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91章鼓勵他一下
「首長,按照外賓的反饋意見,景點還是太少。所以我們想把頤和園加入到這條旅遊線路中。」
「這你們自己決定。就一點要求,一定要讓外賓滿意。」
「哦!外賓幾乎都想要去長城參觀遊覽,因為路途的安全問題,個人根本沒辦法過去。但我們沒有那麼多的車輛。目前等待預約的外賓就已經超過600人。」
「這樣啊……嗯。我會協調公交公司,讓他們暫時借給你們10輛車。先解決眼前問題。等下一批進口汽車到達,再分配給你們幾輛。」
「是!」
建國初期,京城的公交車數量很少,後來就從南京調來了一整個公交公司。連車帶司機,還有所有的家屬全部打包。
可就算這樣,依然滿足不了所有的公交線路。所以一直從東歐國家進口公交車輛。
「那你們這些天,收到多少外匯?」
「首長,我們已經統計過了,每個遊客的平均消費在117.70美元左右。」
「啊?2萬多美元了嗎?」大領導大吃一驚。
「是的,首長。我們已經收到相當於27000多美元的外匯。」
「太好了。你們這才半個月吧?」
「對,首長,剛剛滿兩周。就四批外賓遊客。」
笑聲中,大領導繼續詢問:「那你們的畫冊呢?目前還沒有出版嗎?」
另一個同志同樣笑道:「首長,我也是過來報喜的。畫冊已經確定了樣本,過幾天就能排版印刷。不過我們在港島的同志,他們已經聯繫了好幾家港島書店,那裡的老闆都很感興趣,6.5元港元的價格,訂購了2000本。零售價就定在8港元。所以差不多已經有了13000港元的收入。」
目前軟妹幣一直保持著和英鎊的固定匯率。但在事實上,固定匯率的就是美元。所以在外貿口的統計中,一直就用美元來計算。
並且軟妹幣和港元的兌換價,差不多在1:3左右。也就是說,3港元兌換1軟妹幣。由於這時候的軟妹幣還是很堅挺的,黑市價也差不多就是這個兌換價。根本就沒有拉開差距。
另外在進出口貿易中,一個就是對西方國家進出口。就像之前介紹過的那樣,每年出口1億美元出頭;另一個就是對蘇東的進出口,差不多有20億軟妹幣。一般都是內部記帳的。很少動用到外匯。
當然,後來中蘇關係破裂,蘇聯方面接二連三的玩弄經濟手段,讓國內苦不堪言,連續吃到了不少虧。
所以後來國內和蘇東國家簽訂協議,統一到瑞士,用瑞士法郎來結算。
其實這也包括冷戰兩大陣營。東西方也全部到瑞士結算,使用的就是瑞士法郎。
之所以會默認瑞士是中立國?瑞士的銀行業也十分發達?主要就是這個結算的原因。無非東西方一個默認的交易場所。與什麼銀行保密有鳥關係啊?
當然,正因為如此,當年的瑞士吃的盆滿缽滿。然而等到前蘇聯解體,瑞士就徹底不裝了。狗屁的中立和銀行保密。
說句題外話,後來因為瑞士的信用破產,中美兩國就形成默契,一開始是想把港島建成東方瑞士的。作為一個中美之間統一結算的地區。
毫無疑問,有了這樣的天降橫財,港島同樣能夠吃的盆滿缽滿。可萬萬沒想到,後來……真搞不懂港島人腦迴路啊?
怎麼會這樣呢?港島人怎麼和自己的錢過不去呢?
最後國內索性就豁出去了。徹底的拋開港島,直接軟妹幣國際化去了。就是這樣一個原因。
所以說,現在的外匯是相當寶貴的,根本不在乎國內支付的一些軟妹幣成本。
此時的國際市場中,二手的萬噸自由輪僅僅2、3萬美元。全新的萬噸輪也不過10萬美元左右。
也就是說,美元是相當值錢的。就這麼兩周時間,區區200多遊客,就可以為國家購買一艘自由輪?甚至超過一個月的話,完全可以購買一艘全新的萬噸輪?
