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千一百三十二章 入大都傲睨天下(上)
乾元二十一年(1664年)四月二十六日,衛軍再次攻擊皇城。萬戶長塔爾渾冒著敵人炮火的威脅將大炮前移,東安、地安兩座城門被炸得面目全非,大清、長安左、長安右、天安、西安諸門也受到了炮火的關照。蓋因四月二十日時蓮花大可汗下了死命令,十日內一定要拿下皇城,時間已經過去六日,不拼命不成。
大可汗之所以發狠勁,是因為被派往薊州負責阻攔山海關方向清軍的杭州鎮總兵陳世凱發來急報,說是山海關方向的清顯親王富綬派議政大臣費雅思哈、副將楊廷瑜、傅進忠率萬餘精兵駐於開平,有救援北京的傾向。剛開始衛軍未出動主力便先後擊敗清河道總督朱之錫、江南提督高明忠兩支援軍還令某人沾沾自喜,以為滿洲末日已至,不打算強攻損失太多精兵強將,只一個勁兒地命降軍朝城內喊話勸降,甚至命抓到的滿洲俘虜喊話,若是能瓦解敵人軍心讓他們自動投降便最好不過。可山海關清軍的動向讓他意識到,滿清的地域仍然廣博,若不抓緊時間攻下大都,恐怕夜長夢多。想到這裡,遂下達十日破皇城的嚴令。
作戰經驗豐富的他自然不會將每座城門都當成進攻的重點,而是仔細研究皇城的地形,制定出以東安門作為重點突破方向、地安門次之的作戰方略,至於其他城門只是佯攻。之所以不選天安門,是因為想攻入天安門要先攻下大清門(大明門、中華門)和大清門後方的長安左門和長安右門兩座城門。雖然大清門是滿清的國門,象徵意義重大且只是單檐歇山頂的磚石結構建築並無城樓,比較好打。但其後還有供文武百官上朝通行的長安左、長安右兩座城門,然後才能至天安門。這麼多座城門,一座座攻太費時間;不選西安門是西安門後有北海、中海、南海三座狹長湖泊,中間只有狹窄的通道可通向宮城。其實地安門的地形也僅比西安、天安二門好一點,後面有景山,即便攻下來,清軍還有景山可做憑障。所以衛拉特戰神選擇東安門為重點目標,地安門次之。
「轟~轟~轟~」
「轟隆~轟隆~轟隆~」
萬戶長塔爾渾指揮炮營不斷地朝東安門和地安門開炮,不時地有守軍的炮彈在他的身邊炸開,可身經百戰的老將連眉毛也不眨一下,只一個勁兒地督促部下裝彈射擊。
「轟隆隆~」東安門的一大段城牆終於支撐不住,坍塌下來。
「快~傳令進攻!」親往東安門督戰的大可汗大喜。
鎮江副將張元勛抖擻精神沖向豁口,為在真龍面前表現,他不懼生死地沖在最前面恰似射出去的箭頭。
「推刀車堵住豁口,快!」領侍衛內大臣兼議政大臣遏必隆兇狠地下令。
工部郎中伊爾根覺羅·莫洛指揮五百八旗兵推著二十多輛刀車奮不顧身地朝豁口跑,卻被混在張元勛軍中的蒙古射鵰手瞧見,一枝冷箭正中面門。
由於衛軍動作迅速,刀車沒能發揮出作用,可皇城後面還栽有柵欄。「砍開柵欄~」張元勛大吼。早有準備的衛軍用背後的大斧,狠狠地砍。清軍勇將、護軍統領畢立克圖見狀率五百八旗精銳兇狠地撲向張元勛。能入選滿清護軍的個個皆是勇士,護軍統領畢立克圖更是勇士中的勇士,左手刀、右手斧,戰不多合,一斧劈碎了張元勛的頭顱。
衛軍的攻勢並沒有因張元勛的死亡而停止,河南總兵蔡祿、薊州總兵宣有才、通州總兵張瑋、撒馬爾罕將軍巴雅爾先後率部攻入豁口,激戰中衛軍游擊宣義、千戶長布耶楚克,清軍都統伊里布、鑲黃旗滿洲參領舒西蘭、侍郎石圖相繼戰死。鮮血染紅了東安門,紅通通的城門屹立在那裡,始終攻不克。
「父汗,還進攻嗎?」見傷亡太慘重,皇太子卓力格圖小聲詢問父親。
攻打東安門的衛軍除了撒馬爾罕將軍巴雅爾部外,皆是降軍。對這些降軍,衛拉特戰神其實並不心疼,點撥兒子道:「為君者不可有婦人之仁,繼續進攻」。
東安門的激戰和險情驚動了順治皇帝和負責指揮守城的老將索尼,一隊又一隊清軍被調到東安門,很少有人關注其他城門的戰況。
