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十六章】群山幽影
黎明的灰光爬上城牆,猶如一層陰鬱的薄霧籠罩寧州。儘管迎來了新的一天,城中卻並未有多少朝氣。夜裡才傳回的消息——城外村落遭蠻族暗探挑唆、百姓棄村而去——讓整座城主府多了幾分頹然的沉重。正如林淵所料,蠻族刀鋒尚未抵達,這場「暗戰」卻已經在百姓心中燃燒。
王大人和鄭師爺一早在前廳召開緊急商議,眾人齊聚一堂,神情或憂或怒。青衣女子與林淵各自陳述昨晚所見:空無一人的村莊、斑駁的神秘符號,以及險些喪命的那名重傷村民。聽罷,所有人面色沉痛。
「若更多村莊如此,」王大人緩緩說,「蠻族一旦壓境,他們根本不必強攻城池,反倒在周圍圍困。百姓已不在,我們的補給線也失去保障。」
鄭師爺面有戚然:「咱們先前所有徵兵、備戰,都是以城外圍村莊為緩衝,如今可好,村里竟不剩幾人。若為敵所用,便是更大的危機。」
劉虎皺眉:「剛剛還傳來消息,說臨近的兩個小市鎮也出現大批人流出,甚至有村正帶著老少棄家外逃。若蠻族只要散布謠言,便能令我們自亂陣腳。」
董岩攥緊拳頭,聲音低沉:「只怕城中也會出現亂民:他們若信了『城守不住』的謠言,屆時搞不好會開門迎敵。」
聽到這裡,廳里空氣仿佛凝滯,憂慮在每個人之間流竄。再厚實的城牆,也難擋人心散亂。林淵心頭一緊,正要開口,青衣女子已先發言:「與其坐以待斃,不如主動出擊。一方面發榜告知蠻族陰謀,並承諾保護忠於城池的民眾;另一方面,我們可試著派人前往各處鎮村,努力挽回尚未離開的百姓,給予他們應有補助和保證。」
林淵連忙點頭:「對,一旦讓百姓知道城中官府不會拋棄他們,也清楚若盲目信蠻族之言可能淪為炮灰,至少能穩住一部分。此舉雖未必盡收流散之人,卻總強過閉門不理。」
鄭師爺輕輕捋須:「好,那就加緊擬文。前幾天征糧的榜文已傳遍全城,但這回得著重寫明:若有村鎮願回歸守城,城主府保證一定程度的糧食周濟、安排安置。短期內或可緩解撤離風潮。」
王大人頷首:「那便照此辦。林淵,辛苦你再寫兩道公文,一道通令各鎮村,一道張貼城門各處。若時間允許,我和鄭師爺會派信差攜令前往周邊盡力挽救人心。」
林淵心裡雖苦笑「又要趕稿」,卻毫不遲疑地點頭:「明白,我馬上去寫。」
「等等。」青衣女子忽然想起什麼,轉向王大人,「至於那些可能早已投向蠻族的村落,或藏著暗探的廢村,我建議多派一支機動隊,以免只在城內防守。」
劉虎與董岩都認可,王大人也很快拍板:「那就交給劉虎、董岩,你們各帶精銳十餘人,分兩路巡查,一旦發現可疑之處,就先探明虛實或帶人回城審訊,不可輕率打草驚蛇,但也別輕易放過敵探。」
董岩抱拳:「屬下定當盡力而為。」
鄭師爺最後補充:「別忘了同使者秦烈那邊溝通。他既要看我們實際行動,也有責任監控這些亂象。若真遇到難以處置的情況,先匯報給王大人,再看是否需要秦烈插手。」
眾人同聲應諾,一場「內外同步挽回民心、查清暗探」的計劃就此展開。就在這短短几天內,寧州府官差、兵士已馬不停蹄,或出城勸導,或強化城防,每個人都感到一根繩子越繃越緊。哪怕有人心怯、哪怕也懷疑朝廷能否及時來援,但在形勢逼迫下,所有能做的,也只能咬牙硬撐。
林淵回到書房,再度埋頭文案。他在公文里強調:
1.蠻族挑唆謠言多虛假,一旦投靠過去只能淪為奴僕或炮灰。
2.寧州城自古戰備堅固,若眾人眾志成城,必能守住;
3.暫時離散的村民若能返回,將依舊享有田地產出或臨時口糧資助;
4.若有人有線索揭發蠻族暗探,可得重賞。
筆尖沙沙,半個時辰過去,兩道公文本已初具雛形。他仔細修飾言辭,以免措辭過激引起民眾恐慌,又要保持足夠的號召力與安撫力。寫到最後,他自己都忍不住懷疑:這些陳詞,能否真的挽回局面?究竟有多少人還願相信?
