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3-13 再撲街後的再學習-5
【從故事的最終回到最初的故事和驅動的選擇】
·避免落入意料之中
在權衡小說結尾的時候,懸念的弱化與結果的可預測程度是成正比的。
這就促使了大決戰的節奏加快。
因為通常懸念才是讀者閱讀下去的動力。
·試著修改故事的結尾
1,找一個自己的故事,不管它寫沒寫出來,先想想要如何收場;
2,想出更多備選的;
3,選擇其中一個最精彩的;
4,再選一個,讓它其中的不同之處變成這個結尾的轉折。
·令人印象深刻的因素
1,針對之前所有提出過且需要回答的問題,我們都要做一個跟蹤梳理工作,最好就是記錄下來,時不時拿出來想想,也就是一個「填坑」的過程;
2,寫出最後一章,然後再返回去看看還有多少尚未收束作結,反思那些情節,加強其中與主要矛盾相關的元素,刪掉那些無關緊要的部分;
3,尋覓最後的迴響,也就是最後幾個段落,直到我們感覺「情感足夠強烈」「氣氛夠了」;
4,可以不遵守任何寫作規則,但,在時間維度上至少遵守三幕式的結構。
·寫好封面故事
封面故事就是對自己小說的營銷,所以既要有衝突,又要有懸念。
它需要激起讀者欲知詳情的欲望。
最好是在這一段小故事裡就提及這個小說世界衝突不斷的主要原因。
·如何安排衝突的結構
對於衝突本身來說,結構,是最重要的。
對於小說本身來說,結構,也是為了讓整個閱讀體驗更好,讓內容更加牢靠,讓讀者一直緊張下去的關鍵。
衝突呈現的對抗性才是小說成功的關鍵,即兩股(或以上)勢不兩立的勢力展開你死我活的搏鬥。
為了持續吸引讀者的關心,我們必須把讀者的心提到嗓子眼兒。
為此,小說的結構就顯得尤其重要。
而這種結構也是為了讓小說呈現的衝突恰如其分,通過三幕式的布局謀劃會讓這一點變得更加清晰。
·三幕式寫作
前面我們大量的篇幅都在說這種結構,這種講故事的方式不僅僅是體現在現代故事上。
事實上,我們的古老神話也在遵循這個潛在的規律。
△1,組裝衝突;
△2,對抗、對峙;
△3,結尾。
而這個結構可以保證讀者乘興而來,我們要做的是保證它們滿意而歸。
仔細分析,小說的結構都是雷同的東西,其實除了這個雷同的結構,我們大可以隨意地使用人物,隨意地使用任何情節,甚至是隨意地使用敘事腔調、風格或者是其他的什麼……
除了「結構」,其他的隨意我們發揮!
·△1,開局;
故事要從哪兒講起呢?
當然是「樂子」……哦,是亂子。
通常的開篇就是從平淡的日常生活中發生了一點不平常的情況。
小說的開頭就是要混亂,因為亂子才會有樂子,才會引出衝突。
而在一部小說開頭,只有讓讀者和主角產生共鳴才是最重要的。
·有進無回的關口
在三幕式中,第一個情節賣點是至關重要的,這是為了呈現某種人物的行動轉向,有人稱為挑起行動欲望的事件(激勵事件)。
其實這就是在回答地一個問題:
主人公為什麼,必須,得參加這場戰鬥。
於神話故事來說,這就是主角踏入了暗黑世界,他隨時隨地都有可能被殺。
所以這個點的關鍵是——迫不得已。
並且我們的主角要無比懷念那個他曾經嫌棄的△1。
不過,我們會一腳將他踢進△2.並且鎖上△1的大門,讓他必須參加門後的戰鬥,接入那場激烈的衝突中,與人對抗,與環境對抗,與自己的內心對抗。
讓他麻煩纏身!
但,下面的情況並不會讓讀者替人物擔憂。
如果他是被糊裡糊塗地闖進了這個黑暗世界,僅僅是因為他沒有留心看路。
這就是十五節拍中說的,主人公必須主動選擇進入世界2,他不能被騙入,或是誤入這個世界。
·情節的強大氣勢
這種迫人追看下去的氣勢從何而來?
