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千一百三十四章 入大都傲睨天下(下)
「達哈蘇,我是你阿瑪(父親)雅松佳,咱們一家老小目前都在衛軍手中。衛軍發話了,只要投降,家人便會被釋放。前些日子有戰敗降衛的旗人已經將家眷領回去了。兒啊!全家是死是活,可就全看你的了」,「佛爾袞阿渾(兄長),我是吉勒占恕啊~阿瑪、額涅(母親)還有阿沙(嫂子)都好好的,只要你肯降,全家便能活命」,「阿瑪~兜(弟弟),我是喀達喇庫,前些日子隨信王爺救援北京,兵敗被俘降了衛。大汗仁慈,允許降軍領回家眷,咱們的家人已經被我領回去了。阿瑪~兜,大清快亡了,不要再做無謂的抵抗,快回來吧,咱們全家團聚」……此起彼伏的勸降聲在宮城(紫禁城)外唱響,聽得城內的守軍心神不寧。
「這是衛軍的奸計,不許聽~不許聽~」午門的城牆上,康親王傑書氣急敗壞地大叫。
「王爺,昨夜又有七名士兵偷偷墜城逃跑了」,鑲黃旗蒙古副都統色冷稟告。
「混帳,加強巡夜,發現逃兵,立即處決!」傑書忿怒地大叫。
「王爺莫要過於憂心,八旗將士的心還是向著咱大清的,只是眼下家人被制,方才出逃。逃跑的畢竟是少數,景山與宮城互為犄角,只要景山還在咱們手中,宮城定然無虞」,負責指揮守城的內大臣兼議政大臣索尼出現在他的身邊解勸。
「您覺得咱們還能堅持多久?還會有援軍嗎?」傑書有些無助地小聲問。
索尼將臉一板,「王爺切莫說這種喪氣話動搖軍心,眼下這節骨眼,八旗將士的眼睛可都盯著您呢!實不相瞞,老夫已下了以死殉國的決心,城若破,不過一死而已!」
聽他說得硬氣,傑書不由得精神一振,拱手稱謝道:「您有此決心,孤亦有。愛新覺羅的子孫,沒有孬種!」
——
乾元二十一年(1664年)五月七日,蓮花大可汗率文武重臣登上了地安門的城牆。至尊忽然將手中的馬鞭朝正前方的景山一指,「此處甚是緊要,若能架炮於此,宮城必將不守」。景山,原名萬歲山,為元、明、清三代的皇宮後苑,占地三百四十多畝,高約二十八丈(94.2米),是北京城中軸線上的最高點。南與紫禁城的神武門隔街相望,西鄰北海,站在上面可以俯瞰宮城全景。
「大汗用兵如神,一眼便瞧見此處的作用,奴才眼拙,只瞧得見花花綠綠的一片,哪想得到架炮於山的妙法」,話音剛落,大衛朝第一馬屁精、文華殿大學士博貝便拍起一通彩虹。
千穿萬穿,馬屁不穿,蘇勒坦心中受用,微笑著問:「博貝,朕要你安排勸降之事,進行得如何了?」
「回大汗的話,奴才這些日子組織八旗百姓勸降,頗有成效,短短七日,已有七百二十三名滿洲兵將用繩索墜城投降,其中還有三十六名女卒」,大學士博貝得意洋洋地向大可汗報喜。不料大可汗聽完將臉一板,「費了這麼大勁,才招降了這麼點人?」
「以往那些八旗兵頑固的很,很少有主動投降的。如今才七日便有這麼多人投降,可見其軍心已經動搖。若不是巡夜的清軍查得緊,投降的人數會更多」,博貝慌忙分析。
「哼!雖然如此,朕也等不及他們慢慢投降了,夜長夢多,必須儘快拿下大都!」蘇勒坦冷笑一聲,伸出三根手指,「三天,三天之內大衛的軍旗必須插在景山之上!」
軍令如山,衛軍調集了所有的重炮日夜不停地轟擊景山。守景山的是清軍老將領侍衛內大臣兼議政大臣遏必隆、鑲藍旗滿洲都統孫塔,經驗豐富的兩人在山上挖掘出許多可以防炮的藏兵洞,令衛軍的炮彈大多數落空。雖然如此,密集的炮彈還是給清軍造成不小的傷亡,尤其是山上布置的八門火炮,沒一會兒便被炸成了廢銅爛鐵。