寫罷,他拿給鄭師爺過目,鄭師爺掃了一遍,露出一抹認同:「有理有據。好,立即刻板,下午就能貼出去。我們能做的,只有盡力了。」
林淵也無多話,好似每個人都在和時間賽跑。離開書房,他想去找青衣女子,問問她接下來如何安排。但一路行到後院,卻發現她並不在。多方打聽,才知她和董岩已先一步率小隊出城,去一座村落偵查暗探痕跡。得知此訊,林淵心頭略微放下:她又闖出去冒險?不過,身手與經驗都是她拿手,他也只能默默祝願順利。
當天下午,城中各處貼滿了「撫民告示」,不少士兵或衙役在街巷中喊話,鼓勵百姓報信、留城、防範謠言。有人表現出遲疑,也有人投來質疑的目光,卻仍有更多人似被這鼓動感染,不再繼續觀望。畢竟此刻離城而去,前路茫茫,若真能守住城池,也許才是更好的活路。
夜幕降臨時,王大人再次命人鳴鑼通傳:外城城牆加高三尺的工程進度已有小成,守軍配發了新整修的弓弩,還調集了幾張簡單的拋石機。至此,寧州城算是初步做好硬抗蠻族的姿態。諸多城中商賈也眼見官府動真格,紛紛捐出部分糧草和財物,以圖免後患。雖然談不上一呼百應,但總算是一股可觀的助力。
林淵忙碌完手頭事,已是深夜。拖著疲倦身子回到臨時住處時,他一邊解下外衣,一邊回想白天裡街上百姓的神情:有人眼中帶著茫然,有人背後暗藏急切的希望,也有人只是謹慎地望著城牆,仿佛那兒就是護佑或沉淪的分界線。也許他們都在賭:這場戰爭會不會很快結束;賭城主府那套號召究竟是空話還是確有誠意。
「要守城,也要守住人心……」林淵喃喃自語。他此刻真切感到,這條路雖然看似支離破碎,卻不得不走下去。
正自神思恍惚,院外突然傳來幾聲急促腳步。小趙氣喘吁吁跑進來:「林兄,姑娘回來了,帶了受傷的同伴,說村外又發現新的線索,情況不妙,讓你快去正廳商議。」
林淵立刻打起精神:「好,我馬上過去。」他隨手抓起案上的短刀,理一理衣衫,來不及多做休整,就衝出房門。
路過長廊時,他看見燈火通明,幾個衙役正抬著一個傷員往側院急救。那人大腿中箭,血跡斑斑。董岩面色鐵青地跟在後頭,連聲招呼仆醫趕緊處理。顯然,這趟夜巡並不順利。
林淵上前輕喚:「董岩,怎麼回事?」
董岩咬牙:「村里陷阱。我們大意了。敵方留下暗樁埋伏,好在姑娘反應快,替我們擋了不少暗器,才沒釀大禍。不過,那些混帳逃了。姑娘叫我趕緊帶傷員回來。」
林淵眉心一跳:「那姑娘呢?」
董岩深吸口氣:「她和另一波護衛仍在追查,可不知能否追上。」
聽得此言,林淵心頭再度繃緊。他暗暗祈禱青衣女子無恙,卻也明白她的決定一向果敢。若敵方已在這邊境地帶布下更多陷阱、暗樁,那城外還不知埋伏了多少危險。
他沒再多問,只點頭囑咐董岩好好救治傷者,然後火速趕往正廳。或許王大人與鄭師爺已得到消息,必須馬上應變。蠻族的鋒芒才剛露角,就已讓人遍體生寒,而真正的暴風雨,恐怕尚在更深的黑暗中蓄勢待發。
正廳內燈火搖曳,王大人背對大門而立,聲音中透著難以遏制的焦躁:「若照這樣發展下去,還未等敵軍大部隊到達,我們的外圍已散、士氣先損。若姑娘也有失閃,如何是好?」
鄭師爺勉力安撫:「姑娘一向謹慎,定不會輕易冒險。只是暗樁頻現,說明蠻族對城外已做了精心布局。我們必須派更多人手接應,也要告訴使者秦烈,讓他明白這裡的形勢比想像中更危急。」
王大人沒說話,轉身看向林淵,臉色越發凝重:「你來了。董岩他們遭伏擊的事,你知道了吧?我擔心姑娘那邊也遇險。可府里能派出去的精銳已不多。」
