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3-18 再撲街後的再學習-10
【無處不在的衝突,對話中的衝突和從自己的真正欲望開始】
·對話中的衝突
對話應該也同樣充滿了衝突的張力,不要白白浪費對話。
在對話的過程中製造衝突的可能性。
以下是一些有可能會生效的方法:
1,管弦樂編曲法
寫作對話的目的是為了讓我們塑造不同的人物,而這些個性鮮明的人物通過這些差異各自凸顯了他們性格的不同。
當然,最主要是為了那個主角服務的。
我們要在小說中賦予每個人不同的腔調。
這樣落到紙面上的時候,他們才能釋放出更多的衝突。
最好的方法莫過於寫一寫人物的語音日記。
用人物的聲音來陳述他們在這些故事裡存在的理由。
區分出人物的社會背景能夠建立起更好的符合人物的語言,進一步細化他們的教育背景、宗教背景、政治面貌、工作類型和經濟情況。
2,潛台詞
一個場景的內容要確實多於它的字面內容。
這裡的字面內容,是指人物的言行部分。
其實就是在文字里加入暗示,暗示人物之間的關係,使單條的人物線變成複雜的人物關係網。
但這種關係不能明確地寫出來,並且我們知道,讀者不知道。
要通過合理構建語言,將這些暗示的人物關係網埋藏在裡面,以便更好地製造懸念。
這種深層次的思考會讓故事很容易包含背景故事和在小說世界裡曾經發生的重大事件,其深度層次應該是:
故事——人物關係——背景故事——小說主題。
3,對立面的算盤
我們時時刻刻需要每個人物在當前的場景中有什麼渴望。
而正是這種不同的渴望構建出了激烈的,或是潛在的衝突。
我們的每一個場景都需要這樣的衝突和張力,如果實在太弱,不如概述出來,讓敘述去帶過這個無聊的部分。
在創作一個場景之前,我們需要仔細地思考一下各個人物的動機,讓同盟者之間也能夠體現出張力(對統治權的爭奪)。
要讓他們為了共同的目標而合作,即使抱在一起的親密情侶也會有一些自己的小算盤。
4,側閃
就是避免直截了當的回答。
這就在製造衝突,以下是一些常用的側閃方法:
一個與對話中的提問無光的陳述,「吃飯了嗎?」「你精神不錯啊!」
用一個提問來回答另一個提問,「吃飯了嗎?」「那你看呢?」
一句需要某種解釋的對話,「吃飯了嗎?」「這是鐵棍烙豬毛——」
另外,還有,沉默和直接行動,這兩個選項。
「吃飯了嗎?」他沒有回答,冷冷地看著他。
「吃飯了嗎?」他走去了街旁的小攤,坐下來點了碗餛飩。
5,讓對話成為武器
在一段對話中,如果人物沒有表明他的需要,也沒有這渴望的追求,那麼他們壓根就不該出場。
這種渴望的態度並非都是大吵大鬧的。
但必定是針鋒相對。
有時候最激烈的衝突也會藏在貌似平靜的湖面下。
6,父母——成人——孩子
我們在生活中經常分飾這三種不同的角色。
父母,是坐在權威的寶座上,他們侃暈指定法律,也是蠻不講理的保守派擁護者。
成人,是一個客觀的角色,他理性地看待問題,且最有可能是事件的旁觀者。
孩子,是最不理性的角色,他不具備任何權利,僅僅是一個純粹的情緒反應者,常常為了讓別人順從自己而發火。
這也是綜合考慮每個角色之間對話的要點。
父母,是由身份和立場的思維;
成人,是由人物過往,他的價值觀、理性所塑造的思維;
而孩子,更多的是個性和當下情感的表述者。
·主題中的衝突
從小說一開始,我們的主題就是在說一個核心衝突。
如果它不是讓人立即就興奮起來的話題,那麼讀者會不會想去立即閱讀我們的小說呢?