「轟~轟~轟~」
「轟隆~轟隆~轟隆~」
地安門同樣被撲天蓋地的炮火覆蓋,隆隆的炮聲掩蓋住了土木之聲。衛軍都千戶長什喇布帶著部下日夜不停地挖地道,終於挖出三條抵達地安門城下的地道。
「快!抬箱子進去」,什喇布沉著臉下令。部下抬著三口裝滿火藥的棺材,緩慢進入地道。
「登城,準備戰鬥!」震天動地的炮聲終於停息,清步兵統領佟徽年立即命令部下登城。往日的經驗告訴他,炮聲一停,衛軍便會攻城。雖然地安門是地位不太重要的「後門」,後面又有景山依託,守軍數量較少。可他麾下的巡捕三營卻是城中不多的京營精銳,自以為能守得住此門。然而奇怪的是這一回衛軍並沒有立即進攻。
「咦?」佟徽年詫異地驚疑了一聲。
「轟隆隆~轟隆隆~轟隆隆~」三聲巨響,地安門劇烈地抖動、坍塌,然後出現了三處巨大的豁口。京城的城牆極其堅固,原本用放崩法是很難炸塌城牆的,可長達數月的炮擊損傷了牆基,居然炸塌三處。
「進攻!」負責指揮攻打地安門的趙王畢力根達來下達了攻擊令。年輕氣盛的王爺親為箭頭,選中最中間的豁口縱馬奔馳,準噶爾萬戶長烏日根達萊、布哈拉萬戶長索諾木策凌各率一軍沖向兩邊的豁口。
「浩瑞~浩瑞~浩瑞~」地安門內到處可聞蒙古騎兵的吶喊。
「堵住豁口!快~」佟徽年還欲指揮部下抵抗,眼前出現了一匹白馬。白馬上的趙王殿下神采飛揚,亮銀槍一抖,貫入佟徽年的咽喉。
地安門後栽有柵欄,鑲白旗滿洲護軍參領穆成格指揮兩千八旗在柵欄內朝衛軍射擊,企圖阻止衛軍突入。
無一錯一首一發一內一容一在一一看!
「給我射!」畢力根達來大怒。
衛軍騎兵先用三眼銃射擊,接著取下背後長弓,箭如飛蝗,很快便將穆成格及部下一一射死。然後砍開柵欄,由地安門馳入城內,四處砍殺。
「幹得好!不愧是朕的兒子!」聽到小五子攻陷地安門的消息後,蓮花大可汗哈哈大笑,下令全軍由地安門進入皇城。
得知衛軍進入皇城後,順治帝面如死灰,索尼故作鎮定地下達了退守宮城和景山的軍令。接到軍令的清軍迅速撤入宮城並依託景山布防,雖然保住了軍隊主力,可大多數八旗百姓都落入衛軍手中。(本章完)
大可汗之所以發狠勁,是因為被派往薊州負責阻攔山海關方向清軍的杭州鎮總兵陳世凱發來急報,說是山海關方向的清顯親王富綬派議政大臣費雅思哈、副將楊廷瑜、傅進忠率萬餘精兵駐於開平,有救援北京的傾向。剛開始衛軍未出動主力便先後擊敗清河道總督朱之錫、江南提督高明忠兩支援軍還令某人沾沾自喜,以為滿洲末日已至,不打算強攻損失太多精兵強將,只一個勁兒地命降軍朝城內喊話勸降,甚至命抓到的滿洲俘虜喊話,若是能瓦解敵人軍心讓他們自動投降便最好不過。可山海關清軍的動向讓他意識到,滿清的地域仍然廣博,若不抓緊時間攻下大都,恐怕夜長夢多。想到這裡,遂下達十日破皇城的嚴令。
作戰經驗豐富的他自然不會將每座城門都當成進攻的重點,而是仔細研究皇城的地形,制定出以東安門作為重點突破方向、地安門次之的作戰方略,至於其他城門只是佯攻。之所以不選天安門,是因為想攻入天安門要先攻下大清門(大明門、中華門)和大清門後方的長安左門和長安右門兩座城門。雖然大清門是滿清的國門,象徵意義重大且只是單檐歇山頂的磚石結構建築並無城樓,比較好打。但其後還有供文武百官上朝通行的長安左、長安右兩座城門,然後才能至天安門。這麼多座城門,一座座攻太費時間;不選西安門是西安門後有北海、中海、南海三座狹長湖泊,中間只有狹窄的通道可通向宮城。其實地安門的地形也僅比西安、天安二門好一點,後面有景山,即便攻下來,清軍還有景山可做憑障。所以衛拉特戰神選擇東安門為重點目標,地安門次之。
「轟~轟~轟~」
「轟隆~轟隆~轟隆~」
萬戶長塔爾渾指揮炮營不斷地朝東安門和地安門開炮,不時地有守軍的炮彈在他的身邊炸開,可身經百戰的老將連眉毛也不眨一下,只一個勁兒地督促部下裝彈射擊。
