘虜戰力不強,難堪大戰」。
「呵呵,戰鬥力弱不要緊,多打幾仗、多死些人便好了」,大可汗平靜地述說,語氣未起一點波瀾。忽又眉頭一擰,「牛萬才倒是果決~」
知徒莫若師,大學士劉好古頓時明白他對牛萬才產生了猜忌。根據大衛軍律,所有繳獲要歸公,然後由朝廷統一論功行賞。俘虜也算繳獲,爾牛萬才不經請示便私自截留還送做人情,想幹什麼?莫非有反意?雖然知道大可汗信不過流賊出身的牛萬才,可眼下正值用人之際,可不是猜忌功臣的時候,劉大學士呵呵一笑,「聽說那牛萬才是個渾人,有一回作戰沖在最前面,被射傷一隻眼,得了個綽號『劉瞎子」,正常人皆會吸取教訓作戰時往後縮,可他還是不管不顧每戰當先。此等莽夫毫無韜略,連續兩次擊敗清軍不過運氣而已。依臣看與其說是果決,不如說是莽撞」。
好個劉大學士,表面上將牛萬才說成只會好勇鬥狠的莽夫。可若細品,大衛以武立國,此種作戰勇敢的將軍不正是朝廷急需的嗎?既然是莽夫,不懂軍紀也是正常。何況此等人頭腦簡單、心思單純,稍微施點手段便會忠心耿耿。果然,聽了他的話,蓮花大可汗神情和緩下來,沉吟片刻說道:「牛萬才還是能戰的,此次兩敗清軍也算有功,可封為三等靜海伯,不過私自瓜分俘虜也不能不罰,罰俸一年以警效尤」。
「陛下聖明!」劉好古由衷欽佩。雷霆雨露皆是君恩,此種厚賞輕罰的手段,既籠絡了人心、尤其是降將之心,又嚴明了軍紀,不愧是梟雄手段!
蘇勒坦笑了笑,又吩咐道:「這些日子的攻城,宣州鎮、通州鎮、河南鎮傷亡頗大,宣有才、張瑋、蔡祿他們叫苦連天,便將這些俘虜補充進他們的營頭。朕估摸著攻打宮城,還有場硬仗」。
「是」,兵部尚書哈喇瑚里連忙領命。
「如何處置看押的八旗百姓,請大汗示下」,剛處置完戰俘,那蘇圖又來請示。
這一刻,蘇勒坦想起了死去的女兒托亞,雙目變得赤紅,咬牙切齒道:「盡皆屠了祭奠朕的哈密公主!」
「不可呀,陛下~」「請您收回成命~」此言一出,那蘇圖、劉好古、博貝、胡璉器等重臣跪了一地,七嘴八舌說著反對意見,「宮城內尚有數萬八旗兵將,如果知道城內的家眷被屠,必然與我軍決一死戰,想破皇城便難矣!」「陛下乃是聖主,應有仁心,城裡的旗兵家眷多是老弱婦孺,屠之恐傷天和」,「宜將這些人做為人質,威脅城內的守軍投降」……,當然,也有人贊成屠盡旗兵家眷,這些人大多是武將,因為有袍澤死於清軍手中,心中想要復仇。
蘇勒坦沉默了,陰沉著臉不說話。根據經驗,每當出現這種情況,便是至尊要發怒的前兆,眾人不禁恐懼起來,不敢再多說。關鍵時刻,總有膽大之人,戶部尚書胡璉器驀地大呼:「陛下,您真的以為攻下北京後便天下太平了嗎?且不說山海關有偽清顯王、宣府有偽清信王、陝西有偽清簡王,便是各地偽清的異姓王、督撫,哪個不是手握重兵?還有各地明軍殘餘、台灣鄭氏、夔東十三家巨寇,哪個又是好對付的?這些旗人百姓是瓦解滿洲軍心的利器,正當挾之以招降八旗,怎可屠之激怒各地的旗兵?空留殘暴之名,反倒幫了偽清的忙,豈是您這樣的英明君主所為?且您曾派人向城內寫信說,『只尋愛新覺羅氏復仇,其他人只要肯降,一律既往不咎』,君無戲言,還請三思!」