林淵深吸口氣,強迫自己冷靜:「大人,若不及時支援,姑娘恐怕力單勢孤。可是如今城內太多地方也需要兵力……」
他並未說下去。每個人都明白,分兵救援,城內防禦就更薄弱;若坐視不理,可能損失外勤隊伍。無論怎麼選,都艱難萬分。
鄭師爺低聲:「我們沒時間遲疑。留足核心守城兵力後,還能抽調二三十人吧。讓劉虎率他們連夜出城,與姑娘會合。再由林淵隨行,若你能與姑娘合力解析那些符號陷阱,也能儘量減少損耗。」
王大人一拍桌案:「對,就這樣辦。你倆都熟悉外圍情況,加上劉虎的武力,或許能把姑娘那隊人帶回。你們路上千萬小心,一旦無法進取,就趕緊退回城防。」
林淵默默答應,心情宛如被沉重岩石壓住:又一次夜探,且敵情更加險惡。可此時此刻,青衣女子正身陷險地,他豈能袖手旁觀?
他強抑住胸中翻騰的情緒,立定神色:「請大人放心,若一切順利,我等當夜或者明早便回,絕不戀戰。」
王大人拍他肩膀,聲音微顫:「好孩子,去吧。務必保全自己。咱們全城上下,還需要你們。」
廳外,風聲無言,夜色深沉。林淵領命而去,身後劉虎已召集好二三十名兵士、護衛,個個目露堅毅。也許這一趟又是生死未卜,但能與同伴並肩,他們依舊願舉刀出擊。
林淵快步上馬,回首眺望城中燈火,與那堪堪映亮的高牆箭樓。若一切順利,他們會很快帶回青衣女子;若不然,這漆黑原野或許將吞沒他們所有。
「無論如何,先把人救回來,再破蠻族暗樁。」林淵心中暗自下定決心。隨後,他揚鞭一聲,馬蹄奔騰,一支隊伍衝出城門,在夜幕里消失。昏黃的火光漸漸縮小,風裡似乎帶著冷厲的戰意,迎面撲來。
王大人和鄭師爺一早在前廳召開緊急商議,眾人齊聚一堂,神情或憂或怒。青衣女子與林淵各自陳述昨晚所見:空無一人的村莊、斑駁的神秘符號,以及險些喪命的那名重傷村民。聽罷,所有人面色沉痛。
「若更多村莊如此,」王大人緩緩說,「蠻族一旦壓境,他們根本不必強攻城池,反倒在周圍圍困。百姓已不在,我們的補給線也失去保障。」
鄭師爺面有戚然:「咱們先前所有徵兵、備戰,都是以城外圍村莊為緩衝,如今可好,村里竟不剩幾人。若為敵所用,便是更大的危機。」
劉虎皺眉:「剛剛還傳來消息,說臨近的兩個小市鎮也出現大批人流出,甚至有村正帶著老少棄家外逃。若蠻族只要散布謠言,便能令我們自亂陣腳。」
董岩攥緊拳頭,聲音低沉:「只怕城中也會出現亂民:他們若信了『城守不住』的謠言,屆時搞不好會開門迎敵。」
聽到這裡,廳里空氣仿佛凝滯,憂慮在每個人之間流竄。再厚實的城牆,也難擋人心散亂。林淵心頭一緊,正要開口,青衣女子已先發言:「與其坐以待斃,不如主動出擊。一方面發榜告知蠻族陰謀,並承諾保護忠於城池的民眾;另一方面,我們可試著派人前往各處鎮村,努力挽回尚未離開的百姓,給予他們應有補助和保證。」
林淵連忙點頭:「對,一旦讓百姓知道城中官府不會拋棄他們,也清楚若盲目信蠻族之言可能淪為炮灰,至少能穩住一部分。此舉雖未必盡收流散之人,卻總強過閉門不理。」
鄭師爺輕輕捋須:「好,那就加緊擬文。前幾天征糧的榜文已傳遍全城,但這回得著重寫明:若有村鎮願回歸守城,城主府保證一定程度的糧食周濟、安排安置。短期內或可緩解撤離風潮。」
王大人頷首:「那便照此辦。林淵,辛苦你再寫兩道公文,一道通令各鎮村,一道張貼城門各處。若時間允許,我和鄭師爺會派信差攜令前往周邊盡力挽救人心。」
