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千一百二十七章 板蕩依然有誠臣(中)
「總河,咱們已到平原縣,再往北便是德州,是否派人先去德州聯絡楊少保?」方兆問朱之錫。聽說楊捷同意一起勤王后,朱之錫便如同打了雞血般,迅速集結起麾下二十四營並濟寧道的差役共二萬三千餘眾往德州趕來。
「此節愚兄想到矣,已派談朴先行趕往德州。這些日子,將士們趕路辛苦,且先在平原縣安營歇息。傳令下去,不得騷擾百姓」,朱之錫望了眼因為持續趕路累得沒精打采的將士們威嚴地說。平心而論,這位河督對百姓是極好的,不僅自身清正廉明,還彈劾了不少貪官,在他的治理下,這些年黃河、大運河及永定河皆未發生過大的水災,可謂功績卓著。
傳達過軍令後,清軍頓時輕鬆起來,有的慢悠悠地紮營,有的一屁股坐在地上,還有的乾脆枕塊石頭便呼呼大睡。這位河督麾下兵馬能戰的不多,絕大多數都是混差事的。可人馬過萬,無邊無際,二萬多大軍散布在小小的平原縣依然壯觀。
「總河愛民如子,實乃百姓之幸!」見他行軍還不忘百姓,方兆由衷欽佩。想當年,他曾隨朱之錫赴河南督辦堵塞決口之事,深為其人品折服。
「總河~總河~」忽有道人影飛快地跑來,仔細一瞧,卻是記室談朴。「吾等被楊捷騙了,那賊子滿口忠君報國,說什麼要與咱們合兵一處救援京師,可吾去德州時發現其軍營空蕩蕩的,守軍空無一人。尋地方官打聽方才得知,那賊子畏懼衛軍勢大,竟然棄德州逃往安陽,更可氣的是臨行前還將德州府庫洗劫一空」,談朴喘著粗氣,憤懣難平。
此言一出,在場諸人皆鴉雀無聲。許久,朱之錫方慘然一笑,「時局板蕩,人各有志,不可強求。只是楊少保太過小氣,不肯勤王竟不敢以實相告,反倒偷偷溜走,有失信義」。
「總河,別人不肯學岳武穆,您又何苦做文丞相?」心腹將領文燴勸說。
「是啊總河,楊捷部下戰力超過咱們都不敢戰,咱們何必冒險?」另一員心腹將領曹孝也反對。
「住口~食君之祿忠君之事,今君父有難,做臣子的豈有不救之理?再有敢言撤退惑亂軍心者,斬。明日一早前往德州,沿河北上,救援京師」,朱之錫高聲怒喝,又謂督標游擊談祉曰:「汝率人加強巡查,發現逃跑者,殺無赦」。
「嗻~」談祉領命而去。他是談朴三弟,有些武藝,深受朱之錫信任。
朱總河並不傻,對自己麾下兵馬的德性一清二楚,所以才會命談祉巡營緝捕逃兵。即便如此,這支主要由民伕組成的軍隊依然逃兵不斷,行至靜海縣附近時,二萬三千餘大軍逃了千餘,只剩二萬二千。可忠君愛國的朱之錫毫不畏懼,繼續率軍由運河北上。
此時的靜海縣城內駐紮有大衛國天津鎮總兵牛萬才部五千兵馬。牛萬才本是李闖部將,響噹噹的悍匪,先降明再降清,降清後受了不少鳥氣,見衛軍勢大幹脆又投奔了大衛國。蓮花大可汗會用人,見他驍勇,封為天津鎮總兵。其部降軍本有六千,打聽到有清軍沿運河而來,牛總鎮不敢怠慢,留下一千兵馬守天津衛城,親率五千部下由運河南下靜海攔截。至靜海縣後,探知清軍人數眾多,足有二萬餘眾,這位總鎮心裡頭有些不安,派人飛馬向北京的蓮花大可汗求援。
「總鎮,清軍距縣城還有三十里」,游擊賀元魁向牛萬才稟報。
牛萬才摸了把虬巴鬍子,眯起一隻眼思忖,當年他在戰鬥中一隻眼睛受了傷,因而得了個外號:「牛瞎子」。過了一會兒,牛瞎子猛然開口說道:「出城列陣,準備迎戰!」身經百戰如他,深知困守孤城的危險,即便敵人兵力是自己的數倍,也硬著頭皮迎戰。
「是!」賀元魁是牛部出了名的勇將,聽說出城迎戰,歡天喜地地傳令。
五千衛軍於城南列陣,雖然都是些降軍,可大多打過仗,有豐富的戰爭經驗,尤其是跟隨牛萬才多年的那幫老兄弟,個個皆是刀口上舔血的悍匪,打起仗來兇狠無比。列好軍陣,自有一股股殺氣透出。
黑鴉鴉的清軍滾滾而來!曹孝領軍六千列於左,文燴領軍六千列於右,朱之錫與方兆領一萬中軍位於中央。大戰在即,清軍的陣形竟然亂七八糟,不僅不齊整,隊列中居然還有人在說話。
「咦?」牛萬才內心驚疑,莫非這是敵人在使詐?