第一道關卡必須有進無出。
不僅僅是第一個關卡,從這以後,每一個關卡都是無法回頭的。
並且一層層提高賭注,讓人物只能衝著大決戰而去。
而按照一般的看法,第一個關口不應該晚於小說的前五分之一出現(十五節拍中的④意外、黏合劑)
這個關口的出現,就決定了我們小說的節奏。
它的位置越往前,那么小說起飛的時間就越早。
·關口2
到了某一個時間點,我們的故事就必須就此暫時打住,第二的關口的作用就在於此。
第二個關口先讓讀者喘口氣,然後再將情節引入到一件讓主人公介入最後決戰的事情上。
通常是前半段讓主角拿走反派(BOSS)的珍貴寶物,然後後半段讓BOSS報復性地拿走主角更多。
由此,將這兩方勢力綁定在一個目標上,讓他們不可阻擋地發生衝突,最後,這個問題才能解決。
這個事件往往是一個探索式的發現,而有了這個信息,故事才能夠推到最高潮的部分。
所以,做好一個麻煩和兩個關口,這往往就是提綱的全部。
·人物驅動和情節驅動
由人物驅動的作品中,最重要的就是人物的內心世界發生的變化。
對此,他可以靈活多變,也可以如悲劇中的人物一般巍峨不動。
如果是情節驅動的話,關鍵是要看外部事件給這個人物帶來了哪些變化。
兩者都需要展示情節。
如果是人物驅動,就要讓發生的事件導致主人公在現在的自我、過去的自我,這兩者的傷痛、秘密之間產生對抗。
而故事中的情節驅動,則是讓主人公保持某種意義上的生命力。
要麼是生理上的,要麼是職場上的。
於情節驅動來說,第一幕的關口是一個事件,由於發生了某些事情,主人公被迫選擇進入了第二幕。
而於人物驅動,情節的觸發很有可能是某種情感,這個情感迫使主角去反思,然後他必須冒險改變現在的局面。
沒有人能夠從關口掉頭,如果有,那一定是我們設置的關卡出現了問題。
情節驅動讓主角為了自己生理或是職場上的生存在奮鬥,而人物驅動則是為了激發主角的潛藏起來的勇氣,進而完成人生的蛻變。
·避免落入意料之中
在權衡小說結尾的時候,懸念的弱化與結果的可預測程度是成正比的。
這就促使了大決戰的節奏加快。
因為通常懸念才是讀者閱讀下去的動力。
·試著修改故事的結尾
1,找一個自己的故事,不管它寫沒寫出來,先想想要如何收場;
2,想出更多備選的;
3,選擇其中一個最精彩的;
4,再選一個,讓它其中的不同之處變成這個結尾的轉折。
·令人印象深刻的因素
1,針對之前所有提出過且需要回答的問題,我們都要做一個跟蹤梳理工作,最好就是記錄下來,時不時拿出來想想,也就是一個「填坑」的過程;
2,寫出最後一章,然後再返回去看看還有多少尚未收束作結,反思那些情節,加強其中與主要矛盾相關的元素,刪掉那些無關緊要的部分;
3,尋覓最後的迴響,也就是最後幾個段落,直到我們感覺「情感足夠強烈」「氣氛夠了」;
4,可以不遵守任何寫作規則,但,在時間維度上至少遵守三幕式的結構。
·寫好封面故事
封面故事就是對自己小說的營銷,所以既要有衝突,又要有懸念。
它需要激起讀者欲知詳情的欲望。
最好是在這一段小故事裡就提及這個小說世界衝突不斷的主要原因。
·如何安排衝突的結構
對於衝突本身來說,結構,是最重要的。
對於小說本身來說,結構,也是為了讓整個閱讀體驗更好,讓內容更加牢靠,讓讀者一直緊張下去的關鍵。
衝突呈現的對抗性才是小說成功的關鍵,即兩股(或以上)勢不兩立的勢力展開你死我活的搏鬥。
為了持續吸引讀者的關心,我們必須把讀者的心提到嗓子眼兒。
為此,小說的結構就顯得尤其重要。
而這種結構也是為了讓小說呈現的衝突恰如其分,通過三幕式的布局謀劃會讓這一點變得更加清晰。
·三幕式寫作
前面我們大量的篇幅都在說這種結構,這種講故事的方式不僅僅是體現在現代故事上。
事實上,我們的古老神話也在遵循這個潛在的規律。
△1,組裝衝突;
△2,對抗、對峙;
△3,結尾。
而這個結構可以保證讀者乘興而來,我們要做的是保證它們滿意而歸。
仔細分析,小說的結構都是雷同的東西,其實除了這個雷同的結構,我們大可以隨意地使用人物,隨意地使用任何情節,甚至是隨意地使用敘事腔調、風格或者是其他的什麼……
除了「結構」,其他的隨意我們發揮!
