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十三章】潛行
林淵在昏暗的書房裡收好最後一份文書,夾進竹製案匣中。夜露尚未乾,窗外只剩下零星的幾道燈火,仿佛整座城已進入沉睡,卻又在暗處醞釀出新的躁動。距離那名黑衣人「盧祿」告知的所謂「蠻族提前突襲」消息不過兩日,整個寧州城主府已無時不刻處於緊繃狀態。王大人與鄭師爺忙於徵兵征糧之事,青衣女子則頻繁在內外奔走,和董岩、劉虎等人加固城防。時局看來是向著自保的方向前進,可林淵隱隱覺出一股更大的陰影仍籠罩在城牆之外。
他放下筆卷,起身來到外院。星光稀疏,庭中竹影在風裡輕搖,一片蕭索。方才,他和青衣女子做了簡短的交流:若要真正掌握蠻族動向,不能只在府里坐等。白狼峒若真存有敵方據點或武器囤積,一旦他們趁朝廷尚未反應時傾巢而出,寧州勢必措手不及。與其坐守,不如率先出擊,至少派一支小隊前往偵查,看能否預先破壞敵人部署。
林淵原本只想向王大人提出此計劃,結果青衣女子乾脆說她也想同行。她的理由很簡單:一來她有足夠經驗,二來身手靈活,若真遇到緊急狀況也可保護林淵。林淵本有些不好意思,但轉念一想,自己一個沒有武藝的書吏,若真要去危險邊境,身邊確實需要能打能拼的人。況且在這個異世,他已多次領教兇險,能與她同行未必不是好事。
他想到這裡,抬頭看向院門,那邊腳步聲響,青衣女子恰好出現,依舊是一身淡青裝束,只是腰間的匕首換成了短劍。她看起來輕裝簡行,神情篤定,顯然已做好遠行準備。她略一點頭:「鄭師爺那邊同意了咱們的方案,王大人也允准,但只給我們五名隨行護衛。後日一早出發,沿途需謹慎隱蔽,最好不要驚動其他勢力。」
林淵拍了拍心口,強自鎮定:「五人雖少,但行動隱蔽,足夠偵查。只是前往白狼峒山路崎嶇,若真遇到蠻族主力,只怕難以全身而退。」
青衣女子目光微抬:「所以要小心行事。多查路、少惹事。確認兵力或物資囤積情況便可收手,絕不戀戰。」
兩人又簡單商量了一些細節:比方如何攜帶乾糧與地圖、沿途是否需先安插眼線、若遇小規模敵哨是否必須清除等等。事無巨細,很快夜已深,微涼的風捲起院中一股濕意,令人不由縮了縮衣襟。林淵輕囑:「明日你還要整備行囊,可先去歇息。剩下的細節我來寫個備忘錄,明早再討論。」
青衣女子微微一笑:「好,那我先去安排護衛名單。你自己也別熬太晚。」說罷轉身離去,月光下,她的背影像一條輕盈的暗線,沒入夜色。
林淵望著她的身影消失在迴廊拐角,心中頓時生出幾分欣慰,卻也感到沉甸甸的責任。如果這次探查成功,或許能為寧州乃至朝廷提供最及時的預警;可若失敗,後果不堪設想。以他之見,朝廷當前對寧州局勢並不算重視,只有使者秦烈在這裡明里暗裡地監察,一旦蠻族突襲打得城破民亂,對方也頂多做個「被動匯報」,無法真的替寧州扛下危機。
翌日天色初亮,林淵便攜帶各式文書去找王大人和鄭師爺匯報。劉虎也在書房內,正在聽取徵兵進度——城中已有一部分流民青壯願意從軍,為求一口吃食和安全保障。董岩則組織工匠加固城頭箭樓,以防守戰來臨。眼下全城進入一輪緊急備戰狀態,隱有山雨欲來的徵兆。
王大人看見林淵,主動問起白狼峒之行:「你們當真要去?那邊險峻難行,而且傳聞常有野狼出沒,更別提蠻族可能已搶先埋伏。」