仿佛永遠不會停止的炮擊終於停了下來,在大可汗的親自督戰下,薊州總兵宣有才、通州總兵張瑋、河南總兵蔡祿率兩萬降軍兇狠地撲向景山。皇城攻破後,降將們立功的心思愈發熾熱,人人都渴望在大可汗面前露臉。然而這個臉並不容易露,清軍也知道景山的重要性,守山的人馬皆是守軍中的精銳,連攻三次都告失敗。
「弟兄們,隨我上,立功受賞便在今日!」衛軍千總張虎嚎叫著左手執牌、右手持刀,率五百銳士狸貓般往上攀登,終於衝上山頂。守山的八旗兵吶喊著衝殺下來,想將他們趕下山去,卻反被這支兇狠的人馬殺得節節後退。
「嘭~」忽有一股巨力將張虎的刀震飛,卻是鑲藍旗滿洲都統孫塔手執大鐵錘而來。一錘震飛了刀,又一錘結果了性命。
連續兩日十五次進攻,伏屍遍野卻依然沒有攻下景山。距大可汗的軍令只剩一日,宣有才、張瑋、蔡祿被激發出凶性,親領親兵上陣。尤其是蔡祿,拿出當年做海盜時的豪氣,一邊怪嘯一邊衝鋒,率部下第一個衝上山頂。遏必隆、孫塔不甘失敗,組織部下拼死抵抗。
「好!傳令弓箭手近前拋射掩護」,見衛軍已登上山頂廝殺,督戰的大可汗立刻命令一萬弓箭手近前拋射,箭矢如雨般在清軍陣中落下,有效地掩護了步兵攻山。
太陽即將落山時,景山終於被攻下,遏必隆被蔡祿陣斬,孫塔則死於亂軍之中。這是一場慘勝,近八千降軍長眠於此,換來殲滅五千敵人的重大勝利。是的,勝利,從損失情況下,八千換五千,衛軍吃了虧,可拿下這座山便奪取了宮城外的制高點,宮城已是囊中之物。
五月十一日,衛軍架炮於景山上,日夜不停地朝宮城射擊。雪花般的炮彈落入宮城,奪走一條條生命,將一座座華麗的宮殿炸成廢墟。
五月十六日,神武門被轟塌,衛軍蜂擁而入。守門的正藍旗護軍參領、一等護衛薩譚力戰而亡。
「將士們,咱們已經無處可退了。為了大清,前進!」見入城的衛軍越來越多,神武門守將,清莊親王博果鐸率僅剩的數百親衛向衛軍發起最後的反攻。
「殺~殺~殺~」八旗兵爆發出最後的血勇,隨他們的王爺拼死作戰。
「此人是我的,莫和我爭!」一聲大吼可摧山嶽。衛軍猛將、輝特萬戶長滿都拉圖沖向博果鐸,手中的狼牙棒像長了眼般,每擊必殺一人。很快便殺至博果鐸面前。年輕的王爺揮刀去擋,刀卻被震飛。滿都拉圖咧嘴一笑,收回招式後又是一棒,將莊王爺的腦袋砸進了頸子裡。
「浩瑞~浩瑞~浩瑞~」衛軍歡呼著控制神武門,在勝利的鼓舞下,瘋狂地朝宮城裡闖。
神武門一破,本已士氣沮喪的清軍立刻崩潰,很多人不再抵抗,而是棄械跪地請降。
守東華門的內大臣兼議政大臣索尼陷入了衛軍的重重包圍中,仍死戰不退,刀砍卷了刃,奪過敵人的刀繼續砍殺,終於力竭身亡,實現了以死殉國的諾言;鑲黃旗蒙古副都統色冷亦戰死在午門城頭,午門守將、康親王傑書見勢不妙想退下城牆,卻被衛軍都千戶長什喇布用三眼銃擊中而亡。
乾清宮內,順治帝聽著心腹太監吳良輔的稟告,心如死灰。
「請主子換上內侍的服飾隨奴才出城」,吳良輔焦急地哀求。
「汝可有脫身的好法子?」順治帝龍目中閃過一絲希望。
「奴才前些日子偷偷派人挖了條地道,可通西華門外。至於如何混出皇城和內城,還需再想法子」,吳良輔訥訥地說。
無一錯一首一發一內一容一在一一看!