林淵心裡雖苦笑「又要趕稿」,卻毫不遲疑地點頭:「明白,我馬上去寫。」
「等等。」青衣女子忽然想起什麼,轉向王大人,「至於那些可能早已投向蠻族的村落,或藏著暗探的廢村,我建議多派一支機動隊,以免只在城內防守。」
劉虎與董岩都認可,王大人也很快拍板:「那就交給劉虎、董岩,你們各帶精銳十餘人,分兩路巡查,一旦發現可疑之處,就先探明虛實或帶人回城審訊,不可輕率打草驚蛇,但也別輕易放過敵探。」
董岩抱拳:「屬下定當盡力而為。」
鄭師爺最後補充:「別忘了同使者秦烈那邊溝通。他既要看我們實際行動,也有責任監控這些亂象。若真遇到難以處置的情況,先匯報給王大人,再看是否需要秦烈插手。」
眾人同聲應諾,一場「內外同步挽回民心、查清暗探」的計劃就此展開。就在這短短几天內,寧州府官差、兵士已馬不停蹄,或出城勸導,或強化城防,每個人都感到一根繩子越繃越緊。哪怕有人心怯、哪怕也懷疑朝廷能否及時來援,但在形勢逼迫下,所有能做的,也只能咬牙硬撐。
林淵回到書房,再度埋頭文案。他在公文里強調:
1.蠻族挑唆謠言多虛假,一旦投靠過去只能淪為奴僕或炮灰。
2.寧州城自古戰備堅固,若眾人眾志成城,必能守住;
3.暫時離散的村民若能返回,將依舊享有田地產出或臨時口糧資助;
4.若有人有線索揭發蠻族暗探,可得重賞。
筆尖沙沙,半個時辰過去,兩道公文本已初具雛形。他仔細修飾言辭,以免措辭過激引起民眾恐慌,又要保持足夠的號召力與安撫力。寫到最後,他自己都忍不住懷疑:這些陳詞,能否真的挽回局面?究竟有多少人還願相信?
寫罷,他拿給鄭師爺過目,鄭師爺掃了一遍,露出一抹認同:「有理有據。好,立即刻板,下午就能貼出去。我們能做的,只有盡力了。」
林淵也無多話,好似每個人都在和時間賽跑。離開書房,他想去找青衣女子,問問她接下來如何安排。但一路行到後院,卻發現她並不在。多方打聽,才知她和董岩已先一步率小隊出城,去一座村落偵查暗探痕跡。得知此訊,林淵心頭略微放下:她又闖出去冒險?不過,身手與經驗都是她拿手,他也只能默默祝願順利。
當天下午,城中各處貼滿了「撫民告示」,不少士兵或衙役在街巷中喊話,鼓勵百姓報信、留城、防範謠言。有人表現出遲疑,也有人投來質疑的目光,卻仍有更多人似被這鼓動感染,不再繼續觀望。畢竟此刻離城而去,前路茫茫,若真能守住城池,也許才是更好的活路。
夜幕降臨時,王大人再次命人鳴鑼通傳:外城城牆加高三尺的工程進度已有小成,守軍配發了新整修的弓弩,還調集了幾張簡單的拋石機。至此,寧州城算是初步做好硬抗蠻族的姿態。諸多城中商賈也眼見官府動真格,紛紛捐出部分糧草和財物,以圖免後患。雖然談不上一呼百應,但總算是一股可觀的助力。
林淵忙碌完手頭事,已是深夜。拖著疲倦身子回到臨時住處時,他一邊解下外衣,一邊回想白天裡街上百姓的神情:有人眼中帶著茫然,有人背後暗藏急切的希望,也有人只是謹慎地望著城牆,仿佛那兒就是護佑或沉淪的分界線。也許他們都在賭:這場戰爭會不會很快結束;賭城主府那套號召究竟是空話還是確有誠意。
「要守城,也要守住人心……」林淵喃喃自語。他此刻真切感到,這條路雖然看似支離破碎,卻不得不走下去。
正自神思恍惚,院外突然傳來幾聲急促腳步。小趙氣喘吁吁跑進來:「林兄,姑娘回來了,帶了受傷的同伴,說村外又發現新的線索,情況不妙,讓你快去正廳商議。」