胡尚書斗膽一吼,頗有振聾發聵之效。蘇勒坦立刻清醒過來,是啊!即便自己拿下了北京,滿清的控制區依然廣大,各地的藩王、督撫仍有相當實力。他們都在盯著自己如何處置八旗子弟。若自己對旗人百姓展開報復,必定會激起各地八旗兵的拼死抵抗,甚至會讓各大地方勢力認為自己是個殘暴的君主,不願歸順興起割據之心。想到這裡,他忽然嘆了口氣,「朕方才失言矣!胡卿說得沒錯,君無戲言。朕既然說了只尋愛新覺羅氏復仇,又怎可牽聯無辜百姓?傳朕的旨意,好生照顧並仔細甄別俘虜的旗民,區分出哪些是將領的家眷,哪些是普通旗丁的家眷,讓他們向軍中的親人寫信、喊話勸降。若有已經歸順大衛的八旗降軍家眷,立即釋放歸家。還是那句話,朕先是大衛國的皇帝,後才是哈密公主的父親。身為九州萬方的君主,當有海納百川的胸襟,滿洲百姓亦是朕的子民」。
此言一出,剎時鴉雀無聲。「吾皇聖明~」不知是誰帶頭喊了一句,山呼海嘯般的「聖明」之聲滾滾而來。(本章完)
「蓮花汗,浩瑞~蓮花汗,浩瑞~蓮花汗,浩瑞~」大衛勇士雷鳴般的歡呼聲宣示著一個新帝國的崛起。
某人為驚天動地的歡呼聲陶醉,情不自禁地高舉右臂以示同慶,然後在侍衛的保護下離開城牆回營處理軍務。仗還沒有打完,眼下還沒到慶祝的時候。
「大汗,奴才已將逃入皇城的八旗兵家眷集中看押,合計約六萬人,皆是些老幼,連年輕些的女子都不多見,聽說是偽帝下令將能拿得動刀槍的滿洲成年女子盡數編練成軍。仗打到這個地步,看來他們大勢已去矣!」大學士那蘇圖興奮地稟告。
「嗯,天津鎮總兵牛萬才有無將俘虜押來?」蓮花大可汗應了一聲,跳躍式地詢問另一個問題。
那蘇圖一愣,攻陷皇城後,他只忙著搜捕旗人,還真沒工夫管運俘虜的事。
兵部尚書哈喇瑚里見狀稟道:「牛總鎮已派兵將俘虜押至,說是自己留下千人補充戰損,撥給周撫院三千,還有六千多人。只是奴才察看了一番,發現那些俘虜戰力不強,難堪大戰」。
「呵呵,戰鬥力弱不要緊,多打幾仗、多死些人便好了」,大可汗平靜地述說,語氣未起一點波瀾。忽又眉頭一擰,「牛萬才倒是果決~」
知徒莫若師,大學士劉好古頓時明白他對牛萬才產生了猜忌。根據大衛軍律,所有繳獲要歸公,然後由朝廷統一論功行賞。俘虜也算繳獲,爾牛萬才不經請示便私自截留還送做人情,想幹什麼?莫非有反意?雖然知道大可汗信不過流賊出身的牛萬才,可眼下正值用人之際,可不是猜忌功臣的時候,劉大學士呵呵一笑,「聽說那牛萬才是個渾人,有一回作戰沖在最前面,被射傷一隻眼,得了個綽號『劉瞎子」,正常人皆會吸取教訓作戰時往後縮,可他還是不管不顧每戰當先。此等莽夫毫無韜略,連續兩次擊敗清軍不過運氣而已。依臣看與其說是果決,不如說是莽撞」。
好個劉大學士,表面上將牛萬才說成只會好勇鬥狠的莽夫。可若細品,大衛以武立國,此種作戰勇敢的將軍不正是朝廷急需的嗎?既然是莽夫,不懂軍紀也是正常。何況此等人頭腦簡單、心思單純,稍微施點手段便會忠心耿耿。果然,聽了他的話,蓮花大可汗神情和緩下來,沉吟片刻說道:「牛萬才還是能戰的,此次兩敗清軍也算有功,可封為三等靜海伯,不過私自瓜分俘虜也不能不罰,罰俸一年以警效尤」。
「陛下聖明!」劉好古由衷欽佩。雷霆雨露皆是君恩,此種厚賞輕罰的手段,既籠絡了人心、尤其是降將之心,又嚴明了軍紀,不愧是梟雄手段!