林淵一拱手:「大人,我自知兇險,但若不先探明敵情,咱們就只能被動防禦。萬一蠻族不只一路,還有分兵或聲東擊西之舉,寧州豈非更被動?」
鄭師爺微皺眉:「你與姑娘同去,萬一……哎,千萬留個心眼。帶的護衛雖少,但也好隱匿,若真無法近身探查,就先在外圍觀察一二,務必保命要緊。」
林淵心頭湧上一股感激。他深深一揖:「師爺放心,我與姑娘並非初生之犢,我們會量力而行。如能帶回確鑿情報,對我們城防就大有助益。」
王大人點點頭,將目光移向窗外天光:「去吧,速去速回。你們不在府里時,我與師爺將加快徵兵與糧儲,盡力安撫城中局勢。若使者秦烈問起,就說你們奉令出城巡防。」
林淵告辭離開,心中既有熱血沸騰,也難免帶著幾分緊張。他回房收拾隨身之物,帶上地圖、紙筆、少許乾糧與一把短刀。隨後與青衣女子在後院會合,兩人再點上五名精幹護衛,其中包括一名擅長追蹤的老兵,以及一名懂山野醫療的年輕伙夫。簡單檢查後,他們不聲不響地出了城主府後門,避開白天繁鬧街巷,一路趕向城北山道。
春末的日頭爬起得很快,等行到城郊時,太陽已把大地映得微熱。沿途零星可見耕作者在田裡忙碌,也有一些流浪百姓推著小車,似乎要逃往更安全的地方。那些人都帶著警惕目光,一看到佩刀的護衛便嚇得讓路。林淵與青衣女子策馬緩行,視野漸向開闊處延伸,遠遠可望見北方連綿的山巒。那就是他們要去的方向——白狼峒所在的山脈。
一路上,護衛們都三緘其口,顯得戒備十足。青衣女子在前領路,時不時回頭查看林淵的狀態。林淵雖不是習武之人,但好在馬術並不陌生,尚能跟上隊伍。約莫行了兩三個時辰,他們抵達一處岔路口,山道陡峭起來,雜草叢生,罕有人跡。護衛老兵皺眉道:「照地圖看來,再往前十幾里就進了白狼峒地界。若蠻族真在此聚兵,咱們要多加小心。」
青衣女子勒住馬韁,轉頭對眾人低聲囑:「下馬步行。分兩撥行動,一隊由老兵帶著兜個大圈,用密林掩護先探地勢,另一隊隨我與林淵輕裝前進,不可輕舉妄動。」
護衛們一一點頭。林淵心想這正合他與青衣女子先前所議:少數人突前,若發現敵蹤立即退回,並讓另一隊繞路支援。只要不深入險境,就可保留大半生還概率。
眾人就此分開。林淵與青衣女子、年輕伙夫和一名擅射弓的護衛組成小組,朝更隱蔽的山道鑽去。林淵握緊手中簡易短刀,只覺心臟怦怦。與以往在府中比起來,此刻的靜謐山野仿佛充滿伏擊的暗影,稍有不慎便會陷入萬劫不復。
山路越行越險,岩壁間時常有陰冷的風吹來,帶著某種野獸的腥味。青衣女子走在最前方,仔細辨別地形,儘量選擇樹木茂盛、視線不易暴露的通道。她回頭望了一眼林淵,眼神示意他放鬆,不必過度驚懼。林淵深吸口氣,默默點頭,心下卻不敢鬆懈。
不多時,他們來到一塊略為開闊的山坳。草木被踩踏出隱約的痕跡,像是近期有人或野獸來回經過。那護衛用手指蘸了點泥土,拿到鼻端一嗅,低聲說:「有馬糞氣,也許在前兩日有騎兵路過。」
林淵和青衣女子對望一眼,心頭皆是一緊:若真是蠻族騎隊,說明白狼峒附近已成敵人的潛行路線。四人蹲身在亂石後商議,該繼續前進還是退回與老兵那隊匯合?青衣女子沉默片刻,咬牙:「先再探少許,一旦確定有敵蹤,就不必冒險深入。」
林淵點頭同意。他將紙筆取出,隨時做標記。這也許是他唯一能幫上的忙:記錄路徑、痕跡,以及可能的藏兵地點。若帶回城主府,就是最有力的證據。
四人遂更放輕腳步,沿著山坳邊緣小心前行,避開明顯的草痕。繞過兩塊巨石後,他們忽然聽到前方傳來人聲,夾雜著雜亂的馬嘶,似乎有十數人正停在那處。護衛悄悄趴在岩壁邊,向下望去,臉色頓時凝固。