林淵立刻打起精神:「好,我馬上過去。」他隨手抓起案上的短刀,理一理衣衫,來不及多做休整,就衝出房門。
路過長廊時,他看見燈火通明,幾個衙役正抬著一個傷員往側院急救。那人大腿中箭,血跡斑斑。董岩面色鐵青地跟在後頭,連聲招呼仆醫趕緊處理。顯然,這趟夜巡並不順利。
林淵上前輕喚:「董岩,怎麼回事?」
董岩咬牙:「村里陷阱。我們大意了。敵方留下暗樁埋伏,好在姑娘反應快,替我們擋了不少暗器,才沒釀大禍。不過,那些混帳逃了。姑娘叫我趕緊帶傷員回來。」
林淵眉心一跳:「那姑娘呢?」
董岩深吸口氣:「她和另一波護衛仍在追查,可不知能否追上。」
聽得此言,林淵心頭再度繃緊。他暗暗祈禱青衣女子無恙,卻也明白她的決定一向果敢。若敵方已在這邊境地帶布下更多陷阱、暗樁,那城外還不知埋伏了多少危險。
他沒再多問,只點頭囑咐董岩好好救治傷者,然後火速趕往正廳。或許王大人與鄭師爺已得到消息,必須馬上應變。蠻族的鋒芒才剛露角,就已讓人遍體生寒,而真正的暴風雨,恐怕尚在更深的黑暗中蓄勢待發。
正廳內燈火搖曳,王大人背對大門而立,聲音中透著難以遏制的焦躁:「若照這樣發展下去,還未等敵軍大部隊到達,我們的外圍已散、士氣先損。若姑娘也有失閃,如何是好?」
鄭師爺勉力安撫:「姑娘一向謹慎,定不會輕易冒險。只是暗樁頻現,說明蠻族對城外已做了精心布局。我們必須派更多人手接應,也要告訴使者秦烈,讓他明白這裡的形勢比想像中更危急。」
王大人沒說話,轉身看向林淵,臉色越發凝重:「你來了。董岩他們遭伏擊的事,你知道了吧?我擔心姑娘那邊也遇險。可府里能派出去的精銳已不多。」
林淵深吸口氣,強迫自己冷靜:「大人,若不及時支援,姑娘恐怕力單勢孤。可是如今城內太多地方也需要兵力……」
他並未說下去。每個人都明白,分兵救援,城內防禦就更薄弱;若坐視不理,可能損失外勤隊伍。無論怎麼選,都艱難萬分。
鄭師爺低聲:「我們沒時間遲疑。留足核心守城兵力後,還能抽調二三十人吧。讓劉虎率他們連夜出城,與姑娘會合。再由林淵隨行,若你能與姑娘合力解析那些符號陷阱,也能儘量減少損耗。」
王大人一拍桌案:「對,就這樣辦。你倆都熟悉外圍情況,加上劉虎的武力,或許能把姑娘那隊人帶回。你們路上千萬小心,一旦無法進取,就趕緊退回城防。」
林淵默默答應,心情宛如被沉重岩石壓住:又一次夜探,且敵情更加險惡。可此時此刻,青衣女子正身陷險地,他豈能袖手旁觀?
他強抑住胸中翻騰的情緒,立定神色:「請大人放心,若一切順利,我等當夜或者明早便回,絕不戀戰。」
王大人拍他肩膀,聲音微顫:「好孩子,去吧。務必保全自己。咱們全城上下,還需要你們。」
廳外,風聲無言,夜色深沉。林淵領命而去,身後劉虎已召集好二三十名兵士、護衛,個個目露堅毅。也許這一趟又是生死未卜,但能與同伴並肩,他們依舊願舉刀出擊。
林淵快步上馬,回首眺望城中燈火,與那堪堪映亮的高牆箭樓。若一切順利,他們會很快帶回青衣女子;若不然,這漆黑原野或許將吞沒他們所有。
「無論如何,先把人救回來,再破蠻族暗樁。」林淵心中暗自下定決心。隨後,他揚鞭一聲,馬蹄奔騰,一支隊伍衝出城門,在夜幕里消失。昏黃的火光漸漸縮小,風裡似乎帶著冷厲的戰意,迎面撲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