「唉~想不到堂堂大清皇帝,竟然落到如斯地步!」順治帝嘆了口氣,在吳良輔幫助下緩緩褪去龍袍。
「皇上,奴才前來護駕!」恰在此時,護軍統領畢立克圖左手執刀、右手持斧,跌跌撞撞地闖了進來。
見到他,順治帝眼中有了些光彩,「汝莫要管朕,速將太后請來」。
「嗻!」畢立克圖飛快地跑出乾清宮,很快又跑了回來,哭泣著說:「奴才去慈寧宮時見到火起,詢問宮人得知皇太后聞聽城破,不願受辱,已然自焚升天矣!」
「什麼!」順治帝一陣眩暈,好一會兒才緩過氣來,走出宮門,果見慈寧宮方向烈焰騰騰。不由得淚流滿面,悲慟欲絕,「皇額涅!兒子不孝啊!」
「皇上節哀!請立刻隨奴才出城,江山社稷全指望著您呢!」吳良輔哭泣著說,朝畢立克圖使了個眼色。畢立克圖忙與幾個侍衛架著順治帝往宮門外跑,剛跑到地道口,遇到衛將三等奈曼伯阿罕。阿罕眼尖,率部下圍攏來。
「皇上,奴才拖住他們,您速由地道走!」畢立克圖虎吼一聲,帶著幾個親衛殺向阿罕,手中的刀和斧殺得衛軍人頭滾滾。
「好膽!射死他!」見此人狀如瘋虎,阿罕不敢力敵,命數百部下齊放箭。箭如飛蝗,將一干人等全部射殺。可憐順治帝還沒來得及鑽地道便和忠心耿耿的畢立克圖、吳良輔以及一干侍衛回歸長生天的懷抱。(本章完)
「這是衛軍的奸計,不許聽~不許聽~」午門的城牆上,康親王傑書氣急敗壞地大叫。
「王爺,昨夜又有七名士兵偷偷墜城逃跑了」,鑲黃旗蒙古副都統色冷稟告。
「混帳,加強巡夜,發現逃兵,立即處決!」傑書忿怒地大叫。
「王爺莫要過於憂心,八旗將士的心還是向著咱大清的,只是眼下家人被制,方才出逃。逃跑的畢竟是少數,景山與宮城互為犄角,只要景山還在咱們手中,宮城定然無虞」,負責指揮守城的內大臣兼議政大臣索尼出現在他的身邊解勸。
「您覺得咱們還能堅持多久?還會有援軍嗎?」傑書有些無助地小聲問。
索尼將臉一板,「王爺切莫說這種喪氣話動搖軍心,眼下這節骨眼,八旗將士的眼睛可都盯著您呢!實不相瞞,老夫已下了以死殉國的決心,城若破,不過一死而已!」
聽他說得硬氣,傑書不由得精神一振,拱手稱謝道:「您有此決心,孤亦有。愛新覺羅的子孫,沒有孬種!」
——
乾元二十一年(1664年)五月七日,蓮花大可汗率文武重臣登上了地安門的城牆。至尊忽然將手中的馬鞭朝正前方的景山一指,「此處甚是緊要,若能架炮於此,宮城必將不守」。景山,原名萬歲山,為元、明、清三代的皇宮後苑,占地三百四十多畝,高約二十八丈(94.2米),是北京城中軸線上的最高點。南與紫禁城的神武門隔街相望,西鄰北海,站在上面可以俯瞰宮城全景。
「大汗用兵如神,一眼便瞧見此處的作用,奴才眼拙,只瞧得見花花綠綠的一片,哪想得到架炮於山的妙法」,話音剛落,大衛朝第一馬屁精、文華殿大學士博貝便拍起一通彩虹。