林淵也小心挪到岩隙探頭,下方是一片相對平坦的石台地,站著一群高大威猛的男人,身著皮毛或粗野衣衫,腰掛彎刀,赫然就是蠻族的典型打扮。他們牽著馬匹,馬背上堆放著不知名的鐵具或獸皮,顯然剛從某個地方掠得戰利品。那群人正在休整,有的坐在岩石上喝水,有的檢查兵刃,語氣粗豪,聽不懂的方言夾雜著「南下」「大軍」「哨路」之類的關鍵詞。
青衣女子輕輕呼出一口氣,用目光示意林淵:**別出聲。**林淵心臟狂跳,立刻退後半步,背脊已沁出冷汗。若他們稍有聲響驚動這些蠻族兵,光憑四人根本招架不住。
慶幸的是,那伙蠻族人似暫未注意到山壁上方。可見此地離白狼峒不遠,他們正是要回大本營或轉移物資。青衣女子輕點林淵肩頭,示意他和護衛後退,隨即率先貓身退向來路,不發一聲。
離開那石台地後,他們又一路小跑,直到確認安全才停下喘息。護衛在半道與老兵那組人會合,彼此交換信息,頓時人人神情凝重:蠻族小股部隊已深入山內,這說明盧祿的情報並非虛言,白狼峒確有敵情。若此處只是外圍的先遣隊,那深處還會有多少人馬?想到這裡,眾人不敢逗留,立刻決定火速回城,將此可怕事實告訴王大人和鄭師爺。
回程的山路仍舊艱險,林淵卻因心急如焚而腳步更快。冒險雖短暫,但收穫關鍵證據:蠻族已在白狼峒附近屯兵,這預示所謂「提前突襲」極有可能成真。若此消息來得及與朝廷溝通、作出布防,也許能避免寧州遭遇滅頂之災。
夜幕降臨時,他們已離開山腰的幽深區域,遠遠可見城牆的火光。馬蹄聲噠噠,林淵回首看了一眼那片黑沉沉的山影,心裡五味雜陳:亂世之中,像這種邊境潛伏、刀光血影,何時才能休止?但他也暗下決心,無論如何,自己要盡所能讓寧州城的百姓少一些苦難。或許,這就是他在異世里不得不扮演的角色。
一行人連夜趕路,馬不停蹄,只盼能在蠻族大軍壓境之前,為城中謀一線生機。
他放下筆卷,起身來到外院。星光稀疏,庭中竹影在風裡輕搖,一片蕭索。方才,他和青衣女子做了簡短的交流:若要真正掌握蠻族動向,不能只在府里坐等。白狼峒若真存有敵方據點或武器囤積,一旦他們趁朝廷尚未反應時傾巢而出,寧州勢必措手不及。與其坐守,不如率先出擊,至少派一支小隊前往偵查,看能否預先破壞敵人部署。
林淵原本只想向王大人提出此計劃,結果青衣女子乾脆說她也想同行。她的理由很簡單:一來她有足夠經驗,二來身手靈活,若真遇到緊急狀況也可保護林淵。林淵本有些不好意思,但轉念一想,自己一個沒有武藝的書吏,若真要去危險邊境,身邊確實需要能打能拼的人。況且在這個異世,他已多次領教兇險,能與她同行未必不是好事。
他想到這裡,抬頭看向院門,那邊腳步聲響,青衣女子恰好出現,依舊是一身淡青裝束,只是腰間的匕首換成了短劍。她看起來輕裝簡行,神情篤定,顯然已做好遠行準備。她略一點頭:「鄭師爺那邊同意了咱們的方案,王大人也允准,但只給我們五名隨行護衛。後日一早出發,沿途需謹慎隱蔽,最好不要驚動其他勢力。」
林淵拍了拍心口,強自鎮定:「五人雖少,但行動隱蔽,足夠偵查。只是前往白狼峒山路崎嶇,若真遇到蠻族主力,只怕難以全身而退。」
青衣女子目光微抬:「所以要小心行事。多查路、少惹事。確認兵力或物資囤積情況便可收手,絕不戀戰。」
