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90章拿工資
先不提什麼迴風爐的事。反正石海又跑了一趟,花了320元定做了一隻。
目前根本就沒有成熟的家庭迴風爐產品,連成熟的蜂窩煤爐子都還沒有呢。只能夠花高價定做。順便說一句,要不是那個爐子鋪還沒有公私合營,以後連這樣的定做,都根本找不到地方呢。
千萬別嫌貴。不然的話,石海之前怎麼會花掉64塊錢呢?如果是成熟的工業化蜂窩煤爐子,最多也就是20塊出頭。
這應該都知道。成熟的工業化大生產,與手工製作的產品,成本方面完全就是天差地別。
不過話說回來,某個狗大戶現在也不差錢,並不在乎多花1、200塊。
關鍵以後就能夠偷懶了。不用那麼多的柴禾和煤球,完全可以統一採購蜂窩煤。
……
結束了一周的外出,石海終於回到軋鋼廠。似乎意料之中,之前的事好像就這麼過去了。
關鍵還是地位相差懸殊,石海平時根本就接觸不到徐振民。
再說,現在還有一件更重要的事,吸引住了全廠職工的注意,那就是——發工資。
石海同樣領取到了本月工資17.5元。還有獎金2.5元,交通津貼7元。本月收入合計27元。
另外還有補發了上個月半月工資13.5元。
還有在兩份獎金表格上簽名,分別領取了0.8元和1.3元。
所以最後總共拿到手42.6元。
不過在這些錢裡面,其他的都是軟妹幣,卻強制購買了3元的建設公債。
解釋一下:除了基本工資以外,不會認為軋鋼廠沒有獎金吧?其實另外還有一筆工齡工資,無非未滿一年,石海暫時還領取不到。
就以一大爺易中海舉例吧!
易中海不是八級工99元工資嗎?其實說的就是基本工資。他每月獎金基本上都在15元左右。由於工齡比較長,工齡工資也在15元左右。
另外就看加班津貼、翻班津貼,常日班就沒有。還有就是交通津貼,普通職工每月3元。可以補貼一半的公交月票費用。當然,如果騎自行車或者步行,這3塊錢就等於額外的收入。
石海的情況就比較特殊。由於他經常跑郊縣外勤,所以就按照採購員的標準,直接給了7元,就是郊縣公交月票的全額補貼。
還有就是本部門的小獎金。你別問這錢從哪裡來的,反正簽名領錢就行。
而石海就從後勤處和服務社領取了兩筆。雖然每筆錢都很少,但加起來也有2元多錢。
看到沒有?實際上,易中海每月的收入都在130到140元,遠遠超過了那個99元。
這還沒算上,季度獎、年終獎、夏天高溫費……,年節各種福利發放。
而且像易中海、劉海忠這樣的高級工,他們還有另外的外快。
他們會經常到兄弟單位幫忙,總要給一個紅包吧?
每年的技術工人等級考核,劉海忠就會成為培訓班的教官,易中海更會成為考核組考官。
像技術工人的等級考核,勞動局的幹部又不懂,所以他們會成立培訓班。並且會到各個單位抽調工程師、八級工、技校老師等等,組成聯合考核組。
知道八級工為什麼那麼吃香了嗎?好像都是本地名人,到處都會給他們面子,都和他們打招呼?就是因為八級工都是考官啊?幾乎所有的技術工人,全部都是他們的徒子徒孫。
既然都已經是考官、教官,到時候肯定會給一筆津貼的。
事實上,易中海每年拿到手的收入,基本上在1800元到2000元。妥妥的高收入群體。
其實劉海忠也不差,同樣也能拿到1500元左右。
參照之前介紹過的物價,易中海一年的收入,差不多可以購買兩套一進四合院?
