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五回】風起暗涌
清晨的曙光穿透灰白雲層,寧州城內依舊瀰漫著昨夜的濕氣。林淵剛起身整理,將昨日謄抄的副本紙卷放在桌邊,正打算出門,卻聽見院外傳來嘈雜的腳步聲和急促呼喊。他皺眉走出雜房,只見幾個僕役與衙役神色凝重地小跑過廊,方向是後院倉房處。
「出什麼事了?」林淵輕聲問路過的小趙。
小趙面色發白:「出大事了!昨夜有人潛入府中,破壞了存放給難民的部分糧料,還留下怪異記號。王大人與鄭師爺正發怒呢,聽說那堆堆好的谷袋被割破,糧食撒了一地!」
林淵心中一緊:糧食對當前局勢何等重要。昨日下午才統計完難民戶數,正待分發部分口糧,如今卻出此事?這不僅損傷倉儲,更打擊民心。他沉聲道:「我去看看。」
來到後院的倉廒區,院中滿是慌張的下人,一地零碎穀粒和半空的麻袋,像殘破的希望撒在地上。幾名衙役正在四下搜查可疑痕跡,劉虎與董岩也在場,看他們握緊兵刃、面色鐵青。鄭師爺背著手,來回踱步,低聲咒罵:「好一個亂世,好一個寧州,竟有此膽大賊子!」
王大人亦在,他本就清瘦的臉此刻更顯陰沉。這位儒雅的中年官員俯身撿起一枚小小的金屬碎片,那是嵌在木板中的微型薄片,上面刻著古怪的紋路。王大人舉起碎片給鄭師爺看:「似曾相識嗎?」
鄭師爺接過,凝神片刻,卻搖頭:「不記得。但這花紋怪異,不像尋常匪賊所為。」
林淵站在廊柱下,沒敢輕舉妄動。他心中思潮翻湧:糧倉被毀、留下謎樣記號,莫非有人刻意擾亂城內秩序?也許是外敵間諜?又或本地某股勢力示威?這絕非普通盜賊。林淵深吸一口氣,試圖保持冷靜。
這時,一個略帶清冷的聲音從側方傳來:「大人,或許可查查府中近來新增人員的底細?」
眾人回首,是那位青衣女子。她不知何時出現於院角,晨光描出她修長的身影。王大人見她開口,忙拱手:「姑娘言之有理。但我等近日確有數名新用之人……咳,只是事急從權,有些倉促。」
這話一出,一些人目光不自覺地掠過林淵。林淵心中一沉:自己也算「新來之人」!他忙抱拳上前,語氣懇切:「大人,在下雖新來,但昨日抄寫、登記皆在諸位眼皮底下,不曾離開半步。有清楚證據可查。」
鄭師爺皺眉:「倒是。昨夜林淵還在謄寫檔案,小趙、魏文郎可證。且他毫無武力,何能潛入倉廒?」他話語中略有偏護,畢竟林淵近日確實勤勉。
王大人冷靜點頭,對青衣女子歉然一笑:「姑娘莫怪,我等只是尋線索。此事不宜冤枉好人。」
女子目光在林淵身上一掃而過,不置可否,然後轉向王大人:「除了新增書吏,還請查查近期進出之商販、傳信跑腿之人。此類賊子往往假借小工、挑夫身份潛入,待夜深人靜行事。」
王大人沉吟片刻:「鄭師爺,速令衙役排查府內今日暫住之人,查看門衛登記。」
鄭師爺領命。周圍人紛紛行動。林淵上前兩步,對王大人輕聲:「大人,可需在下幫忙抄錄昨夜損失清單,以備日後對照?」
王大人瞥見他主動請纓,點頭道:「也好。你將損壞的糧袋數、散落谷料數量大致記下。此番糧食雖不多,卻是關鍵時日救命之糧。」
林淵領命,蹲下查看破損情況。穀粒半濕,顯然夜裡尚有餘濕,氣味略帶陳腐。這倉廒恐怕陳儲已久,沒有大量餘糧,只準備臨時分給難民餬口。此舉卻被破壞,說明幕後黑手打算攪亂民心:一旦賑糧延誤,難民怨聲將更大。