「總鎮,末將願率騎營出擊」,賀元魁大聲請戰。牛萬才部戰馬不多,本來只有一百游騎,降衛後蓮花大可汗喜他驍勇,慷慨地撥給他二百匹戰馬。牛總鎮開心之餘,用這些戰馬組成了一支三百人的騎營,交於心腹愛將賀游擊指揮。
牛萬才也想試探清軍的虛實,聞言緩緩點頭道:「汝率騎營沖一下敵人中軍試試,記住,若遇阻擋不可戀戰迅速返回,吾會在後面接應汝」。
「是!」賀元魁領了軍令喜滋滋率三百騎直撲清軍中軍。他的部下全是牛萬才昔年做賊時的老弟兄,打起仗來不要命。
朱之錫見狀忙令葦盪營游擊談祺領兵七百阻擋。談祺的部下本是水營、平日裡時不時地也有操練,在這支清軍中算是戰力較強的,可卻難擋兇惡的衛軍騎兵,很快軍陣便被沖亂。談祺還想抵抗,卻被奔馳而來的賀元魁一刀劈死。主將一死,葦盪營再無鬥志,亂鬨鬨地朝後方逃命,將後面濟寧道方兆指揮的軍陣沖亂。方兆部多是由差役和民伕組成,戰力遠不如葦盪營,見葦盪營都敗了,更無戰心,不知是誰帶頭,一個個撒開腳丫當起了逃兵。方兆也想跑,慌亂中栽下戰馬,被衛軍騎兵砍死。
見對面的清軍如此不濟,牛萬才雖然心中疑惑,依然下令各分出一千步兵攻擊清軍兩翼,自率其餘步兵隨騎兵掩殺。
這一回清軍的中軍再也堅持不住,談朴死於亂軍中。倉惶中,游擊談祉護衛著朱之錫向南逃跑,連帥旗也丟失在亂軍中。(本章完)
無一錯一首一發一內一容一在一一看!
「此節愚兄想到矣,已派談朴先行趕往德州。這些日子,將士們趕路辛苦,且先在平原縣安營歇息。傳令下去,不得騷擾百姓」,朱之錫望了眼因為持續趕路累得沒精打采的將士們威嚴地說。平心而論,這位河督對百姓是極好的,不僅自身清正廉明,還彈劾了不少貪官,在他的治理下,這些年黃河、大運河及永定河皆未發生過大的水災,可謂功績卓著。
傳達過軍令後,清軍頓時輕鬆起來,有的慢悠悠地紮營,有的一屁股坐在地上,還有的乾脆枕塊石頭便呼呼大睡。這位河督麾下兵馬能戰的不多,絕大多數都是混差事的。可人馬過萬,無邊無際,二萬多大軍散布在小小的平原縣依然壯觀。
「總河愛民如子,實乃百姓之幸!」見他行軍還不忘百姓,方兆由衷欽佩。想當年,他曾隨朱之錫赴河南督辦堵塞決口之事,深為其人品折服。
「總河~總河~」忽有道人影飛快地跑來,仔細一瞧,卻是記室談朴。「吾等被楊捷騙了,那賊子滿口忠君報國,說什麼要與咱們合兵一處救援京師,可吾去德州時發現其軍營空蕩蕩的,守軍空無一人。尋地方官打聽方才得知,那賊子畏懼衛軍勢大,竟然棄德州逃往安陽,更可氣的是臨行前還將德州府庫洗劫一空」,談朴喘著粗氣,憤懣難平。
此言一出,在場諸人皆鴉雀無聲。許久,朱之錫方慘然一笑,「時局板蕩,人各有志,不可強求。只是楊少保太過小氣,不肯勤王竟不敢以實相告,反倒偷偷溜走,有失信義」。
「總河,別人不肯學岳武穆,您又何苦做文丞相?」心腹將領文燴勸說。
「是啊總河,楊捷部下戰力超過咱們都不敢戰,咱們何必冒險?」另一員心腹將領曹孝也反對。
「住口~食君之祿忠君之事,今君父有難,做臣子的豈有不救之理?再有敢言撤退惑亂軍心者,斬。明日一早前往德州,沿河北上,救援京師」,朱之錫高聲怒喝,又謂督標游擊談祉曰:「汝率人加強巡查,發現逃跑者,殺無赦」。
「嗻~」談祉領命而去。他是談朴三弟,有些武藝,深受朱之錫信任。