話說回來,易中海和一大媽確實感情很深,這方面無可指責。就憑他這種收入,如果放在建國之前,可以輕輕鬆鬆的養幾房外宅。
實際上,在建國之前,像易中海、劉海中這種技術工人,他們收入同樣很高,同樣有個外號——工人貴族。
別搞錯,像這樣的技術工人,買房產、討小老婆並不少見,真不算稀奇的。
當然,資本家絕不會是慈善家。他們確實會給技術工人很高的收入。但對輔助工或者勤雜工,看過夏衍老先生的《包身工》沒有?
像紡織廠里的抽絲工、擋車工等女工,還有賈東旭這樣的壯工(一級鉗工),這些都是「耗材」。根本不當人用的,確實生活在水深火熱之中。
明白了嗎?技術工人和普通工人,他們完全就是兩個物種。
至於當時工廠里的資深工程師?注意:資深工程師,並不是那些水貨工程師。他們的年收入基本上都在1萬大洋以上。
所以談論到什麼民國大師?那些資深工程師都笑而不語,默默的看著你們這群傻鳥裝逼。
在建國前後,理工專業的工程師,除非那些著名文人教授,其他的根本就不是那些文科大師們能夠碰瓷的。
話說回來,幸好現在是新中國,普通工人的收入也不低,尤其是軋鋼廠這種國營大廠。
同一地區的基本工資確實是相同的。但軋鋼廠這些單位效益好啊?這裡的職工收入,比其他單位要高出20%到30%。因此一直就是很熱門的單位。
至於建設公債?那就是……強行攤派。從工資里扣除,八年期公債,每年4厘利息。
其實這就是國債,國家缺少資金,支援國家建設用的。比銀行利息低了不少。算是某種儲蓄吧!
不管怎麼說,拿到工資後,石海還是很開心的。這就是自己第一筆的穩定收入……
……
軋鋼廠到處都是歡聲笑語,職工們基本上都拿到了自己的工資。
與此同時,在四九城的某座大樓里,大領導正在聽幾個部下的匯報。
「首長,好消息,關於外賓旅行團,我們已經初步聯繫了各大涉外飯店。外賓都很感興趣,他們的報名相當踴躍,並且我們已經先後組織了四批旅行團,遊客的總人數已經達到了231人。」
大領導十分意外。他露出笑容:「快介紹一下具體情況。」
目前根本就沒有成熟的家庭迴風爐產品,連成熟的蜂窩煤爐子都還沒有呢。只能夠花高價定做。順便說一句,要不是那個爐子鋪還沒有公私合營,以後連這樣的定做,都根本找不到地方呢。
千萬別嫌貴。不然的話,石海之前怎麼會花掉64塊錢呢?如果是成熟的工業化蜂窩煤爐子,最多也就是20塊出頭。
這應該都知道。成熟的工業化大生產,與手工製作的產品,成本方面完全就是天差地別。
不過話說回來,某個狗大戶現在也不差錢,並不在乎多花1、200塊。
關鍵以後就能夠偷懶了。不用那麼多的柴禾和煤球,完全可以統一採購蜂窩煤。
……
結束了一周的外出,石海終於回到軋鋼廠。似乎意料之中,之前的事好像就這麼過去了。
關鍵還是地位相差懸殊,石海平時根本就接觸不到徐振民。
再說,現在還有一件更重要的事,吸引住了全廠職工的注意,那就是——發工資。
石海同樣領取到了本月工資17.5元。還有獎金2.5元,交通津貼7元。本月收入合計27元。
另外還有補發了上個月半月工資13.5元。
還有在兩份獎金表格上簽名,分別領取了0.8元和1.3元。
所以最後總共拿到手42.6元。
不過在這些錢裡面,其他的都是軟妹幣,卻強制購買了3元的建設公債。
解釋一下:除了基本工資以外,不會認為軋鋼廠沒有獎金吧?其實另外還有一筆工齡工資,無非未滿一年,石海暫時還領取不到。
就以一大爺易中海舉例吧!