千穿萬穿,馬屁不穿,蘇勒坦心中受用,微笑著問:「博貝,朕要你安排勸降之事,進行得如何了?」
「回大汗的話,奴才這些日子組織八旗百姓勸降,頗有成效,短短七日,已有七百二十三名滿洲兵將用繩索墜城投降,其中還有三十六名女卒」,大學士博貝得意洋洋地向大可汗報喜。不料大可汗聽完將臉一板,「費了這麼大勁,才招降了這麼點人?」
「以往那些八旗兵頑固的很,很少有主動投降的。如今才七日便有這麼多人投降,可見其軍心已經動搖。若不是巡夜的清軍查得緊,投降的人數會更多」,博貝慌忙分析。
「哼!雖然如此,朕也等不及他們慢慢投降了,夜長夢多,必須儘快拿下大都!」蘇勒坦冷笑一聲,伸出三根手指,「三天,三天之內大衛的軍旗必須插在景山之上!」
軍令如山,衛軍調集了所有的重炮日夜不停地轟擊景山。守景山的是清軍老將領侍衛內大臣兼議政大臣遏必隆、鑲藍旗滿洲都統孫塔,經驗豐富的兩人在山上挖掘出許多可以防炮的藏兵洞,令衛軍的炮彈大多數落空。雖然如此,密集的炮彈還是給清軍造成不小的傷亡,尤其是山上布置的八門火炮,沒一會兒便被炸成了廢銅爛鐵。
仿佛永遠不會停止的炮擊終於停了下來,在大可汗的親自督戰下,薊州總兵宣有才、通州總兵張瑋、河南總兵蔡祿率兩萬降軍兇狠地撲向景山。皇城攻破後,降將們立功的心思愈發熾熱,人人都渴望在大可汗面前露臉。然而這個臉並不容易露,清軍也知道景山的重要性,守山的人馬皆是守軍中的精銳,連攻三次都告失敗。
「弟兄們,隨我上,立功受賞便在今日!」衛軍千總張虎嚎叫著左手執牌、右手持刀,率五百銳士狸貓般往上攀登,終於衝上山頂。守山的八旗兵吶喊著衝殺下來,想將他們趕下山去,卻反被這支兇狠的人馬殺得節節後退。
「嘭~」忽有一股巨力將張虎的刀震飛,卻是鑲藍旗滿洲都統孫塔手執大鐵錘而來。一錘震飛了刀,又一錘結果了性命。
連續兩日十五次進攻,伏屍遍野卻依然沒有攻下景山。距大可汗的軍令只剩一日,宣有才、張瑋、蔡祿被激發出凶性,親領親兵上陣。尤其是蔡祿,拿出當年做海盜時的豪氣,一邊怪嘯一邊衝鋒,率部下第一個衝上山頂。遏必隆、孫塔不甘失敗,組織部下拼死抵抗。
「好!傳令弓箭手近前拋射掩護」,見衛軍已登上山頂廝殺,督戰的大可汗立刻命令一萬弓箭手近前拋射,箭矢如雨般在清軍陣中落下,有效地掩護了步兵攻山。
太陽即將落山時,景山終於被攻下,遏必隆被蔡祿陣斬,孫塔則死於亂軍之中。這是一場慘勝,近八千降軍長眠於此,換來殲滅五千敵人的重大勝利。是的,勝利,從損失情況下,八千換五千,衛軍吃了虧,可拿下這座山便奪取了宮城外的制高點,宮城已是囊中之物。
五月十一日,衛軍架炮於景山上,日夜不停地朝宮城射擊。雪花般的炮彈落入宮城,奪走一條條生命,將一座座華麗的宮殿炸成廢墟。
五月十六日,神武門被轟塌,衛軍蜂擁而入。守門的正藍旗護軍參領、一等護衛薩譚力戰而亡。