·△1,開局;
故事要從哪兒講起呢?
當然是「樂子」……哦,是亂子。
通常的開篇就是從平淡的日常生活中發生了一點不平常的情況。
小說的開頭就是要混亂,因為亂子才會有樂子,才會引出衝突。
而在一部小說開頭,只有讓讀者和主角產生共鳴才是最重要的。
·有進無回的關口
在三幕式中,第一個情節賣點是至關重要的,這是為了呈現某種人物的行動轉向,有人稱為挑起行動欲望的事件(激勵事件)。
其實這就是在回答地一個問題:
主人公為什麼,必須,得參加這場戰鬥。
於神話故事來說,這就是主角踏入了暗黑世界,他隨時隨地都有可能被殺。
所以這個點的關鍵是——迫不得已。
並且我們的主角要無比懷念那個他曾經嫌棄的△1。
不過,我們會一腳將他踢進△2.並且鎖上△1的大門,讓他必須參加門後的戰鬥,接入那場激烈的衝突中,與人對抗,與環境對抗,與自己的內心對抗。
讓他麻煩纏身!
但,下面的情況並不會讓讀者替人物擔憂。
如果他是被糊裡糊塗地闖進了這個黑暗世界,僅僅是因為他沒有留心看路。
這就是十五節拍中說的,主人公必須主動選擇進入世界2,他不能被騙入,或是誤入這個世界。
·情節的強大氣勢
這種迫人追看下去的氣勢從何而來?
第一道關卡必須有進無出。
不僅僅是第一個關卡,從這以後,每一個關卡都是無法回頭的。
並且一層層提高賭注,讓人物只能衝著大決戰而去。
而按照一般的看法,第一個關口不應該晚於小說的前五分之一出現(十五節拍中的④意外、黏合劑)
這個關口的出現,就決定了我們小說的節奏。
它的位置越往前,那么小說起飛的時間就越早。
·關口2
到了某一個時間點,我們的故事就必須就此暫時打住,第二的關口的作用就在於此。
第二個關口先讓讀者喘口氣,然後再將情節引入到一件讓主人公介入最後決戰的事情上。
通常是前半段讓主角拿走反派(BOSS)的珍貴寶物,然後後半段讓BOSS報復性地拿走主角更多。
由此,將這兩方勢力綁定在一個目標上,讓他們不可阻擋地發生衝突,最後,這個問題才能解決。
這個事件往往是一個探索式的發現,而有了這個信息,故事才能夠推到最高潮的部分。
所以,做好一個麻煩和兩個關口,這往往就是提綱的全部。
·人物驅動和情節驅動
由人物驅動的作品中,最重要的就是人物的內心世界發生的變化。
對此,他可以靈活多變,也可以如悲劇中的人物一般巍峨不動。
如果是情節驅動的話,關鍵是要看外部事件給這個人物帶來了哪些變化。
兩者都需要展示情節。
如果是人物驅動,就要讓發生的事件導致主人公在現在的自我、過去的自我,這兩者的傷痛、秘密之間產生對抗。
而故事中的情節驅動,則是讓主人公保持某種意義上的生命力。
要麼是生理上的,要麼是職場上的。
於情節驅動來說,第一幕的關口是一個事件,由於發生了某些事情,主人公被迫選擇進入了第二幕。
而於人物驅動,情節的觸發很有可能是某種情感,這個情感迫使主角去反思,然後他必須冒險改變現在的局面。
沒有人能夠從關口掉頭,如果有,那一定是我們設置的關卡出現了問題。
情節驅動讓主角為了自己生理或是職場上的生存在奮鬥,而人物驅動則是為了激發主角的潛藏起來的勇氣,進而完成人生的蛻變。