蘇勒坦笑了笑,又吩咐道:「這些日子的攻城,宣州鎮、通州鎮、河南鎮傷亡頗大,宣有才、張瑋、蔡祿他們叫苦連天,便將這些俘虜補充進他們的營頭。朕估摸著攻打宮城,還有場硬仗」。
「是」,兵部尚書哈喇瑚里連忙領命。
「如何處置看押的八旗百姓,請大汗示下」,剛處置完戰俘,那蘇圖又來請示。
這一刻,蘇勒坦想起了死去的女兒托亞,雙目變得赤紅,咬牙切齒道:「盡皆屠了祭奠朕的哈密公主!」
「不可呀,陛下~」「請您收回成命~」此言一出,那蘇圖、劉好古、博貝、胡璉器等重臣跪了一地,七嘴八舌說著反對意見,「宮城內尚有數萬八旗兵將,如果知道城內的家眷被屠,必然與我軍決一死戰,想破皇城便難矣!」「陛下乃是聖主,應有仁心,城裡的旗兵家眷多是老弱婦孺,屠之恐傷天和」,「宜將這些人做為人質,威脅城內的守軍投降」……,當然,也有人贊成屠盡旗兵家眷,這些人大多是武將,因為有袍澤死於清軍手中,心中想要復仇。
蘇勒坦沉默了,陰沉著臉不說話。根據經驗,每當出現這種情況,便是至尊要發怒的前兆,眾人不禁恐懼起來,不敢再多說。關鍵時刻,總有膽大之人,戶部尚書胡璉器驀地大呼:「陛下,您真的以為攻下北京後便天下太平了嗎?且不說山海關有偽清顯王、宣府有偽清信王、陝西有偽清簡王,便是各地偽清的異姓王、督撫,哪個不是手握重兵?還有各地明軍殘餘、台灣鄭氏、夔東十三家巨寇,哪個又是好對付的?這些旗人百姓是瓦解滿洲軍心的利器,正當挾之以招降八旗,怎可屠之激怒各地的旗兵?空留殘暴之名,反倒幫了偽清的忙,豈是您這樣的英明君主所為?且您曾派人向城內寫信說,『只尋愛新覺羅氏復仇,其他人只要肯降,一律既往不咎』,君無戲言,還請三思!」
胡尚書斗膽一吼,頗有振聾發聵之效。蘇勒坦立刻清醒過來,是啊!即便自己拿下了北京,滿清的控制區依然廣大,各地的藩王、督撫仍有相當實力。他們都在盯著自己如何處置八旗子弟。若自己對旗人百姓展開報復,必定會激起各地八旗兵的拼死抵抗,甚至會讓各大地方勢力認為自己是個殘暴的君主,不願歸順興起割據之心。想到這裡,他忽然嘆了口氣,「朕方才失言矣!胡卿說得沒錯,君無戲言。朕既然說了只尋愛新覺羅氏復仇,又怎可牽聯無辜百姓?傳朕的旨意,好生照顧並仔細甄別俘虜的旗民,區分出哪些是將領的家眷,哪些是普通旗丁的家眷,讓他們向軍中的親人寫信、喊話勸降。若有已經歸順大衛的八旗降軍家眷,立即釋放歸家。還是那句話,朕先是大衛國的皇帝,後才是哈密公主的父親。身為九州萬方的君主,當有海納百川的胸襟,滿洲百姓亦是朕的子民」。
此言一出,剎時鴉雀無聲。「吾皇聖明~」不知是誰帶頭喊了一句,山呼海嘯般的「聖明」之聲滾滾而來。(本章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