「首長,我們還遇到不少國內的同志,他們對這樣的旅遊也很感興趣。尤其是想要爬上長城。」
「哦?成本是多少?」
「保證路上簡單用餐,差不多12塊吧!外賓去的都是高檔酒樓、涉外商場。還需要有隨行翻譯。國內同志就不需要的。」
「儘量滿足吧!不影響外賓旅遊為前提。還有,不以盈利為主,一定要服務好那些外地同志,讓他們感覺到賓至如歸。價格方面儘可能的不超過20元。」
「是,首長。」
「……」、
等到那些匯報的人離開,大領導的心情很愉快。他叫來了自己的秘書:「小沈,沒想到旅遊的效果會那麼好。」
「首長,那也是您的高瞻遠矚。」
「呵呵。」大領導笑著擺擺手,「還是要相信群眾。人民群眾的智慧是無窮的。這封信你也看過了,你儘快安排下去,其他項目討論後也全部執行。」
「是,首長。」
「哦!寫信的同志是紅星軋鋼廠的吧?你代表我跑一趟,需要鼓勵他繼續為國家作出貢獻。」
「是!」
「……」
……
此時軋鋼廠里,石海正在接待一位不速之客。
「小石同志,我是基建科幹事赫連。」
「赫幹事你好。您找我有事嗎?」
「領導讓我來找你。有些工作需要安排給你。你一定要保證完成任務。」
「嗯嗯。」
當跟隨著這位赫幹事,來到現場的時候,石海已經無語了。
說實話,這件事倒是十分簡單。不是蘇聯專家的專家樓嗎?基建科正在建設中的那個。然而在專家樓的窗戶外面,就能看到一片垃圾山?
之前曾經介紹過,在剛建國的時候,四九城的垃圾堆積如山,連故宮都清掃出25萬噸垃圾。其他地方同樣如此,比如北海公園的垃圾山,幾乎已經和圍牆齊平,只要翻越垃圾山,就能順利的進入到北海。
所以說,那時期京城的垃圾足有100多萬噸。通過不斷的清掃清理,再加上全民義務勞動,最後才勉強做到了乾淨整潔。
可是運出去的垃圾哪裡去了呢?
無非出了城牆後,隨便找塊空地,就這麼傾倒成為了一座座的垃圾山……
「這你們自己決定。就一點要求,一定要讓外賓滿意。」
「哦!外賓幾乎都想要去長城參觀遊覽,因為路途的安全問題,個人根本沒辦法過去。但我們沒有那麼多的車輛。目前等待預約的外賓就已經超過600人。」
「這樣啊……嗯。我會協調公交公司,讓他們暫時借給你們10輛車。先解決眼前問題。等下一批進口汽車到達,再分配給你們幾輛。」
「是!」
建國初期,京城的公交車數量很少,後來就從南京調來了一整個公交公司。連車帶司機,還有所有的家屬全部打包。
可就算這樣,依然滿足不了所有的公交線路。所以一直從東歐國家進口公交車輛。
「那你們這些天,收到多少外匯?」
「首長,我們已經統計過了,每個遊客的平均消費在117.70美元左右。」
「啊?2萬多美元了嗎?」大領導大吃一驚。
「是的,首長。我們已經收到相當於27000多美元的外匯。」
「太好了。你們這才半個月吧?」
「對,首長,剛剛滿兩周。就四批外賓遊客。」
笑聲中,大領導繼續詢問:「那你們的畫冊呢?目前還沒有出版嗎?」
另一個同志同樣笑道:「首長,我也是過來報喜的。畫冊已經確定了樣本,過幾天就能排版印刷。不過我們在港島的同志,他們已經聯繫了好幾家港島書店,那裡的老闆都很感興趣,6.5元港元的價格,訂購了2000本。零售價就定在8港元。所以差不多已經有了13000港元的收入。」
目前軟妹幣一直保持著和英鎊的固定匯率。但在事實上,固定匯率的就是美元。所以在外貿口的統計中,一直就用美元來計算。
並且軟妹幣和港元的兌換價,差不多在1:3左右。也就是說,3港元兌換1軟妹幣。由於這時候的軟妹幣還是很堅挺的,黑市價也差不多就是這個兌換價。根本就沒有拉開差距。
另外在進出口貿易中,一個就是對西方國家進出口。就像之前介紹過的那樣,每年出口1億美元出頭;另一個就是對蘇東的進出口,差不多有20億軟妹幣。一般都是內部記帳的。很少動用到外匯。
當然,後來中蘇關係破裂,蘇聯方面接二連三的玩弄經濟手段,讓國內苦不堪言,連續吃到了不少虧。
所以後來國內和蘇東國家簽訂協議,統一到瑞士,用瑞士法郎來結算。
其實這也包括冷戰兩大陣營。東西方也全部到瑞士結算,使用的就是瑞士法郎。
之所以會默認瑞士是中立國?瑞士的銀行業也十分發達?主要就是這個結算的原因。無非東西方一個默認的交易場所。與什麼銀行保密有鳥關係啊?