兩人又簡單商量了一些細節:比方如何攜帶乾糧與地圖、沿途是否需先安插眼線、若遇小規模敵哨是否必須清除等等。事無巨細,很快夜已深,微涼的風捲起院中一股濕意,令人不由縮了縮衣襟。林淵輕囑:「明日你還要整備行囊,可先去歇息。剩下的細節我來寫個備忘錄,明早再討論。」
青衣女子微微一笑:「好,那我先去安排護衛名單。你自己也別熬太晚。」說罷轉身離去,月光下,她的背影像一條輕盈的暗線,沒入夜色。
林淵望著她的身影消失在迴廊拐角,心中頓時生出幾分欣慰,卻也感到沉甸甸的責任。如果這次探查成功,或許能為寧州乃至朝廷提供最及時的預警;可若失敗,後果不堪設想。以他之見,朝廷當前對寧州局勢並不算重視,只有使者秦烈在這裡明里暗裡地監察,一旦蠻族突襲打得城破民亂,對方也頂多做個「被動匯報」,無法真的替寧州扛下危機。
翌日天色初亮,林淵便攜帶各式文書去找王大人和鄭師爺匯報。劉虎也在書房內,正在聽取徵兵進度——城中已有一部分流民青壯願意從軍,為求一口吃食和安全保障。董岩則組織工匠加固城頭箭樓,以防守戰來臨。眼下全城進入一輪緊急備戰狀態,隱有山雨欲來的徵兆。
王大人看見林淵,主動問起白狼峒之行:「你們當真要去?那邊險峻難行,而且傳聞常有野狼出沒,更別提蠻族可能已搶先埋伏。」
林淵一拱手:「大人,我自知兇險,但若不先探明敵情,咱們就只能被動防禦。萬一蠻族不只一路,還有分兵或聲東擊西之舉,寧州豈非更被動?」
鄭師爺微皺眉:「你與姑娘同去,萬一……哎,千萬留個心眼。帶的護衛雖少,但也好隱匿,若真無法近身探查,就先在外圍觀察一二,務必保命要緊。」
林淵心頭湧上一股感激。他深深一揖:「師爺放心,我與姑娘並非初生之犢,我們會量力而行。如能帶回確鑿情報,對我們城防就大有助益。」
王大人點點頭,將目光移向窗外天光:「去吧,速去速回。你們不在府里時,我與師爺將加快徵兵與糧儲,盡力安撫城中局勢。若使者秦烈問起,就說你們奉令出城巡防。」
林淵告辭離開,心中既有熱血沸騰,也難免帶著幾分緊張。他回房收拾隨身之物,帶上地圖、紙筆、少許乾糧與一把短刀。隨後與青衣女子在後院會合,兩人再點上五名精幹護衛,其中包括一名擅長追蹤的老兵,以及一名懂山野醫療的年輕伙夫。簡單檢查後,他們不聲不響地出了城主府後門,避開白天繁鬧街巷,一路趕向城北山道。
春末的日頭爬起得很快,等行到城郊時,太陽已把大地映得微熱。沿途零星可見耕作者在田裡忙碌,也有一些流浪百姓推著小車,似乎要逃往更安全的地方。那些人都帶著警惕目光,一看到佩刀的護衛便嚇得讓路。林淵與青衣女子策馬緩行,視野漸向開闊處延伸,遠遠可望見北方連綿的山巒。那就是他們要去的方向——白狼峒所在的山脈。
一路上,護衛們都三緘其口,顯得戒備十足。青衣女子在前領路,時不時回頭查看林淵的狀態。林淵雖不是習武之人,但好在馬術並不陌生,尚能跟上隊伍。約莫行了兩三個時辰,他們抵達一處岔路口,山道陡峭起來,雜草叢生,罕有人跡。護衛老兵皺眉道:「照地圖看來,再往前十幾里就進了白狼峒地界。若蠻族真在此聚兵,咱們要多加小心。」
青衣女子勒住馬韁,轉頭對眾人低聲囑:「下馬步行。分兩撥行動,一隊由老兵帶著兜個大圈,用密林掩護先探地勢,另一隊隨我與林淵輕裝前進,不可輕舉妄動。」
護衛們一一點頭。林淵心想這正合他與青衣女子先前所議:少數人突前,若發現敵蹤立即退回,並讓另一隊繞路支援。只要不深入險境,就可保留大半生還概率。