這是我們在構思的時候就要考慮的問題。
這和寫出來的文字,技巧的熟練、知識的淵博還是文字的優美一點關係都沒有,因為這些讀完之後都會讓大部分的人都隨著時間而忘記。
這也是選題的重要性,也是一個巨大的陷阱,一個我們和編輯都想去避免的陷阱。
關乎這本小說生死的,很大程度上是一個主題的立論。
你可以嘲笑別人的論點幼稚,論述糟糕,但你卻否定不了這個論題的吸引力。
只有明確主題才能找到製造衝突的核心點,而作為立論的主題,即人物自身存在的內在爭論。
這有些類似人物的內心衝突,但其實遠比那個人物存在的本身要深層得多。
這個存在會讓人物的生活發生變化,讓人物從,現在我在如何生活,變成,將來我想要怎麼樣的生活。
那麼,首先我們需要一個母論點。
然後在關卡1之前提出一個反論點。
最後看這兩個論點之間可以碰撞出什麼樣的火花。
·一個東西
生活的秘密,就是為了一個東西。
哲學家稱之為,終極關照。
這件東西是你願意為之犧牲的,它可以統帥你的生活,賦予你的人生以,意義。
思考虛構的終極關照總是讓人苦惱的,那麼不如就從自己的終極關照開始,從認清自己的終極關照來構思小說。
確保這個東西,這個事物對你來說:
1,這事物讓你願意為之犧牲;
2,從這個理想點出發,寫一寫是什麼樣的經歷形成了這樣一種觀點,然後構思出一個情景,讓自己面臨一次生死選擇,從這個讓你犧牲的選擇中體會自己被喚醒了什麼情感,有什麼樣的複雜感覺;
(那麼,這就是你的小說從一開始就應該喚醒的情感,就是應該不斷地去撩撥讀者的心弦,喚起他們的這種感覺。)
3,寫下集中別人身上讓你最羨慕的人格特徵;
4,根據這些人格特徵各自寫一小段對話,談談是什麼讓你選擇了這樣的人格特性,並且為這個人格特性找出代表人物;
5,給自己寫訃告,寫出一個有關自己死亡之旅的故事,想想自己願意以什麼樣的身份,在什麼樣的情形下為了什麼去犧牲。
最後將這些都融入我們創造的小說中。
因為我們無法寫出偏離我們自身「終極關照」太多的東西。
·對話中的衝突
對話應該也同樣充滿了衝突的張力,不要白白浪費對話。
在對話的過程中製造衝突的可能性。
以下是一些有可能會生效的方法:
1,管弦樂編曲法
寫作對話的目的是為了讓我們塑造不同的人物,而這些個性鮮明的人物通過這些差異各自凸顯了他們性格的不同。
當然,最主要是為了那個主角服務的。
我們要在小說中賦予每個人不同的腔調。
這樣落到紙面上的時候,他們才能釋放出更多的衝突。
最好的方法莫過於寫一寫人物的語音日記。
用人物的聲音來陳述他們在這些故事裡存在的理由。
區分出人物的社會背景能夠建立起更好的符合人物的語言,進一步細化他們的教育背景、宗教背景、政治面貌、工作類型和經濟情況。
2,潛台詞
一個場景的內容要確實多於它的字面內容。
這裡的字面內容,是指人物的言行部分。
其實就是在文字里加入暗示,暗示人物之間的關係,使單條的人物線變成複雜的人物關係網。
但這種關係不能明確地寫出來,並且我們知道,讀者不知道。
要通過合理構建語言,將這些暗示的人物關係網埋藏在裡面,以便更好地製造懸念。
這種深層次的思考會讓故事很容易包含背景故事和在小說世界裡曾經發生的重大事件,其深度層次應該是:
故事——人物關係——背景故事——小說主題。
3,對立面的算盤
我們時時刻刻需要每個人物在當前的場景中有什麼渴望。
而正是這種不同的渴望構建出了激烈的,或是潛在的衝突。
我們的每一個場景都需要這樣的衝突和張力,如果實在太弱,不如概述出來,讓敘述去帶過這個無聊的部分。
在創作一個場景之前,我們需要仔細地思考一下各個人物的動機,讓同盟者之間也能夠體現出張力(對統治權的爭奪)。
