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3)元妃省親⑤為何黛玉要替寶玉代筆作詩?
黛玉為寶玉作的「杏簾在望」暗藏意味。末一句「盛世無飢餒,何須耕織忙」就文字看有兩種解讀,一種可理解為:「因為現在是盛世沒有饑荒,所以人們何必忙於耕織呢?」另一種解讀,可理解為整句就是個反問:「既然說是盛世沒有饑荒,為何人們要忙碌耕織呢?」對「盛世無飢餒」提出質疑。詩中「菱荇鵝兒水,桑榆燕子梁。一畦春韭綠,十里稻花香。」表現了稻香村的繁榮景象,卻只是人力穿鑿的假象。同比,「盛世無飢餒」就該理解為假象,整句對「盛世無飢餒」提出質疑。
這首詩的寓意,在大觀園題對額時便有鋪墊,來看在稻香村時的描述:賈政到了稻香村時,說引起了他的歸農之意;茆堂里富貴氣象一洗皆盡,賈政心中歡喜。景是假的,賈政的表現也是虛偽的。寶玉針對此景反問「天然」是何意思,實則直指賈政的虛偽,在這首詩里,就指「盛世無飢餒」是假象。
梳理一遍整個邏輯線:賈政陶醉在人工造就的假象中,元妃也陶醉在燈月的假景中,寶玉的「天然」一問針對賈政的虛偽,黛玉的「盛世無飢餒」也是對繁榮的假象提出的質疑。體現在省親這件事上,元妃看到的繁華都只是假象。
拿元妃省親比皇帝南巡,那便有批皇帝南巡只是看到虛假民情的意思。從這個角度來看,元妃夜半省親,只稱頌虛假的繁榮。文中寫「此時林黛玉未得展其抱負,自是不快」一句,似也指有才者不得施展才能的意思。這一切讓人想起李商隱的詩:「宣室求賢訪逐臣,賈生才調更無倫。可憐夜半虛前席,不問蒼生問鬼神。」
理解了以上意思,便能理解為何這首詩由黛玉替寶玉代筆而寫:如果黛玉自寫這樣一首詩呈上,便顯得輕狂;如果由寶玉呈上,便顯得對姐姐過於無情。而由黛玉代筆,則又有妙意:一則可見兩人心境相同,這就是兩人想作的詩;二則和寶釵提醒寶玉順從於元妃的意思形成了對比。這樣的設計可謂精巧無比。
至於這首詩暗藏的反問意思,元妃等自然不會看到,因為她們都活在繁榮的假相里,以假為真,也就看真為假了。
妃命將寶玉及眾姊妹的詩傳到外廂,「賈政等看了,都稱頌不已」。要知道,這是賈政唯一一次稱讚眾姊妹詩作得好,對於持有男權觀念的賈政,此刻的稱頌顯然只是迎合元妃而已。即使稱讚寶玉,一心只要寶玉攻讀舉學的賈政,也不會是出自內心。元妃和父親的對話也能感受到賈政的虛偽:元妃說「沒有天倫之樂。骨肉各方,然終無意趣!」賈政卻只是回些虛套的場面話,完全看不到父女之真情。元妃省親,從賈政身上看到的更多是規矩束縛下的僵硬死板。
元妃省親時演的戲文《離魂》演牡丹亭中自由戀愛的故事,《相約》《相罵》演女子不願服從父母安排追求自由婚姻的故事。這些現實禮教上不容的事,但作為戲文卻被大家喜歡,得到大家的稱讚,這是矛盾的。戲文和現實的矛盾,戲子在台上受歡迎和台下被唾棄,是本書諷刺的一個點,元妃省親也不能少這一筆。
這首詩的寓意,在大觀園題對額時便有鋪墊,來看在稻香村時的描述:賈政到了稻香村時,說引起了他的歸農之意;茆堂里富貴氣象一洗皆盡,賈政心中歡喜。景是假的,賈政的表現也是虛偽的。寶玉針對此景反問「天然」是何意思,實則直指賈政的虛偽,在這首詩里,就指「盛世無飢餒」是假象。
梳理一遍整個邏輯線:賈政陶醉在人工造就的假象中,元妃也陶醉在燈月的假景中,寶玉的「天然」一問針對賈政的虛偽,黛玉的「盛世無飢餒」也是對繁榮的假象提出的質疑。體現在省親這件事上,元妃看到的繁華都只是假象。
拿元妃省親比皇帝南巡,那便有批皇帝南巡只是看到虛假民情的意思。從這個角度來看,元妃夜半省親,只稱頌虛假的繁榮。文中寫「此時林黛玉未得展其抱負,自是不快」一句,似也指有才者不得施展才能的意思。這一切讓人想起李商隱的詩:「宣室求賢訪逐臣,賈生才調更無倫。可憐夜半虛前席,不問蒼生問鬼神。」
理解了以上意思,便能理解為何這首詩由黛玉替寶玉代筆而寫:如果黛玉自寫這樣一首詩呈上,便顯得輕狂;如果由寶玉呈上,便顯得對姐姐過於無情。而由黛玉代筆,則又有妙意:一則可見兩人心境相同,這就是兩人想作的詩;二則和寶釵提醒寶玉順從於元妃的意思形成了對比。這樣的設計可謂精巧無比。
至於這首詩暗藏的反問意思,元妃等自然不會看到,因為她們都活在繁榮的假相里,以假為真,也就看真為假了。
妃命將寶玉及眾姊妹的詩傳到外廂,「賈政等看了,都稱頌不已」。要知道,這是賈政唯一一次稱讚眾姊妹詩作得好,對於持有男權觀念的賈政,此刻的稱頌顯然只是迎合元妃而已。即使稱讚寶玉,一心只要寶玉攻讀舉學的賈政,也不會是出自內心。元妃和父親的對話也能感受到賈政的虛偽:元妃說「沒有天倫之樂。骨肉各方,然終無意趣!」賈政卻只是回些虛套的場面話,完全看不到父女之真情。元妃省親,從賈政身上看到的更多是規矩束縛下的僵硬死板。
元妃省親時演的戲文《離魂》演牡丹亭中自由戀愛的故事,《相約》《相罵》演女子不願服從父母安排追求自由婚姻的故事。這些現實禮教上不容的事,但作為戲文卻被大家喜歡,得到大家的稱讚,這是矛盾的。戲文和現實的矛盾,戲子在台上受歡迎和台下被唾棄,是本書諷刺的一個點,元妃省親也不能少這一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