當然,正因為如此,當年的瑞士吃的盆滿缽滿。然而等到前蘇聯解體,瑞士就徹底不裝了。狗屁的中立和銀行保密。
說句題外話,後來因為瑞士的信用破產,中美兩國就形成默契,一開始是想把港島建成東方瑞士的。作為一個中美之間統一結算的地區。
毫無疑問,有了這樣的天降橫財,港島同樣能夠吃的盆滿缽滿。可萬萬沒想到,後來……真搞不懂港島人腦迴路啊?
怎麼會這樣呢?港島人怎麼和自己的錢過不去呢?
最後國內索性就豁出去了。徹底的拋開港島,直接軟妹幣國際化去了。就是這樣一個原因。
所以說,現在的外匯是相當寶貴的,根本不在乎國內支付的一些軟妹幣成本。
此時的國際市場中,二手的萬噸自由輪僅僅2、3萬美元。全新的萬噸輪也不過10萬美元左右。
也就是說,美元是相當值錢的。就這麼兩周時間,區區200多遊客,就可以為國家購買一艘自由輪?甚至超過一個月的話,完全可以購買一艘全新的萬噸輪?
「首長,我們還遇到不少國內的同志,他們對這樣的旅遊也很感興趣。尤其是想要爬上長城。」
「哦?成本是多少?」
「保證路上簡單用餐,差不多12塊吧!外賓去的都是高檔酒樓、涉外商場。還需要有隨行翻譯。國內同志就不需要的。」
「儘量滿足吧!不影響外賓旅遊為前提。還有,不以盈利為主,一定要服務好那些外地同志,讓他們感覺到賓至如歸。價格方面儘可能的不超過20元。」
「是,首長。」
「……」、
等到那些匯報的人離開,大領導的心情很愉快。他叫來了自己的秘書:「小沈,沒想到旅遊的效果會那麼好。」
「首長,那也是您的高瞻遠矚。」
「呵呵。」大領導笑著擺擺手,「還是要相信群眾。人民群眾的智慧是無窮的。這封信你也看過了,你儘快安排下去,其他項目討論後也全部執行。」
「是,首長。」
「哦!寫信的同志是紅星軋鋼廠的吧?你代表我跑一趟,需要鼓勵他繼續為國家作出貢獻。」
「是!」
「……」
……
此時軋鋼廠里,石海正在接待一位不速之客。
「小石同志,我是基建科幹事赫連。」
「赫幹事你好。您找我有事嗎?」
「領導讓我來找你。有些工作需要安排給你。你一定要保證完成任務。」
「嗯嗯。」
當跟隨著這位赫幹事,來到現場的時候,石海已經無語了。
說實話,這件事倒是十分簡單。不是蘇聯專家的專家樓嗎?基建科正在建設中的那個。然而在專家樓的窗戶外面,就能看到一片垃圾山?
之前曾經介紹過,在剛建國的時候,四九城的垃圾堆積如山,連故宮都清掃出25萬噸垃圾。其他地方同樣如此,比如北海公園的垃圾山,幾乎已經和圍牆齊平,只要翻越垃圾山,就能順利的進入到北海。
所以說,那時期京城的垃圾足有100多萬噸。通過不斷的清掃清理,再加上全民義務勞動,最後才勉強做到了乾淨整潔。
可是運出去的垃圾哪裡去了呢?
無非出了城牆後,隨便找塊空地,就這麼傾倒成為了一座座的垃圾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