眾人就此分開。林淵與青衣女子、年輕伙夫和一名擅射弓的護衛組成小組,朝更隱蔽的山道鑽去。林淵握緊手中簡易短刀,只覺心臟怦怦。與以往在府中比起來,此刻的靜謐山野仿佛充滿伏擊的暗影,稍有不慎便會陷入萬劫不復。
山路越行越險,岩壁間時常有陰冷的風吹來,帶著某種野獸的腥味。青衣女子走在最前方,仔細辨別地形,儘量選擇樹木茂盛、視線不易暴露的通道。她回頭望了一眼林淵,眼神示意他放鬆,不必過度驚懼。林淵深吸口氣,默默點頭,心下卻不敢鬆懈。
不多時,他們來到一塊略為開闊的山坳。草木被踩踏出隱約的痕跡,像是近期有人或野獸來回經過。那護衛用手指蘸了點泥土,拿到鼻端一嗅,低聲說:「有馬糞氣,也許在前兩日有騎兵路過。」
林淵和青衣女子對望一眼,心頭皆是一緊:若真是蠻族騎隊,說明白狼峒附近已成敵人的潛行路線。四人蹲身在亂石後商議,該繼續前進還是退回與老兵那隊匯合?青衣女子沉默片刻,咬牙:「先再探少許,一旦確定有敵蹤,就不必冒險深入。」
林淵點頭同意。他將紙筆取出,隨時做標記。這也許是他唯一能幫上的忙:記錄路徑、痕跡,以及可能的藏兵地點。若帶回城主府,就是最有力的證據。
四人遂更放輕腳步,沿著山坳邊緣小心前行,避開明顯的草痕。繞過兩塊巨石後,他們忽然聽到前方傳來人聲,夾雜著雜亂的馬嘶,似乎有十數人正停在那處。護衛悄悄趴在岩壁邊,向下望去,臉色頓時凝固。
林淵也小心挪到岩隙探頭,下方是一片相對平坦的石台地,站著一群高大威猛的男人,身著皮毛或粗野衣衫,腰掛彎刀,赫然就是蠻族的典型打扮。他們牽著馬匹,馬背上堆放著不知名的鐵具或獸皮,顯然剛從某個地方掠得戰利品。那群人正在休整,有的坐在岩石上喝水,有的檢查兵刃,語氣粗豪,聽不懂的方言夾雜著「南下」「大軍」「哨路」之類的關鍵詞。
青衣女子輕輕呼出一口氣,用目光示意林淵:**別出聲。**林淵心臟狂跳,立刻退後半步,背脊已沁出冷汗。若他們稍有聲響驚動這些蠻族兵,光憑四人根本招架不住。
慶幸的是,那伙蠻族人似暫未注意到山壁上方。可見此地離白狼峒不遠,他們正是要回大本營或轉移物資。青衣女子輕點林淵肩頭,示意他和護衛後退,隨即率先貓身退向來路,不發一聲。
離開那石台地後,他們又一路小跑,直到確認安全才停下喘息。護衛在半道與老兵那組人會合,彼此交換信息,頓時人人神情凝重:蠻族小股部隊已深入山內,這說明盧祿的情報並非虛言,白狼峒確有敵情。若此處只是外圍的先遣隊,那深處還會有多少人馬?想到這裡,眾人不敢逗留,立刻決定火速回城,將此可怕事實告訴王大人和鄭師爺。
回程的山路仍舊艱險,林淵卻因心急如焚而腳步更快。冒險雖短暫,但收穫關鍵證據:蠻族已在白狼峒附近屯兵,這預示所謂「提前突襲」極有可能成真。若此消息來得及與朝廷溝通、作出布防,也許能避免寧州遭遇滅頂之災。
夜幕降臨時,他們已離開山腰的幽深區域,遠遠可見城牆的火光。馬蹄聲噠噠,林淵回首看了一眼那片黑沉沉的山影,心裡五味雜陳:亂世之中,像這種邊境潛伏、刀光血影,何時才能休止?但他也暗下決心,無論如何,自己要盡所能讓寧州城的百姓少一些苦難。或許,這就是他在異世里不得不扮演的角色。
一行人連夜趕路,馬不停蹄,只盼能在蠻族大軍壓境之前,為城中謀一線生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