易中海不是八級工99元工資嗎?其實說的就是基本工資。他每月獎金基本上都在15元左右。由於工齡比較長,工齡工資也在15元左右。
另外就看加班津貼、翻班津貼,常日班就沒有。還有就是交通津貼,普通職工每月3元。可以補貼一半的公交月票費用。當然,如果騎自行車或者步行,這3塊錢就等於額外的收入。
石海的情況就比較特殊。由於他經常跑郊縣外勤,所以就按照採購員的標準,直接給了7元,就是郊縣公交月票的全額補貼。
還有就是本部門的小獎金。你別問這錢從哪裡來的,反正簽名領錢就行。
而石海就從後勤處和服務社領取了兩筆。雖然每筆錢都很少,但加起來也有2元多錢。
看到沒有?實際上,易中海每月的收入都在130到140元,遠遠超過了那個99元。
這還沒算上,季度獎、年終獎、夏天高溫費……,年節各種福利發放。
而且像易中海、劉海忠這樣的高級工,他們還有另外的外快。
他們會經常到兄弟單位幫忙,總要給一個紅包吧?
每年的技術工人等級考核,劉海忠就會成為培訓班的教官,易中海更會成為考核組考官。
像技術工人的等級考核,勞動局的幹部又不懂,所以他們會成立培訓班。並且會到各個單位抽調工程師、八級工、技校老師等等,組成聯合考核組。
知道八級工為什麼那麼吃香了嗎?好像都是本地名人,到處都會給他們面子,都和他們打招呼?就是因為八級工都是考官啊?幾乎所有的技術工人,全部都是他們的徒子徒孫。
既然都已經是考官、教官,到時候肯定會給一筆津貼的。
事實上,易中海每年拿到手的收入,基本上在1800元到2000元。妥妥的高收入群體。
其實劉海忠也不差,同樣也能拿到1500元左右。
參照之前介紹過的物價,易中海一年的收入,差不多可以購買兩套一進四合院?
話說回來,易中海和一大媽確實感情很深,這方面無可指責。就憑他這種收入,如果放在建國之前,可以輕輕鬆鬆的養幾房外宅。
實際上,在建國之前,像易中海、劉海中這種技術工人,他們收入同樣很高,同樣有個外號——工人貴族。
別搞錯,像這樣的技術工人,買房產、討小老婆並不少見,真不算稀奇的。
當然,資本家絕不會是慈善家。他們確實會給技術工人很高的收入。但對輔助工或者勤雜工,看過夏衍老先生的《包身工》沒有?
像紡織廠里的抽絲工、擋車工等女工,還有賈東旭這樣的壯工(一級鉗工),這些都是「耗材」。根本不當人用的,確實生活在水深火熱之中。
明白了嗎?技術工人和普通工人,他們完全就是兩個物種。
至於當時工廠里的資深工程師?注意:資深工程師,並不是那些水貨工程師。他們的年收入基本上都在1萬大洋以上。
所以談論到什麼民國大師?那些資深工程師都笑而不語,默默的看著你們這群傻鳥裝逼。
在建國前後,理工專業的工程師,除非那些著名文人教授,其他的根本就不是那些文科大師們能夠碰瓷的。
話說回來,幸好現在是新中國,普通工人的收入也不低,尤其是軋鋼廠這種國營大廠。
同一地區的基本工資確實是相同的。但軋鋼廠這些單位效益好啊?這裡的職工收入,比其他單位要高出20%到30%。因此一直就是很熱門的單位。
至於建設公債?那就是……強行攤派。從工資里扣除,八年期公債,每年4厘利息。
其實這就是國債,國家缺少資金,支援國家建設用的。比銀行利息低了不少。算是某種儲蓄吧!
不管怎麼說,拿到工資後,石海還是很開心的。這就是自己第一筆的穩定收入……
……
軋鋼廠到處都是歡聲笑語,職工們基本上都拿到了自己的工資。
與此同時,在四九城的某座大樓里,大領導正在聽幾個部下的匯報。
「首長,好消息,關於外賓旅行團,我們已經初步聯繫了各大涉外飯店。外賓都很感興趣,他們的報名相當踴躍,並且我們已經先後組織了四批旅行團,遊客的總人數已經達到了231人。」
大領導十分意外。他露出笑容:「快介紹一下具體情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