「轟隆隆~」東安門的一大段城牆終於支撐不住,坍塌下來。
「快~傳令進攻!」親往東安門督戰的大可汗大喜。
鎮江副將張元勛抖擻精神沖向豁口,為在真龍面前表現,他不懼生死地沖在最前面恰似射出去的箭頭。
「推刀車堵住豁口,快!」領侍衛內大臣兼議政大臣遏必隆兇狠地下令。
工部郎中伊爾根覺羅·莫洛指揮五百八旗兵推著二十多輛刀車奮不顧身地朝豁口跑,卻被混在張元勛軍中的蒙古射鵰手瞧見,一枝冷箭正中面門。
由於衛軍動作迅速,刀車沒能發揮出作用,可皇城後面還栽有柵欄。「砍開柵欄~」張元勛大吼。早有準備的衛軍用背後的大斧,狠狠地砍。清軍勇將、護軍統領畢立克圖見狀率五百八旗精銳兇狠地撲向張元勛。能入選滿清護軍的個個皆是勇士,護軍統領畢立克圖更是勇士中的勇士,左手刀、右手斧,戰不多合,一斧劈碎了張元勛的頭顱。
衛軍的攻勢並沒有因張元勛的死亡而停止,河南總兵蔡祿、薊州總兵宣有才、通州總兵張瑋、撒馬爾罕將軍巴雅爾先後率部攻入豁口,激戰中衛軍游擊宣義、千戶長布耶楚克,清軍都統伊里布、鑲黃旗滿洲參領舒西蘭、侍郎石圖相繼戰死。鮮血染紅了東安門,紅通通的城門屹立在那裡,始終攻不克。
「父汗,還進攻嗎?」見傷亡太慘重,皇太子卓力格圖小聲詢問父親。
攻打東安門的衛軍除了撒馬爾罕將軍巴雅爾部外,皆是降軍。對這些降軍,衛拉特戰神其實並不心疼,點撥兒子道:「為君者不可有婦人之仁,繼續進攻」。
東安門的激戰和險情驚動了順治皇帝和負責指揮守城的老將索尼,一隊又一隊清軍被調到東安門,很少有人關注其他城門的戰況。
「轟~轟~轟~」
「轟隆~轟隆~轟隆~」
地安門同樣被撲天蓋地的炮火覆蓋,隆隆的炮聲掩蓋住了土木之聲。衛軍都千戶長什喇布帶著部下日夜不停地挖地道,終於挖出三條抵達地安門城下的地道。
「快!抬箱子進去」,什喇布沉著臉下令。部下抬著三口裝滿火藥的棺材,緩慢進入地道。
「登城,準備戰鬥!」震天動地的炮聲終於停息,清步兵統領佟徽年立即命令部下登城。往日的經驗告訴他,炮聲一停,衛軍便會攻城。雖然地安門是地位不太重要的「後門」,後面又有景山依託,守軍數量較少。可他麾下的巡捕三營卻是城中不多的京營精銳,自以為能守得住此門。然而奇怪的是這一回衛軍並沒有立即進攻。
「咦?」佟徽年詫異地驚疑了一聲。
「轟隆隆~轟隆隆~轟隆隆~」三聲巨響,地安門劇烈地抖動、坍塌,然後出現了三處巨大的豁口。京城的城牆極其堅固,原本用放崩法是很難炸塌城牆的,可長達數月的炮擊損傷了牆基,居然炸塌三處。
「進攻!」負責指揮攻打地安門的趙王畢力根達來下達了攻擊令。年輕氣盛的王爺親為箭頭,選中最中間的豁口縱馬奔馳,準噶爾萬戶長烏日根達萊、布哈拉萬戶長索諾木策凌各率一軍沖向兩邊的豁口。
「浩瑞~浩瑞~浩瑞~」地安門內到處可聞蒙古騎兵的吶喊。
「堵住豁口!快~」佟徽年還欲指揮部下抵抗,眼前出現了一匹白馬。白馬上的趙王殿下神采飛揚,亮銀槍一抖,貫入佟徽年的咽喉。
地安門後栽有柵欄,鑲白旗滿洲護軍參領穆成格指揮兩千八旗在柵欄內朝衛軍射擊,企圖阻止衛軍突入。
無一錯一首一發一內一容一在一一看!
「給我射!」畢力根達來大怒。
衛軍騎兵先用三眼銃射擊,接著取下背後長弓,箭如飛蝗,很快便將穆成格及部下一一射死。然後砍開柵欄,由地安門馳入城內,四處砍殺。
「幹得好!不愧是朕的兒子!」聽到小五子攻陷地安門的消息後,蓮花大可汗哈哈大笑,下令全軍由地安門進入皇城。
得知衛軍進入皇城後,順治帝面如死灰,索尼故作鎮定地下達了退守宮城和景山的軍令。接到軍令的清軍迅速撤入宮城並依託景山布防,雖然保住了軍隊主力,可大多數八旗百姓都落入衛軍手中。(本章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