他小心記下數字,再細察地面:除了殘渣,還有淡淡腳印,似有兩三人踩踏穀粒離開。倉廒後牆有一裂縫,裡頭卡著半截布條,泥痕斑斑。林淵輕呼:「大人,這裡有一截可疑布條。」
董岩趕來查看,拿出布條聞了聞:「有股腥味,不像尋常衣物。」
劉虎皺眉:「或許是賊人夜行服的一角,蹭破留下。」
王大人聞言臉色更冷:「此賊狡猾,看樣子非臨時起意,而是有備而來。」
正在此時,正院方向傳來一陣喧鬧。眾人疑惑,對視一眼。小趙匆忙趕來:「稟報!城門處有一隊騎馬使者抵達,聲稱奉朝廷之命巡視寧州賑糧、備戰事宜,命王大人與全府官吏前去接見!」
王大人一驚:「這般快?我昨日剛整理數據尚未上報,朝廷使者怎會突然降臨?」
鄭師爺也不解:「朝廷本說半月後才派人來,這提前了?」
青衣女子微垂眼瞼,不動聲色,語調平靜:「既來之,則安之。或許上頭風聲已知,這正是考校諸位之時。」
王大人面色凝重,對鄭師爺道:「速將糧倉之事壓下,不可讓使者見笑。林淵,你隨我來,把你抄寫的戶冊與剛才的數據一併帶上。」
林淵忙收拾記載,心中忐忑:倉廒出事,朝廷使者突訪,內憂外患交織。一旦使者知道這座城內糧務不穩,民生不寧,會否責罰官員?到時自己這新晉書吏恐也難免受牽連。
一行人快步前往前院,那裡堂門大開,一支五六人組成的隊伍已進府門。為首的是一名中年文士,墨藍色官服,腰懸笏板,面容清癯,氣勢內斂卻不失威嚴。他身後跟著兩名隨從,另有兩名輕甲士卒護衛左右。
王大人與鄭師爺上前行禮:「下官王德禮參見朝廷使者,不知大人駕臨,有失遠迎。」
使者淡淡頷首:「本官秦烈,奉中樞密令前來察看寧州備戰與賑務情況。聽聞近來民生多艱,朝廷欲先行了解情形,以便決策。」
秦烈聲音不大,但字字有力,透出居高臨下的審視。王大人臉上堆起恭謹笑容:「我等正欲整理名冊上報,恰好大人蒞臨,正可面呈詳情。寧州雖小,卻是邊境重鎮,近期形勢多有不易。」
秦烈略抬眉:「不易?朝廷給爾等時間與指令,爾等若辦不好,此話便是無用。拿出數據來,本官不聽虛言。」
鄭師爺忙示意林淵:「將昨日登記的難民數據與征糧記錄呈上。」
林淵上前,雙手遞交已謄清的名冊與表格:「這是最新整理的名冊,涵蓋難民戶數、城內糧儲和可能徵用之壯丁數目,請大人過目。」
秦烈瞥了眼林淵的裝束,眼中閃過狐疑,但未發問,先接過文書細看。他仔細翻閱,偶爾皺眉,然後問王大人:「朝廷期望寧州能夠在來月前備足邊境守備之糧,但此數據中可見實際庫存甚少,僅能應付本地數日之需。你們打算如何籌措?」
王大人拱手:「大人明鑑,寧州近年荒患疊加,加上蠻族威脅,周邊農民多流離。下官正籌措向周邊富商借糧,並已向上級府衙求援,盼在月末前籌齊一定數額。」
秦烈冷笑:「借糧?富商肯借嗎?無力償還不過空言。朝廷令你等要有實效。」
王大人咬牙,面露尷尬:「此事確有難度,但下官正加緊想法。至於難民安排,我們已統計完畢,正準備分配些許口糧維穩民心……」
林淵聽著,暗覺尷尬:若使者現在知道糧倉被毀,更添變數。他唯有期冀王大人與鄭師爺能暫時隱瞞解決。
正在此時,廳外傳來細碎腳步。那青衣女子又現身在門外偏角,若有似無地看著廳中局勢。林淵捕捉到她微妙的神情:她並未急於進廳,而是靜靜觀望,仿佛評估雙方博弈。此女子顯然對朝廷來使並不陌生,難道早已料到此事?莫非此次突訪正是她引薦?疑問在林淵心頭盤旋。
秦烈看完數據,將捲軸交給隨從,面色淡漠:「總之,我此行有兩項任務:一是檢查賑務備戰進程,二是調查近來傳聞——聽說寧州境內宵小橫行,更傳蠻族細作潛入。若有證據,必須嚴肅處置。」