朱總河並不傻,對自己麾下兵馬的德性一清二楚,所以才會命談祉巡營緝捕逃兵。即便如此,這支主要由民伕組成的軍隊依然逃兵不斷,行至靜海縣附近時,二萬三千餘大軍逃了千餘,只剩二萬二千。可忠君愛國的朱之錫毫不畏懼,繼續率軍由運河北上。
此時的靜海縣城內駐紮有大衛國天津鎮總兵牛萬才部五千兵馬。牛萬才本是李闖部將,響噹噹的悍匪,先降明再降清,降清後受了不少鳥氣,見衛軍勢大幹脆又投奔了大衛國。蓮花大可汗會用人,見他驍勇,封為天津鎮總兵。其部降軍本有六千,打聽到有清軍沿運河而來,牛總鎮不敢怠慢,留下一千兵馬守天津衛城,親率五千部下由運河南下靜海攔截。至靜海縣後,探知清軍人數眾多,足有二萬餘眾,這位總鎮心裡頭有些不安,派人飛馬向北京的蓮花大可汗求援。
「總鎮,清軍距縣城還有三十里」,游擊賀元魁向牛萬才稟報。
牛萬才摸了把虬巴鬍子,眯起一隻眼思忖,當年他在戰鬥中一隻眼睛受了傷,因而得了個外號:「牛瞎子」。過了一會兒,牛瞎子猛然開口說道:「出城列陣,準備迎戰!」身經百戰如他,深知困守孤城的危險,即便敵人兵力是自己的數倍,也硬著頭皮迎戰。
「是!」賀元魁是牛部出了名的勇將,聽說出城迎戰,歡天喜地地傳令。
五千衛軍於城南列陣,雖然都是些降軍,可大多打過仗,有豐富的戰爭經驗,尤其是跟隨牛萬才多年的那幫老兄弟,個個皆是刀口上舔血的悍匪,打起仗來兇狠無比。列好軍陣,自有一股股殺氣透出。
黑鴉鴉的清軍滾滾而來!曹孝領軍六千列於左,文燴領軍六千列於右,朱之錫與方兆領一萬中軍位於中央。大戰在即,清軍的陣形竟然亂七八糟,不僅不齊整,隊列中居然還有人在說話。
「咦?」牛萬才內心驚疑,莫非這是敵人在使詐?
「總鎮,末將願率騎營出擊」,賀元魁大聲請戰。牛萬才部戰馬不多,本來只有一百游騎,降衛後蓮花大可汗喜他驍勇,慷慨地撥給他二百匹戰馬。牛總鎮開心之餘,用這些戰馬組成了一支三百人的騎營,交於心腹愛將賀游擊指揮。
牛萬才也想試探清軍的虛實,聞言緩緩點頭道:「汝率騎營沖一下敵人中軍試試,記住,若遇阻擋不可戀戰迅速返回,吾會在後面接應汝」。
「是!」賀元魁領了軍令喜滋滋率三百騎直撲清軍中軍。他的部下全是牛萬才昔年做賊時的老弟兄,打起仗來不要命。
朱之錫見狀忙令葦盪營游擊談祺領兵七百阻擋。談祺的部下本是水營、平日裡時不時地也有操練,在這支清軍中算是戰力較強的,可卻難擋兇惡的衛軍騎兵,很快軍陣便被沖亂。談祺還想抵抗,卻被奔馳而來的賀元魁一刀劈死。主將一死,葦盪營再無鬥志,亂鬨鬨地朝後方逃命,將後面濟寧道方兆指揮的軍陣沖亂。方兆部多是由差役和民伕組成,戰力遠不如葦盪營,見葦盪營都敗了,更無戰心,不知是誰帶頭,一個個撒開腳丫當起了逃兵。方兆也想跑,慌亂中栽下戰馬,被衛軍騎兵砍死。
見對面的清軍如此不濟,牛萬才雖然心中疑惑,依然下令各分出一千步兵攻擊清軍兩翼,自率其餘步兵隨騎兵掩殺。
這一回清軍的中軍再也堅持不住,談朴死於亂軍中。倉惶中,游擊談祉護衛著朱之錫向南逃跑,連帥旗也丟失在亂軍中。(本章完)
無一錯一首一發一內一容一在一一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