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3-14 再撲街後的再學習-6

投票推薦 加入書籤 小說報錯

  【從構建小說開始,到為小說選擇合適的視角】

  ·尖銳的矛盾

  小說是在構建一個極端對抗的世界。

  如果我們本身在設置這個世界的時候就不極端,你又怎麼能指望寫出來之後小說會呈現一個極端的衝突?

  如果世界是冰,那主角必定是火,如果是小人國,那麼主角就是巨人。

  如果做不到這樣的程度,那就考慮一個瘸子必須做郵差,或者一個結巴在面臨一生中最重要的演講。

  設計這樣極端衝突的要訣在於「死亡」。

  雙重地,或者多重的死亡威脅。

  讓主角在生理、心理和職業上全部受到威脅,這樣才會有死到臨頭的危機感。

  而在這樣死到臨頭的威脅下,人物通過第一道關口才會避無可避地一頭撞入衝突中,最後必定會將整個故事帶入無法回頭的高潮,從而解決這個問題。

  還記得嗎?主角就是為了解決問題而創造的。

  至於如何讓讀者對這個主角產生代入感,那麼就是要情感上的加法。

  通過經歷事件讓觀眾明顯感覺到自己在主人公身上做了感情投資,並且在經歷過我們精心設計的關卡之後,一次次加重感情投資的賭注。

  直到他們發現或者還被蒙在鼓中,這個人物在面臨最後考驗的時候他們就已經來不及抽身旁觀了。

  因為他們在不知不覺中已經對這個人物下注太多,讓他們不得不重視起這段感情的投資來了。

  記住了,我們要騙走的就是這樣的情感籌碼。

  ·小總結

  那麼現在,我們的故事應該看起來是這樣:

  △1,一個(可以追隨的人物)正在(什麼衝突)的(邊緣時刻),在發生(亂子),讓他(死到臨頭)的這個時刻,他必須(展示)出(有前瞻性的選擇),從而將我們讀者帶入一個(充滿危機的黑暗世界);

  △2,踏過(關卡1),主角通過一場(試驗)得到了(魔力),但他不知道的是,這種(魔力)是(另一個人)的(寶物),同時也就是這樣的行為,讓他和(另一個人)牢牢(綁定)在了一起,一切(加快速度),加重(賭注),讓劇情只能朝向(大決戰)而去;

  △3,主角通過(犧牲)在(大決戰)中戰勝了(另一個人),從而改變了(這個世界)。

  ·視角和衝突

  小說中常用第一人稱視角和第三人稱視角。

  第一人稱視角又分為現在時和過去時之分。

  而第三人稱視角,又有有限視角和全知視角之分。

  全知視角有一種很濃重的史詩感,但如果不加節制,小說就會變得過於亢長。

  因為灌輸的背景信息太多,而大多數時候,限知的第三人稱視角更加有親和力。

  從全知視角開篇給兩三句必要的信息,拓展讀者視角之後立即回到視角人物(主角)身上,並且一直保持住這樣的敘事方式是現在常用的方式。

  因為全知視角的一大問題就是作者的話太多,而小說的讀者其實不怎麼在意作者是怎麼去看這個時代的,他們更在乎的是這個人物怎麼去展示這個時代。

  至於人物的內心世界,則是分為主格和賓格。

  主格就等於是人物,讀者必須知道人物細微的一切,他的秘密在讀者面前一覽無餘。

  而賓格,就是客觀的描述,頂多描寫一下人物的外表和細微動作,於文字表示,就是這個人「看」上去是個什麼樣子。

  ·以第一人稱視角創造衝突

  第一人稱是讓人物自己敘述發生的事情,是透過視角人物的雙眼去看到發生的一切。

  主人公的匯報就只能是他的所見所聞,不能突然跳轉到另一個角色的身上。

  只有當某些事情無論是在場的任何視角中都是一樣的時候,才適合以「白」的方式描寫出來。

  因此,任何敘事者沒有親自感受到的事物都是不能被描述的。

  ·邊緣時刻

  也就是一種「山雨欲來風滿樓」的感覺,這就是十五節拍中的邊緣時刻,而態度和個性都十分鮮明的角色才能夠更好地創造這樣的氛圍。

  以第一人稱開局,用他鮮明的人物態度和個性十足的獨特口吻來講述故事,這就是一種不錯的講述「亂子」的方法。


  ·第三人稱視角要注意的事情

  注意聚焦。

  第三人稱視角是以人物——感知者,來描述行動的。

  不是你我,而是他。

  在第三人稱視角中最容易犯的問題句是前後一致的視角問題。

  在一個場景中,我們要保持在一個人物身上。

  然而,我們往往很容易疏忽大意,從一個視角就切到了另一個視角身上,或者乾脆切換到了一個人物根本不可能看到的地方。

  這種在人物之間來回切換的視角會削弱衝突,這樣做一般是為了讀者能夠脫離單獨人物而創造全知視角。

  視角的切換與否是限知第三人稱視角和全知視角的重大區別。

  如果要提高代入感,簡單視角是第一選擇。

  通常遵守:一個場景、一個視角、一個敘述聲音。

  如果非得要切換視角,應該在文字中發出相應的明確信號:讓我們來看一看另一邊,花開兩朵各表一枝……

  ·如何選擇視角

  1,不要使用第一人稱視角,除非主角的聲音有清晰的個性和原則性,並且要有極其鮮明的態度;

  2,第一人稱視角有一個誤區,主人公的敘事會有很多偏題、離題的念頭,我們要清醒地去刪選這一部分內容,不然的話,就會把衝突分散、淡化;

  3,第一人稱在於便利地描寫人物的內心活動,假如必須選擇這樣的視角,就一定要將人物內心世界的衝突也展現出來;

  4,第三人稱視角完全可以像第一人稱視角那樣製造臨場感,只要敘事說得像是人物的現身說法一樣就好;

  5,對於剛剛上手的作者來說,從第三人稱視角開始,保持前後一致,遵守一個場景、一個視角、一個敘事者來說是最好的方式;

  6,就人物驅動型的小說來說,第一人稱視角是比較合適的選擇,因為它最方便呈現人物的內心衝突;

  7,至於情節驅動的小說,第三人稱是常見的敘事視角,因為「限知」和視角鎖定,很容易製造信息差上的懸念感;

  8,嘗試使用不同的視角,來將某一個視角的信息補充得更加完善。

章節目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