此言一出,王大人、鄭師爺皆是一震。蠻族細作?正與今早倉廒被毀有異曲同工之感,似有人在局中攪亂。
王大人試探問:「不知大人從何得此消息?我等雖有零星宵小,但未曾確證有外敵細作……」
秦烈冷笑:「本官自有渠道。你等若不嚴查,不僅朝廷震怒,連邊防也難保。」
鄭師爺忙出聲:「我等定全力配合,使者留駐數日,好讓大人親眼見證我們之努力。」
「如此最好。」秦烈目光環視廳中眾人,「今日先不多言,我稍後將巡視城內,隨機問民,以證實名冊中所言。望你們莫弄虛作假。」
王大人再三應諾。使者一行隨即暫居府中客房,表示日後再做盤問。
使者離開後,廳內氣氛凝滯。王大人面如土色,鄭師爺咬牙輕罵:「該死的突襲!」
林淵小心靠近,低聲道:「大人,如今更當速查倉廒案。若能揪出幕後黑手,對使者有個交代,可減輕壓力。」
王大人苦笑:「你說得對。倉廒案若不解決,蠻族細作之說一旦坐實,更麻煩。」
鄭師爺思索片刻:「好,林淵,你先回房記錄今日情況,留心條理。稍後我會找你謄寫更多副本,以備使者查閱。」
林淵應聲告退,心中沉重:蠻族細作、朝廷使者、糧倉被毀,一環扣一環。自己雖只是小小書吏,卻置身風暴中心。迴廊上,微風吹來一陣竹葉清響,他駐足片刻,只見那青衣女子悄然離去的身影,消失在轉角廊下。
此刻,他再也不敢小覷這局面。有朝廷的突然視察,有幕後黑手破壞穩定,還可能有奇怪的暗號與金屬碎片。這不只是亂世中的小插曲,而是一盤漸露鋒芒的暗棋。若此棋繼續下去,寧州是局中卒子,不知何日就會覆亡。
林淵緊緊攥著手中竹筆,心中暗下決心:要生存下來,絕非僅靠抄寫。他必須聰明些,至少先看清局勢。也許不久後,他要做出更大的抉擇。這個世界的迷霧正在加深,只有足夠謹慎、靈活,才能在風起之時不被捲入黑暗深淵。
「出什麼事了?」林淵輕聲問路過的小趙。
小趙面色發白:「出大事了!昨夜有人潛入府中,破壞了存放給難民的部分糧料,還留下怪異記號。王大人與鄭師爺正發怒呢,聽說那堆堆好的谷袋被割破,糧食撒了一地!」
林淵心中一緊:糧食對當前局勢何等重要。昨日下午才統計完難民戶數,正待分發部分口糧,如今卻出此事?這不僅損傷倉儲,更打擊民心。他沉聲道:「我去看看。」
來到後院的倉廒區,院中滿是慌張的下人,一地零碎穀粒和半空的麻袋,像殘破的希望撒在地上。幾名衙役正在四下搜查可疑痕跡,劉虎與董岩也在場,看他們握緊兵刃、面色鐵青。鄭師爺背著手,來回踱步,低聲咒罵:「好一個亂世,好一個寧州,竟有此膽大賊子!」
王大人亦在,他本就清瘦的臉此刻更顯陰沉。這位儒雅的中年官員俯身撿起一枚小小的金屬碎片,那是嵌在木板中的微型薄片,上面刻著古怪的紋路。王大人舉起碎片給鄭師爺看:「似曾相識嗎?」
鄭師爺接過,凝神片刻,卻搖頭:「不記得。但這花紋怪異,不像尋常匪賊所為。」
林淵站在廊柱下,沒敢輕舉妄動。他心中思潮翻湧:糧倉被毀、留下謎樣記號,莫非有人刻意擾亂城內秩序?也許是外敵間諜?又或本地某股勢力示威?這絕非普通盜賊。林淵深吸一口氣,試圖保持冷靜。
這時,一個略帶清冷的聲音從側方傳來:「大人,或許可查查府中近來新增人員的底細?」
眾人回首,是那位青衣女子。她不知何時出現於院角,晨光描出她修長的身影。王大人見她開口,忙拱手:「姑娘言之有理。但我等近日確有數名新用之人……咳,只是事急從權,有些倉促。」