「將士們,咱們已經無處可退了。為了大清,前進!」見入城的衛軍越來越多,神武門守將,清莊親王博果鐸率僅剩的數百親衛向衛軍發起最後的反攻。
「殺~殺~殺~」八旗兵爆發出最後的血勇,隨他們的王爺拼死作戰。
「此人是我的,莫和我爭!」一聲大吼可摧山嶽。衛軍猛將、輝特萬戶長滿都拉圖沖向博果鐸,手中的狼牙棒像長了眼般,每擊必殺一人。很快便殺至博果鐸面前。年輕的王爺揮刀去擋,刀卻被震飛。滿都拉圖咧嘴一笑,收回招式後又是一棒,將莊王爺的腦袋砸進了頸子裡。
「浩瑞~浩瑞~浩瑞~」衛軍歡呼著控制神武門,在勝利的鼓舞下,瘋狂地朝宮城裡闖。
神武門一破,本已士氣沮喪的清軍立刻崩潰,很多人不再抵抗,而是棄械跪地請降。
守東華門的內大臣兼議政大臣索尼陷入了衛軍的重重包圍中,仍死戰不退,刀砍卷了刃,奪過敵人的刀繼續砍殺,終於力竭身亡,實現了以死殉國的諾言;鑲黃旗蒙古副都統色冷亦戰死在午門城頭,午門守將、康親王傑書見勢不妙想退下城牆,卻被衛軍都千戶長什喇布用三眼銃擊中而亡。
乾清宮內,順治帝聽著心腹太監吳良輔的稟告,心如死灰。
「請主子換上內侍的服飾隨奴才出城」,吳良輔焦急地哀求。
「汝可有脫身的好法子?」順治帝龍目中閃過一絲希望。
「奴才前些日子偷偷派人挖了條地道,可通西華門外。至於如何混出皇城和內城,還需再想法子」,吳良輔訥訥地說。
無一錯一首一發一內一容一在一一看!
「唉~想不到堂堂大清皇帝,竟然落到如斯地步!」順治帝嘆了口氣,在吳良輔幫助下緩緩褪去龍袍。
「皇上,奴才前來護駕!」恰在此時,護軍統領畢立克圖左手執刀、右手持斧,跌跌撞撞地闖了進來。
見到他,順治帝眼中有了些光彩,「汝莫要管朕,速將太后請來」。
「嗻!」畢立克圖飛快地跑出乾清宮,很快又跑了回來,哭泣著說:「奴才去慈寧宮時見到火起,詢問宮人得知皇太后聞聽城破,不願受辱,已然自焚升天矣!」
「什麼!」順治帝一陣眩暈,好一會兒才緩過氣來,走出宮門,果見慈寧宮方向烈焰騰騰。不由得淚流滿面,悲慟欲絕,「皇額涅!兒子不孝啊!」
「皇上節哀!請立刻隨奴才出城,江山社稷全指望著您呢!」吳良輔哭泣著說,朝畢立克圖使了個眼色。畢立克圖忙與幾個侍衛架著順治帝往宮門外跑,剛跑到地道口,遇到衛將三等奈曼伯阿罕。阿罕眼尖,率部下圍攏來。
「皇上,奴才拖住他們,您速由地道走!」畢立克圖虎吼一聲,帶著幾個親衛殺向阿罕,手中的刀和斧殺得衛軍人頭滾滾。
「好膽!射死他!」見此人狀如瘋虎,阿罕不敢力敵,命數百部下齊放箭。箭如飛蝗,將一干人等全部射殺。可憐順治帝還沒來得及鑽地道便和忠心耿耿的畢立克圖、吳良輔以及一干侍衛回歸長生天的懷抱。(本章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