要讓他們為了共同的目標而合作,即使抱在一起的親密情侶也會有一些自己的小算盤。
4,側閃
就是避免直截了當的回答。
這就在製造衝突,以下是一些常用的側閃方法:
一個與對話中的提問無光的陳述,「吃飯了嗎?」「你精神不錯啊!」
用一個提問來回答另一個提問,「吃飯了嗎?」「那你看呢?」
一句需要某種解釋的對話,「吃飯了嗎?」「這是鐵棍烙豬毛——」
另外,還有,沉默和直接行動,這兩個選項。
「吃飯了嗎?」他沒有回答,冷冷地看著他。
「吃飯了嗎?」他走去了街旁的小攤,坐下來點了碗餛飩。
5,讓對話成為武器
在一段對話中,如果人物沒有表明他的需要,也沒有這渴望的追求,那麼他們壓根就不該出場。
這種渴望的態度並非都是大吵大鬧的。
但必定是針鋒相對。
有時候最激烈的衝突也會藏在貌似平靜的湖面下。
6,父母——成人——孩子
我們在生活中經常分飾這三種不同的角色。
父母,是坐在權威的寶座上,他們侃暈指定法律,也是蠻不講理的保守派擁護者。
成人,是一個客觀的角色,他理性地看待問題,且最有可能是事件的旁觀者。
孩子,是最不理性的角色,他不具備任何權利,僅僅是一個純粹的情緒反應者,常常為了讓別人順從自己而發火。
這也是綜合考慮每個角色之間對話的要點。
父母,是由身份和立場的思維;
成人,是由人物過往,他的價值觀、理性所塑造的思維;
而孩子,更多的是個性和當下情感的表述者。
·主題中的衝突
從小說一開始,我們的主題就是在說一個核心衝突。
如果它不是讓人立即就興奮起來的話題,那麼讀者會不會想去立即閱讀我們的小說呢?
這是我們在構思的時候就要考慮的問題。
這和寫出來的文字,技巧的熟練、知識的淵博還是文字的優美一點關係都沒有,因為這些讀完之後都會讓大部分的人都隨著時間而忘記。
這也是選題的重要性,也是一個巨大的陷阱,一個我們和編輯都想去避免的陷阱。
關乎這本小說生死的,很大程度上是一個主題的立論。
你可以嘲笑別人的論點幼稚,論述糟糕,但你卻否定不了這個論題的吸引力。
只有明確主題才能找到製造衝突的核心點,而作為立論的主題,即人物自身存在的內在爭論。
這有些類似人物的內心衝突,但其實遠比那個人物存在的本身要深層得多。
這個存在會讓人物的生活發生變化,讓人物從,現在我在如何生活,變成,將來我想要怎麼樣的生活。
那麼,首先我們需要一個母論點。
然後在關卡1之前提出一個反論點。
最後看這兩個論點之間可以碰撞出什麼樣的火花。
·一個東西
生活的秘密,就是為了一個東西。
哲學家稱之為,終極關照。
這件東西是你願意為之犧牲的,它可以統帥你的生活,賦予你的人生以,意義。
思考虛構的終極關照總是讓人苦惱的,那麼不如就從自己的終極關照開始,從認清自己的終極關照來構思小說。
確保這個東西,這個事物對你來說:
1,這事物讓你願意為之犧牲;
2,從這個理想點出發,寫一寫是什麼樣的經歷形成了這樣一種觀點,然後構思出一個情景,讓自己面臨一次生死選擇,從這個讓你犧牲的選擇中體會自己被喚醒了什麼情感,有什麼樣的複雜感覺;
(那麼,這就是你的小說從一開始就應該喚醒的情感,就是應該不斷地去撩撥讀者的心弦,喚起他們的這種感覺。)
3,寫下集中別人身上讓你最羨慕的人格特徵;
4,根據這些人格特徵各自寫一小段對話,談談是什麼讓你選擇了這樣的人格特性,並且為這個人格特性找出代表人物;
5,給自己寫訃告,寫出一個有關自己死亡之旅的故事,想想自己願意以什麼樣的身份,在什麼樣的情形下為了什麼去犧牲。
最後將這些都融入我們創造的小說中。
因為我們無法寫出偏離我們自身「終極關照」太多的東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