這話一出,一些人目光不自覺地掠過林淵。林淵心中一沉:自己也算「新來之人」!他忙抱拳上前,語氣懇切:「大人,在下雖新來,但昨日抄寫、登記皆在諸位眼皮底下,不曾離開半步。有清楚證據可查。」
鄭師爺皺眉:「倒是。昨夜林淵還在謄寫檔案,小趙、魏文郎可證。且他毫無武力,何能潛入倉廒?」他話語中略有偏護,畢竟林淵近日確實勤勉。
王大人冷靜點頭,對青衣女子歉然一笑:「姑娘莫怪,我等只是尋線索。此事不宜冤枉好人。」
女子目光在林淵身上一掃而過,不置可否,然後轉向王大人:「除了新增書吏,還請查查近期進出之商販、傳信跑腿之人。此類賊子往往假借小工、挑夫身份潛入,待夜深人靜行事。」
王大人沉吟片刻:「鄭師爺,速令衙役排查府內今日暫住之人,查看門衛登記。」
鄭師爺領命。周圍人紛紛行動。林淵上前兩步,對王大人輕聲:「大人,可需在下幫忙抄錄昨夜損失清單,以備日後對照?」
王大人瞥見他主動請纓,點頭道:「也好。你將損壞的糧袋數、散落谷料數量大致記下。此番糧食雖不多,卻是關鍵時日救命之糧。」
林淵領命,蹲下查看破損情況。穀粒半濕,顯然夜裡尚有餘濕,氣味略帶陳腐。這倉廒恐怕陳儲已久,沒有大量餘糧,只準備臨時分給難民餬口。此舉卻被破壞,說明幕後黑手打算攪亂民心:一旦賑糧延誤,難民怨聲將更大。
他小心記下數字,再細察地面:除了殘渣,還有淡淡腳印,似有兩三人踩踏穀粒離開。倉廒後牆有一裂縫,裡頭卡著半截布條,泥痕斑斑。林淵輕呼:「大人,這裡有一截可疑布條。」
董岩趕來查看,拿出布條聞了聞:「有股腥味,不像尋常衣物。」
劉虎皺眉:「或許是賊人夜行服的一角,蹭破留下。」
王大人聞言臉色更冷:「此賊狡猾,看樣子非臨時起意,而是有備而來。」
正在此時,正院方向傳來一陣喧鬧。眾人疑惑,對視一眼。小趙匆忙趕來:「稟報!城門處有一隊騎馬使者抵達,聲稱奉朝廷之命巡視寧州賑糧、備戰事宜,命王大人與全府官吏前去接見!」
王大人一驚:「這般快?我昨日剛整理數據尚未上報,朝廷使者怎會突然降臨?」
鄭師爺也不解:「朝廷本說半月後才派人來,這提前了?」
青衣女子微垂眼瞼,不動聲色,語調平靜:「既來之,則安之。或許上頭風聲已知,這正是考校諸位之時。」
王大人面色凝重,對鄭師爺道:「速將糧倉之事壓下,不可讓使者見笑。林淵,你隨我來,把你抄寫的戶冊與剛才的數據一併帶上。」
林淵忙收拾記載,心中忐忑:倉廒出事,朝廷使者突訪,內憂外患交織。一旦使者知道這座城內糧務不穩,民生不寧,會否責罰官員?到時自己這新晉書吏恐也難免受牽連。
一行人快步前往前院,那裡堂門大開,一支五六人組成的隊伍已進府門。為首的是一名中年文士,墨藍色官服,腰懸笏板,面容清癯,氣勢內斂卻不失威嚴。他身後跟著兩名隨從,另有兩名輕甲士卒護衛左右。
王大人與鄭師爺上前行禮:「下官王德禮參見朝廷使者,不知大人駕臨,有失遠迎。」
使者淡淡頷首:「本官秦烈,奉中樞密令前來察看寧州備戰與賑務情況。聽聞近來民生多艱,朝廷欲先行了解情形,以便決策。」
秦烈聲音不大,但字字有力,透出居高臨下的審視。王大人臉上堆起恭謹笑容:「我等正欲整理名冊上報,恰好大人蒞臨,正可面呈詳情。寧州雖小,卻是邊境重鎮,近期形勢多有不易。」
秦烈略抬眉:「不易?朝廷給爾等時間與指令,爾等若辦不好,此話便是無用。拿出數據來,本官不聽虛言。」
鄭師爺忙示意林淵:「將昨日登記的難民數據與征糧記錄呈上。」
林淵上前,雙手遞交已謄清的名冊與表格:「這是最新整理的名冊,涵蓋難民戶數、城內糧儲和可能徵用之壯丁數目,請大人過目。」
秦烈瞥了眼林淵的裝束,眼中閃過狐疑,但未發問,先接過文書細看。他仔細翻閱,偶爾皺眉,然後問王大人:「朝廷期望寧州能夠在來月前備足邊境守備之糧,但此數據中可見實際庫存甚少,僅能應付本地數日之需。你們打算如何籌措?」
王大人拱手:「大人明鑑,寧州近年荒患疊加,加上蠻族威脅,周邊農民多流離。下官正籌措向周邊富商借糧,並已向上級府衙求援,盼在月末前籌齊一定數額。」
秦烈冷笑:「借糧?富商肯借嗎?無力償還不過空言。朝廷令你等要有實效。」
王大人咬牙,面露尷尬:「此事確有難度,但下官正加緊想法。至於難民安排,我們已統計完畢,正準備分配些許口糧維穩民心……」
林淵聽著,暗覺尷尬:若使者現在知道糧倉被毀,更添變數。他唯有期冀王大人與鄭師爺能暫時隱瞞解決。
正在此時,廳外傳來細碎腳步。那青衣女子又現身在門外偏角,若有似無地看著廳中局勢。林淵捕捉到她微妙的神情:她並未急於進廳,而是靜靜觀望,仿佛評估雙方博弈。此女子顯然對朝廷來使並不陌生,難道早已料到此事?莫非此次突訪正是她引薦?疑問在林淵心頭盤旋。
秦烈看完數據,將捲軸交給隨從,面色淡漠:「總之,我此行有兩項任務:一是檢查賑務備戰進程,二是調查近來傳聞——聽說寧州境內宵小橫行,更傳蠻族細作潛入。若有證據,必須嚴肅處置。」
此言一出,王大人、鄭師爺皆是一震。蠻族細作?正與今早倉廒被毀有異曲同工之感,似有人在局中攪亂。
王大人試探問:「不知大人從何得此消息?我等雖有零星宵小,但未曾確證有外敵細作……」
秦烈冷笑:「本官自有渠道。你等若不嚴查,不僅朝廷震怒,連邊防也難保。」
鄭師爺忙出聲:「我等定全力配合,使者留駐數日,好讓大人親眼見證我們之努力。」
「如此最好。」秦烈目光環視廳中眾人,「今日先不多言,我稍後將巡視城內,隨機問民,以證實名冊中所言。望你們莫弄虛作假。」
王大人再三應諾。使者一行隨即暫居府中客房,表示日後再做盤問。
使者離開後,廳內氣氛凝滯。王大人面如土色,鄭師爺咬牙輕罵:「該死的突襲!」
林淵小心靠近,低聲道:「大人,如今更當速查倉廒案。若能揪出幕後黑手,對使者有個交代,可減輕壓力。」
王大人苦笑:「你說得對。倉廒案若不解決,蠻族細作之說一旦坐實,更麻煩。」
鄭師爺思索片刻:「好,林淵,你先回房記錄今日情況,留心條理。稍後我會找你謄寫更多副本,以備使者查閱。」
林淵應聲告退,心中沉重:蠻族細作、朝廷使者、糧倉被毀,一環扣一環。自己雖只是小小書吏,卻置身風暴中心。迴廊上,微風吹來一陣竹葉清響,他駐足片刻,只見那青衣女子悄然離去的身影,消失在轉角廊下。
此刻,他再也不敢小覷這局面。有朝廷的突然視察,有幕後黑手破壞穩定,還可能有奇怪的暗號與金屬碎片。這不只是亂世中的小插曲,而是一盤漸露鋒芒的暗棋。若此棋繼續下去,寧州是局中卒子,不知何日就會覆亡。
林淵緊緊攥著手中竹筆,心中暗下決心:要生存下來,絕非僅靠抄寫。他必須聰明些,至少先看清局勢。也許不久後,他要做出更大的抉擇。這個世界的迷霧正在加深,只有足夠謹慎、靈活,才能在風起之時不被捲入黑暗深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